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养生 > 正文

【名老中医方药心悟】 名老中医临床经验 陈趾麟

今天

陈趾麟

陈趾麟,男,1928年8月生。海安县中医院主任医师。

●最推崇的医家:张仲景、李东垣、张景岳、叶天士、张寿甫。

●必读的中医书籍:《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本草学》、《方剂学》、《各家学说》。

●治学格言:博览群书,精研覃思;不圊所说,有我见解;择善而录,选优而行。

●行医准则:真诚对待病人,毋分贵贱亲疏,同样热情接待;详细诊查,认真辨证,疑难重症,夜究得失,虽无医国手,但有救人心。

●最擅长治疗的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功能性子宫出血、男女性功能障碍。

●最擅长应用的药物:葶苈子、细辛、大黄、地榆、葛根。

●最擅长应用的方剂:泻心汤、葶苈大枣泻肺汤、鸡鸣散、黑地黄丸、养胃益肾振痿汤。

1、葶苈子

主治:小儿咳嗽,有痰不知咯吐,喉间有痰嘶声,而无发热等“炎症”反应;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呈上实下虚证候者。

指征:痰不胶粘、喉有痰嘶声;咳喘痰多、呼吸气急,甚至不能平卧,脉滑者皆可用之。

禁忌:脾胃虚寒者慎用,或与健脾补气药同用;心力衰竭者慎用,或与强心药同用。

配伍:

*****配麻黄、杏仁、甘草、紫菀、白前、僵蚕、大贝母、大枣,治小儿咳喘无外证者,此为3~5岁量,并须酌情加减;

*****以苏子降气汤加葶苈子20g、桃仁20g,治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甚至肺心病痰阻气道、呼吸不利、夜难平卧者,能迅速改善症状;痰饮伏肺而咳喘者,小青龙汤加葶苈子。

用量:用于小儿(3~5岁)5~10g.实证者20g亦无大碍,成人实证者20~30g。

体会:痰是咳嗽的关键,所谓“因痰而咳、因咳而喘”。葶苈子治咳喘主要是通过泻肺逐痰。现代药理研究认为葶苈子有强心作用,但临床对心肺功能不全者仍宜小量渐加,以免过剂。葶苈子有甜、苦两种,主治相同,然甜者下泄之性缓,虽泄肺而不伤胃;苦者下泄之性急,既泄肺又易伤胃,临床以甜者为佳,并以大枣佐之。

2、细辛

主治:牙痛、头痛;感冒后咳久不愈;慢性支气管炎咳痰稀白,有陈寒痼冷征象者。

指征:风寒郁闭、窍络瘀滞而疼痛;痰饮伏肺,肺胀络痹而咳喘。

禁忌:气虚多汗、血虚头痛、阴虚咳嗽者均忌服。

配伍:

*****配生地、玄参、生石膏、炙甘草,治风火牙痛,大便不溏者,并可加知母;

*****配生白芍50g、炙甘草10g、生石膏30g,治三叉神经痛;

*****配玄参,治感冒后久咳、咽有痒痛者,加入其他化痰止咳药中煎服,取细辛温散风寒,玄参利咽润燥;

*****慢性支气管炎咳久痰稀,小青龙嫌药重病轻者,用细辛合杏苏二陈汤,效果良好。

用量:2~5g。

体会:细辛辛温,能祛风散寒、行水开窍。现代药理实验认为细辛有局部麻醉、解热、镇痛、杀菌作用,故上述病证用之有效。

3、大黄

主治:胃炎有热内蕴以及上消化道出血;鼻腔、呼吸道出血因于气火上逆者;泌尿系感染、慢性肾炎高氮质血症;胆道系统感染急性发作;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疫毒波及营血者皆可用之。

指征:上述病证属热属实者用之。

禁忌:血虚气虚、脾胃虚寒以及胎产前后均应慎服。

配伍:

*****配法半夏、黄连、黄芩、党参、干姜、白芍、炙甘草、当归、延胡索、乌药、百合、蒲公英,治慢性胃炎嘈杂者;

*****大黄粉2g,配三七粉3g、白及粉4份,1日量分3次开水吞服,治上消化道出血;

*****大黄炭5g,配生黄芪20g、太子参15g、白术10g、丹皮20g、赤芍15g、丹参20g、柴胡6g、生甘草6g、杞子10g、女贞子20g、土茯苓20g、茜草20g,水煎服,治慢性乙型肝炎。

用量:生用3~10g,炒用3~5g,制用3~10g。

体会:大黄性味苦寒而猛峻,用之得当,能够起死回生,用之不当,亦能伤生。

4、地榆

主治:浅表性萎缩性胃炎舌质偏红者;功能性子宫出血、血质稠色鲜者;溃疡性结肠炎或便血者。

指征:胃、肠、官腔疾患,有湿热阴伤者。

禁忌:脾胃虚寒者慎用。

配伍:

*****用一贯煎加生地榆20g,治浅表性萎缩性胃炎舌质偏红者;

*****用黑地黄丸加地榆炭20g、生大黄5g,煎服,治下消化道出血者;

*****用黑地黄丸加生地榆20g、川断20g、茜草炭15g,煎服,治功能性子宫出血;

*****用葛根芩连汤加木香行气、桔梗汤(甘桔汤)排脓、生地榆凉血愈疮,治溃疡性结肠炎。

用量:10~20g。

体会:地榆性味苦酸寒,功能凉血止血,清热解毒。现代药理实验证实其对烫伤有良好治疗作用。本品含大量鞣质,有较强的收敛性和收缩血管的作用,故用于溃疡、出血有效。

5、葛根

主治:阳痿、颈椎病。

禁忌:先天性生理缺陷或精神病长期服用镇静药而致阳痿者,用之无效。胃寒者慎用,表虚多汗者忌用。

配伍:

*****阳痿的形成因素多端,无论哪种因素,在针对病因治疗同时加用葛根、石斛,能提高治疗效果;

*****配羌活、葛根、当归、赤芍、川芎、补骨脂、乌梅、熟地、鸡血藤,治颈椎病。

用量:10~20g。

体会:葛根历来用作解肌透疹、升阳止泻。现代药理实验证明,葛根能增加脑及冠状动脉血流量,又有解痉、降糖作用。本人用治颈椎病一取疏利太阳经脉,一取上行增加颈脉血流量。用治阳痿者,是从“前阴者,宗筋之所聚也”,“阳明主润宗筋”、“治痿独取阳明”等古训悟出,用以鼓舞阳明津气以荣宗筋,临床证明有相当效果。

6、泻心汤

组成:生大黄、黄连、黄芩。

主治:气火上逆致络伤血溢,或吐血色紫暗,或咯血色鲜红,心烦不宁、脉象弦滑数、舌苔腻(舌质因血染难辨)、大便秘结者用之。加减:加代赭石、龙骨、牡蛎镇逆固涩;加生地、丹皮、三七、白及凉血止血;加苏子、白前、瓜蒌皮、贝母降气化痰,随症选用,多能收效。

禁忌:脾胃虚寒、出血有休克征象者慎用。

体会:张仲景本《内经》吐血、衄血重贵阳明不降之旨,提出“心气不足,吐血衄血,泻心汤主之”。汤名泻心,实则泻胃中之火热也。方中大黄入血折热,平胃下气,除邪而不伤正,人多畏其峻而不敢用,或不敢生用,良可慨也!

7、葶苈大枣泻肺汤

组成:葶苈子、大枣。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或心源性喘息,见有咳喘胸满不能平卧、

痰涎壅盛、脉浮滑或弦滑者。

禁忌:心衰明显或严重者慎用。

体会:痰饮窃踞,肺气不得降,取葶苈泻肺行水,水行饮化肺有用命之权。本人见小儿咳嗽有痰,痰鸣声嘶者常用:麻黄3g、杏仁8g、甘草5g、紫菀10g、白前10g、葶苈子10~15g,2~3剂即效。或加生姜、大枣同煎。心衰症状明显或严重者,须配合强心药。如无明显或严重心衰症者,可考虑己椒苈黄丸意通下之,“上实者通其下”。

8、鸡鸣散

组成:木瓜、槟榔、陈皮、紫苏、生姜、吴茱萸(后世增桔梗一味)。

主治:突发性水肿,压之凹陷,有关检验均在正常范围,尤其下肢浮肿者效果更明显。

禁忌:下肢浮肿因于湿热者忌服。

体会:鸡鸣散原方服法:隔宿煎成,次晨五更空腹冷服,意取空腹药力专行。药必冷服者,以湿为阴邪,以阴从阴,混为一家,颇有先诱之而后攻之之妙。根据临床经验,早晚煎服同样有效,似不必拘于凌晨鸡鸣冷服。至于原书云“服后泻下黑类者”,是未按原方服法而未得黑粪水?抑或湿脚气病方有黑粪水?有待进一步观察。

9、养膏益肾振痿汤(自拟)

组成:沙参、麦冬、玉竹、花粉、葛根、石斛、熟地、山药、山萸肉、枸杞、柴胡、怀牛膝、仙灵脾。

主治:肝肾阴虚、肾精匮乏之阳痿早泄。

禁忌:肾阳衰弱之阳痿以及中虚胃寒者均不宜服。

体会:本方之义源于《内经》“治痿独取阳明”之论,组方法于景岳“阴中求阳”、“阳中求阴”之说,以沙参麦冬汤合左归饮加减而成,凡阴精亏损之阳痿早泄,均能获效。阳痿形成有多种因素,各类阳痿方中加葛根、石斛各10~20g,均可提高效果。因葛根、石斛气平味甘,都能滋养阳明津气而润宗筋。且葛根味甘而辛,又具升发走散之功。温热剂得葛根、石斛,可制温热伤阴;苦寒剂得之,可免苦寒伤阴;补益剂得之可助药力之运行;滋养剂得之可防碍脾滞中;无论寒热虚实皆可配用。所加药物虽仅2味,而其功难以尽述。

10、黑地黄丸

组成:熟地、苍术、五味子、炮姜。

主治:功能性子宫出血、无痛性血尿。因子脾肾亏虚、气湿内蕴者服之有效,但须随兼症而加减。

禁忌:因于湿热或瘀阻络伤者忌服。

体会:该方本治便血,张洁古称赞此方为“治血虚久痔之圣药”,何以治功能性子宫出血、尿血同样有效?盖出血之窍虽不同,而络伤血溢则相同;前阴后阴皆肾所主,大便小便皆肾所司;病机相同,则治法可相同。再从药味性能看,本方有“治脾肾两脏之虚,具去脾湿润肾燥之功”,故治之获效。这充分说明中医学“同病异治,异病同治”之优点。

你可能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