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 > 正文

苏州市图书馆:“文化方舱”到社区

在石家湾24小时自助图书馆里,人们在阅读。本报记者郑海鸥摄

服务送到家门口,文化方舱很给力

6月19日上午9时,苏州市相城区太平街道的十几位妈妈都推着宝宝往苏州阳澄湖数字文化创意产业园广场去,广场上,几个造型别致、外观精美的小房子让娃娃们目不转睛。房子里,苏州图书馆的故事姐姐“冰冰阿姨”正准备给宝宝讲故事,于是,大朋友和小朋友纷纷投入了冰冰姐姐的怀抱,不时传出一阵阵甜美的笑声。

这边是小孩子的乐园,旁边,不少爷爷奶奶也卷起了衣袖排起了队。原来图书馆,苏州卫生学校的志愿者正在另一间房子里现场测血糖、血压,并进行医疗咨询。而在其它房子里,几个年轻人正在体验数字阅读;几位市民正戴着耳机,目不转睛地观看3D电影;几位手艺人则在互联网销售平台前,现场展示着苏绣工艺……

苏州市图书馆相城分馆副馆长周佳说,这些面积约8平方米的小房子,叫“文化方舱”,是苏州图书馆借助社会力量联合研制、共同推出的“互联网+公共服务”移动服务平台,每个方舱具有不同功能,能够深入基层,近距离服务百姓。“你看,文化方舱进了太平街道,市民们都不愿意让它走了!”看到市民的热烈欢迎,周佳难掩兴奋。

苏州市图书馆馆长金德政说,每天上班族要乘车从家到工作单位,学生们要离开家来到学校,市民的流动性决定了阅读等服务也是流动的。因此,我们也要让公共服务动起来、将服务送到群众身边。

2014年,苏州图书馆联合社会力量设计建造了2辆集装箱图书馆,1辆专门针对学龄前婴幼儿的“悦读宝贝集装箱”,1辆是针对建筑工人的“工地书屋”。但是,集装箱的体积较大,又不可拆卸,因此适用范围受到局限,无法满足更多地区,尤其是道路狭窄、场地窄小等偏僻区域的需求。于是,今年苏州图书馆与苏州凤凰之歌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开始致力于第二代方舱的建设。

凤凰之歌设计总监宋伟介绍,目前共开发了50多种不同功能的方舱,每个舱组装后占地7.84平方米,具有可拆卸、不同功能舱可自由组合、可因地制宜设置、全面配置互联网等特点。其中,亲子阅读、儿童互动娱乐、医疗卫生服务、数字文化体验、“互联网+”网店、卡拉OK、互动拍照、3D电影等功能舱已经过试用,受到了民众的积极欢迎。

免费买书免费投递,一部手机完成借阅

来自西北、在苏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工作的李女士中午下班后,顺道经过石家湾24小时自助图书馆。在取书柜前,她简单一刷卡,一个取书箱的门便打开了,她取出书,便匆匆回家,把这本科普读物《什么是什么——动物迁徙》念给孩子听。

整个取书过程不过十几秒时间,如此便捷的服务,要归功于苏州图书馆的“网上借阅、社区投递”服务。李女士说,她已经使用“网上借阅、社区投递”半年多了,最大的感受是方便,“因为平时借书要专门去图书馆不说,在书架上一本本地找书也费时费力。现在可以用手机直接在‘书香苏州’客户端上搜索、借阅,然后选择就近的地点投递,一般两天之内就能拿到书,非常人性化。”

另外,李女士介绍,“书香苏州”还有一个“你选书、我买单”的功能。当她在网上检索某本书,而图书馆还未购置的情况下,她可以使用该功能。当书店工作人员寻找到所需图书后,会直接为她办理图书借阅,并通过“网上借阅、社区投递”服务平台,在三天内将图书送到她选择的社区投递点,她也只需要按时刷卡取书即可。“很多书,尤其是小孩子的绘本,买不仅不划算,看完了也没有更多的作用。现在图书馆给我们买,还把书流转起来,很便民、很实用。”

苏州市文广新局局长陈嵘说,如何利用高新技术为读者提供更个性化、人性化的服务,如何让公共图书馆的服务与读者需求有效对接,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在多方合作下,“网上借阅、社区投递”的点子应运而生。“网上借阅、社区投递”以苏州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内全部可借阅馆藏为基础,读者可随时随地通过电脑或手机等终端访问“书香苏州”,提出借阅请求,图书馆工作人员找到图书后,通过物流系统配送到读者指定的投递点,同时以短信通知读者,读者凭证刷卡取书,还书时就近还到社区分馆或者投递点。简单来说,市民只需要一部手机或一台电脑,就能轻松享受到图书投递服务。

苏州邮政局包件业务局局长助理潘守勇介绍,苏州邮政提供“网上借阅、社区投递”的物流配送服务,自2014年9月20日正式启动服务以来,累计配送近3万次。而每天每个点的配送费用仅在20元钱。

从后台记录的数据来看,苏州图书馆网上借阅社区投递服务从2014年9月20日启动,到2015年5月31日,累计借出图书册次,从最初每天不足百册增长到现在每天超过2000册,该数字还在快速攀升;而“你选书、我买单”从4月23日纳入到“书香苏州”,至6月18日,已经累计购书7590册,购书费30多万元。

“现在,读者可以白天上班时借阅,晚上下班时到就近的服务点取书、还书,借书就像下楼取报纸一样简单;‘你选书、我买单’则激活了馆藏资源的使用效率。”金德政说,目前苏州图书馆69家分馆中已有51家分馆成为投递点,今年将开通全部分馆的投递服务,此外还有6个24小时服务点,今年还将新增15个24小时服务点,包括10个社区服务点和5个地铁服务点。

文化方舱“反弹琵琶”,社区投递提升效能

在许多专家看来,目前在苏州这样的发达地区备受欢迎的“文化方舱”,实际上正是弥补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短板和“反弹琵琶”的有力抓手。

《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中提出:大力开展流动服务和数字服务,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教授李国新指出,现在我们很多地区就是“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解决不了,许多资源在某一个节点上被卡住了,跟老百姓对接不上。“文化方舱”的出现,正是充分利用流动服务和数字服务来打通“最后一公里”的很好途径。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社科院教授巫志南介绍,在贫困地区,特别是山区,由于人们零散居住,许多地方并不适合建固定设施。这时候就需要灵活、流动服务的方式,在农闲、外地务工人员返乡等时期,提供错时服务、定制服务。

“送书下乡、送戏下乡等,流动服务我国的确一直在实行,但传统方式已经和时代不合拍了。”李国新表示,流动服务需要从内容到形式的全面转型升级,与现代科技、“互联网+”深度结合的方舱,就是致力于让最新的、最有吸引力的、最优质的内容延伸到农村去,能真正提高农民的文化享受水平。

巫志南实地考察后说,文化方舱有50多个功能舱,每个地区可以根据本地需求,从中个性“点单”,有特殊需求还可开发“订单服务”。另外,可拆卸、大小适宜的方舱也适合农村道路的宽窄和空地的面积,可以灵活组装、随地布局,有8平方米空地就可以建立1个舱,大一些就可以用多个组合,不受场地限制。而且,比起固定设施的建设和维护费用,文化方舱的造价和更新成本非常低廉。

最令专家感到欣喜的是,“文化方舱”不是孤立的送服务,而是与解决当地的生产发展结合了起来,比如,“互联网+”网店的方舱正是建立了一个展示平台和销售渠道图书馆,能够协助销售“藏在深闺人未识”的民间工艺、特色产品,启发当地的致富思路,带动贫困地区文化和经济的发展。

如果说“文化方舱”更大的意义在于补足短板、精准扶贫,“网上借阅、社区投递”则是基础巩固后,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的有益之举。李国新说,“网上借阅、社区投递”是传统图书馆和24小时图书馆功能的延伸,发挥了数字图书馆的优势,又调动了社会力量参与,让公共文化服务的领域进一步拓展。

巫志南讲道,在快递的冲击下,邮政在走下坡路,而“网上借阅、社区投递”给邮政开拓市场“帮了大忙”——邮政的许多增值服务可以搭载这个渠道,跟老百姓的日常需求形成对接。而邮政也给图书馆“帮了大忙”,邮政可以从中获益,从而能够最低限度地降低成本,一个社区一天20元钱,几乎是零成本。然而,最大获益的就是老百姓,人们随时可以在家门口的投递点拿到免费投递来的书,这在全国是具有开创意义的,值得各个地区借鉴。(本报记者郑海鸥)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