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 > 正文

战国四大名将中,为何只有王翦善终?

王翦能得善终的关键在于:懂得为人臣之道。

战国四大名将中,白起、廉颇、李牧都没有能得善终。这与战国时期君臣的权力之争有关,属于君臣之间没有能找到一个合适的平衡点,导致君王对武将产生怀疑,甚至痛下杀手。

一、白起之死

白起是战国第一名将,他曾经战伊阙,斩杀韩魏联军二十余万;攻打崤函,夺下六十一座城池,他还南下攻楚,大破郢都,打得楚国一蹶不振。秦赵长平之战,白起更是踩着四十万俘虏的尸体登上了战国武将的巅峰。但是,就是这么一个威名赫赫的常胜将军,最终却败在了自己的政治觉悟上。

战国四大名将中,为何只有王翦善终?

秦昭襄王重要范睢,而白起的身份、地位和能力都成为范睢的威胁。范睢是个战略家,而白起是个战术家。在玩政治上,白起根本不是范睢的对手。范睢一再劝谏秦昭襄王收回白起的权力,拒绝白起乘胜追击攻灭赵国。这个梁子恐怕无解了。再加上,白起自恃功高,一再耍性子,先后拒绝秦昭襄王攻打邯郸的帅印,又私下埋怨秦王的用人不当。遭到秦昭襄王的迁怒。最后被赐死在杜邮。正所谓将相失和、君臣失意。

战国四大名将中,为何只有王翦善终?

二、廉颇离赵

廉颇作为赵国名将,曾带领赵军长驱深入齐境,攻取阳晋,威震诸侯。之后,廉颇伐魏,几乎攻破魏都,然后大破燕军而拜相。秦赵之战,廉颇又多次击败秦军。但在秦赵长平之战时,由于双方都压上了全部家底,赵国处于下风,而赵惠文王却听信谗言,以为廉颇无力破敌,又不听军令。于是换上了纸上谈兵的赵括,导致长平一战,赵国大败,从此元气大伤。

战国四大名将中,为何只有王翦善终?

而在赵惠文王眼里,廉颇是他父亲的武将,本来就功高震主,知道自己对廉颇的控制能力不足,所以并没有想一直重用。之后,廉颇的脾气本来就是性情中人,自己又有自己的势力,在朝野上下想打压他的大有人在。赵悼襄王即位之后,立即解除了廉颇兵权,导致廉颇怒而攻打乐乘,并逃亡到魏国。由于得不到魏王重用,又加上死对头郭开暗中使坏,让赵王确信“廉颇老矣”。最后,一代名将在楚国客死他乡。

战国四大名将中,为何只有王翦善终?

三、李牧悲情

廉颇之后,新生代的赵国名将只有李牧了。这位名将大破匈奴,连却秦军。最后也因权力之争,没有避免走上廉颇的老路。谗臣郭开再次扮演了“赵国名将收割机”的角色。导致李牧面临被剥夺兵权。但是李牧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最后导致,被赵王确信李牧要反叛,被设计冤杀。之后,秦将王翦攻破邯郸,赵国亡。

战国四大名将中,为何只有王翦善终?

四、王翦深谙人臣之道,得以善终。

白起、廉颇、李牧的结局,都离不开三个原因:

1、个人实力强,势力大,对王权有威胁;

2、朝内有死对头儿,君王对其产生怀疑或怨恨;

3、性格耿直,本性高傲,不屑于明哲保身,情商待充值。

战国四大名将中,为何只有王翦善终?

而王翦的情况则完全不同:

王翦攻楚之前,向秦王请六十万大军,秦王怎能不担心。于是说:

王将军老矣,何怯也!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是也

李信则自信地向秦王保证二十万军即可。秦王对二十万军当然还是放心的,王翦六十万几乎带走了秦军的全部主力。李信知道秦王担心什么,所以他提出带二十万攻楚。王翦知道李信会败,但一直没说话,不献一测,回家休闲去了。知道李信大败而归,秦王亲自登门致歉,王翦仍坚持六十万大军攻楚。

战国四大名将中,为何只有王翦善终?

战国时期,因为权臣势大造成的内乱不计其数,三国分晋更是让各国君王对能臣有所忌惮。更何况,王翦要是带六十万大军入楚,他要是不想回来,凭王翦的人格魅力完全可以再楚地割据称王。

但是王翦是个人精,他既然知道秦王担心什么,自己就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出征前,不关心仗该怎么打,只关心秦王能赐给多少地,赏多少钱,能得到几处庄园。

始皇说:“将军既已出兵,何患贫穷?”

王翦说:“为大王部将,虽立战功却终不得封侯,所以趁大王亲近臣下之时,多求良田屋宅园地,为子孙置业。”

战国四大名将中,为何只有王翦善终?

直到到了楚地,要和楚国正面交锋了,还不忘委托秦王的使臣回去帮忙问问这些赏赐啥时候能发下来。你说这王翦是不是“不爱江山,只爱钱”。秦王还有什么好担心的。

另外,王翦为人极为低调,从来不招蜂引蝶。李信战败,王翦不会像白起一样犯浑,而是表现得非常惋惜。当秦王一再请求他出征,王翦也是是提出自己的条件,表示为国效力、义不容辞。你说君王能不喜欢这样的武将?

战国四大名将中,为何只有王翦善终?

和白起、廉颇、李牧不同,王翦从未贪恋兵权。王翦身为四朝元老,历任范雎、蔡泽、吕不韦多位相国,没有人不尊重王翦的。当年他攻下燕都之后,迅即上表告老还乡,此时天下大局已经基本确定,统一大业已经过半。后来,再度出山灭楚之后,彻底归隐。在政治上,从来没有让秦始皇有所臆测。

战国四大名将中,为何只有王翦善终?

最后,不得不提到的另一个原因就是王翦的老板秦王嬴政,也就是后来的秦始皇。秦始皇从来没有枉杀过一个功臣,一方面是秦始皇个人的雄才大略,没有其他权臣可以抗衡,另一方面,也是秦始皇驭人之术无与伦比,别说王翦,就是范睢、苏秦都恐怕不敢有什么想法。

战国四大名将中,为何只有王翦善终?

故而说:

王翦能得善终,归结于人臣之心、侍君之道。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