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如何看透万物的本质:谈谈经济学思维模型

在一文中,我们曾经说到一个观点: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思维模型,都是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去切入和了解这个世界,就像一个摸象的瞎子。想要对世界有真实的了解,必须掌握多个学科的核心思维方式,建立多元思维模型。巴菲特的黄金搭档查理·芒格经常把一句谚语挂在嘴里:“手里拿着锤子的人,看什么都是钉子。”只用一种思维模式去处理问题,效果跟这差不多。

今天刚好看到卢克文写的《如何看透万物的本质》,他用经济学的思维模型理解万事万物,认为“万物的根本是:人是经济动物,万物都有自己的经济链条存在。”文章中用大量例子来证明这个道理,读起来还挺有趣味。作者能把经济学的思维模型搞得这么通透,已经是相当厉害了。但是,经济学思维模型本来是一个成熟的体系,不能把人简化成“经济动物”,把一切关系总结成“经济链条”。

“经济动物”的假设,和经济学“理性人(也称经济人)假设”是一回事,这个假设是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来的,自那以后,理性人假设便成为经济学大厦的奠基条件之一。所谓“理性人”,是对从事经济活动的所有人的基本特征的一个抽象说法,这个被抽象出来的基本特征就是: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利己的,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理性人是现代经济学的重要标志,没有这个假设,人们就不能认识经济规律。

当然,理性人假设也是一套复杂理论,一般情况下,人们不讨论那么多,只抓了“利己”这个“芯”。因为这个“芯”我们更熟悉,“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古往今来,中国人都知道这个理。

“理性人”的真正含义包括三个方面:(1)他具有明确而稳定的偏好;(2)他会收集所有信息进行成本/收益分析;(3)他根据最大化自身利益原则做出选择和开展行动。

基于理性人假设,亚当·斯密得出进一步的结论:“我们每天所需要的食物和饮料,不是出自屠户、酿酒家和面包师的恩惠,而是出于他们自利的打算。我们不说唤起他们利他心的话,而说唤起他们利己心的话,我们不说我们自己需要,而说对他们有好处。”

主观上是为了满足利己的需要,受看不见的手的推动,客观上却满足了他人和社会利益,才是理性人的核心要义,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逻辑。

为了生存,人首先是一个抽象的理性人、经济人;人最基础的活动是谋求生存的经济活动,所以经济学思维模型是这个世界上最基础的思维模型之一。经济学中许多有效的思维模型确实能够放之四海,比如复利、边际效用递减、机会成本、稀缺性……

然而,人类有些活动并不求取经济目的,如果把经济学思维模型刻意往这上面套,便成了手里拿着锤子的人,当然看什么都是钉子。

艺术欣赏追求经济目的吗?如果上升到美学,肯定不追求经济目的。不但没有经济追求,连实用目的也不能沾。艺术一堕入实用,就美不起来了,这是规律。

由此,我便想到把朱光潜的“美学(艺术)思维模型”总结出来,因为美学思维模型几乎是经济学思维模型的对立面。虽然它与经济学思维模型同样重要,却没有受到同等的重视。

我花了点时间,把《谈美》这本书重新做了读书笔记,从中摘了36句话,计划用美学泰斗朱光潜的原话,以最简明、最浅显的方式,说清楚什么是美学的思维模型。已经想好了文章的题目,就叫“美学与艺术欣赏入门:读懂这36句话就够了”。由于前言交代的太多,正文就放在明天写吧。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