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记平)
本周参加了三天的培训,今天也算是做个感悟式的总结。我个人认为,优秀的演说家(教师、培训师、企业家、领导者)必须具备以下四个特质:
一、 通俗易懂,幽默风趣
如果不能让人听懂,那你的培训、讲话再有价值,也是对牛弹琴,对瞎子点灯。要用最通俗的语言让所有人能够理解,不仅能够让行内人理解,也要让外行人理解;不仅让有文化的人理解,甚至也要让没文化的理解。比如,毛泽东在《实践论》中说: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就要亲口尝一尝。通俗的语言,一语道破“实践论”的真谛。
幽默,是在说者与听众之间架起的最直接的桥梁。幽默,在这里其实是运用比喻的最高境界。没有幽默,就不能让听众很好地理解,更不能吸引听众,那就不能达到培训的效果。试想,赵树理小说中说: 婆婆想找媳妇的错儿,就如磨道上寻驴蹄子印,步步不缺。很容易让人从中悟出道理。幽默,在这里有两个作用:一是吸引听众注意力,二是强化对讲课内容的理解。
二、授人以渔,灌输理念
培训或演讲,我认为最主要的不是授人技术与方法,而是理念(工具),这就好比六十年代小学课本的寓言故事里的小白兔一样,小白兔为什么不要老山羊送的白菜(小灰兔要了白菜,第三天就吃完了),而是要白菜种子呢?因为它要的是理念,而不是方法。理念(菜种)是批量的再生的无限的,方法(白菜)是零售的一次性的有限的。所谓触类旁通,就是这个道理。当然,所有培训,也应该授人方法与技术,但理念是主要的,方法是次要的。即便是纯粹技术性培训,也是要理念为先。比如,毛泽东在《论持久战》里重点告诉大家一个“以空间换时间”因而要坚持持久战的理念,而不是教给大家具体的一个战役一个战斗的作战方法。再比如,刘方池老师是讲财务的,邵俊老师是讲法律的,他们不是企业管理或文化培训,但他们都是将理念放在首要的位置。因为给了你理念,就给了你工具,所有的问题都能迎刃而解。木匠给你做了一个小板凳,不如给你锯和刨子,因为有了工具,你以后就会自己做木工了。如果只是教授技术,那么离开了老师,遇到具体问题,仍然是两眼茫茫的糊涂蛋,就像寓言故事里只要白菜的小灰兔一样。
三、力戒教条,辩证思维
马克思辩证法认为:任何一个事物的内部都存在着互相对立又互相统一的矛盾的两个方面,正是它们双方互相斗争,才促进了事物的发展。世间万事万物本来就充满了矛盾,如果不用马克思的辩证法思维,那就任何问题都会陷入绝对化博弈漩涡而不得自拔。就像作家王蒙说过的:凡把复杂的问题说得像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者,皆不可信;凡把解决复杂问题说得如同探囊取物,易如反掌者,皆不可信。任何培训师也不要把自己的观点绝对化,任何一个理念的提出,也只是适用于一个时期一个区域,不可能放之四海而皆准。但另一方面,一个理念不能仅仅局限于在此处静止不动。在一定的条件下,矛盾双方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也就是宾主换位。比如,法律中的原告很可能成为被告;财务报表中的许多指标,其实都是双刃剑,今天努力做大做强的指标,有可能明天就是你的陷阱。
四、跨界借鉴,旁征博引
培训法律就该局限于枯燥的法律条文吗?培训财务就该局限于枯燥的负债表、利润表吗?刘方池讲财务,却运用了沈从文的《边城》、陈毅的《梅岭三章》、毛泽东给彭大将军的诗以及鲁迅的《阿Q正传》等大量的例证。这就能让没有干过财务的外行人也能听懂财务。这就好像为什么李四光面对地质理论的困惑因周恩来的哲学思辨顿开茅塞,而钱学森研究课题能受到妻子蒋英音乐理念的启发。因为,世界万事万物的机理是相通的,只是有的人的不能够悟到。要敢于大胆跨界借鉴,不要以为《孙子兵法》就不能运用到你今天的企业营销,不要以为两千年前的“楚汉相争”与你今天的企业团队管理困惑无关,也不要以为“流体力学”的原理不能对你人生选择有所启迪,更不要以为毛泽东的“游击战16字方针”对你今天的企业管理、婚姻家庭、个人成长就没有借鉴意义。
要想大胆跨界借鉴,就要有宽广的知识面,更主要的是宽广的文化视野和哲学思维来支撑。
(2016.11.13草,2018.11.18改)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