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道医学堂丨修炼静功基础

道家养生修炼,首先要筑基,如同盖楼房,必先奠基,基础稳定,结构扎实,然后才能一层层向上盖。《天仙正理直论》说:“修仙而始曰筑基。筑基者,渐渐积累,增益之义。基者,修炼阳神之本根,安神定息之处所也。基必先筑者,盖谓阳神,即元神之所成就.纯全而显灵者,常依精气而为用。精气旺,则神亦旺,而法力大.。精气耗,则神亦耗而弱,此理之所以如是也。欲得元神长住而长灵觉,亦必精气长住,而长为有基也。自基未筑之先,元神逐境外驰,则元气散,元气败,基愈坏矣,所以不足为基。且精逐之于交感,年深岁久,恋恋爱恨,一旦欲令不漏,而且还气,得乎?此无基也。气之散于呼吸,息出息入,勤勤无已。一旦欲令不息,而且化神,得乎?此无基也。神之扰于思虑,时递时迁,茫茫接物,--旦欲令长定,而且还虚,得乎?此无基也。古人皆言以精炼精,以气炼气,以神炼神者,正欲为此用也。是以必用精、气、神三宝合炼,精补其精.气补其气,神补其神,筑而成基。惟能合一则成基,不能合一则精、气、神不能长旺,而基不可成。乃基筑成,精则固矣,气则还矣,永为坚固不坏之基,而长生不死。”这段话的意思阐明了筑基的重要性。道家修炼筑基是最根本的最基础的,如果筑基阶段修炼不好.以后的内丹功法修炼起来就会出现障碍。

道医学堂丨修炼静功基础

筑基的方法有止念、入静、聚性、网光、独立、调息、吐纳、咽津、导引等,其辅助方法还有炼法人道,即“居静正坐,闭目冥心,定息住气,手兜外肾,搓脐下,举二足等方法。而道则无所不包,无所不通,不泥于伎艺之能,治疾病之功”。

道教养生修炼可以先从静功开始。

《养生四要》中云:“人之学养生,曰打坐,曰调息,正是主静功夫。”打坐与调息都是通过人身肌体的凋整达到“静”,从而使人之“神全”,实现养生的目的。静功的修炼贯穿道家内丹修炼的始终,修炼过程的每一步功夫,都离不开静功的作用。静功在道家修炼功法之中,是最为基础的入门功法。

一、静功的动作要求

道家静功修炼舒适自然是原则,并不要求姿势统一一致。能够到上身挺直,呼吸自然就可以了。

练习静功时的姿式,可以采取坐式、站式或卧式,也可在散步时练习。练习坐式时可以、平坐在椅子或沙发上,小腿垂直于地面,或者自然放置,还可以盘腿坐在床上,初学者可先在臀下放个枕头,盘做是最好一个腿根在内抵住谷道(肛门),上肢姿势是两手相抱,虎口交叉,放置在丹田穴上(小腹肚脐下3时处,即一拳的距离),或者两手融然抚在两膝上。

采制站式姿势修习静功可以向然站立,双膝微屈,两手交叉平放在丹田上,或自然垂于体侧。

采用卧式修习静功,一般用侧卧姿势。比如右侧卧,右手放在头的下面,手掌平伸,虎口处骑在耳朵根上,以使耳窍开通,左手置于胯上,或放于丹田,左腿自然伸直,右腿呈半屈姿势。左侧卧时姿势与右侧卧正好相反。

道医学堂丨修炼静功基础

散步时练习静功,要选择人少安静、没有噪声的地方,比如公园或者自家的庭院之内,道路平坦,不易分心之处。放松下来,轻轻漫步,如飘云端。散步时练静功不要闭眼睛,可以用静功之巾的听息法。

选择好一种练功姿式,做好之后就可以开始练功了。练功的要点如下:

1全身放松

排除杂念,心情放松才会全身放松。放松的做法关键是自然,双肩要自然下沉。还耍保持练功的姿势,以便经脉通畅和血液循环,不要为了保持资势而变得僵直呆板,不能放松自己的身心,亦会阻碍经脉的畅通。

2微闭双目

微闭双目是为了排除杂念,眼睛是人体获取外部信息的主要器官,睁开眼睛容易被看到的景象所分神,甚至滋生杂念。但是全部闭上眼睛容易使人昏沉入睡,反而不利于炼功。双目微闭的尺度就是眼帘自然下垂,保持一线之光,以能模模糊糊看到眼前的景物为准。

3舌顶上腭

舌顶上腭的做法是把舌尖反卷过来,以舌尖底面顶到上腭部位.而不是以舌尖直接顶到上颚部位。道家认为上腭有“天池穴”可以上通头顶的“百会穴”,练功时上颚易漏神漏气,练功时必须堵住,防止走气漏神。

4呼吸自然

起初练功时要自然呼吸,忌憋气、粗短和长叹气。随着练习静功程度的不断深入,呼吸可以逐渐做到深长、均匀、细微。

5两手抱诀

道家所谓的“太极八卦阴阳连环诀”、“太极诀”,就是指两手抱决的方法,要求是男子左手抱右手,女子右手抱左手。因为道家认为男子左手为阳,女子右手为阳,故以阳手居外,而阴手居内。抱手时外面阳手的大拇指,须放在里面阴手的虎口里,这样两手拇指交叉,就形成一个“太极图”的形状。道家认为如此相抱,可使能人身阴阳相通,自然调合。

二、练习静功的内在法门

1听息

修习人静就最要身心安静下来。为了能够入静,必须去除一切杂念,这是静功筑基法最为关键的一个原则。

道医学堂丨修炼静功基础

为了入静,道家创造了许多修习方法,如听息、坐忘、守一、数息等。听息法是最有利于人静的修习法门之一。听息之法,在古代道书上面又称“凋息”。

所有的入静法门中,庄子的“听息”法最为道家所推崇。庄子心斋法《庄子,人间世》记载:“颜回曰:敢问心斋?仲尼日: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惟道集虚,虚者心斋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颜回问“心斋”两个字是什么意思?孔夫子说,你应该把心里的念头集中在一处,不要胡思乱想;等到念头归一之后,就用“听”字诀,但不是用耳听,是用心听;这还是粗浅的说法,就深一层功夫讲,也不是用心听,而是用气听;到了这样境界,耳听的作用早已停止了,神和气两者合而为一,心也不起作用了。气的本质是虚的,它要等待一件东西来和它相集合,只有“道”,这个东两常和太虚之气集合在一起,功夫如果做到心同太虚一样,就算是心斋,颜回是孔子的学生,仲尼是孔子的外号。

所谓“听息”,就是默默听自己的呼吸之气。静功要求自然呼吸。听息的方法,就是两耳内听,即摒除外界一切干扰,如入万籁俱寂之境,去听自己的呼吸之气。修习静功之初,练习听息只用耳听,不加任何意念。

“听息”的要求是两耳返听于内,好像是听呼吸出入之声。修习静功时呼吸出入要求均匀纲微。所言“听息”的意思是为了精神内注,专心养静;而不是必须听到鼻内呼吸的声音,也不是将意念集注予听觉器官。听息的正确做法是精神集中,随着一呼一吸的路线,慢慢似听非听地去做,只要能够觉得自己一吸一呼的下落,勿让它瞒过去,就是正确的做法。听息时呼吸的快慢、粗细、深浅、长短,都要顺其自然变化,不要用意念去强行支配。听息是为了排除杂念而人静,练习听息一阵后,神气合一,杂念全无,连呼吸也几乎忘记了,这样也就逐渐达到了“入静”的境界。

初学者修习听息时可以分几个步骤进行。

第一,注意力集中在一起。专一于练功,不要有杂念干扰。如果不能够把杂念排除,功夫很难做到好处。

第二,开始做功夫,运用“听”字的口诀。起初练习就是听鼻孔的呼吸之气。虽然鼻孔呼吸不应发出声音,但是自己却能感觉得到鼻中的气息一出一入,或快或慢,或粗或细。

笫三,听息的功夫做得时间长久之后,“心”和“气”已经相通,此即丹经所谓“心在气中而不知,气包心外而不晓”的一种境界。但尚未达到混融境界,还稍微有些知觉。继续深入做下去,并不需要多少时间.自然就能做到完全无知无觉了。从有知觉到无知觉这一暂时的过渡阶段,已经不再着意于听,一切化为自然。

道医学堂丨修炼静功基础

第四,初练静功,关键在于注意力集中在一起的功夫。等到注意力集中在一起之后,就受注重“听”字诀了。随着功夫程度的进嚷,最后要用“止”字诀,就是叫人不必着意于“听”了。此时的功夫已经逐渐入于混沌境界,心与气合为一体,心中的知觉已不起作用,心已合气,气五知觉,故心仅合气,达到了“心气合一”的地步。此时虽无知觉,还有自我;进步做到忘记自我,皆归于“虚”,才是真正人静,筑基功夫到此完成。

2观光

道缘养生家将静功修炼法中的“听息”和“观光”称为“同光调息”。《丘祖秘传大丹直指》论述“回光调息”说“其法自两眼角收心-处,收到两眼中间,以一身心神,尽收此处,所谓‘乾坤欠地一起收来”是也.“观光”之法,是道家秘传的修炼法门,从前秘而不授,皆为师徒相传。观光的作用,就是为了炼性。吾人之性,原为虚空一光,在下生之前,来自宇宙。因此这是炼性的根本方法,谓之性功。有人以为道家所讲的性”功就是道理,没有功夫,是未得明师传授性功之故。性之根,在于两目中间之一窍。此窍来自吾人下生之前,因而称为“祖窍”。

道医学堂丨修炼静功基础

初先静坐片刻,用前面所讲的“听息”法。身心人静之后,即将两目之光收回,似观非观,止于祖窍之前。这个“祖窍之前”,不在身内,亦不离身外,就在眼前约一寸二分的位置。

注意:所讲“观祖窍”之法,是为了聚起自己的元性。元性聚起,自然就会见光。但是这个境界是自然的,万万不可追求;

如果追求,也会见光,但为幻境.非为真性。许多炼气功的人士,件往就在这里进入魔境,不自觉察,真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须要用“若有若无,似看非看”的意思,在无意有意之间,不可着意,又不可无意,自然而然。这就对了。

道医学堂丨修炼静功基础

心神微微放于祖窍,就可能出现自己的性光。初则点点,飘移不定,其光微弱,不要管它;开始似乎由外而来。出现之后,此时以心神稍微照摄之、凝定之,即以真意照于白光中,此为聚性之功;继之由点而渐渐凝聚成片,片片而来,由外归内,慢慢聚起;再继之则时聚时散,难以固定;如是则最后终于成勾一片,而无波动,如此真性渐聚矣,而吾人已人大静。

光是性的表现,观光即知自性的聚散。光散性即散,光聚性即聚。)光定性即定,光满性即满,光圆性即圆。王重阳祖师当初描摹其圆满形状曰:“圆陀陀,光灼灼。”圆者,是言其没有不规则的形状;灼者,是言其没有黑色的漏洞。这样才能到达“性光圆满”的最高境界。进入这一境界,生死可以自主。但是,如果不足深入大定,而且具备极高功德,就不可能达到。

观光的功夫,虽用“观”法,而其实不是在观,一切都是自然而然。修炼此功,须循序渐进,由光小而至光大,由光弱而至光强,从波动而至光定,从片片而至光聚。亦有人修炼多口,两眼漆黑,而从来她光,故不可追求。

注意:以上所言,“听息”与“观光”之道,虽似有为,其实无为:无为之中,无所不为。虽曰听息,其实无听;虽日观光,其实无观,听息无息,息听于无:观光无光,光观于无。无息之息,谓之真气;无光之光,谓之真性。由此参悟,方入真道。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