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呼衰、心衰、肾功能不全等急危重症,多见于现代临床ICU中,相比西医对症治疗,仲景少阴病诊疗效果卓著,本文余秋平教授串讲《伤寒论》少阴病篇,经验丰富,见解独到,裨益临床深深,值得学习精研!后续将连载余师少阴病预后及方证讲解篇,敬请期待!
余老师介绍自己学习经典的方法:
我研究伤寒三十多年,我研究伤寒可能和各位大家思路不一样,我早年是受岳美中老师的影响,就是读原文,咬文嚼字,反复临摹,反复临床。所以我一般不太看市面的书,我一辈子只研究伤寒金匮,看原著看原文,不看注解,是这样走的路,可能理解有自己的特点,可能不一定完全正确,大家在过程中如果觉得有什么可以探讨的不要紧,只要有利中医师的发展,有利我们继承好中医,都是好的东西。
不要怕提问,也不要怕为难老师,你为难了老师,为难了我,说明我这个理解有偏,说明我们有要进一步深挖的东西。
深入理解少阴病篇的重要性:
我为什么讲少阴病?因为我发现大家似乎对很多少阴病深层的东西理解不深透。我在ICU会诊,包括在外面会诊的一些疑难重病,有呼衰、心衰、肾功能不全等,效果很好。但如果没掌握好少阴病,本来应该是能治得好的,结果用错了,可能就是一条人命,这是我们对少阴病并没有认识到位,所以造成我们治疗上有些误会。
你想这个重病如果发生在自己父母身上、自己孩子身上,你自己亲人身上,这篇的意义就非常重大,一个错误都犯不得,错了之后就是一条人命,对了一条人命就救回来了。即使是ICU的病人也不是特别难治,只要我们药的质量好,西医的干扰不是那么多,ICU的病人效果也是很好的。
我觉得大家对少阴病的理解还是有需要继续深挖的地方,我想通过对少阴病重新的认识,讲一讲,看看我们怎么咬文嚼字去理解仲景,怎么跟仲景心领神会地去沟通,理解到位了才能真正地用起来。我的东西不一定十分正确,也有待完善。好,我们下面开始讲。
一、少阴病提纲证及辨证要点:
少阴病提纲证:
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281)
这是讲少阴病的一个整体感觉。少阴病有什么特点?
第一是“脉微细”
不是所有少阴病病人都是脉微细,而是说病的本质是脉微细。脉微就是弱、没劲儿,是阳气虚的表现;细,就是阴血不足的表现,是全身阴阳气血都亏虚的状况。
第二个,精神状态“但欲寐”
病人得了病之后精神萎靡不振,老想睡觉,但有的病人还有阳浮的情况,虽然精神萎靡不振,老想睡觉,但想睡睡不着,比如干姜附子汤证就有这个特点。
【病例解析】
以前一个女病人,以便秘住院的。我们两个副主任医师会诊,看到便秘,用大承气汤治疗,病人服完后觉得效果非常好,大便痛快,但是刚泻完以后,又变便秘,大便更难下去。
她有精神萎靡不振,还老烦躁、失眠,舌红苔黄,似乎有热象,但脉微细,服药后脉变得浮弦劲有力,另外还有循衣摸床——她老摸被子边边角角。
这就是用了清火药、苦寒攻下药反而伤了全身的阳气,脉浮劲有力,舌红,烦躁,不得寐,完全是阳浮的情况。脉弦劲有力,其实是一种亡阳的现象,是一种危险的现象,所以我当时用的是茯苓四逆汤加龙骨牡蛎,吃了之后,很快由烦躁的状态转成困倦的状态,睡觉变的挺好,这大便也变的很好解。
这就是要掌握少阴病的整体特征,一个是全身呈现虚表的状态,精神出现一个萎靡不振的状态,少数人还出现烦躁;再一个,脉是微细脉,沉弱无力脉,但我们要注意,很多时候病人脉反而是浮弦大有力的;这种病人还有一个特点,他们面色偏黑偏暗的占多数,但是少数人也有面红如妆,那是阳浮的情况。
少阴病主要特点是全身的阴阳两虚,以心肾阳气虚为特点,精神不振,脉没劲儿。跟我们后世说的肾亏和房劳要区别,虚劳的肾虚只是肾的精气不足,肾的阴阳不足,并没有到全身的虚衰、精神萎靡的状态。
少阴病主要是心肾的阳气不足,心主全身的阳气,肾是元阳的根本。但是不可能把少阴病所有的类型特点全包括进去,仲景只是说一个大概的、整体的一个感觉,没办法说太细,这是主要特点。
少阴病辨证要点:
少阴病,欲吐不吐,心法,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属少阴也。虚故引水自救。若小便色白者,少阴病形悉具。小便白者,以下焦虚,有寒,不能制水,故令色白也。(282)
少阴病心烦,欲吐不吐、自利口渴
少阴病起病之后,有心烦,欲吐不吐,这说明一个是全身阳气虚衰、精神萎靡不振,另外通过心烦,欲吐不吐(可以看到),有阳浮的现象,阳气不潜。“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属少阴”,自利,是自己下利,不是说其它的原因,急性下利,下利清谷;另外还有一个口渴,在这个病的过程中自己出现下利口渴的情况,属少阴。
为什么少阴病会口渴呢?
因为全身阳气虚衰,下利一方面津液丢失,更重要的是阳气虚衰,不能把喝进去的水变成津液,蒸腾气化到口腔,像烧水一样,只有底下柴火旺,水变成蒸气,上去蒸馒头才蒸的熟,如果水只是咕噜咕噜,气没有上去,它止不了渴。
我们喝进去的水要解渴,必须要阳气充足,通过蒸腾气化,能把水变成津气到达了口腔才会解渴,到不了口腔,不能化成津和气就不能止渴。
“自利而渴属少阴”,那为何“自利不渴属太阴”呢?太阴脾胃跟舌本相连,太阴病阳气亏损程度不大,阳气还够,喝水很快就变成津气。但是少阴病是全身阳气尤其是下焦阳气虚,一定要足够的阳气才能蒸的上去,所以有自利而渴。“虚故饮水自救”,仲景怎么解释这个口渴呢,因为虚故,为什么虚呢,因为少阴的阳气太虚,饮水想止渴,但止不了,因为阳气不够,不能把冷水变成蒸气。
“小便色白”证少阴为真寒假热
再另外一个辨证要点,“小便色白”,小便是清利的,颜色是清的,这点也是很重要的辩证要点。为什么这样讲,因为它上面讲了“心烦”,又讲了“欲吐不吐”,这就是虚阳虚火,这种病还有一个特点,经常有失眠、烦躁,或者舌质是偏红的,甚至舌苔黄,有些热象,但是一看小便是清白的,那可以证明前面上面的火,完全是假的。 “小便白者,以下焦虚有寒,不能制水”这是下焦阳气虚,不能固摄,不能气化,没有蒸腾上去,直接流下去了。
所以这条是对提纲证的进一步补充:少阴病不仅是但欲寐,还可以见烦躁,也可以见虚火阳浮在上的特点,但是同时一定有下寒的特点,小便色白,这告诉你下寒的特点,口渴自利,这是下焦阳气虚,水蒸腾不上去,变成不了气化,也是下焦阳气虚的比较重,从这里这告诉你这点。
前列腺肥大,从少阴证温阳疗效好
我临床还有体会,少阴病的病人,不一定小便色白,有的病人是小便不利,小便黄、浑浊、无劲、阴囊潮湿,舌根部苔黄厚腻,似乎有湿热的情况,很多有前列腺炎的病人,还有些心衰的病人有这个特点。
你看老年前列腺肥大的病人滴滴答答没劲儿,用些温肾阳的药,一吃小便哗哗地流,原来小便黄、浑浊、气味大,一吃这个药小便变的特别有劲儿,而且特别清亮,舌根部苔也退下去了。
所以这也是下焦阳气虚,气化不了的原因,不能见小便不利,前列腺肥大(特别老年人)、阴囊潮湿、前列腺炎的病人,苔黄腻、小便黄、小便不利、脚气,就一定认为是湿热,按湿热治效果不好。
但有人说按湿热治有点效果,为什么?
里面有些温阳的药,再加祛湿的药,有效果但是没显效,祛湿药伤了下焦阳气,部分抵消了温阳的作用。所以在很多老年性阴道炎、前列腺炎的病人,我们老想清湿热,湿热没去,水停在下焦,下焦的阳气肯定不足,哪个地方低洼,水往哪个地方流,哪个地方阳气虚才往那里走,所以这些慢性疾病的下焦病变,很多是下焦阳气虚,要用温阳药,效果非常好。比如一些妇科炎症的病我治的挺好,以附子汤为主加一两味,当归赤小豆直接捣散配合用,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慢性妇科炎症。
所以我们一定要学会去活用,历代大医家无一不是仲景的徒弟,建议大家今后看书只看伤寒金匮,不看教材,我们中医内科学、中医各科学都不看,看了当不了好大夫。
病人脉阴阳俱紧,反汗出者,亡阳也,此属少阴,法当咽痛而复吐利。(283)
这个病人并不是脉微细,它是脉阴阳俱紧。
阴阳有多种意思
我理解是左右手,左手脉为阴,反映血分病变,右手脉为阳,反映阳气的病变。我是这样理解的,一直也是这样指导临床的。
第二个就是浮取为阳,重取为阴,寸为阳,尺为阴,这个大家都知道。现在好多少阴病的病人并不是脉微细,摸上去浮弦劲,特别有劲,左右手都特别有劲,这种病人是少阴病阴寒内盛、虚阳上浮,是一种阳浮的现象。
为什么脉阴阳俱紧,发汗就死?
这种病人最怕汗出,一汗出就亡阳,所以这种病人千万不能用发汗的方法,不能说脉阴阳俱紧有在表,要找一找、求一求,病人有没有肾阳虚衰的特点,如果有但欲寐,有脸色晦暗,这个阴阳俱紧的脉千万不能发汗,这个人已经到了阳气虚衰,一发汗,阳气就要外越。脉已经特别弦劲有力的时候,有出汗都很危险,再用发汗药就可能出人命。少阳病148条说“少阴病不得有汗”,这种病阳气本来就很虚,你再一汗出,一点浮阳出去马上就要死人。
ICU的病人绝大多数都是少阴病,多半是少阴病兼杂其它的情况,一把脉感觉病人是实证,你怎么知道实证,他的脉阴阳俱紧,左右手脉还特别浮劲有力,这时候即使有表也不能发汗,一发汗就死人。仲景说的,“脉阴阳俱紧,反汗出者,此亡阳也”。
少阴咽痛,为阳浮虚火上升
这个病“属少阴,此法当咽痛”,这个咽痛也是虚火上升的情况,就是戴阳、阳浮的情况,而“复吐利”这是它真正脾肾阳气大虚的表现,这是真东西,是它真的本质的东西。
所以前面脉阴阳俱紧,跟它同时兼见,要特别小心,上面有些阳浮有火的情况,咽喉肿痛的情况千万(别按实证实火治疗)。
所以仲景整个伤寒论里只有四条讲舌,其它都不讲舌,舌特别容易出现假象。
舌象易出假象,虚火实火要分清
我曾经在广安门中医院,有个特别有名的老专家,看咳喘,病人挺多,他有个病人很奇怪,吃清火药,大便稀溏,但是舌红黄,干燥口渴,干得很厉害。这个病人看了很久,说这个药越吃越拉肚子,但是老专家说你看你舌这么红,还干燥还口渴舌红绛有火的现象,咽喉红肿明显,这是明显阳浮咽痛,而不是(实火),这个病也是脉浮弦劲有力,病人个下利、面色萎黄、精神不振,是真正的体质,是脾肾阳气虚的真东西,前面咽痛,舌红苔黄燥,咽喉疼痛红肿,这都是虚火上升,千万不能当实火治。
后来我用大量的附子之后脉就下来了,吃了附子反而口干燥舌红变得和湿润了,为什么,阴寒重的时候除了下寒的表现,还有虚火上升的特点,这个脉阴阳俱紧是阳气外浮的现象,里面阴寒太重,阳气外浮。
高血压的病人很多就是这样,面色通红、失眠、焦躁、烦躁不安,你这时候滋阴药是不行的,是里面阴太重了、阳浮的现象,你直接温阳,温阳后脉变软了,人还好睡觉,这种病千万不能当表证治疗,更不能当有火治。
二、少阴病治疗禁忌
少阴病,脉细沉数,病为在里,不可发汗。(285)
这一条很重要,凡是脉沉,都不可随便用发汗的方法,一般沉都在里,不在里实就是里虚。少阴病,这种精神萎靡不振的人,这种但欲寐的人,这种虚表的人,如果出现脉沉数,是不能发汗的。
“脉细沉数”,是寒化证还是热化证?
单纯从文字看不出来。因为我们临床发现很多寒化证,也是脉细沉数无力,越细越无力就越数,这是要虚脱的表现,阳气虚也有脉数,并且沉而无力。
但如果是脉沉细数还有劲,那可能是少阴的阴虚有热的情况,那更不能发汗。所以我们在临床上看病,如果发现病人脉数,数到促的感觉,甚至超过100次、120次,这种情况只能从虚证治,不能从实证治。
数得太快了,都是兼虚在里面,不管阳病还是阴病。阳明病篇特别讲了,阳明病脉滑数,用小承气汤,不能用大承气汤,即使大承气汤症状特别全,如果脉滑数,仲景也不敢用。为什么?数就已经露出了虚相,原文用小承气汤试吃一剂,看能不能转气,转气再治。
脉数要警惕,里面已经露虚了,不是开玩笑的。我们临床看病,脉数,越数就越虚,越数就越危险,千万不能乱治,你只能补,不能泻啊!更不能去发汗,因为病不在表啊,是正气浮在表,病完全在里,根本不能发汗!这里强调一个脉数,二个脉沉在里,都没有发汗的道理。
少阴病,脉微,不可发汗,亡阳故也。阳已虚,尺脉弱涩者,复不可下之。(286)
这种少阴病的外观、精神面貌的人,“脉微”,已经出现摸不到脉,微弱无力的脉,是不能用发汗的方法,为什么呢?本身已经亡阳,再一发汗,这不是促他死吗?这绝对发不了汗。
“阳已虚,尺脉涩弱”,如果是尺脉在涩弱的时候,那更不能发汗。“尺脉涩弱”,仲景想说什么?如果右尺脉涩弱,多是肾阳气虚衰,左尺脉涩弱,多半是有肝肾的精血不足,阴血不足。下法易伤脾阳,肾阳虚了,脾阳肯定不足,再下则伤精血,所以阴阳俱虚,死得更快。
脉微、尺脉弱涩,这两条有什么意义?
我们到ICU会诊的时候,好多病人呼衰、心衰,虽然感染,咳喘、吐黄痰,但是这个病人如果脉沉细数,精神看着萎靡不振,面色晦暗,心衰呼衰,可能是少阴病的体质,这种情况不敢随便用发汗的药,麻杏石甘汤、越婢汤,清火、解表药要慎重。
再就是脉微,这种ICU的病人你看到他脉本身很无力的时候,不仅不能发汗,也不能用泻下的办法。我们要注意仲景只用一句“少阴病”就代替这种危重的病人,你见到这种脉,要高度警惕,只能补,不能泻。发汗的方法,泻下的方法都是非常非常危险的事情。
【名家简介】
余秋平,主任医师,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学博士后,南京中医药大学心内科博士,南京中医药大学伤寒专业硕士。余教授潜心研究中医经典近30年,对《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和《脾胃论》等均有深入研究。对脉诊及中医望诊具有丰富经验,在临床上擅长运用经方治疗疑难大病及危急重症,例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妇科疾病等,对诸多疾病的诊治有独到的经验。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