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声明,读者群众们催促更文的热情,十一姐和诞姐是如实添油加醋传递给了我的。但这篇文章真不是我要拖稿,实在是我也在等北京今年最新的小升初政策发布。因为关于五六年级,毋须讳言,最重要的事莫过于小升初了。
聊聊政策:
4月19日,北京市教委正式印发《关于2022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北京的政策向来具有全国风向标意义。所以非北京地区的读者也完全可以参考。)
看完《意见》,心中就两个字——踏实。
不管是鸡娃派家长还是放养派家长,此时都要承认,择校时代一去不复返。四大“严禁”一出,现在小升初择校的口子基本全堵上了。
咱们就踏踏实实回归教育本质吧。
四大严禁:
各区教委应落实责任,加强管理,督促学校严格执行市教委统一规定的入学工作时间和程序。严禁以考试成绩和各类竞赛证书、培训竞赛成绩、考级证明等作为招生依据,严禁以面试、评测、接收简历等形式选拔学生,严禁学校和校外培训机构以培训班、校园开放日、夏令营等形式提前招生、选拔学生,严禁任何学校以实验班、特色班、国际部、国际课程班等名义招生,对存在违规行为的应依据有关规定严肃处理。市教委将进一步对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开展重点督导检查。
“小升初”这个词被用来代指升学择校太久了,渐渐的人们好像也忽视了它在教育层面原本的含义。
小升初在教育层面的本质,其实是:了解从小学升入初中后,学生即将面临的变化,并且未雨绸缪做好应对,才能顺利渡过难关。
具体来说,我们聊小升初,必须涉及到这么两点:
一、从小学升到初中,学生都面临着什么变化?
二、我们要做好哪些准备,才能够更好应对这些变化?换言之,一个合格的“准初中生”,到底需要具备哪些素质?
因此,下面的内容,我们都会围绕这两大要点来展开。
一、从小学升到初中,学生会面临着天翻地覆的三大变化。
变化一
环境变了
我国全国基本都采取了就近入学的小学入学政策,学校离家通常都很近,很多时候同学也是邻居或幼儿园玩伴。升入初中则意味着进入一个全新的校园环境、面对新的教师。接手新初一的往往是带完初三的那一届教师,教师的整体风格比起小学要更成熟,对孩子的态度也会更接近青少年而非儿童,这些变化对孩子都有一定影响。
除此之外,有不少孩子还会因住校等问题,面临着家庭生活的变化。初中就住校对大部分孩子来说是个挑战。校园环境变化叠加生活环境的变化,最容易滋生不安全感、分离焦虑等心理问题。
变化二
同伴变了
同时,更有挑战性的事情可能会在第一次考试时来临:班级排名的洗牌。
原本小学的班级前三可能在新班级里变成了中不溜;原本不上不下的孩子一下子垫底了……孩子遭受打击丧失学习的信心。这些都是我带班过程中遇到过的现象。
变化三
知识变了
小学的知识也在随着年级增加而逐渐加深难度,但这种变化是渐变,不太显著。
而从小学升入初中,绝大多数学生会感受到学科知识难度激增、作业量增大等压力,甚至连课表的安排都比小学密集得多。
以语文课本和语文试卷为例,我们小小感受一下吧。
教材内容:
考试差异:
名著考查——小学
名著考查——初中
此外初中科目增多,一般来说,七年级会开始增设历史、道德与法治、生物、地理4门学科,随着年级的增高,还将逐步增加物理、化学等众所周知的学起来不那么容易的学科。
总的来说,无论是深度还是广度,初中比起小学都要难上一个阶梯,如果毫无准备,学生将会直接受到当头一棒。
面对着以上这种种变化,你家的那只熊孩子,在知识储备上、学习能力、心理建设上,是不是都准备好了?
二、以倒推的角度,从“一个合格准初中学生”的要求,来谈谈五六年级的注意事项。
让一些家长扎心的却是,在五六年级这个关键时刻,孩子的成绩居然出现了明显下滑。前四年还能拿满分的娃,却渐渐滑到了九十多八十多。
其实这绝非某些孩子身上发生的个例,反而是一种相对普遍的现象。到了小学高年级,知识难度增加,主观题增多,在语文等学科中,满分已经越来越少见了。
同时,到了五六年级,孩子的学习习惯等基本已经养成。前面四年的囤积正是为了这两年的冲刺,在这一阶段孩子们逐渐拉开层次,也是极其正常的现象。
但,一切都还不晚!我们仍然有时间帮孩子做些什么!
三个方面
1.一个小学生毕业时有什么知识储备的要求?
2.一个小学生毕业时有什么学习能力的要求?
3.一个小学生毕业时要做好什么样的心理建设?
请大家一定要看到最后。尤其是最后那个真实的故事,也许会给你一些触动。
一个小学生毕业时有什么知识储备的要求?咱们看刚出炉热腾腾的最新课标《2022语文课程标准》:
1. 识字3000个,其中2500会写。
整个义务教育阶段要考察的字词表一共才收录了3500个字,可以说,小学毕业时,孩子在字词这块已经完成修炼了,初中三年只需简简单单的增加500个字即可。对字词经常犯错丢分,写字不够整齐美观的孩子来说,压力前移。
2. 能用硬笔写楷书。新增:能用毛笔写楷书。
预言一下,这条新增要求会催生一堆书法班。
这条看似不难做到,实则,很难。虽然很多学校课表中有写字课,但实则并没有配备专业的写字老师,写字课的课时由语文老师兼上。硬笔书法描一描练一练田英章也就罢了,软笔书法专业门槛更高,握笔运笔都大有讲究,还是得依靠专业老师。
3.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这条不必多说。应该说是相当简单了,只要把课本《快乐读书吧》的推荐都读完,妥妥达到阅读量。
4. 写作要有一定速度。
课标没有明确规定,从经验来看,只要45分钟能写出400字的成文基本就够用。这个速度是根据五六年级考场作文的时间分配和字数要求来推断的,可以根据不同孩子的阅读、书写速度有个性化的调整。
一个小学生毕业时有什么学习能力的要求?1. 表达能力
口语交际:
(1)敢于、乐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和独特感受
这段话要分两部分来理解:首先是敢于、乐于表达;其次是自己的见解和独特感受。
前者是心理建设问题,后者是对世界的观察领悟问题。
孩子不愿意开口表达有时候是真的怯场,更多时候则是不知道该表达什么、如何表达。正如桃园三结义时,张飞不是不想如同关羽一般文绉绉的表忠义,只是迫于文化水平略显捉急,只得配上“俺也一样”三连表情包。
咱们在帮孩子提高时,要做好区分,搞清楚孩子到底是胆怯不敢表达,还是很想表达却拙于言辞。前者需要鼓励,后者需要技巧,对症下药方有疗效。
(2)能根据对象和场合,做简单发言。
这条要求其实是演讲的最初级形式。
训练时要给孩子具体的场景,根据场景来决定发言的内容、采取什么样的语言风格等。
例如:课堂上回答问题、班干部竞选发言、国旗下讲话这三个不同的场景就不一样。
实用方面:
(1)能准确清晰地说明事物或者程序。能够运用文本主要信息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以这道五年级小学阅读理解题为例:
生活中最普通的药品说明书,摇身一变,就是一道实用类文本阅读题。与此类似的还考过说明书等文本,在小学阶段,这样的题虽然不是很常见,但非常典型——小学的实用类文本,就是考察学生通过分析信息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能够做简单的活动设计方案、能够围绕学习活动展开调查、并用多种方式有条理的记录学习活动过程,表达参与活动的感受。
这一条是2022年新课标新增的要求,非常强调语文能力的实际运用。
仅凭上面这条,我相信,从今以后,做一个互联网产品经理,最重要的学科将会是语文。毕竟,为了学好语文,我们的孩子从小学开始,就要学会做设计方案、做调研、做活动记录……基本功可以说是非常扎实了。
(3)(新课标新增)对社会热点问题有初步认识,且能够根据自己的经验初步判断信息真伪,感知情感倾向。
这一条新增的要求,简直是太有必要了!!
现在只要手机在手,孩子就能够获取到和家长一模一样的信息。但是未成年人的甄别能力远逊于一般成年人,也更容易被诱导和操控。这就让很多别有用心的人专挑孩子下手,例如,仅仅是诱导未成年人巨额打赏主播的事件就被报道过许多起。
批判性思维、判断信息真伪的能力,虽然考试不考,但生活会考,为了更好的保护孩子健康成长,这些都是我们的必修课。
写到这个话题,我想起最近刚看过一堂非常精彩的小学六年级课堂实录。内容是关于“威尔史密斯打人事件”,老师并没有就这件事发表任何观点,而是通过一步步给到更多信息的方式,引导孩子去思考如何全面看待问题。
我们会发现,一个人获取到的信息是否全面、有没有对信息进行甄别、个人立场是否坚定等等因素,最终都会指向批判性思维的养成。
2. 阅读能力
(1)用朗读、复述等方式呈现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借助语气语调、重音节奏等传递汉语声韵之美。能通过诵读、改写、表演等方式,表达自己对感人情境的理解与审美体验。
这条能力被写在最新版课程标准里,有鲜明的导向意义。
以前阅读能力的评价维度还是相对单一的,主要依靠纸面的评价,孩子读一篇文章,读懂它的内容和作者思想情感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现在把阅读和表达结合起来了,还要用朗读的语气语调、重音节奏把这种情感内容传递出来,更多元更立体,当然挑战也就更高。
再说改写和表演。
来看这道中考题:
学生需要阅读完文章后,根据原文情节进行合理推测,在原科幻设定的背景下进行续写,同时要保持人物性格的前后一致性。
这道题就非常形象的说明了阅读和改写的关联。
改写为了保持原著的情节不拉胯、人设不崩塌,对改写者读透原著的要求程度是极高的,不失为一种好的阅读检验方式。
表演的要求层次,比改写更高一筹。
不过在目前的考试方式下,考察的形式非常简单,最多就是下题这种课本剧,家长倒也不必担心。
(北京西城六年级期末考试题)当然,如果孩子确实对表演有兴趣,也完全可以挖掘和培养一下。找人物刻画鲜明的经典课文,试着透过文字读懂书中人物的喜怒哀乐,并把这种情绪表现出来。家长朋友们别觉得不务正业耽误时间,这事办好了,再做阅读题,那就是降维打击。
(2)能用文字、结构图等方式梳理作品的行文思路。
其实就是教会孩子们画思维导图。
基础教育阶段的阅读策略一直不算很多,像“思维导图”这种成熟新工具的运用,相信对孩子会有一定好的助力。
《红楼梦》人物关系图( 图片来自网络) 《西游记》情节图(图片来自网络)(3)发现不同类型文本的结构方式和语言特点。
这一条要求,换成人话来说,就是告诉孩子,小学不仅仅要学记叙文,还要学说明文、诗歌、小说,甚至有可能涉及到散文、议论文等等等等。
这些不同类型的文章,你得知道它各自的特点,它的区别,它常考的题型等。
这里要稍微补充一下文体的概念。
文学上谈“文体”,主要指诗歌、散文、戏剧、小说这四大类。
但在我们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用到更多的是依据主要表达方式来区分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这三大类,它们一一对应着高考考卷上的“文学类文本”“实用类文本”“论述类文本”这三类阅读题型。
三、一个小学生毕业时,家长要做好什么样的心理建设?
每到小升初时节,我经常接到不少亲朋好友的电话。常见的困惑包括但不限于:家旁边的普通公立校和挺远的优质私立校怎么选?
要不要去省城住校?
要不要为了去教育质量更好的区换房子?比如远郊换海淀
中学分班没熟人怎么办?
……细究起来,一方面是因为教育确实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而孩子的成长对家庭来说又是头等大事。
另一方面,教育的“军备竞赛”也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激发了一众家长们深深的教育内卷。内卷的精髓在于其“自发性”,没人逼你,但别人家孩子有的,凭啥我家孩子没有?不能输!
所以,回到刚才的那几个问题。
答案其实不重要,做出选择之下家长的内心状态其实更重要。私立或国际校也好,省城或西城海淀也好,是真的适合你家孩子,还是为了我们不能输的内心呢?
很多时候,倒也不是家长的选择多么英明神武,是孩子在替家长负重前行罢了。
举个例子,如果从幼儿园开始就要上国际园,一路国际化要花多少钱,这个帐算一算,对很多家庭来说也没那么轻而易举,但是家长们还是冲了。学音乐/美术/奥数/舞蹈等等也是如此。
教育变成了负担,负担自然就会迫使家长关注ROI(投资回报率),家长就很难不把压力转移到孩子身上,鸡娃就这样开始了。
想帮孩子,先从解放自己开始。
家长不虚荣、不焦虑,量力而行,给孩子设置一个踮着脚能够着的目标。
文章的最后,想写一个可做警醒的案例。
我始终记得一个令人唏嘘的故事。
有一个很可爱也很普通、一直放养所以没那么擅长考试的大学二代子弟,之前在附小时一直是班里的中等生。初中顺理成章以子弟身份进入了清华附中,和择校进来的牛蛙们分在了一个班。
新初中的第一次期中考试,他考了全班倒数。那时候,大概是他第一次意识到,进入一所超级中学,将会面临怎样的竞争。
如果那个时候,他的家长能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及时帮他调整心态,他也许还能有长足的进步。毕竟没有初中择校压力、一路放养的大学二代子弟跟一路考上来的牛蛙pk,先输一局也很正常。
很可惜,“如果”的事没有发生。
补课班确实是报了一堆,看出家长着急了。而他的情况,没有打开心里那个结,光抓知识是没啥用的。一个孩子如果自己都觉得自己不是学习这块料,那报一百个班也帮不了他。
后来,他迷上了王者和炉石,班主任几乎天天追着他收手机。偶尔不玩手机,也是把头埋在桌斗里,我在课堂上很少能看到他的正脸,一般只能瞄见一个乱糟糟的头顶。他也一直留在班级倒数十名。
最后,也没有绝地逆袭的故事,中考不过线,他没考上高中。幸好家里条件不错,家长送他出国了。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听过他的音讯。
后来,过了很多年后,我还是经常会想起这个孩子。
如果我是他的家长,我做些什么可以真的帮助他呢?
也许是帮他分析问题、寻找解决的方法;也许是帮他找到自己的擅长,培养特长;也许是帮他相信另一种可能性,学习是康庄大道,但也并非唯一的路。
只要能找回自信,找到自我,选哪条路都好,什么时候开始都不会晚。
无论是今天我们讨论的小升初,抑或是以后的初升高、上大学,都是一次环境的巨大变化,旧秩序被打乱,新秩序待建立。这个过程中,当然会有自卑、迷惑、焦虑等等很难的时刻。
其实人生中遭遇这样的情绪非常正常,我们从来都无法一帆风顺。
但关键的是,青春期是孩子第一次面临很多重大挑战而迷茫不知所措的时候,他们需要从父母、老师这里获取应对挫折的经验,调整心态的方法,成年人的责任也在这里。
知道这里可能存在一个大坑,所以要试着引导他们发展出辨别和应对的能力。
学习的排名是其次的,最重要的其实是这段面对挑战并应对的经历,这会对他们未来整个人生的发展大有裨益。
而如果家长也只是纠结于分数名次,纠结于暂时的输赢,并不能有助于孩子习得应对挑战的能力,反而会把孩子推入绝望和不自信的深渊。
*快速了解帝呱呱星球,可以点击下方专辑哦~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