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养生 > 正文

一次搞清楚三阴三阳之病症

中医理论体系以阴阳为根本,病之种类虽千变万化,体力与病邪之斗争,终不外阴阳二途。这里所谓阴阳者,即为“寒与热”,热则为阳,寒则为阴。病发于阳者,其初发时,表现发热恶寒之征,称之为"表热之候”。病发于阴者,其初发时,仅现恶寒而不发热之征,称之为“表寒之候”。人体无论强弱,偶然发生虚隙时,病必乘之而起。所谓虚隙,即指劳动后出汗遇冷,或浴后触冒风寒,或衣薄受寒,及其他。如:精神刺激等,而减弱身体之抵抗力等类。病既常乘身体之虚隙而起,则或生阳病,或生阴病。虽然,邪毒固无分阴阳,但随人之体型、气质。而病发有阴阳寒热之分。人之体质有壮实与脆弱不同,气质有阳气盛衰之各异,阳气盛者邪毒乘之,则发阳病,其阳气之衰者邪毒乘之,则发阴病。人之平常无病时,自感温暖或易生热感者,即阳气盛之体质也。或自感寒冷及易生冷感者,即阳气衰之体质也。就虚实论,既如前述说,但与强弱则亦稍有不同,虽然虚者似弱,实者似强,但实际上不完全相同。强弱是指身体的正常状态而言。虚实是指病理的状态。 太阳病者,位于表,其主要征候微脉浮、头痛、项强、恶寒、发热等,其病邪尚浅且轻,即所谓表热之候。阳明病者,位于里,其主要征候为不恶寒而恶热,腹实满而不大便,或谵语,或因腹满而喘,其病邪已深而重,即所谓里热阳实之候。少阳病者,位于表里之间,其主要征候为胸肋苦满,寒热往来、口苦、时常呕吐等,其病邪较太阳为深而重,较阳明则为浅而轻,即所谓半表半里之候。阴病亦分为三级,依寒邪之缓急状态而区别为太阴、少阴、厥阴,称之为“三阴”,三阴皆主寒。三阴皆主里病,不若三阳只有表里,三阴皆主里病,不若三阳只有表里,及半表半里之分,三阴之位均属里,惟因其缓急之状态而分为三类。太阴病者,属里之虚寒,但未完全之虚,其证为腹虚满,自利腹实痛为其主要征候。少阴病者,属表里之虚寒,脉沉微细,心烦,但欲寐,或自利,手足厥冷为其主要征候。厥阴病者,里寒之极,而现阴阳相错杂之诸种征候,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下利、厥冷等为主要征候。凡病之转变,由表及于里,由阳陷于阴,有合病,有并病、有兼并,或因误治引起之种种坏病证,因此随其变化而辨其证候以施治疗。故在太阳篇中,有少阳,阳明及阴病之证治。其所举诸方如:大、小柴胡汤,白虎汤,四逆汤等可知,三阴篇中有属于阳病之证治者,其所举药方如桂枝汤、大承气汤等可知也。三阴、三阳,从其病之机转而分为六个主要阶段,其征候虽有千态万状,然统之于阴阳,即不外寒热、表里、虛实、几个相对性的机体病变过程的界域,此为三阴三阳之概略也。三阳皆主热,三阴皆主寒者,是其常态,然三阴病并非全无热者,但其热微虚热,与三阳之热,在性质上固也有不同也。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