武派李亦畬承认太极拳始于张三峰(丰)吗?
engatoz
其实关于这个问题,我在过去帖子里回答过很多次了。
李亦畬曾经在《探太极拳之源》里认为太极拳来自于张三峰,但是在他最后完成的《老三本》(自藏本、启轩本、郝和本)里的《太极拳小序》中改写成太极拳不知始自何人,不再主张太极拳始于张三峰。
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先从《探太极拳之源》看起:
“探太极拳之源,【予阅聊斋十四卷,李超武技传,浅识此技始末。】王渔洋云:拳勇之技,少林为外家,武当张三峰为内家。三峰之后又有【关中人王宗岳】。宗传温州陈州同。州同明嘉靖间人,故今两家之传,盛于浙东。顺治中,王来咸(字征南)其最著,鄞人也。征南之徒又有僧耳、僧尾者,皆僧也。”(姚继祖《武氏太极拳全书 第八编 古典拳论》,姚继祖师承于李亦畬之子李逊之)
此文有两大重点讯息:
其一是李亦畬探太极拳之源,并不是从杨露禅、武禹襄口述所听来的,而是他自己阅读【《聊斋.李超武技传》】时从王士祯对内家拳的注解看来的。
其二是李亦畬提及内家拳始祖张三峰之后有传人即【关中人王宗岳】。
李亦畬认为王宗岳是《山右王宗岳太极拳论》的作者,所以其师祖张三峰自然就有可能是太极拳的创始人,这点在逻辑上其实毛病并不大!那为什么后来要推翻此说?
理由很简单,因为关于张三峰内家拳有三部传世文献,分别是明万历沈一贯《搏者张松溪传》、清康熙黄宗羲《王征南墓志铭》、清康熙黄百家《内家拳法》,其中记载内家拳历代传人最详细的就是《王征南墓志铭》,但是在此《铭》文中只有提过张三峰百年之后,内家拳流传于【陕西】(关中位于陕西),以【王宗】为最著,并没有所谓的【山右(山西)王宗岳】,换言之就是将李亦畬笔下的【关中人王宗岳】其实是【陕西(关中)王宗】的误植,与【山右(山西)王宗岳】毫无关联,那么【山右(山西)王宗岳】与内家拳祖师张三峰之间自然就没有传承联系。
后来的《清史稿.王来咸传》也指出同样的问题,王来咸(即王征南)弟子黄百家著有《内家拳法》,其内容与清中叶流行于河北的太极拳相出入,再次否定太极拳与内家拳祖师张三峰之间的传承联系。
所以李亦畬极有可能在多方求证之后,确认自己在《探太极拳之源》中的错误,因此在最后的《太极拳小序》推翻前说,但是这份改定并没有即时传到杨家手里,因此杨澄甫的《太极拳体用全书.序》中仍延续《探太极拳之源》的笔误,依旧在宋末张三峰的历代传承人上留下【王宗岳】的大名。
李亦畬当年的一字之差,竟造成后世对太极拳起源争论的滥觞,纵然当时已然改正了错误,也阻止不了喜欢者继续以讹传讹。
李亦畬的姨甥马印书曾经抄得其于同治六年的拳论初稿,因为其落款记为“丁卯端阳日亦畬李氏识”,故研究者习惯称为《丁卯本》,此抄本内容比李亦畬在光绪七年定稿的《老三本》还早了14年。
《丁卯本.太极拳小序》首段为:“【太极拳始自宋张三丰(峰)】,其精微巧妙,王宗岳论详且尽矣。”,后来此文也被唐豪、顾留馨收录在相关著作中,但在《老三本.太极拳小序》里,李亦畬将首段改为“【太极拳不知始自何人】,其精微巧妙,王宗岳论详且尽矣。”
如果这样的改写还能叫做“没有放弃否定”或是“不矛盾”,我只能说此人脑回路明显有问题!证据力的强弱,有时候会因为部分条件而改变,例如:直接证据的证明力大于间接证据,原始证据的证明力大于传来证据。
王征南生前是黄宗羲的至交,更是黄百家的武艺师父,他们的记述与后来《聊斋》中的一段注解,何者更可信?
如果这样子还不能够确定,说明其脑回路肯定是有很严重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