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小便不利者,有水气,其人若渴,用栝蒌瞿麦丸主之。
栝蒌瞿麦丸
栝蒌根 二两 茯苓 三两 薯蓣 三两 附子 (炮) 一枚 瞿麦 一两
上五味,末之,炼蜜丸梧子大,饮服三丸,日三服,不知,增至七八丸,以小便利,腹中温为知。
这个方子很简单,别看仅仅五个药,但是此方背后可以挖掘的内容却很多,值得深入研究!
首先,该方中缺乏脉证的依据,单从症状来看,患者最明显的是“小便不利”和“其人若渴”两个方面!
小便不利与水气
为了节约时间,我们这里先不深究什么是“水气”,姑且把它当作一种水在人体中的病理存在吧,那么患者当前见到的是“小便不利”,津液在人体的运行通路主要是以“三焦——腠理——膜元——膀胱”为主的运行系统,现在见“小便不利”,说明津液要么是缺乏导致的少(可参《伤寒论》59条:大下之后,复发汗,小便不利者,亡津液故也。勿治之,得小便利,必自愈。)要么就是津液在运行的通路上发生了瘀塞,当然还有就是医生两种情况并发!总之就是患了“水气病”!
其人若渴
对于“其人若渴”的解释关系到整个方证的理解,首先我们要清楚一个关键的问题,“其人若渴”并不是“其人口渴”,我们说“若”的意思是“似乎”、“好像”,也就是说这个人好像口渴一样,那仲景本来要表达的深意应该是这个人并不是真正的口渴,而且一种假象,也就是患者可能是主观上喜欢喝水的,但是喝进去了之后反而不是那么回事了,看到这,熟悉条文的朋友可能马上想到了另一个条文!
《伤寒论》第202条:阳明病,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者,此必衄。患者在患了阳明血瘀证时,患者口舌干燥,主观上也是口渴,但是只是用水“漱口”,主观上病不想把水下咽!
无独有偶,在《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脉证治第十六》中的两个条文也提到了类似的症状:
病人胸满,唇痿舌青,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无寒热,脉微大来迟,腹不满,其人言我满,为有瘀血。
病者如热状,烦满,口干燥而渴,其脉反无热,此为阴伏,是瘀血也,当下之。
以上两条的患者都有“口燥”,想喝水,但是又喝不进去的情况,这与我们刚才说的“其人若渴”有着很大联系,而幸运的是仲景直接告诉了我们造成这个病理状态的原因——瘀血!
血和津液都属于“水”,二者的患者大概可以说成是“朋友”关系,可以互相转化,又可以互相影响,如果以方测证的话,该方很显然不是完全针对津液不足所设的,而开篇说的“小便不利”的原因可能是津液在运行通路上有了瘀阻,那么我们就可以豁然开朗的明白其中的道理了!
津液发生了瘀阻后,久而久之影响到了血的运行,血不利也为瘀血,继而生痰饮,湿浊内生,闭塞阳气不得宣通,其人腹中似有寒证,类似叶天士的“湿盛则阳微”,因为心主血开窍于舌,此时浊痰血瘀蒙痹舌上津亏生燥,所以这个患者主观是想喝水的,但是喝进去的水不能被阳气消化,且本身浊阴内盛,所以喝完了水又会不舒服,久而久之就产生了“但欲漱水不欲咽”的矛盾症状,总之,造成这个病理根本原因在于津液瘀阻产生的血瘀状态!
再回到该方的药物:
该方“山药”具有补中的作用!
“茯苓”有化饮利小便的作用!
“附子”在《本经》里有类似温阳,破症瘕积聚的作用!
而《神农本草经》提到瞿麦,味苦,寒。主关格,诸癃结,小便不通。出刺,決痈肿,明目,去翳,破胎堕子,下闭血。它是具有利小便的同时兼备破血的作用!
“瓜蒌根”:味苦寒。主消渴身热。烦满大热。补虚安中。续绝伤。瓜蒌根在该方中的作用在于补津液之虚止渴!
所以此方其实是用山药补土化湿,以除湿浊之盛,加以茯苓利水从小便出,是为通津液之路,瓜蒌根补津液止渴,且兼备“续绝伤”(类似活血作用,可参“复元活血汤”),瞿麦利小便的同时活血化瘀,二者行血分之瘀,加以附子温化湿浊,破积,故津液得痛,血瘀得除而病愈也!该方以药为丸意在缓和图效,毕竟血津虚瘀日久绝非一二日可以治愈之证,且服后“小便利”为津路得通,血瘀得除,“腹中温”则为湿浊已化,阳气得通的表现!
(以上仅为个人个人观点,有不到之处尽请批评指正!)
上一篇
《伤寒论》中的膀胱癌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