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20世纪传统国画四大家作品

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20世纪传统国画四大家,高峰并矗,标程百代,令人高山仰止,现代国画四大家,为何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成就他们的共同法宝是——诗,被认为是传统国画的重要组成部分,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苏东坡曾称赞王维的诗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诗,成就了王维,也成就了现代国画四大家,追求诗、画相得益彰的形式美、意境美,正是古往今来很多艺术家孜孜以求的。

《铁网珊瑚图轴》 吴昌硕

吴昌硕被称为“晚清最后一位,也是现代最初的一位中国画大师”,素有诗书画印“四绝”之美誉。吴昌硕因“诗笔健举,题画之作尤工”,被目录学家汪辟疆冠以“地巧呈玉臂将金达坚”的名号,列于《光宣诗坛点将录》所录的192位诗坛名家之中。

吴昌硕生于浙江安吉县,吴氏一家在当地算得上是诗文传家的簪缨之族:曾祖父吴芳南为清国子监监生,祖父吴渊为嘉庆举人,曾任海盐教谕、古桃书院院长;父亲吴辛甲为咸丰举人,虽名取知县,但秉陶潜之志气,不愿为官,耕读终身。祖父和父亲皆有诗文传世,分别为《天目山房诗稿》和《半目村诗稿》。受家学影响,吴昌硕七岁随父读书识字,八岁即能作骈语。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绘画被称为“文之极”、“诗之余”,诗文则是精粹是“大道”。吴昌硕曾向夫人自夸:“平居数长物,夫婿是诗人。”在他的创作生涯中,诗画都是重要的载体,其性情、理想、追求蕴含其中。

《四君子屏》 吴昌硕

古人云:“文者无形之画,画者有形之文,二者异名而同体。”又云:“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吴昌硕是诗人也是画家,在两方面都有着非常高的造诣。画诗相通,诗画相融,这仅从题画诗上就可以看出,如:

吴昌硕作品

《题潇潇风竹》

“墨斗诗画出数竿竹。日暮西风来,如闻戛寒玉。潇潇一夜雨,破我还家梦。翠色过墙东,留待宿雏凤。”

《题菊石图》

“雨后东篱野色寒,骚人常把菊英餐。朱门酒肉熏天臭,宴赏黄花当牡丹。”

《题墨竹图》

“何来瘦影朴银缸,梦醒三更月到窗。秋意满庭人未起,数声玉笛不成腔。”

《题墨竹图》

“平生喜画竹,弄笔贪起早。研池水溶溶,窗纸日高高,万个岂云多。一枝不为少,竿矗若矢直。叶横若剑埽。纵横破古法,与可何足道。堂名题墨君,作记笑坡老。天机活泼泼,此意有谁晓。我心比竹虚,岁寒节同抱,臃肿类散樗,惭愧为小草,世事纷飞麻,何日见羲,眼见陵谷迁,荣萧岂能保,咄咄忧时艰,书空向苍昊。”

《题富贵神仙立轴》

“昨夜醉梦游赤城,仙人寿我流霞觥,醒来吐向血色纸,奇葩万朵堆红英,人言此花号富贵,百卉低首谁争衡,欧公为作洛阳记,贵妃曾□沈香亭,合称金屋围绣幙,珠翠照耀辉长檠,闲蜂浪蜨不我观,灌溉甘露滋银瓶,恶诗一首穷书生,名花欲买力不胜,天香国色画中见,荒园只有寒莫青,换笔更写老梅树,东山月落虬枝横。”

《清供图》 吴昌硕

《题富贵神仙》

“红时槛外春风拂,香处毫端水佩璜。富贵神仙浑不羡,自高唯有石先生。”

《题梅花蔬果》

“蔬果寒梅媚古春,岁寒风景一翻新,孟郊老去诗谁好,敢抱空山无一人。”

《题蔬果图》

“菜根长龄坚齿牙,脱粟饮胜仙胡麻。闲庭养得秋树绿,坐拥卷轴根横斜。读画读书仰林屋,面无菜色腀不足。眼前不少恺与崇,□煮黄金糜铸肉。”

《国色天香》 吴昌硕

题《菊花寿石》

“南山高百丈,探秋时一上。黄华开烂漫,霜气正萧爽。寒香晚更奇,啸傲寄空想。根下丹泉流,泉甘菊芽长。”

《题秋英图》

“斓斑秋色雁初飞,浅碧深红映落晖。绝似香山老居士,小蛮扶醉着青衣。”

《题杨柳飞燕》

“杨柳依依拂野汀,东风吹我过溪亭。禅关静闭无人到,隔岸遥山一抹青。”

苏东坡说:“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他认为诗和画的本质都是为了表达理想和审美追求的。吴昌硕的诗和画都是胸中逸气的自然流露与宣泄,率性、天然、本真。

齐白石:意中有意 味外有味

《不倒翁》 齐白石

齐白石幼时随外祖父入蒙馆读书。他天资聪颖,在蒙馆读《四言杂字》、《三字经》、《百家姓》、《千家诗》等,一读便熟,对《千家诗》尤觉有味。

齐白石在《往事示儿辈诗》写到:“村书无角宿缘迟,廿七年华始有诗。灯盏无油何害事,自烧松火读唐诗。”写的是早年家贫,灯盏无油,借松火诵读诗书的经历。

《草间偷活》齐白石

齐白石晚年曾为人画《霜灯画荻图》。题诗云:“我亦儿时怜爱来,题诗述德愧无才。雪风辜负先人意,柴火炉钳夜画灰。”诗后自注云:“余四岁时,天寒围炉。王父就松光火,以柴钳画灰,教识'阿芝’二字。阿芝,余小名也”。

齐白石年二十七,慕胡沁园、陈少蕃二先生为一方风雅正人君子,事为师,学诗画。两位老师为齐白石取名“璜”,取名“濒”,取别号“白石山人”。陈少蕃除对他讲解《唐诗三百首外》,还教读《孟子》、唐宋八家的古文。胡沁园教齐白石工笔花鸟草虫,把珍藏的古今名人字画拿出来让其观摩。又介绍齐白石向谭溥学习山水,并鼓励他写诗,卖画养家。后齐白石在《白石老人自述》中说:“我的诗,写我心里想说的话。求不求工,更无意学唐宋,骂我的人固然多,夸我的人也不少。从来毁誉是非,并时难下定论。等到百年以后,评好评坏,也许有个公道。”

齐白石的诗,清新脱俗,平淡之处又蕴深情。著名诗家樊樊山评他的诗:“意中有意,味外有味”。

《松柏高立图》 齐白石

齐白石:“我诗第一,印第二,字第三,画第四。”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一代大画家竟然将自己的画列为最末。但不可否认的是,齐白石的诗的确格调不俗,特别是配上他的画,更是意趣盎然。

如《题不倒翁》:

“乌纱百帽俨然官,不倒原来泥半团,将汝忽然来打破,通身何处有心肝?”

另一则《题不倒翁》为:

“能供儿戏此翁乖,打倒休扶快起来。头上齐眉纱帽黑,虽无肝胆有官阶。”

齐白石作品

《题铁拐李》

“形骸终未了尘缘,饿殍还魂岂妄传。抛却葫芦与铁拐,人间谁信是神仙。”

《题紫藤》

“半亩荒园久未耕,只因天日失阴晴。旁人犹道山家好,屋角垂香发紫藤。”

《题画蟹》

“处处草泥香,行到何方好?昨岁见君多,今年见君少。”

《题鸬鹚》

“大好江山破碎时,鸬鹚一饱别无知。渔人不识兴亡事,醉把扁舟系柳枝。”

《题八哥》

“八哥解语偏饶舌,鹦鹉能言有是非。省却人间烦恼事,斜阳古树看鸦归。”

《长年大寿》 齐白石

《题灯鼠》

“昨夜床前点灯早,待我解衣来睡倒。寒门只打一钱油,那能供得鼠子饱?何时乞得猫儿来,油尽灯枯天不晓!”

《题山水孤舟》

“过湖渡海几时休,欲访桃源逐远游。行尽烟波三万里,能同患难只孤舟。”

《题墨荷》

“一花一叶扫凡胎,墨海灵光五色开。修到华严清静处,有人三世梦如来。”

《池上观鱼》

幽人生不辰,干戈阻乡井。何如池内鱼,闲嚼芙蓉影。

余平生工致画未足畅机,不愿再为,作诗以告知好。

从今不作簪花笑,夸誉秋来过耳风。一点不教心痛快,九泉羞煞老萍翁。

《怀家山》(四首)

东港田中泉,注荫二顷宽。馀流下江去,与酌共长天。

千仞馀霞山,杜鹃花蕊繁。春深一夜雨,红过那边湾。

宅边枫树坳,独酌无邻里。时闻落叶声,知是秋风起。

东溪乌臼树,结子白如雪。尽日只鸦声,直上黄昏月。

上个世纪20至40年代,是齐白石诗词创作的成熟期和高峰期。其笔下的花鸟草虫诗意盎然,画作上也多作题画诗。根据他的统计,一生写过不下1500首诗,其中大半曾在画上题写过。他说他的诗也是翻书搜典,苦心锤炼。虽大多直抒胸臆,但也是长期青灯玉案,反复经营。

黄宾虹作品图

宾老不以诗名世,所作诗篇多为论画或题画之作。偶有游历感兴之作,可视为画后余事。

即便如是,宾老诗作每每为画界所传颂引述。因其字字玑珠,笔笔菁华,宛若其画,点点漆墨,丝丝锋颖之间,往往透出非凡气象。

宾老诗作,当以九十所作《画学篇》巨制为典范。该诗凡六百余言,以写实笔法梳理了从“钻燧取火”到清朝中国画的历史轨迹,同时表达了对中国画发展的期许。尤其诗中指出,新出土文物所昭示的古人精神,值得今人深入学习,师古人的同时尤其要重视师造化。

宾老传颂最多的诗句当属“我从何处得粉本,雨淋墙头月移壁”。对此句诗意的解读,曾经引发诸多讨论。尤其是对“月移壁”的理解,让画家们争执至今。

黄宾虹作品图

宾老论画诗,多言简意赅,却韵味无尽。“宋画多晦冥,荆关粲一灯。夜行山尽处,开朗最高层。”有学者认为,这是宾老从宋画的繁密紧致画风中,悟出了“虚静致远”的玄机。

宾老另一类诗作是游历名山大川时的感兴之作。宾虹诗作中有蜀游杂咏江行舟中四首,尾句“客心孤迥处,一雁拂高秋”,让人读之怅然。宾老倚杖眺望,与孤雁对话的景象,历历在目。

黄宾虹作品图

宾老《九十自寿》诗云:“和合乾坤春不老,平分昼夜日初长。写将浑厚华滋意,民物欣欣见阜康。”这首看似应景之作,实为宾老自身写照。“浑厚华滋”当为宾老诗书画印艺术最为精到的概括。

笔者有幸,于三年前在浙江一藏家处得见宾老册页,凡三十四帧。为宾老游历黄山写生草稿,本用作早期浙江美院(现中国美院)国画系学生临习范本,后散落民间。藏家有心,极力搜求,终于集得此宝物。册页仅题“宾”或“宾虹”款识。虽多属寥寥数笔,且无诗句于其上。但一见之下,“浑厚华滋”气息扑面而来,让人绝倒。

《画学篇》是黄宾虹晚年画学理论的一大杰作,在概括中华八千年文明的基础上,探赜索隐,高视远瞻,提出新的见解,发古人未发之覆,开今人未开之路。

《画学篇》

文明钻燧稽皇初,丹成纯青火候炉。

女娲补天石五色,平章作绘开唐虞。

凤凰来仪奏韶舞,龙马应瑞呈河图。

夏璜殷契周金古,国族标帜通鱼凫。

春秋封建始破坏,民学洙泗删诗书。

优游暇豫攻六艺,绘画附属书数余。

图经刻划类匠作,士习重画旋分途。

顾陆张展务内美,不齐之齐三角弧。

李唐君学书有奴,丹青炫耀阎李吴。

魏征妩媚工应制,王侯妃嫔宫庭娱。

郑虔王维作水墨,合诗书画三绝俱。

兼取众长洪谷子,嵩华山中居结庐。

补缀人物倩吴翼,关仝出蓝非过誉。

范宽林峦壅砂碛,平汀浅渚层层铺。

董巨二米一家法,浑厚华滋唐不如。

房山沤波得神妙,传柯丹邱方方壶。

元季四家称杰出,黄吴倪王皆正趋。

梅花盦主渍墨濡,黄鹤山樵隶体臞。

墨中见笔笔含墨,大痴不痴倪不迂。

明初作者繁有徒,避弃轩冕甘泥途。

唐仇继起罕真迹,沈惟求细文求粗。

自董玄宰宗北苑,青藤毫端露垂珠。

启祯多士登璠玙,群才济济均俊厨。

邹衣白笔折钗股,恽道生墨滋藤肤。

泾阳莱东足文史,黄山绣水兼藏储。

笪江上号郁冈斋,朱竹垞为静志居。

画筌书筏会真赏,殚见洽闻德不孤。

朝臣院体宝石渠,渐由市井流江湖。

马远夏珪只边角,吴伟技参禅野狐。

娄东海虞入柔靡,扬州八怪多粗疏。

邪甜恶俗昭炯戒,轻薄促弱宜芟除。

道咸世险无康衢,内忧外患民嗟吁。

画学复兴思救国,特健药可百病苏。

艺舟双楫包慎伯,撝叔赵氏石查胡。

金石书法汇绘事,四方响应登高呼。

夏玉出土今良渚,斒斓色采实若虚。

古文奇字证岣嵝,舜禹揖让无征诛。

会稽和协集万国,平成水陆通舟车。

天然图画大理石,神工诡秘滇南无。

文治光华旦复旦,月中走兔日飞乌。

变易人间阅桑海,不变民族性特殊。

箕裘弓冶缅矩矱,行之简易毋踌躇。

来轸方遒拥先导,负弩我愿随驰驱。

群策群力加勤劬,功夺造化味道腴。

永寿万年当不渝。

《抱雏图轴》 潘天寿 1961

近日,“民族翰骨——潘天寿诞辰120周年纪念大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共展出120余件作品,展览分为“高风峻骨”、“一味霸悍”、“奇崛明豁”、“雁荡山花”、“守常达变”、“饮水生涯”六大板块,梳理呈现了潘天寿先生的代表巨作、手稿文献和卓越的笔墨成就。

潘天寿先生画作名满天下,他自己却一直说:“我这一辈子是个教书匠,画画只是副业。”其实潘老亦是一位造诣深湛的诗人,他的古风长歌取法李贺、韩愈,与其画一样走的是险绝的路径。

潘天寿认为,画的本质也是诗,画家本质上应是诗人。他曾在诗中自喻:“老夫指力能扛鼎,不遣毛龙张一军”,这是何等霸悍。

《黄山松图轴》 潘天寿

《题长松山房图》

“虬松虬松岸白马,叶青青兮干深赭,参天欲与齐者寡,吾师颐公结屋于其下。大风来,涛声起,虬化龙,天尺咫,腾行云,千万里,作霖雨,寂秋水,师颐公,闲负手,永欢喜。”

《题白云飞瀑图》

“青云青云天已曙,蕊珠之宫在何处。白龙飞瀑乱石间,绛袂仙人自来去。”

《题浔阳江景》

“俯水昂山势绝群,谁曾于此驻千军。万家楼阁参差起,半入晴空半入云。城外千樯集海凫,上通巴蜀下姑苏。似曾相识浔阳路,夜泊船留司马无。浪淘沙尽几英雄,倒海潮声岁岁同。铁板铜琶明月夜,何人更唱大江东。”

《题兰石图》:

“闲似文君春鬓影,清如冰雪藐姑仙。应从风格推王者,岂仅幽香足以传。”

《题长风白水图》

“残叶残叶千林摧,长风净扫圆空开。奔流独许三万里,此水源从天上来。”

《青山白云图轴》

“山前山后白云飞,水阁新凉上夹衣。小坐惯谈山外事,秋深彭泽蟹初肥。”

《题楚兰图轴》

“不多笔墨已离披,纫佩何心唱楚辞。同与夷齐无寸土,露根风叶雨丝丝。眉湿春痕重,非关墨渖多。有怀荆楚月,意绪乱婆娑。”

《题富春江上》

“蜡屐闲情未可删,富春江水绿潺潺,莫嫌卷子长无限,怕写大痴水墨山。”

《题古松矮屋》

“土腴处处可桑麻,亦种棠梨与菊花。三径荒,人迹少,孤松矮屋老夫家。”

《题竹》五首

“草长佛头青,山空春寂寂。一雨又如烟,湿云和露滴。”

“月夜露溥溥,云根冷山葛。帝子近何如,潇湘烟水阔。”

“玉根展新篁,猗猗绿千亩。何日拂行云,龙过频回首。”

“篆隶荒疏久,八法亦模糊,写来真草草,逸气尚存无。”

“野塘□岸侧,新粉腻春香。不根由意长,下笔忆萧郎。”

《焦墨山水图轴》 潘天寿

《抱雏图轴》

“婆鸡婆鸡喌喌呼,毛羽鬅鬙喜抱雏。此是农家寻常事,莫嫌(言)生息属陶朱。”

《题晴霞图轴》

“晨曦新逗雨初晴,花光日色红模糊。乍醒倦眼未全苏,叶样罗裙花样脸。推篷闲梳洗,照影唱吴趋。”

《题梅月图轴》

“气结殷周雪,天成铁石身。万花皆寂寞,独俏一枝春。”

《题梦游黄山图轴》

“重向莲花峰顶行,海云无际夜无声。平原笔力华原墨,如画千山铁铸成。石险径悬银汉上,天青花放海云春,何年得遂名山想,野鹤青松友此身。”

《夏塘水牛图 》 潘天寿

《题浅绛山水图轴》

“俯水昂山势绝群,谁曾于此驻千军。万家楼阁参差起,半入晴空半入云。江上千樯集海凫,上通巴蜀下姑苏。似曾相识浔阳路,夜泊船留司马无。三十四年辛夷开候,捡旧箧得此罗纹纸,即草草成之,不知落谁家格法也。心阿兰若住持寿。”

中国画以意境、气韵、格调为最高境地。潘天寿说:“有至大至刚至中至正之气蕴蓄于胸中,为学必尽其极,为事必得其全。旁及艺事,不求工自能登峰造极。”

诗与画的结合有两方面的意思:一是在画上题诗,二是作品本身富有诗意。后者是主要的,前者也不可忽视。潘天寿先生主张中国画要达到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他用他的艺术实践诠释了这一理想。

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出品《艺术周刊》第23期相关版面欣赏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