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养生 > 正文

31 胃癌——降浊化瘀汤(李建新方)

胃癌——降浊化瘀汤(李建新方)

【组成】 瓜蒌30g,半夏15g,黄连9g,茵陈15g,鸡内金12g,蒲黄12g,五灵脂15g,三棱12g,败酱草30g,仙鹤草30g,三七粉4g(冲服)。

【功效主治】 降浊化瘀。用于胃癌。

【方解】 李教授指出,胃癌主要是由于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正气不足,外邪盘踞,导致痰浊、瘀血搏结日久,积滞不去而成。针对痰浊、瘀血致胃癌的主要病机,立降浊化瘀法,即化湿散结、通降胃腑、活血化瘀、祛邪护胃治疗。降浊化瘀法治疗胃癌,从胃的生理、病理特点入手,针对痰浊、瘀血相搏,实邪停滞的病机,取得良好疗效。方中瓜蒌、半夏、黄连、茵陈、鸡内金均入胃经,降胃化浊。瓜蒌、半夏、黄连有降逆泄浊、消瘀散结之功,重用瓜蒌治疗痰浊郁结之痞满、呕吐效果显著。茵陈、鸡内金“善清肝胆之热、兼理肝胆之郁”,又能开胃消导、散结消积、改善食欲,治疗气结、湿热中阻之胀满厌食。蒲黄、五灵脂、三棱、败酱草、仙鹤草、三七粉入血络,均有化瘀止痛作用,《本草纲目》谓败酱草“善排脓破血”,为散瘀定痛、解毒消痈之要药。仙鹤草强壮益阳、收敛止血,又能疗疮解毒。三七能化瘀生肌、消肿止痛,张锡纯曰,“善化瘀血,又善止血妄行”,“化瘀血而不伤新血,为理血妙品”,使瘀血暗消于无形,无破血伤正之弊,重在通络散瘀,常服有强壮扶正之功。上药对于癌肿之疼痛、出血、溃疡、感染疗效颇佳,可使胀痛迅速缓解。

【加减】 脘腹胀闷,加栀子9g,厚朴12g;背痛加沙参30g;胁痛加天花粉12g,延胡索20g;烧心加蒲公英30g;咽下哽噎加大贝母12g,芦根15g,威灵仙20g;嗳气加石菖蒲30g;乏力加石斛15g,西洋参10g。

【验案】 贾某,男,50岁,1年前曾因贲门癌行胃次全切术,1个月前胃痛发作日渐加重,进食及入夜痛剧,伴背痛、纳呆、便秘、不寐,于2003年11月7日初诊。胃镜检查示:食管、胃吻合口处(距门齿36~37cm)前壁黏膜充血、水肿、结节状突起,表面糜烂,质脆易出血,吻合口扩张度差,胃底部、胃窦黏膜红白相间、血管显露。病理诊断:贲门癌术后,食管、胃吻合口癌复发。给予降浊化瘀汤加减治疗。药用:瓜蒌30g,半夏15g,黄连9g,茵陈15g,鸡内金12g,蒲黄12g,五灵脂15g,三棱12g,败酱草30g,仙鹤草30g,焦三仙各30g,女贞子20g,墨旱莲20g,炒酸枣仁15g,合欢花15g,首乌藤20g,沙参30g,三七粉4g(冲服)。10天后胃痛明显减轻,背痛亦减,能进软食,每日150g左右;30天后胃痛消失,纳增,每日200~250g,大便秘结基本消失,夜寐安。继续治疗8个月后恢复日常工作,于2004年7月复查胃镜:食管、胃吻合口通畅,四壁软,弹性良,扩张可,表面充血水肿,触之软。病理诊断为:慢性炎性变化。证实其癌变消失,随访健在。

【方源】 郭喜军.李建新治疗胃癌经验.中医杂志,2006,47(6):440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