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氏五积万用方》是在民间相传千年“一付五积散,房 上不喊房下喊”的古方《五积散》的基础上对原方剂型、剂量 及用法做了较大改动,确立了以调节脾胃为轴线,以现代人饮 食过度导致脾胃大伤痰重湿重为基点的立方思想。历经数年临 床实践总结、再实践再总结,在《五积散》的基础上独创《初 氏五积万用方》。综观全方,结构严密,实为综合的大复方。 万病一方、变化百端,执一方可驭万,左右皆可逢源。 依据现代人体质特征,经过临床实践,结合医学理论,初 氏五积万用方认为脾胃在人体生理活动中最为重要。
李东垣提 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主张,因为脾胃是人体后天之本 ,气血生化之源。脾胃机能正常则人体气血充足,正气旺盛; 脾胃机能不振,则人体气血来源匮乏,正气虚衰。还一个原因 是脾胃居于中焦,是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一身气机的升降调 畅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脾胃升降。脾胃升降失常则人体清气不升 、浊气不降,上、中、下三焦都可能因此出现病变。故脾胃病 以及与脾胃相关的疾病在临床上十分多见。尤其是针对现代人 患病的复杂而多样性的特点,脾胃在人体生理、病理以及治疗 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初氏五积万用方》药味多、组方大的意义是什么? 俗话说:用药如用兵。药少而精固然是好,精兵良将也不 可多得,可天下有几个大将军,靠单枪匹马赢得战争的呢?药 少单一症型的疾病尚可满足,若错综复杂的疾病非单方单药能 够应手可得。简单对简单、复杂对复杂,单方治单病、大方治 多病、复方治难病就是这个道理。作为一线基层大夫,经常接 诊一些久治不愈的疑难杂症,这些患者经历了各种治法千方百 药的乱治之后,多证兼具,错综复杂,真是到了有证难辨,无 证可辨的境地,实属医之悲痛。此类患者,非大方重剂不能痊 愈。 针对患多病、大病、顽固病的治疗,初氏五积万用方融数 方为一方,合数法为一法。选择了一种能科学、有效同时治多 种疾病的疗法,调理内分泌,平衡阴阳,补充元气,逐渐康复 。
《初氏五积万用方》为什么以二陈汤为主方?
《温病条辨》提出: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治中焦如衡 ,非平不安;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故中焦有病用药须不偏 不倚,即不能用上焦轻清升浮,又不宜用下焦滋腻潜降;二陈 既是治疗痰湿的主要方剂,又是调理中焦之圣剂。二陈运化于 中枢之气,以复升降与出入斡旋之气机, 中医认为痰之本为湿,湿聚而停留则为水,湿不能气化则为饮,饮似痰而稀,可因气化不利而停滞,湿受气火之灼,可 被煎灼变稠而为痰。所以前人说“稀者为饮,稠者为痰,水湿 为其本也”。痰本为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直接或间接作为 机体的某些脏腑组织变生多种病症,故有“百病皆由痰作祟” 之说。上至巅峰,下至涌泉,随气升降,周身内外皆到,五脏 六腑俱有,变怪百端”。《医方集解》曾说:“治痰通用二陈 ”。二陈为治痰之妙剂,其于上下左右无所不宜。
[初氏五积万用方配伍相关的中药功效]
半夏:辛,温;有毒。归脾、胃、肺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 ,消痞散结。
陈皮:苦、辛,温。归脾、肺经。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茯苓:甘、淡,平。归心、肺、脾、肾经。利水渗湿,健脾, 宁心安神。
甘草:甘,平。归心、肺、脾、胃经。补脾益气,清热解毒, 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苍术:辛、苦,温。归脾、胃、肝经。燥湿健脾,祛风散寒, 明目。 厚朴:苦、辛,温。归脾、胃、肺、大肠经。燥湿,行气,消 积,消痰平喘。
麻黄: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利水消肿。
白芷:辛,温。归肺、胃、大肠经。解表散寒,祛风止痛,宣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脓。
肉桂:辛、甘,大热。归肾、脾、心、肝经。补火助阳,散寒 止痛,温通经脉,引火归元。
桂枝: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发汗解肌,温通经脉 ,助阳化气,平冲降气。
干姜:味辛,性热。归脾、胃、心、肺经。温中散寒,回阳通 脉,燥湿消痰,温肺化饮。
当归:甘、辛,温。归肝、心、脾经。补血活血,调经止痛, 润肠通便。
白芍:苦、酸,微寒。归肝、脾经。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 肝止痛,平抑肝阳。
赤芍:苦,微寒。归肝经。清热凉血,散瘀止痛。
川芎:辛,温。归肝、胆、心包经。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桔梗:苦、辛,平。归肺经。宣肺,祛痰,利咽,排脓。
枳实:苦、辛、酸,温。归脾、胃经。破气消积,化痰散痞。
枳壳:苦、辛、酸,温。归脾、胃经。理气宽中,行滞消胀。
生姜:辛,微温。归肺、脾、胃经。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化 痰止咳。
药物虽广,但主辅分明,药量均稳,投之便效。《初氏五 积万用方》遵循一气周流、龙虎回环的独特诊治方法,使疾病 可以显著缩短疗程。运用初氏五积万用方之精华,皆在于正确 而有效的加减。其加减依据在于雄厚的医学知识的有力支撑。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