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魏睦新教授,从医30年,接诊过无数病人,而4年前的一位异国患者,令他至今难忘。
2006年,魏睦新教授东渡日本交流访问。一位日本女子几经周折慕名找来,恳请魏教授用中医救救她。
魏睦新说,那时已春暖花开,我们都穿着衬衫,西服,她穿了一件针织外衣,一进门就说房间冷,问能不能开空调。
已是4月,这位女子却穿了3件衣服,里面穿着厚毛衣,还一直叫冷。魏教授还发现她情绪抑郁,为什么会这样呢?
魏睦新说,这位女子患有不孕症。她出身于日本的贵族家庭,曾对怀孕、生育非常反感,她的丈夫非常爱她,答应她结婚后不要孩子,只要两个人的生活。但是,过了三四年后,她觉得,我的先生对我这么好,我不给他传育后代对不起他,我应该要孩子。但是经过两年的努力,没有任何结果。
为了能够拥有自己的后代,这位女士在医学高度发达的日本,遍寻名医,想尽各种办法,最后找到日本最好的辅助生育中心,干预治疗了两年。
魏睦新教授说,辅助生育要给她打激素,使卵泡增生,促进排卵。两年多时间,她吃尽了苦头。最后生育专家非常抱歉地告诉她,我们已经无能为力,你唯一的希望是看看汉方医学。
汉方医学就是流传于日本的中医学。这位日本女士抱着最后一线希望,通过朋友介绍,找到了正在日本访问的魏睦新教授。在给这位女士进行了一系列的诊断后,魏教授找到了导致她怕冷,并且不孕的原因。
魏睦新说,他先生的精子质量很好,主要原因在她。
魏教授判断:她不孕的原因是肾阳气不足。中医里所说的“肾”与西医的肾,概念是有区别的。西医的肾,是主管泌尿的器官。而中医所指的肾是一系列功能单元的总称。既包含西医概念里的泌尿功能,又包括生殖功能、性功能、骨骼的营养功能,中医甚至认为,人体生长衰老的生命活动都和肾有关。(图1)
魏睦新说,中医把肾称为人一生的根本,为什么是根本呢?肾里藏有精气,决定了人的一生,包括生长、发育、生殖、衰老,这些过程都是由肾的精气决定的。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看到肾对人是非常重要的。(图2)
根据中医理论,肾主生殖,肾为人体阳气的根本。魏教授判断这位女士的不孕,是因为肾的阳气不足。就像冬天的土地,缺乏春风和阳光,播下再好的种子,都不可能发芽。魏教授采取以金匮肾气丸为主,为这名女士调理。半年后,她已不再怕冷,体质也有了明显的改善。一年后,魏教授接到这位女士的电话,说她怀孕了。魏教授用金匮肾气丸帮助这个日本家庭迎来了生命的曙光。
金匮肾气丸为何有如此神奇的功效呢?它是何人所创?这要追溯到1800多年前的东汉末年,名医张仲景,写下了名著《伤寒杂病论》。
湖南中医药大学彭坚教授说,张仲景留下来200多首方子非常有效,现在临床上应用的范围非常广。
张仲景创立的方子,被后世尊称为“经方”。其中最有名的要数金匮肾气丸。它由8味药组成,是温补肾阳最常用的基础方,后世应用非常广泛。历代医书也记录了很多金匮肾气丸治病的成功案例。明朝御医薛立斋所著《薛氏医案》中就有一个典型案例:
有个姓程的举人,酒色过度,已经50来岁,长期好色的结果,得了一个怪病,每天发热厉害,体质特别虚弱。
程举人请了不少大夫看病,医生都认为有内火,用清热的药帮他泻火,用养阴的药帮他养阴。但程举人的病越治越重,甚至爬不起床了,于是把薛大夫请来了,薛大夫说,我一搭脉就知道你这个病就在你不好的嗜好上,程举人不肯承认,薛大夫说,你瞒不住我,你的脉搏,尺脉特别弱,按下去几乎空空的。
中医把脉时,大夫3个指头搭在患者手腕处的桡动脉上,其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对应的3个部位分别叫作寸脉、关脉和尺脉,而尺脉反映的就是体内肾的病症。尺脉特别弱,说明肾的阳气极度虚损。中医里,肾虚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肾阴虚;一种是肾阳虚。(图3)
中医认为:肾阳虚的主要特点是:怕冷、四肢冰凉、腰膝酸痛等。与肾阳虚相对应的就是肾阴虚,肾阴虚最大的特点就是有内热,具体表现为:手心、脚心、心口烦热、也叫五心烦热,并且眼干、口干等。(图4)
彭坚说,一年四季比别人怕热,经常手脚发热,精力也比较充沛,经常大便干,偶感舌苦,这类人是阴虚。
这是疾病阴虚和阳虚的通常表现。案例中的程举人,则是特殊表现。他的热,通俗地说,是阳虚到极点的回光返照。一般的体虚病人,发热是阴虚,怕冷是阳虚。而中医针对两种不同的肾虚,所采用的治疗方式也不一样。如果肾阴虚,就要用滋补肾阴,如六味地黄丸。相反,如果是肾阳虚,则要用补肾温阳,如金匮肾气丸。虽然两种药都是补肾虚的,并且成分也差不多,金匮肾气丸只比六味地黄丸多了两味药,但这两个处方,功效相反,不是随意能使用的。
魏睦新说,六味地黄丸是好药,它能够补肾,但它不是万能药,它补肾是局限于补肾阴,没有补肾阳的作用。如果阳虚的病人吃了六味地黄丸,不仅阳虚得不到缓解,而且加重。比如阳虚典型的拉肚子,服用六味地黄丸,拉肚子只能增加不会减少,阳虚手脚冰凉,吃错药以后手脚会更凉。
薛氏医案中记载的程举人全身发热、焦躁难安,很自然地被之前的医生诊断为肾阴虚,而用了一些类似于六味地黄丸的滋补。肾阴的药和其他清热药。可是,不但没有治好,反而变严重了。原来,这在中医里叫“真寒假热”。肾阳不足了,仅存的一点虚阳就会浮越到体表来,造成假象。薛立斋一把脉,发现之前的医生竟然治反了。看到了假象,薛立斋就用能做一斤金匮肾气丸的料熬成汤,让患者喝。文献记载,程举人喝了6碗,喝完后,睡了一宿,第二天早上诸症皆退。
作为补肾的两个最经典的方剂,六味地黄丸由熟地、山茱萸、丹皮、山药、茯苓、泽泻六味药组成,起滋补肾阴的效果。为什么金匮肾气丸仅多了桂枝、附子这两味药就使整个方子的方向变成了补阳的呢?(图5)
罗大伦说,就是因为我们在补肾阳的时候,一定要把。肾阴补足了,在阴足的基础上,然后才能升阳。比如说,一桶油,油可以理解为阴,油本身并不产生能量,只要一根火柴,一点补阳的东西,一点它,它就迅速转化为阳了。
中医特别讲究辩证法,认为补阳要善于阴中求阳。魏睦新教授至今仍记得学医之初自己犯的错误和老中医的教诲。
魏睦新说,当时有位40岁左右的病人,患性功能障碍。我看后认为,这个中年人怕冷,是肾阳虚,需要振奋阳气。便给病人开了一副方子,方子里有8味药,其中6味是补阳的,外加两味补阴的药。方子一开出来,坐在一旁指导的老先生直摇头。
魏睦新想,我诊断患者是肾阳虚没错,用的药温阳、补肾也没错。先生却说,你犯了一个最简单的错误,你不知道阴中求阳。古代强调善补阳者,要阴中求阳。魏睦新想起了方剂老师讲的要阴中求阳,用阴药为主的经验,顿时领悟了。
中医是一门经验医学,既要精通古典,又要有丰富的实践。在明代名医薛立斋的医书里,还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医案与金匮肾气丸有关。
薛立斋年纪轻轻,就当上了太医院的御医。正好宫里的骊贵人患了消渴病,消渴病就是喝水无度,口渴,吃东西量非常大,尿多。并且她背部有一块皮肤红肿,鼓起很高,疼痛无比,皮肤发烫。
御医看到骊贵人浑身发热,给她用了各种清热解毒的药,结果适得其反,骊贵人的口渴现象反而越来越严重,病也越来越重。此时,年纪轻轻的薛立斋站了出来,他指出,御医们治病的思路反了,不应该清热,应该补阳。他的话一出口,立即遭到其他御医的一致反对。
罗大伦说,他们认为,这种病,本来是阴虚口渴,怎么能用补阳的药呢?金匮肾气丸是补阳的,这不火上添火吗?大家哈哈大笑说,这个病如果能用金匮肾气丸治,吾辈不复业医,就是我们都不当医生了。
话虽这么说,可这些御医又找不到更好的方法来救治骊贵人,眼看骊贵人身体越来越虚弱,最后只好让薛立斋用金匮肾气丸试一试。
吃药10多天,骊贵人口渴程度一天比一天轻,身上的疽也慢慢小了。
大家都很好奇,骊贵人的皮肤病和补肾有什么关系?而她的口渴怎么是阳气不足呢?
罗大伦说,这种病症为什么这么口渴呢?古人说,好比炉子在蒸东西。炉中的火跟我们的肾阳一样,火要是旺,锅里的水沸腾起来,锅上的盖都是湿的。这时候不会口渴,因为它有津液。人体也一样,如果命门之火弱了,肾阳火弱了,火慢慢灭掉了,这个水慢慢冷了,你再看上面的锅盖,它一定是干的,它不会有水蒸发上来。这个比方说明,为什么在肾阳不足的时候,用金匮肾气丸会把阳气补足,会消渴。
中医中的消渴症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糖尿病,骊贵人长疽相当于糖尿病引发的并发症。
魏睦新说,从现在看,这是一个很典型的糖尿病的皮肤病。薛大夫的眼光很好,他是先治疗患者的原发病,用金匮肾气丸把糖尿病先治好,控制了病情,机体的抵抗力好一些后,疽就慢慢自然而然治愈了。
针对糖尿病的治疗,西医强调降血糖,中医强调通过补肾、补脾、补肺修复机体代谢功能,而补肾是最核心的治疗方法。所以中医补肾的思路就是一种治本疗法,不仅对糖尿病本身,对并发症也有很好的干预治疗作用。(图6)
彭坚说,中医看病一定要辨证论治,不能随便凑方,辨证论治这套临床的思维方法是医圣张仲景给我们开拓创立的。(图7)
辨证论治就是个体化治疗,根据每个病人的不同情况,进行不一样的治疗,也就是说,即便是同一种病,中医也会因人而异,用的方药并不相同。辩证论治成为中医独具特色的诊疗模式。
在辨证论治思想指导下,近年来,通过临床实践,人们还发现金匮肾气丸在治疗肾阳虚导致的慢性腰腿痛、前列腺增生、女性卵巢早衰、男女性功能低下,老年性尿失禁和糖尿病等疾病上有着明显的功效。
魏睦新说,源自医圣张仲景的千古名方金匮肾气丸,给我们很多患者带来了生命的阳光。
金匮肾气丸和六味地黄丸两首不同效果的方剂,带着古代名医的智慧,已成为现代补肾的左膀右臂,历经千年风霜,疗效依旧辉煌。当然,我们一定要在中医的指导下,辨别阴阳,正确使用,这个千古名方就能强肾固本,防病治病,延缓衰老,更好地为现代人的健康服务。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