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 陆 林
思维惯性
“思维惯性”说的是一个人思考问题或者与人交流的时候,在空间、时间以及物质属性上的排位和序列。举例,小徐对人表述,“今年2月16日,我将带我儿子一起去中国北京参观冬奥会。”在这句句子里,时间概念“今年2月16日”被放到了首位;空间概念上,“中国”第一,“北京”第二,“冬奥会”第三,也是我们本能的例举法;在物质属性上,先有“我”,然后才提到“我的儿子”,完全符合中国人的“思维惯性”。可这句话放到澳洲人嘴里,基本上都倒过来了,变成:“我儿子和我将参观冬奥会、在北京、中国、于今年2月16日”。
其实,不止是日期、地址,英语国家的人在翻译诸如公司名称的时候,绝对是先说“小”的再提“大”的。甚至“李小龙”也变成了“小龙李”(Bruce Lee),盖因“先名后姓”也!推而广之,你也能发现,从语法的角度说,英语其实也是先提“小概念”,然后才是一步一步迈入“大概念”的。这一点给初到国外的中国人常常会带来不适应感。
“思维惯性”从小到大,表明问题的提出方式是先具体、后抽象。我以为,这正是东西方人的区别所在。“东西方”这几个字,范围很广。比如说“东方”,包括很多国家。这里所讲的“东方”主要指中国。其实我们中国的思维方式跟日本是有差异的,但是亚洲作为一个整体,相对于欧美又有它的共性。“西方”如果细分,各个国家的思维方式也有差异,甚至同样一个国家,东部和西部,南方和北方也有差异,但是在总体上,东西方人的思维惯性遵循着西方人目的性强、东方人比较婉转这样一个规律。
据说日本人看美国人的信,一看马上就发火。因为美国人的信,开门见山,将自己的要求放在最前面,后面才讲些客套话。日本人为了保持心理平衡,拿到美国人的信先看后面。而美国人看日本人的信,开始越看越糊涂,不知道对方要说明什幺,前面都是寒喧等等。美国人读日本人的信也是倒过来看,这种不同的书写方法反映着不同的思维方式。
上一篇
治疗低血压的验方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