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中说,“(1)冬至之后得甲子,夜半少阳起,少阳之时阳始生,天得温和。(2)以未得甲子,天因温和,此为未至而至。(3)以得甲子,天未温和,此为至而不至。(4)以得甲子,而天寒不解,此为至而不去。(5)以得甲子,天温如盛夏,此为至而太过。此矣论气应之一端”。
《黄帝内经·金贵真言论》中说,“(1)阴中有阴,阳中有阳。(2)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3)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4)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5)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
《难经·七难》中说,“然,皆王脉也”。“其气以何月,各王几日”?“然,冬至之后得甲子,少阳王;复得甲子,阳明王;复得甲子,太阳王;复得甲子,厥阴王;复得甲子,少阴王;复得甲子,太阴王。王各六十日,六六三百六十日,各成一岁。此三阴三阳之王时日大要也”。
以上引三书中之说,都是同一个问题。什么叫冬至之后得甲子。什么叫冬至之后得甲子而且少阳生和少阳不生。上古人的这些话,有人能懂吗?有文学知识的人,好像念过就懂了,没有什么可解释的问题了。其实虽易可言,法明著,见精微,而当今世人识见者无能及也。
这是《黄帝内经》中五运六气运转非常关的为题,应用到诊脉更是难以解决的问题。因为讲五运六气又非常难懂,所以,在《内经》和《难经》中,老是不厌其烦的从各种侧面反复论述平脉的多种表现,无非是为了使诊脉和知病的道理更细致,更能明白,更能理解,识达其变。或者说,明知其人有病,脉象又叫不准,在《难经》中,只好再加上望、闻、问病。以便临脉证时用以辨别脉象的平脉和病脉。因为有些脉象的病脉、平脉名称相同,脉象相近。如阳明是标气为尺脉,少阳是标气的下关脉和太阳是标气的下关脉,都相同,只是谁的脉象大一些,这是很难定准的。
首先说,冬至后得甲子。指的是在冬至的时令,诊到的经脉是哪条经脉。在《内经》中,每条经脉都是用“六甲”来表示的。即甲子,为少阴经脉;甲戌,为太阴经脉;甲申,为少阳经脉;甲午,为阳明经脉;甲辰,为太阳经脉;甲寅,为厥阴经脉;这是在告知,冬至和小雪的时令时,诊的是甲申少阳经脉。五运六气在运转中“六甲”,叫六甲子的六气位。在节气的时间,这六气位,六甲子的气,叫节气上升的时间,叫天气的六气位。在诊脉中,叫手的六条经脉。在中气的时间,这六气位,六甲子,叫中气下降的时间,叫地气的六气位。在诊脉中叫足的六条经脉。所以说,气有个上升的天体,有个下降的天体。在气运转中,上天体叫天罗,下天体叫地网,合到一起为整个天体,叫天罗地网。阴阳五行的运转逃不出这个天罗地网。在诊脉中,也逃不出诊手足的经脉。天枢之上诊的是手的六条经脉,天枢之下诊的是足的六条经脉。合到一起诊的是整个人身中的二十八条经脉。气血的流动离不开这二十八条经脉。
所谓得甲子,是诊脉时首先诊到的是哪一甲子,即那条经脉。又因为说的是冬至得甲子,在五运六气的运转中,看冬至时令的气是下降的气,下降的气是以在泉的气为准论气。所以在冬至时得甲子,得的是在泉为尺脉的足经脉的六条经脉。冬至的甲子,夜半少阳起,少阳之时阳气开始生出,天气温和,也就是诊到的尺脉是足少阳经脉。少阳为尺脉,一定是厥阴司天为寸脉。今年,为2019年,又正好是在冬至之前为大雪,小雪,冬至过后为小寒的时间。小雪和冬至,又都是五运六气下降的时令,正好也与今年为南政年的终之气之60天的时间相吻合。所以在这六十天中,有30天,在诊脉时,都是以诊到足少阳经脉,为尺脉的平脉为准为无病。能诊到尺脉为足少阳经脉,这叫摸到、得到了一甲子经脉。足少阳经脉为平脉,为真气脉。这是在小雪和冬至初候的时间,诊到的平脉是浮脉,在中候的时间,平脉是弦脉,在本气的时间,平脉是浮脉,洪脉。都是尺脉阳气生。全中华大地上,不管是谁,也不管是男是女,只要是到中气小雪时令初候的第一天甲子日开始至戊辰日;到中气冬至时令初候的第一天甲午日开始至戊戌日,都必须是以足少阳经脉为平气脉,度量其它足经脉的脉象是否过于不过,应于不应。即人迎大于尺脉,还是尺脉大于人迎。从而知病在那条经脉。按时应的,人无病,不按时应的,人为有病。即“应则顺,否则逆,逆则变生,变则病”。万物皆然,概莫能外。
在五运六气论得气和不得气中。由于是少阳在泉统帅天周,你要看着图,用《阴阳法》的办法,把甲子日,甲午日,加在丙寅甲子少阴的气位。这是少阳的阳气布于地中,得了一阳的阳气,而日气还在少阴的气位,日气来晚了三天,这叫未得甲子,此为未至而至少阳的阳气位,天已得温和,天地间也非常明亮。看下图;右手左移,食指脉为少阴经脉。
把乙丑乙未日加在戊寅甲戌太阴的气位。还是少阳的阳气布于地中,得了一阳的阳气,而日气还在太阴的气位,日气来晚了两天,阴气才行至秋令,以未得甲子,此为未至而至,天已得温和;右手左移,中指脉为太阴经脉。
把丙寅丙申日,加在庚寅甲申少阳在泉的气位。还是少阳的阳气布于地中,得了一阳的阳气,而日气正好交在少阳主管周天的气位,以得甲子,此为至而至,天温和如初夏。右手左移,无名指脉为甲申足少阳经脉。
把丁卯丁酉日,加在壬寅甲午阳明的气位。还是少阳的阳气布于地中,以得了一阳的阳气,而日气又交在阳明的气位,又得了甲子阳明的阳气,此为至而太过,天温和如初夏。左手右移,无名指为足阳明经脉等等,依次类推。这就是在告知在六气位初候标气的时令;中气侯气的时令;本气侯气的时令。每个侯气的每日医者的两只手,都能诊到六条脉。五运六气的运转只能应一端的气,要么应标气初端的五天;要么应本气末端的五天,要么应中端的五天。少阳气的天、地、人的三气中,要顺着时令的侯气,一候气接着一候的时间布地,少阳的标气,少阳的中气,少阳的本气,要一气主五天,再主五天,再主五天,直至十五天,正好是一个时令中气的时间。少阳的天、地、人不能同时布地。在诊脉时,少阳的脉象也同样是按照侯气的时间,“要别其宗司”的时间诊脉。不能同时生成三种标准的脉象。
关于王脉和旺脉主几日的问题。当知道了少阳尺脉的脉象有三种脉象之后。正好是主了十五天标准的脉象,即中气小雪15天,冬至15天,故正好是书中说的30天43.75的时间。(只不过这30天被节气大雪隔着)当时令走到节气的时间,又换成司天的厥阴为寸脉,也同样用厥阴的气主持上升的三脉象。为大雪,小寒的时令,共30天43.75的时间。所以在这一步的气中,司天的寸脉和在泉的尺脉共主60天87.5的时间。退一步甲子气位,为得甲戌太阴;退一步甲子气位,为得甲子少阴;退一步甲子气位,为得甲寅厥阴;退一步甲子气位,为得甲辰太阳;退一步甲子气位,为得甲午阳明。为一年中六六之节的气,六步正好为一年。
而《难经》中说:“复得甲子,阳明王”;是告知少阴司天之年,阳明在泉为王气,为阳气生,也是同理;“复得甲子,太阳王”:是告知太阴司天之年,太阳在泉为王气,为阳气生,也是同理;“复得甲子,厥阴王”:是告知少阳司天之年,厥阴在泉为王气,为阳气不生,也是同理;“复得甲子,少阴王”:是告知阳明司天之年,少阴在泉为王气,如果是在南政年,为阳气不生。在北政年,少阴为君火,为阳气生;“复得甲子,太阴王”:是告知太阳司天之年,太阴在泉为王气,为阳气不生,也是同理。“王各六十日,六六三百六十日,各成一岁。此三阴三阳之王时日大要也”。在这里没讲出一句“复得甲子“。都是说到哪一年的终之气,在冬至时,都有个60天在泉为王气的气位,都要重复着同样一个道理,这个道理都必须是看六气中在泉的标气。六气位的间气盛了叫旺气,不是统天的王气。
这里说的都是《黄帝内经》中诊脉方法的真经;总是以五运六气为标准;总是以在泉的尺脉为平气,为标准。论尺脉大于人迎脉,还是人迎脉大于尺脉而诊病,来气有来其一方的经脉,去气有去一方经脉。紧紧地缠在时令的时间上诊脉。看的是当气位,当其时,在哪天经脉中有邪气,才为有病。只要是知道经脉在人身中走向的中医,就一定知道病在何部位。是阴病还是阳病。
在《伤寒杂病论》的原序中,首先告知要求“经旨”,此书中都是指在泉的尺脉,不是标准的脉象时而形成了病。是病的脉证都并在标准的脉象上(本气),中(人),下(标),司天为寸脉、或在泉为尺脉上论病,没有一条说的是左右间气形成病变。掌握了这一条再看源序:
“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始终顺旧。省疾问病,务在口给,相对斯须,便处汤药;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人迎、趺阳,三部不参,动数发息,不满五十,短期未知决诊,九候曾无仿佛;明堂阙庭,尽不见察,所谓窥管而已。夫欲视死别生,实为难矣。孔子云,生而知之者上,学则亚之。多闻博识,知之次也。余宿尚方术,请事斯语”。完全说出了知寸脉,不知尺脉。学医的人也不想知道诊出的脉象,总是连脉都不诊,更不知到满100刻为一天,病在哪一条经脉上。是正气脉受损成病,还是间气脉有了病。只是在那里“各承家技,始终顺旧。务在口给,相对斯须,便处汤药”。就好像知桂枝汤,麻黄汤,白虎汤是第一位的。是最神圣的。把百年遇不到的《伤寒病》疫病,说成了普通的寒热病。把用《伤寒论》诊尺脉、诊寸脉方法的医道,用说明寸脉中和尺脉中是怎样有了邪气、应该怎样诊到的问题。从而引出如何能诊到其它经脉病的问题,而理解到论经方上去了。《伤寒》书中,在上古之时,是先有用诊脉的方法诊到尺脉或寸脉而知病,而后来自仲景开始,才有了对正治疗的经方。是因为先有诊脉知病,然后才有对正脉象的经方。这种方法也使用于关阴格阳治病的方法。
拄其间锷未残
2019.12.10.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