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基础理论》、《脾胃论》、《中医方剂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昨天,文老师在后台浏览读者留言,看到有朋友说及这样一个现象。
这就是,一到下午的时候,就感觉自己脸上阵阵发热,伴随全身乏力。平时食欲也很不好,人瘦瘦的。
此读者问我,这大概会是什么原因。
当时,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六个字:脾胃虚,气不足。
我来给你讲个医案故事吧。这样的人,还真就不少呢。
话说有这么一个女子,当时年仅25岁,医案记载姓杨。
本来呢,她的身体状态还算可以。
可是从前一段时间开始,她发现自己身体倦怠乏力。尤其是到了下午的时候,脸上阵阵发热。
不过,这时候,她的身体尚能支持,于是没太在意,继续坚持工作。
可是,事情的发展,渐渐让她不安起来:下午发热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浑身的倦怠感,越来越明显。一晃,三个月过去了,她的食欲开始下降,身体开始消瘦,面色不好,大便溏薄不成形,每日3到4次。更要命的是,连她的月经都跟着消失了。在平时,则感觉到腹部隐隐作痛。
这样一来,患者觉得不能再这么下去了,必须找人医治。于是,投中医治疗。
刻诊,见患者脉象偏细数。
这个时候,医家书方一首。这张方子,很有嚼头,你来看看——
黄芪12克,桂枝3克,生白芍12克,炙甘草3克,姜片3克,红枣12克,太子参3克,白术9克,焙山药15克,炒谷麦芽各9克。
所有这些,水煎服。
结果如何?患者连服5剂,患者的身体有了起色,食欲恢复,便溏也有改善。
这个时候,原方基本保持不变,稍作加减,继续投用十二剂。患者下午潮热、倦怠、乏力等现象完全消失,完全可以胜任工作了。
这就是医案的基本经过。我给你复述了一遍。
读者朋友,你看文老师的中医科普故事,已经有了一段时间了。你觉得,这患者的问题在哪里呢?
我跟你讲,就在于脾胃虚弱,气不足。
你看这个人,发展到最后,是不是大便稀溏、食欲不振、形体消瘦、面色淡而无华啊?这很显然,是脾胃虚弱的表现。脾虚,运化失常,所以便溏。脾虚,胃纳不佳,所以患者食欲差。脾胃是后天之本,乃气血生化之源。脾胃不足,气血不得生化,所以患者面色淡白、身体消瘦、身体乏力。他的气血亏少到什么程度呢?连月经都没了。
脾胃不足,患者中焦气机郁滞,所以他就会感觉到腹痛。
接下来,要说重点了,你必须听好:
脾胃气虚,中焦气机升降就没有办法正常开展。于是,这气就憋在那里了。气这么一憋,就憋出热邪来了。于是,患者这个时候就开始发热。
那么,这种发热,为什么在下午的时候明显啊?因为下午是阳中之阴,人体气血的生化水平开始下降,所以气虚的状态就相对明显。由于脾胃气虚导致的发热,当然就会在下午相对严重了。
因此,对这个人而言,就要滋补脾胃中气。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
好,我们看看当时医家用的配伍是什么——
黄芪12克,桂枝3克,生白芍12克,炙甘草3克,姜片3克,红枣12克,太子参3克,白术9克,焙山药15克,炒谷麦芽各9克。
这个配伍,是黄芪建中汤的加减。黄芪建中汤,是小建中汤加黄芪组成。小建中汤,是桂枝汤倍芍药,加饴糖组成。这里头的圈圈绕绕,太多了,我们就不细说了。就医案里的配伍来看,黄芪、炙甘草、姜片、太子参、白术、山药健脾益气,谷芽和麦芽消食化积和胃。红枣健脾养血,白芍柔肝止痛,缓解患者的腹痛情况。
总之,这就是通过黄芪建中汤加减,以健养脾胃中气为思路,来改善气虚发热、倦怠等症的案例,十分典型。
通过这个小故事,我想表达什么呢?
我跟你讲啊,生活中,一到下午就出现各种不适的人,太多了。因为就下午来说,一天当中最好的时候已经过去了。气血运行的质量,开始下降。人体气血阴阳的失衡,到下午的时候逐渐暴露。这个时候,因为气虚所产生的发热、倦怠等,就会趋于明显。这类人的特点是,身体可能较为消瘦、平时食欲不好,或者吃得很少,或者容易便溏。和别人相比,他容易疲倦。这个我们要考虑是不是脾胃虚弱、中气不足所致。我们应该到中医院去,找中医师辨证施治,找到最好的用药方案。我上文所述的配伍,仅供参考。
当然了,同样是下午发热、身体倦怠,证属肝肾阴虚者也有很多。中医讲究辨证施治。脾胃不足,仅仅是其中的一种类型。我们要全面客观地看待问题。
另外,中医方剂里,有一个补中益气汤的配伍。它针对气虚发热证的调治,也很好,机理是大致相同的。大家如果感兴趣,就找来中医方剂学的教材,认真揣摩和阅读书中关于补中益气汤的解说。你多看几遍,自然就看懂了。
好了。这个事儿,我就说这么多。文老师感谢你的阅读。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