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 > 正文

中国内陆十八省名趣谈

众所周知,目前中国一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其中23个省(包括台湾省),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以及2个特别行政区(香港、澳门)。

中国内陆十八省名趣谈

其中直辖市、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是新中国成立后设立的,而23个省的名称及疆域则大多数源自历史的传承,有着极为深厚的历史底蕴。其中有很多有趣的掌故。

最先要说明的是,在古代中国,最早的“省”并非地方行政区,而是中央机关。隋唐时代,中央朝廷在魏晋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三省六部制”,其中三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负责起草诏书、审核诏书和执行政令,是朝廷行政的中枢。

中国内陆十八省名趣谈

三省六部制

入宋后,三省名存实亡,进入元代,在地方上设立中央行政机构中书省的派出机构,称“行中书省”(但今河北、京津、山西、山东、内蒙古部分由中书省直辖,称“中书省辖地”),简称“行省”。元代时全国共10个行省,作为国家一级行政区的省就此发端。

中国内陆十八省名趣谈

元朝疆域

明朝建立,废行省,职责由三司(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领,但省作为一个习惯称法被保留下来,故明朝有所谓“两京十三省”之称。

中国内陆十八省名趣谈

明朝的两京十三省

清朝建政,省制复活,共有18个省,因此,“十八省”后来成为“中国内陆”的代称,也被后世继承。这十八省是: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直隶(约为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我们就以十八省的名字展开分析。

中国内陆十八省名趣谈

清朝疆域

首先,中国的省,多有东、南、西、北这样的方位词,而且多配有山、河、江、湖这些地理形胜,还常有对应。这非常直观。这四组对应是:山东—山西,湖南—湖北,河南—河北,广东—广西。山东与山西,“山”指的是太行山。虽然今天来看,山东与山西并不接壤(大河北强势插入),但在明朝,山西布政使司与山东布政使司的确是基本以太行山划界的。湖北、湖南的“湖”指的是洞庭湖。

中国内陆十八省名趣谈

河南、河北的“河”一般认为是黄河(河在古代是黄河的专有名词),其实说漳河更准确。此外,江西的“江”指长江(但江西不是“长江之西”,而是“江南之西”),历史上,还有江左、江南、江东的称法,皆以长江为根据。浙江的“江”指今天的钱塘江(这条大江在富阳段称为富春江,至下游杭州段称为钱塘江)。钱塘江古称“浙”、“浙江”。陕西的“陕”指“陕原”,西周时,以陕原为界,周公、召公“分陕而治”,陕原以西就是著名的潼关,南有秦岭,西近华岳,东南有禁谷,北依渭、洛与黄河,所谓“山河表里”。

中国内陆十八省名趣谈

潼关形势图

咸平四年(1001年)。北宋政府将今四川盆地的川峡路分为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和夔州路,“川峡四路”,简称“四川路”。元朝时设立四川行省。但有意思的是,四川境内正好有长江、岷江、沱江、嘉陵江四条大川,这实是巧合,但也说明天府之国与奔涌江流密切相关。

巍峨的太行山,浩渺的洞庭湖,浩荡的大江大河在古代足以隔绝行迹,,因此常以之作为分界。这主要体现了中国古代行政区划“山川形便”的特点。广东和广西比较特别。“广”指的是“广信县”。据说,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武帝灭南越国。据说,武帝颁布诏书称:

“初开粤地,宜广布恩信”。

后取其义设立“广信县”,为苍梧郡治所。汉代的“广信县”一说为今肇庆封开县,一说为今广西梧州。宋代,以广信县为界,广信县以东,称为广南东路,以西,为广南西路,至明朝化约为“广东”和“广西”。

还有的省名字颇有浪漫主义色彩。唐朝时,南诏王阁罗凤遣使唐朝,唐玄宗问使臣:“君在何方?”使遥指向南方说,“南边云下”。从此以后,祖国的西南边陲得到了“云南”这一美好的称呼,开元十六年(728年),唐玄宗封阁罗凤为“云南王”。元朝时,设云南行省。北宋开宝七年(974年),西南乌蛮首领普贵朝贡,宋太祖在《敕普贵书》中称:

“惟尔贵州,远在要荒。”

贵州由此得名,贵有“宝贵”之意。以上种种,大致可归为“形胜+方位”一类。

除此之外,中国的省名还有一大类,采用“合并法”命名,这与“形胜+方位”不同。最典型的是江苏、安徽、甘肃和福建。江苏之名出现的很晚,清朝才出现。1368年,明朝建立,今江苏、安徽、上海市直属中央,称为“直隶”。明成祖于1421年迁都北京后,这里改成“南直隶”。清朝顺治二年(1645年),将南直隶改为江南省。这个江南省成为清朝人文荟萃之地,经济总量极高。康熙六年(1667年),江南左、右布政使改名为安徽布政使、江苏布政使,史称“江南分省”。

中国内陆十八省名趣谈

江南分省

朝廷将安庆府、徽州府各取首字,称“安徽”,首府定于安庆府(安庆古时为皖国,因此安徽简称“皖”)。类似地,将江宁府(今南京)、苏州府各取首字,称“江苏”。有意思的是,一个江苏省,却在江宁和苏州设立了两个首府。在江宁府设立两江总督,掌管今南京以及广大苏北地区,苏州府设立苏州巡抚,管理苏州、松江、常州、镇江和太仓。

甘肃也是由甘州和肃州合并而来。汉武帝通西域后,在河西走廊设立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后来张掖郡改称甘州,酒泉郡改称肃州。元朝设甘肃行省,后传承至今。

中国内陆十八省名趣谈

最后说一说大福建。在中国东部各省中,福建出道最晚。虽然秦朝就设立过闽中郡,但闽中郡与今天所说的福建省并不相同。因为那里是闽越部落世居之地,所以中央政府在那里建立的是羁縻统治。

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刘邦封越王勾践的后代无诸为闽越王,仍为藩属国。汉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年),汉灭闽越国,将闽越遗族迁往长江淮河一带。这使得闽越地区更加荒芜。西汉始元二年(公元前85年)在今福州市地域设立冶县,东汉建安元年(196年)改称侯官县。此后,以闽江入海口周边地区为中心,中央朝廷的实际统治区域不断扩大。该地区先后有了丰州、闽州、泉州(是的,福州隋唐时曾叫“泉州”)等名。

唐朝开元十三年(725年),因闽州西北有福山,改称福州,这是福州得名之始。东汉末年以来,北方的战乱使大量北人南迁,推动了福建的发展。除了福州地区,大量人口涌入闽北,这里被设置为建安郡,治所在今建瓯。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改建安郡为建州。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年),以福州、建州各取一字,设福建经略使,“福建”之名始现。此后宋代设福建路,下辖六个州(福州、建州、泉州、南剑州、漳州、汀州)与两个军(邵武军、兴化军),规模始与今天的福建相仿,元明清相因袭。值得一提的是,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台湾并入福建省版图,直至光绪十二年(1886年)单独设省之前,台湾都属于福建省管辖。

中国内陆十八省名趣谈

1683年至1886年,台湾属于清朝福建省管辖

最后,在中国古代,省的设立,主要遵循“山川形便”和“犬牙交错”两大原则。“山川形便”前文已有述及。“犬牙交错”则更多体现深刻的政治考量。从文化和民系上来看,很多省的疆域划分其实并不合理。比如,汉中自古就是四川文化区,却列入陕西省。今连云港、徐州等地区,语言风俗更接近山东,却被划入江苏。潮汕地区与闽南文化相通,却被划到广东。

中国内陆十八省名趣谈

很多文化区被分割为数省,而一个省中可能包含数种并不相同的文化区。例如,以吴侬软语为典型特点的江南地区,从唐朝乾元元年(758年)分割江南东道开始,吴文化地区就被割裂开来:苏州、常州、镇江、南京属于江苏,而杭州、宁波、嘉兴被划入浙江。江苏省中,北部属于鲁南文化,中部属于江淮文化,南部属于吴文化。这几种文化并不相通,甚至常生歧视,但在行政上却统归一省,显然是有意为之。福建也是如此,众所周知,八闽语言不通,闽南与闽北文化差别巨大,但并不妨碍以一省统括。

朝廷其实乐见各省内不同文化相争,从而形不成合力,也不可能对抗朝廷。这样的做法确实削弱了地方的实力,在客观上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稳定。但也使有些省份不可逆转地成为“内斗大省”。

中国内陆十八省名趣谈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