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养生 > 正文

中医实战:胳膊麻木三个月,血虚!一张方子,喝20剂,诸证悉平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文中所述配伍、方剂,须在专业人士指导下借鉴、应用!)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基础理论》、《中医病因病机学》、《素问》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中医看病,如临阵抗敌。敌人怎么打,我就怎么妨。敌人哪有弱点,我就在哪里集中兵力。

一切,都讲究辨证施治、看人下菜碟。

现在,我给你举个例子。

这个例子说出来,会让你觉得,中医治病如戏一般的精彩。

话说有这么一个女子,年43岁,姓庞。什么毛病呢?就是颈部伴随左侧上臂麻木、疼痛。

这个人,最初的时候就是颈部发僵,疼痛。然后,痛感逐渐蔓延到左侧手臂,并且伴随麻木、头晕、头痛。以至于她到晚上的时候,不敢左侧卧睡觉。

这个人到了很多地方求治。按照颈椎病治,按照肩周炎治,按照风湿病治,西药、中药、理疗,种种方法全都用了,无效。

她绝望了。心想,也许年纪轻轻,今后只能这样了。

后来,她找到了宁夏中医名宿卢师。

刻诊,见患者左侧胳膊麻木伴随疼痛,颈部僵硬,疼痛,舌淡红,脉缓,苔薄黄,晚上睡觉的时候多梦。食欲和二便状态都可以。

卢师详细查看患者从前应用的方药,多以祛风除湿为要,不禁皱起眉头。

卢师仔细查看患者面部,发现颜色晄白,唇甲色淡。

于是,一个大胆的舌象在脑海中形成——患者的问题,很可能不在颈椎部位的骨质增生,不在风寒湿邪,而在于血虚,经脉空虚,气血凝滞!

与其说,沿用前医的用药思路,无功而返,还不如按照这个新思路,另辟蹊径,一战成功。

于是,卢师写下一张配伍。方见——

生地15克,当归12克,赤白芍各12克,川芎12克,桑枝12克,桂枝10克,木瓜12克,钩藤15克,姜黄10克,地龙10克,丝瓜络10克,生甘草1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药用了5剂,患者惊奇地发现,左臂麻木作痛之感减半,颈部活动范围增大,不适感几乎消失,唯有牙龈作痛。于是,卢师在原方基础上增加忍冬藤、天麻。

三诊时,自觉左臂少有乏力之感,于是加入黄芪。

四诊时,诸证悉平,完全没有不适感,生活恢复正常。至此,前后共用药20多剂。

医案我说完了,方药,我也介绍完了。读者朋友,你从中领略到几分含义呢?

要我说,这就是一场漂亮仗啊!

你看,患者脉象细缓,晚上睡觉多梦,脸白,唇甲色淡,这是不是在提示我们血虚?血,养我们的肌肉和筋骨啊。血虚,脉络空虚,不通则痛!这就给我们一个提示:患者的问题,不在受了风湿,不在颈椎有毛病,而完全是血虚所致。

这是一个大胆的设想,但同时也是基于《古籍》提炼出来的见地。

我告诉你,我们的老祖宗早就对此提出论断。《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也”。《灵枢·天年》告诉我们:“四十岁……腠理始疏”。《素问·上古天真论》说:“男子……六七,三阳脉衰于上”。三阳脉在哪?都走咱们的颈部啊!

这就是在告诉我们,像患者43岁这个年纪,很容易出现古人所说的阴血亏虚、腠理疏松、三阳脉衰于上。她的血虚,是自然而然的身体变化趋势。我们如果忽略了古人给我们的启示,那这个病就没法治了。

基于此,我们就大胆地养血、通络。

你仔细看上文的配伍,当归、生地、赤芍、白芍、川芎,都是养血活血的。桑枝、桂枝、木瓜,舒筋活络,畅通经脉的。钩藤熄风,止麻。姜黄善走上肢,活络化瘀,通经止痛。地龙、丝瓜络活络舒筋。这就是基本意图。

总而言之,此法没有去治颈椎,没有去祛风除湿散寒,而是专注于养血活血、通经活络,的确是让人印象深刻。这样的治法,和古人对“肌痹”治疗的思路,完全吻合。

我把这个写出来,供我的读者参考。

这么多年来,我对于肢体麻木这个事儿,感受很深。患者多啊,多得让你想象不到,一抓一大把。有的人,属于颈椎病,有的人,属于风湿病,有的人,属于痰湿流注,有的人,怎么治也治不好,结果发现是血虚。可以说,有大量的患者找不到一个好的方向和思路。

我这个文章写出来,不见得可以帮助多少人,但是可以给大家带来一点启迪和思路。你记住,肩颈麻木疼痛,若主要体现为肌肉疼痛,痛处固定,伴随睡眠质量下降、脸白、唇甲淡白、脉象细缓、舌淡红、浑身乏力,且年龄在40岁以上,50多岁,务必考虑是不是血虚,不能濡养经脉,即所谓“肌痹”所致。我觉得,如果能在中医师辩证指导下,科学运用文中的方药思路,应该是可以得到一点帮助的。

当然,前提是,辨证施治,合理化裁。

好了,这则中医实战的故事,我就给你写这么多。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