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有句老话,叫做“留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机”。
有这样一个实验:口里一有唾液就把它吐出来,不到一天时间,看看身体会有什么反应?
如果是刚吃过饭,一直吐唾液,可能会感觉胃部的消化不佳;有的人会感到口干舌燥,想要喝水;有的人会感觉心情急躁、身体上火;有的人会觉得乏力、没有精神头;更有甚者腰部酸软,极度疲劳……
当然,每个人身体的反应是不一样的,体质不同,每个人体会出来的状况也会不同。通过自我的实验反馈,你会发现,唾液对人身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西医和中医在很多问题上有不同意见,但是,在唾液保养的问题上,中医和西医的观点是一致的:那就是“唾液贵如金”。
西医认为唾液之所以如此珍贵,有以下一些原因:
唾液是消化系统中不可或缺的帮手,它是食物消化的催化剂。
唾液中含有的溶菌酶等物质能阻止来自空气或水中的多种细菌生长。
唾液能把食物残渣冲洗掉,以保持口腔的清洁卫生。
唾液充分与食物结合,对提高免疫力意义重大
唾液可以传递人类最珍贵的信息,从唾液中几乎可以安全地识别一个人的基因序列……
津液的增多与减少,能直接影响体内的阴阳平衡,疾病也会由此而生,如发高烧的病人出汗过多,及胃肠疾患者大吐大泻太多,都会因损伤津液而导致气血亏损。
中医认为:五脏化五液,脾为涎,肾为唾。津液虽由肾所主,但其源于脾胃。唾液中较清稀的部分称做涎,它有保护清洁口腔的作用,有利于吞咽。而吞咽津唾则有益于养肾气。实际上,唾和涎是合为一体的,所以,吞食自己分泌的津液,有滋补脾胃“后天之本”,固护肾“先天之本”的功效。
时下,秋燥愈来愈浓,养护唾液就是养护阴津,可缓解秋燥。对于阴虚火旺体质的人更应增液润燥。
上期文章提到的叩齿法、赤龙搅海法等都是生津良方;方剂中的增液汤即是为阳明大热、津亏便秘而设;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食用乌梅、酸枣、粉葛、玉竹、石斛等药食同源之品,或一些粥品,如石斛粥、沙参麦冬粥、核桃仁粥、黑芝麻粥等来生津养阴。
如果经常口渴,咽干,舌燥,感觉津液不足,又尿多、尿频,中医认为这些症状是有一定的阴虚迹象,也可能是某些疾病的征兆。最常见的就是消渴病,多指现代的糖尿病。
若饮水而小便多者,名曰消渴。
若饮食多而不甚饥,小便数而渐瘦者,名曰消中。
若渴而饮水不绝,腿消瘦而小便有脂液者,名曰肾消。
关于消渴病的成因,古人如此论述:
少年服乳石热药,耽嗜酒肉荤辛。热面炙爆,荒淫色欲,不能将理,致使津液耗竭,元气衰虚。热毒积聚于心肺,腥膻并伤于胃腑。脾中受热,小脏干枯。四体瘦羸,精神恍惚。口苦舌干。日加燥渴。一则饮水多而小便少者,消渴也。二则吃食多而饮水少。小便少而赤黄者,消中也。三则饮水随饮便下,小便味甘而白浊,腰腿消瘦者。消肾也。斯皆五脏精液枯竭。经络血涩。荣卫不行。热气留滞。遂成斯疾也。
预防糖尿病,还是那条建议:管住嘴,迈开腿!如果可以,再加一条:保护肾精,远离不良情绪。
饮食方面,最好的饮食要遵循古法、顺其自然。我们这个时代,日日餐餐都可以吃饱,而且过饱。每餐肥甘厚味,天天都像在过年。中医讲:过与不及都会得病。过去人都是操劳过度补充不足得病,我们现在是运动不足,因为营养过剩而得病。
如果把蔬菜,做的过辣、过咸、过油等,都不是清淡饮食,我们都应该好好品味新鲜食材在蒸煮汆拌中品味那份平淡带来的特有味道,正是食物的这种气味在滋养我们,繁复的调料、添加剂,只是令人口爽,却导致代谢紊乱。
比如,口渴喝水的时候,我们一直提倡喝温热的白开水,而不是碳酸饮料或精致的果汁,因为这些饮料里面不仅仅是含糖量高,而且有大量的添加剂。很多功能饮料,写着零糖零脂肪,用的不是糖,是糖的替代品,化学品,也是添加剂!
现在的糖尿病不是中老年人的“专属”了,小孩子都有可能不幸中枪!
精米精面,过度加工饮食,更是让我们从小婴儿开始,过度消耗胰岛素,导致代谢紊乱,最后发展成小胖子或者小瘦子!很多家长还热衷于给孩子补充各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其实,最好的方法就是吃完整的谷物、蔬果,而不是各种所谓的提纯的钙片、维生素等。
所以,很多孩子在饮食方面就没有打好基础、做好功课。要么吃得太精细、太油腻,要么饥饱无度、食积,这些东西在中医看来都可以导致脏腑及早承受“负担”,久而久之,也可能导致情志不遂(七情过度,皆可郁而化火,化燥伤阴而致消渴。)情志不畅,则反过来进一步导致暴饮暴食:这是一种恶性循环。
所以,当一旦有糖尿病征兆的时候,应定期监测血糖,积极调理症状,及时纠正问题。如果是糖尿病前期,我们还是可以通过正宗的手法、穴位、方剂等中医方法进行调理的。一旦发展成情况较严重的糖尿病,这时候,再去耗时耗力地调理,很多事情就很可能变得得不偿失了。
近期导读: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