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伤寒论,先从阴阳开始讲起。
阴阳是两种不同的属性,阴是代表有形的物质能量,阳是代表看不见的能量。
阴阳的结合,让人体的机能能够正常运行,这就好比一杯温水,其中的温度代表阳气,其中的水代表阴质,阴阳之间紧密结合在一起。
理解了阴阳的概念,再讲伤寒论的六经。六经是什么?太阳、少阳、阳明;少阴、厥阴、太阴。
六经自古以来认为跟黄帝内经的六经(经络有关系),但今天所分享的内容,希望大家把之前的所学的放在一边。
伤寒论的六经,来自于八纲。八纲是什么?表里、虚实、寒热、阴阳。表里是代表病位;虚实,寒热,阴阳,代表病性。
这里的阴阳可能不太好理解。我举两个代表人物,一个是张飞,一个是林妹。
张飞的体质正气足,阳气足,表现的多实,多热;林妹妹的体质正气虚,阳气虚,表现的多虚,多寒。
六经里面的三阳病,太阳,少阳,阳明病,就跟张飞的体质类似,表现出来(实,热)。少阴,厥阴,太阴就跟林妹妹的体质类似,表现出来(虚寒)。
讲了阴阳,虚实,寒热。再讲表里,在脏腑辩证里面,病位只有表里,表是皮肤肌肉,里是五脏六腑。
在六经里面,病位有三个。
表,里,半表半里。表是指皮肤肌肉;
里是指,胃肠消化系统,从口腔到胃,到大肠,小肠,肛门,整个食物的的动化经过的路线;
半表半里主要指人体的中上焦,胸腔,腹腔部位。
接下来讲,太阳病的辩证方法及常用方剂。
太阳病的辨证方法及常用方剂
太阳病指的是人体正气足,阳气足,津血足,类似于张飞体质,受到外面的风寒湿暑等邪气侵入表皮的生起的各种症状反应,就是平常说的感冒了。
通常的表现是,发热,怕冷,头痛,身痛,流鼻涕,打喷嚏,邪气攻在表皮,人体的正气会想办法把邪气排出体外,这时候只需要发下汗即可。
为什么会怕冷?是因为外面的风寒邪气在皮肤里面无法排出去,凝固在皮肤表层,好比让一个正常人身上泡在冷水里,会不会感觉很冷。
为什么会发烧,发热?因为人体有免疫系统,当感受外来的邪气会自动调动阳气来抵抗,调动阳气同时会调动津血,在皮肤表层聚集的阳气津血过多,所以会温度越来越高
为什么会流鼻涕,鼻塞,打喷嚏?因为肺主皮毛,邪气攻入皮毛后,会牵连到肺的正常工作,加重肺寒,引发一系统鼻部症状。
发汗的药物在经方里面,常用的就是葛根,麻黄,桂枝,生姜,葱白。组方就是桂枝汤,麻黄汤,葛根汤等。
第一个桂枝汤。
五味药,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甘草。桂枝汤的症状,怕冷,发烧,有汗出,流鼻涕,打喷嚏,鼻塞。因为有汗出,所以正邪斗争不激烈,不会表现高烧,全身疼痛。
第二个麻黄汤。
麻黄汤,只有四味药,麻黄,桂枝,杏仁,甘草。其中麻黄,桂枝发汗解表,杏仁来降逆平喘,甘草滋补津液。
麻黄汤相对于桂枝汤来说,正邪斗争就强了很多,阳气带动津血充分聚集于体表,所带来的压力就会大增,比如那个轮胎充气一样,如果充的气非常足,轮胎的压力差就会很大,给放一点气就会减轻压力。
所以通过刺血发汗可以让高烧减轻,跟轮胎气充满了然后放点气一样的原理。
麻黄汤表现的症状就是不汗出,怕冷,头痛,身痛,还有一些鼻部症状。
再到第三个方子葛根汤。
葛根汤的方子是在桂枝汤的基础上,加了葛根,麻黄,里面有四个发汗药,葛根,麻黄,桂枝,生姜,但同时有几个滋补津液的药起到牵制作用,白芍,大枣,灸甘草。葛根汤虽然发汗药相对多,但收敛的药比麻黄也多,所以发汗力度跟麻黄汤差不多。
风寒邪气在表,只需要发汗即可,邪气在表,如果没有及时发汗排出去,会传到半表半表(中上焦的位置),这时候的症状就复杂多变了。
在伤寒论里面讲有口苦,咽干,目眩,寒热往来,心烦喜呕。这些症状表现,主要是因为邪气传入半表半里之后,无法排出去,时间稍长就化热。
这种湿热邪气,往上冲,表现就会口苦,咽干,目眩,湿热邪气,经过心脏就会心烦,湿热邪气往胃里走,逼迫胃之后,就会表现呕吐,邪气再传到里,胃肠消化系统,一般会表现口渴,喜饮水之类的。
常用的中成药有:风寒感冒颗粒,小柴胡颗粒。
如果传到阳明病,一般用石膏来清热。
这就是三阳病的传变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