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 > 正文

厥阴病不是千古疑案!就是辐射能异常

经方大家陆渊雷有厥阴病竟是千古疑案的感慨,实际厥阴病就是副交感神经病亢进,人体乙酰胆碱增多!西医是一种物质分析学,理念有着根本的差别,例如在能量体系中,神经是生物电能体系的一部分,而不是说生物电是神经系统的一部分。不这样分析就无法理解中医。

逻辑能量学提出,人是一个能量体,它有三大构成,生物电能系统(传导性能量),辐射能系统(运动性用能)、热能体系(湿热性,消化性能量),这三个体系由不同的大脑分区统一控制,展现统一协调的特性,这三种能量模式构成生命系统的平衡。哪一种能量相对失衡就是那种疾病,厥阴病就是辐射能体系升高,运动性增强。

2、辐射能体系(大多是大小脑~副交感神经MN受体部位,活动性肌腱占主体地位)

厥阴与少阳病就是肝亢(肝相对脾肾更活跃),导致运动及辐射能量体系升高,也就是血清素系激素转化效率升高,打破了由生物电和热能维持的寒热体系。这个是由电解质(钾钠)、血糖、氧气、高线粒体、弹性纤维、胆碱、GTP、G蛋白、胆汁酸、胆红素、热性物质、血清素系激素、谷氨酸等共同构成的辐射能体系,辐射能与太阳能直接相关的能量形式。这个体系处理的是酸碱平衡的问题。

1)这个体系的总体规律是:

a对应的经络是厥阴属与少阳属;主要与肝功能强大有关,辐射能升高是血清素系激素升高,厥阴病是胆碱酯酶降低症,酸性体质,谷氨酸等酸性升高,转氨酶升高是厥阴不足,对应现代医学的副交感神经亢进症,乙酰胆碱增多症(运动性增强)、mn受体兴奋等。少阳病是辐射热升高,碱性体质对应谷氨酸相对降低,也有副交感神经衰弱导致的疾病。

B经络穴位对应循行部位为肌腱与肌肉结合点区域;属于N受体分布点。运动性能量消耗的最大区域。M受体分布于胃肠,幽门括约肌、汗腺、胆囊等。中医有刺脉不伤筋,伤筋则动肝,也是源于此。

c对应的神经递质是辐射能、嘌呤能等,一般为浅神经和皮支神经、运动神经、副交感神经控制区;上臂为皮支神经,腿部为股神经及隐神经控制区。这与辐射能神经的特点有关,面部与面神经、视神经有关,主面部运动,副交感神经。

厥阴和少阳属风,乙酰胆碱属于中性产物,属于胃肠热能与表面消耗交替发生,与mN受体展现的是运动特性,间气动化。足厥阴肝经典型病症是筋脉拘急,属于弹性纤维的弹性降低,碱性对人体的柔性属于伤害性因素。运动神经也大都是胆碱能神经,M受体与骨骼肌反向作用,与平滑肌运动同步。

d对应的神经受体为M、N受体激动区,分布于n受体骨骼肌肌腱、神经节。m受体肠胃、心包、胆囊等。膈神经与心包及肝神经相联系,这在厥阴病里有描述。M受体在眼睛有分布。M、n1受体在心脏及冠状动脉有分布。这与中医经络描述相似,而可以看出中医经络就是研究神经功能的学科。

e对应器官是肝胆心包;乙酰胆碱含量变动与肝的状态有关,少阳病物质包括吗啡、肽能、内啡肽、血清素、乙醇等,厥阴病的递质包括乙酰胆碱、组胺、γ氨基丁酸、甘氨酸和牛磺酸、白三烯等。这些都看成肝胆系激素。尤其是烟酒,等都表现出少阳病的特征,具有调理辐射能系统的效应!

f对应大脑调配器官是大小脑及锥状体,阿片受体区,运动神经系统为主(原始),思考中枢(大脑新皮层),他们循行是不经过丘脑的,多为辐射能区域;丘脑是热能调节器官,寒热失常也在情理之中,这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特点。

g对应消耗的神经递质是乙酰胆碱,乙酰胆碱作用是容易失活,在大批量。同时有胆碱酯酶作用,胆碱酯酶与乙酰胆碱有双向调节作用,代表了厥阴病的寒热错杂的病症状态。

2)现代医学研究对比

症状对比

辐射能神经障碍的典型症状有呕吐、腹痛、腹泻、瞳孔缩小、多汗、流涎、气管分泌物增多、心率减慢、肌肉震颤、痉挛和紧缩感、肌无力、幽门括约肌收缩、骶部括约肌等。副交感神经抑制有胆碱酯酶升高,胆碱、醇类含量增高,辐射能增强。症状有咽干口苦目眩,心烦喜呕。胆囊收缩无力,胆汁梗阻。

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下之利不止,腹泻、腹痛。寒热往来,舌卷囊缩等。少阳病以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脉弦为主症的病变。

厥阴病

厥阴病就是肝功能亢进,乙酰胆碱高于胆碱含量。表现是副交感神经亢奋症,胆碱酯酶降低,乙酰胆碱聚集症、肝损伤等,与新斯的明的不良反应类似。唯一需要区别的是,蛔厥症状与厥阴病类似,但不是同一病症。乌梅丸列入厥阴病是误判。

辐射能体系的主要指标是酸碱度,厥阴在泉为酸化,这个含义就是酸性是厥阴病的增进因素,包括总胆汁酸、GABA、谷氨酸、丁酸等。这是中医对肝研究的一种理论。风化的含义是运动,主管运动因素,而这部分主要作用于m受体,肠胃运动增加,至于n受体见后续分析。

心包厥阴指标是谷丙转氨酶,肝脏厥阴指标是谷草转氨酶。

酸性属于辐射能降低,肠胃运动能增强,酸性体质是它的典型特征,在运动方面,辐射能的波动产生运动部位是不同的,酸性促肠胃运动,碱性促体表肌肉运动。胆碱能神经增强就属于厥阴病,但胆碱能神经应该分两种情况,厥阴和少阳作用方式不同,也就是说骨骼肌与平滑肌起到相反的作用。

在几例肌酐1000的透析患者的治疗中,就发现它的少阳症特征,肌酐是一种酸性体质,包括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这在肌酐症上有着相同症状,这对厥阴病有所启示。

A 这与运动能升高有关,最主要表现是副交感神经兴奋。副交感神经亢奋有呕吐、气管分泌物增多、流涎等相似,厥阴病有干呕、。出汗增多,都是副交感神经障碍引起的腺体分泌增加有关。这都与m受体兴奋有关。脑干网状结构的呕吐中枢接受迷走神经、前庭神经的调节。

吐涎沫另外一重意义是增加腺体分泌,提高激素作用,偏向植物调节,降低动物性调节。这里现代病称为是癫痫,癫痫是一种典型的胆碱运动能过强的病症,苯妥因钠具有抗癫痫的作用,也是抑制辐射能的药物,最后导致运动能力下降,下肢不稳。

因此厥阴病呕吐和少阳病呕吐不一样,厥阴病是强制性呕吐,少阳病是欲呕还呕吐不出来。

b 厥阴病还有下利不止,手足厥逆,利下粘腻脓血,腹痛,,是热性下利。所谓的上吐下泻,这是酸性刺激肠胃,肠胃蠕动增加导致的。其中粘腻脓血的的原因是厥阴性腹泻,也就是酸性导致肠胃强制蠕动,而重浊黏腻便说明胰岛素非常充足,腹泻与粘腻便就称为厥阴病腹泻。大多数结肠炎、痢疾等就属于这类疾病。

副交感神经兴奋可明显兴奋胃肠道平滑肌,使其收缩幅度、张力、蠕动增加,并可促进胃、肠分泌,引起恶心、暖气、呕吐、腹痛及排便等症状。泌尿道平滑肌蠕动增加,膀胱逼尿肌收缩,使膀胱最大自主排空压力增加,降低膀胱容积,同时膀胱三角区和外括约肌舒张,导致膀胱排空。

C热性下利与便血

肠道过激问题,与肝功能具有同步性,他们在内胚层的分化中直接关联。热性下利的问题是脾并不虚,水热能高,但还导致下利,那么就是酸性下利,所以热性下利就等于酸性下利,一旦出现寒性下利,说明胰岛素多,水热能降低。

这是因为运动能增强,酸性增加,寒性加重,以热能生存的细菌应激反应引起的。通常这些被称作肠炎,但肠炎表达是不准确的,也是一个错误病因,肠道的共生细菌(厌氧菌),因为消化问题,无法获取相关能量,刺激了细菌的发展,这种情况主因还是寒症引起的。蛔厥是一个最主要表现,什么刺激了蛔虫,就是肠道营养、热能不足。

厥阴的吐血便血与肝素亢进的血液粘稠度下降有关,导致一定的血压高,经过副交感神经作用,肠胃活动加剧,很容易造成便血,都有副交感神经亢奋症状,神经系统容易出现神经性泛性的异常,也容易出现失眠,烦躁的症状。在中医里,太阳病及阳明病等病症里就混杂了厥阴病,实际是同一种东西。同时由于腺体分泌加剧,肠胃失去粘膜保护,造成菌群失调,也是造成下利便血的主因。

D与脏厥相对的是热入厥阴,这是典型的病症,说明肝也受热能影响,就是肝的α受体兴奋导致发热,或者酶促反应的酸碱反应增强。胆碱有辐射热,这在胃病同样有效,典型的是少阳犯胃,肝胃同治。上寒下热说明,上下焦不通顺,但是这些热侧形式研究的还是不透彻。

α受体兴奋,胆碱酯酶下降,乙酰胆碱兴奋。阳明病有湿热互结,雍遏气机,使肝胆输泄失常,同一个病。茵陈是提高辐射能的药物,湿热发黄全部用茵陈。这里m受体对发热效应暂不做评论,应该来说是起推动作用的。

热性下利与辐射能有很大关系,便脓血等问题与肝素有关。肝素是对抗粘膜组织的一种方式,也是木克土的表现之一。这与肝脉拘急有同样效应。

E厥阴病有气上撞心、心中疼热,肛门灼热,口渴。

肛门灼热与热性下利一样,都是胆碱作用,热感部位是胆碱分布区域,也是乙酰胆碱控制区,包括肛门、心脏等部位,所以这个能量体系不是非黑即白,而是少阳与厥阴混杂,所有少阳病有的呕吐在厥阴病也有,热性下利与少阳病类似。心中疼热与肛门灼热都属于辐射热。

气上撞心,就是心脏开始收乙酰胆碱的控制,正常情况下,心脏P细胞受脑电的节律性控制,而运动能独立在这个机制之外,那么运动能干扰心脏节律,就是气上撞心。这种情况我没见过。我判断是肾上腺素能与胆碱能同时增强。

病邪侵犯厥阴,肝与心包皆受影响,郝万山老师也有这个病例,叫做胆心病,实质是厥阴病。心中疼热与交感神经亢奋有关,会出现心中疼痛的情况,这也是厥阴属病症之一。

F中医所说的风与运动有关,厥阴风木,间气动化就是指运动,辐射能神经就是运动神经。胆碱能神经障碍的痉挛与紧缩感与筋脉拘急相似。副交感神经会导致肌无力,中医里有,“是动,疟,胸胁、肋、髀、膝外至胫、绝骨、外踝前,及诸节皆痛,小指次指不用”,厥阴病也有的特征。

其中运动神经就是胆碱能神经,乙酰胆碱在肌肉和神经接头处聚集持续作用于乙酰胆碱受体(本质是乙酰胆碱活性丧失,导致运动能下降),使突触后膜持续去极化,复极过程受阻,神经-肌肉接头发生阻滞,信号传递障碍,除有呼吸困难等呼吸肌麻痹症状外。这些都是非常相似的。葛根是抑制辐射能的,对于乙酰胆碱亢奋导致的肌肉强直有很好的效果。

胸协苦满就是肌肉强直的问题,乙酰胆碱过多造成的。肝经分布与少阳经的分布与α运动神经元和γ运动神经元有关。分别位于肌肉外支和内支。

G厥阴病有寒热往来,具体原因有几点:辐射能受体m1分布与胃肠等平滑肌,与热能还有控制作用,同时辐射能不经过下丘脑寒热调节器官,寒热失常是有可能的。MN受体具有单独的冷热逻辑,M、N随运动状态而变化,这是与抗寒散热体系不同的,运动出汗与阳明里热出汗是不同的。所以寒热交替是运动与不运动有关系,当然辐射能变化直接导致寒热直接变化,其中辐射能作用也会产生肾上腺髓质分泌变化,寒热失常是有可能的。另外乙酰胆碱的容易失活性也可能是寒热失常的因素之一,乙酰胆碱的酸碱变动增加。

另外关于上热下寒问题,就是肝转化过程失利,肝有神经接入胸膈,这个过程中,肝提供给胸膈肌肉变动的生物电,如果上热下寒就意味着胸膈不在变动,属于肝郁的情况,导致转化失利。而苦杏仁是一个很好的变动的药物。

H 肝部疾病与细菌性疾病联系比较多,很多厥阴病如疟状的原因,这与肝炎等症状有关系。白头翁、秦皮、茵陈等就是原始的杀菌药物。其余用补的药,黄芩、黄连等药是抑制肾上腺素作用和湿热效果,提高辐射能,这里起利肝作用,肝喜辐射能。柴胡则是起疏肝,另外酸性能够促进赶场循环,发挥肝的作用。

而秦皮也有嘌啡能调节作用。这些细菌性肝病也会影响和刺激副交感神经作用,影响乙酰胆碱~胆碱酯酶的循环,具体还需要论证。

所以治疗厥阴病的药大多是苦性为主,温里药为主。这里有一个特例就是乌梅丸,这个是安蛔的药。这与蛔虫刺激肠胃,导致M受体激动有关。

J消渴问题,m受体与腺体分泌有关,这种排水与α受体不同,但也是消耗水分的,所以会有消渴效应。同时胆碱升高,也会导致辐射热增强,会产生燥感,所以喜欢喝水。在糖尿病里充分体会这点,就是肝病传脾导致的消渴,这是一种白蛋白缺乏症,导致人体蓄水机制降低。

少阳病

少阳病是辐射能增强,同时生物电能减弱,心主火与体表肌肉是相同的。就是看运动能力,酸碱变动产生运动,但碱度过高,酸度不能抑制碱性,那么运动能也会降低的,这就是少阳病了,感到火烤的感觉就属于少阳病了。

最典型的辐射能是太阳能,胆碱、血液辐射能属于内部的辐射能。少阳病是乙酰胆碱偏向辐射能,运动能变弱。这种热性物质包括吗啡、胆碱、阿片、内啡肽、乙醇等,还包括辣椒、生姜、碱类等热性物质,这种物质对血管影响一般,为人迎一盛,为运动性生物电作用。

人体具备自产光,就是自身产生的辐射能,所以少阳太过为赫曦,正常为升明,不及为伏明。人体的辐射能来自于肝,眼部是接受的辐射能,血液的主要散热方式也是辐射能。这是一种类太阳照射机制。人体利用辐射能与乙酰胆碱有关,也与血清素系激素有关。这种是植物的能量主要利用形式,而蛋白酶等更多是热能的运动形式。

a、咽干口苦属于胆碱增多,

有一个土办法就是咽干的时候,拿淡盐水冲一下,就好了,这种情况就是辐射能升高,口苦就意味着碱度升高,咸胜苦,可以抑制,所以辐射能的升高会有生物电能降低,而咽干的原因主要来自于纹状管唾液腺不分泌盐分,导致咽干。

与厥阴一样,有寒热往来,这是有乙酰胆碱的易失活性引起的,厥阴病是谷氨酸等酸性物质分量重一些,少阳病是胆碱分量重一些,大多数时候是共存状态。

乙酰胆碱分解成为乙酸和胆碱是少阳病的直接原因。少阳病是副交感神经抑制,胆碱酯酶升高导致胆碱增多病症,还包括吗啡、阿片、乙醇、胆固醇等。口苦与其直接相关。咽干就是辐射能增强导致的。

注射氯解磷定、阿托品等速度过快引起眩晕、、、动作不协调。剂量过大可抑制胆碱酯酶、抑制呼吸和引起癫癎发作。口中苦味和腮腺肿胀与碘有关,而阿托品也是m受体的拮抗剂。

胆碱酯酶是肝功能下降的体现,通常是α受体衰弱,肝寒,胆碱酯酶上升,胆碱酯酶有抑制副交感神经作用。少阳病有副交感神经抑制的作用,但不是说他能量降低,而是生物电能降低,化学能增高,辛干苦燥。包括胆汁分泌少造成的,胆汁型肝硬化。这就是一种热证。中医所说的虚火上炎就是胆碱辐射能增高作用。

b默默不欲饮食,胆汁分泌异常,肠胃痉挛增加,不喜饮食有关。胆碱导致干燥。碱性抑制平滑肌肌细胞的活跃性,与酸性兴奋平滑肌细胞。由此一些酸性物质导致肠胃活跃。

c少阳犯胃是一个典型的胆碱作用,因为m受体分布在肠胃,他与厥阴导致胃部兴奋不同,胆碱酯酶升高,导致胃部运动抑制,腺体不分泌,胃部干燥。结合阳明病的α受体病。而生姜、辣椒等有一定这样的功效。乙酰胆碱也具备甲状腺性质,能够阻断呼吸链,降低ATP的生成。

d副交感神经分布有动眼神经、面部神经和舌咽神经、迷走神经等部位,这些神经都交汇孤束核,这个神经分布在穴位分布也有体现。少阳病有咽干口苦,少阳经分布于面部(颧部除外)的循行部位非常匹配。这是胆碱辐射能过强导致。胆碱属火,产生的效应就是干热,燥热。

e少阳病心烦喜呕,这也是胆碱酯酶升高症的一个症状。心烦与N受体增强有关。孤束核是一个呕吐调节的中枢。辐射能增强就会导致交感神经变弱,这是一个抵抗性能量,交感神经变弱就会导致,胃部蠕动增加,贲门收缩不利,就会导致呕吐反应。

f少阳病有目眩症状。包括辐射能异常导致的副交感神经障碍,这与胆碱酯酶升高症高度一致,可能导致的物质是醇类及胆碱等。实际这也包括醇类的增加,喝酒就导致目眩,也会出现咽干的情况,可以推理胆固醇升高就是少阳病。胆固醇升高,胆固醇也展现燥症的效果,也就是少阴火化的象征。碱性升高会攻击谷氨酸的神经递质,导致眼睛吸收光线辐射能力下降。

目眩的临床表现为视物模糊、视物成双,因为前庭器官与脑干网状结构的自主神经中枢相连,所以会产生恶心、呕吐等迷走神经刺激症状。除此之外,动眼神经与眩晕也有关系,这个属于运动型脑神经,也是辐射能神经。

而本身胆碱运动能量不足就会导致下肢不稳,四肢无力,导致一定程度的眩晕,眩晕实际是一种运动能量不足的体现,也是指酸度降低的缘故,有一例癫痫病人长期服用苯妥因钠就产生了眩晕,所以说,少阳病是辐射能的热能效应增加,运动能量降低。这也是运动能力的体现。

g补充一个内容,就是肌无力。如果说厥阴病会导致胃肠运动增加,补充浑身无力可能是少阳病及少阴病,抑制肌无力的症状就是胆碱酯酶抑制剂,乙酰胆碱的失常会导致肌无力。 苯妥因钠就有这个效应。

循行部位

厥阴属调节的物质基础为糖分及纤维素。主要对应物质结构是,筋、肌腱等。这是运动因素体系。辐射能体系这是辐射热和生物电能的结合,它的特点是直接输出资源,实现资源的有向输送,这是作为运动能量体系供能的。证据是辐射能的N受体主要位于肌腱与肌肉接头部位,所以刺激这些地方,会加大辐射能的消耗。

属于化学能增强的的归为少阳经(碱性),属于辐射能生物电能增强的、并具有物质调节的归于厥阴经(酸性)。乙酰胆碱有抑制心肌功能作用,与肾上腺素相互抑制,构成条件作用,与副交感神经有关。它在足部与股神经、隐神经、生殖股神经、腹股沟神经等控制范围匹配度较高。股神经来自于腰2~4神经分支。手部与桡神经、前臂内、外侧皮神经、骨间前神经等关系密切。颈部与颈丛皮支神经相匹配,属于浅神经和皮支神经,分支有枕小神经、耳大神经,这个属于少阳经循行部位。面部分布于枕三神经、舌咽神经、面神经,这三个神经都是辐射能神经,与迷走神经(辐射能)交汇于孤束核。因为少阳主枢,足少阳胆经是肾上腺能与辐射能神经的结合。

辐射能神经的特点

辐射能神经虽然也属生物电,具有明显的活动性质,提供运动性供能,对记忆,人体感觉、方位等具有破坏性作用,这些神经是中医所说中风、癫狂的原因。所以辐射能与肾上腺素能有明显区别和优点。悲则气消是副交感神经为主体的控制方式。副交感神经满足这个特征。

针灸实验

厥阴在泉为酸化,总胆汁酸是肝功能一项重要功能,嗜酸性粒细胞也是一种共有属性。酸性能够促进肝肠循环,噬酸粒细胞相应增加,目前有针灸研究显示,针刺大墩、太冲穴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加的研究,这是一种很好的机制。刺激这些部位也会增加辐射能神经反应和乙酰胆碱的消耗。嗜酸性粒细胞与肝功能是呈正比反应的,与皮质激素成反向反应,和辐射能神经与肾上腺素神经反比关系有关

(5)中药对比

吴茱萸汤是一个提高辐射能的药物,具有对抗肾上腺素能的作用,抑制血管收缩的。而柴胡汤则是抑制辐射能的,且有利于肝肠循环。少阳病的典型方剂是小柴胡汤、茵陈蒿汤,柴胡就是抑制辐射能亢奋的,并增加人参甘草等温补的药提高肾上腺素能。厥阴在泉为酸化,根据药理分析,柴胡、茵陈、芍药、当归等肝病药物都有酸性成分为主的药物。提高交感神经作用。这两种药物对应厥阴病和少阳病,。

参考文献:

{1}阎妹、崔乃强、方步武等,茵陈合剂对麻醉豚鼠肝胆汁泌量级其成分的影响,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07,13(3)280

{2}杨淑娟 茵陈栀子汤对胃平滑肌条运动的实验研究[J] 兰州医学院学报 2009 19(1)49-50

{3}高琳、白晶、刘迪谦等,柴胡-黄芩水煎液中不同化学成分群配伍与其解热作用相关性研究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6、29(11)760-764

{4}王业建 柴胡注射液副反应报告【J】 江西中医药 2003 34(8)36

{5}李淑坤 柴芩汤的临床应用及探讨【J】 四川中医 1993 11(2)44

{6}张明发 沈雅琴 吴茱萸的药理作用及其温里功效【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1990 2(4)59

{7}高渌纹 实用有毒中药临床手册【M】 北京:学苑出版社 1993:211

{8}, 逼尿肌不稳定与神经受体关系的研究进展. 《 VIP 》 , 2009

{9}赵匙敏,杜沛 胆碱酯酶的临床研究进展 实用医技杂志 2008、4

{10} ,, 2002

{11} 李新 宋波 M受体的研究进展 2001、28

{12},,等 M受体拮抗剂的研究进展 -2008、12、008

{13},,-2005年

{14},,,,, 《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

,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13

{16},,,等 –2018

{17},, 2008

{18} 颅部副交感神经节的解剖学观察

{19}, 《第二十次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暨消化疾病诊治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2008年

{20}, 1996

{21}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5年

{22},,等 2015

{23},,-2007年

{24} , 2008年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