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记载了子贡、计然、范蠡(lí)、白圭(guī)、吕不韦等巨商的经商故事,他们风格不一,但对待投资的态度却也有诸多相似之处,如'人弃我取,人取我与','冲盈虚、通有无',这些思想即使放在今天也不过时。
子贡:诚信经商,端木遗风
子贡像
孔子辞去鲁司寇后周游列国,一路上的费用是由谁来赞助的?应该是子贡。
《史记》记载:'子赣废著鬻(yù)财于曹,鲁之间,七十子之徒,赐最为饶益。'子贡利用卖贵买贱的方法在曹国和鲁国之间经商,孔门七十多个高徒之中,端木赐(即子贡)最为富有。
子贡是如何积累这么多财富的呢?那就是分析市场,贱买贵卖。作为孔子弟子,子贡经商注重诚信,讲究'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后世商人推崇子贡的作风,常称呼诚信经商者有'端木遗风'。
范蠡:人弃我取,人取我与
范蠡像
贱买贵卖,是经商的不二原则,但实施起来却很考验人性,古代很多巨商之所以成功,很重要一点是能克服人性。如计然与范蠡师徒,都崇尚'人弃我取,人取我与',从这点看,与巴菲特'别人恐惧我贪婪,别人贪婪我恐惧'的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妙。
范蠡师从计然先生,计然先生是当时著名的'经济学家',主张'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意思是,物品价格上涨到一定极限,就会下跌;价格下跌到一定极限,就会上涨。所以在价格高时,要毫不犹豫卖出,价格低时,则要大举买进。范蠡深受其思想影响,运用这种方法,在各国之间周转货物,三次经商成为巨富。
计然与范蠡师徒还很注重未雨绸缪,在时机来临前做好准备,一旦机会来临,就能迅速作出应对。
《史记·货殖列传》记载计然之言'知斗则修备,时用则知物',范蠡在计然的基础上更加细致解释了这一原则:'夏则资皮,冬则资絺(chī),旱则资舟,水则资车,物之理也。'意思是,夏天预备好皮衣,冬天预备好单衣,干旱之年预备船只,水患之时预备车辆。在现代社会,反季囤货已经并不稀奇,但范蠡时期能有这一观念也体现了当时商人的智慧。
白圭 :欲长钱,取下谷
白圭像
预测事物发展规律,提前做好准备,战国时期白圭也是典范。
《史记》记载:'白圭乐观时变,岁孰取谷,予之丝漆;茧出取帛絮,予之食。'
白圭擅长观察市场行情和年景丰歉的变化,谷物成熟时,他买进粮食,出售丝、漆(瓷器、坛、罐上面涂的颜料);蚕茧结成时,他买进绢帛绵絮,出售粮食。当货物过剩,人们低价抛售时,他就收购;当货物不足,人们高价索求时,他就出售,以此牟利。
'欲长钱,取下谷',白圭与当时喜爱做珠宝生意的商人不同,他不追逐高利润的生意,而是致力于农产品买卖,认为谷物是普天下老百姓都离不开的东西,虽然利润低,但需求量极大,所以如果想找一个行业长久地经营下去,一定要选择农产品。
值得一提的是,白圭与范蠡师徒非常注重商道合乎天道。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商道则是'冲盈虚、通有无',将货物流转于各国,以丰收补歉收,以本国之有余补他国之不足,取其十一之利。
如此一来,不仅有利于生产发展,保护了农民与手工业者利益,也能经营生财,是故范蠡被称为'商圣',白圭称'商祖',也即'天下言治生者祖',广受赞誉。
吕不韦 :奇货可居,富贵斯取
吕不韦像
吕不韦是战国末期卫国人,他起初的经商之路与上述诸人大同小异,《史记·吕不韦列传》记载'吕不韦者,阳翟大贾人也,往来贩贱卖贵,家累千金'。
但吕不韦的理念相比诸人却激进得多,这在他与父亲的对话中可窥一斑:'吕不韦贾于邯郸,谓其父曰:耕田之利几何?曰:十倍。珠宝之赢几何?曰:百倍。立国家之主赢几何?曰:无数。'于是吕不韦下定决心扶持异人。可见,追逐利润是吕不韦的首要考虑。
'民之情,贵所不足,贱所有余。'
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物以稀为贵',吕不韦第一次见到秦国质子异人时,就感叹'奇货可居',于是大散家财帮助异人一步步当上了秦国国君,自己因功被封文信侯,权倾天下,一个商人将风险投资做到这一步,可以说是极致了,故司马迁赞誉他'筹策既成,富贵斯取'。
今人谈投资,好论巴菲特、索罗斯,以西方经济学为真谛,难免有点妄自菲薄。
实际上,我国古人对经商有着深刻的认知,其中的诸多核心理念,如'人弃我取、人取我与','欲长钱,取下谷','贵所有余,贱所不足',放在今天也毫不过时。
大道至简,殊途同归,古人的经商智慧,以及他们对待投资的哲学,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