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辞赋学院楹联班预备课第五讲 字 类(助字)
主 讲:辛 勤
大家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知道古代汉语字类是由实字、虚字、助字这三部分组成。
实字:实字和半实字;
虚字:半虚字、死虚字、活虚字。
实字:普通名词、专用名词、代词、量词。
半实字:抽象名词。
半虚字:数词、时间词、方位词、抽象形容词
死虚字:形容词、副词
活虚字:动词
助字: 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
一、助字
什么是助字呢?:它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连词、介词、助词、叹词、拟声词等虚词,如:如、与、然、则、者、也、于、乎、哉等。具体看例词。
例1:自题 郑燮
书从疑处翻成悟;
文到穷时自有神。
联中“从”和“到”按着现代汉语语法均为介词,古代字类中为助字,助字归属于“虚字”类,均属于虚字相对。
例2:贺阿桂寿 纪 昀
丹心直向军前死;
白发新从战后生。
联中“向”和“从”按着现代汉语语法均为介词,古代字类中为助字,助字归属于“虚字”类,均属于虚字相对。
再看例3:荣宝斋 高其佩
软红不到藤萝外;
嫩绿新添几案前。
“到”:〈介〉可作状语,介绍出动作的时间,表明动作到此时的状况。
不到:不到达,活虚字,偏正结构。
到那时使吾眼睁睁看汝死。——清·林觉民《与妻书》
“添”:〈动〉(形声。从水,忝声。本义:增加,增补)。
新添:又添加,继续添加,活虚字,偏正结构。
按现代汉语语法“到”为介词,“添”为动词,当他们组成新的词语后,“不到”和“新添”都属于现代语法的动词,古代字类中为活虚字,属于虚字相对。
(一)介词
1.介词
它是一种用来表示词与词、词与句之间的关系的虚词,在句中不能单独作句子成分。介词后面一般有名词代词或相当于名词的其他词类,短语或从句作它的宾语。介词和它的宾语构成介词词组,在句中作状语,表语,补语或介词宾语。介词可以分为时间介词、地点介词、方式介词、原因介词和其他介词。
介词的定义及特点
介词是从动词虚化而来的一种词类。动词属于实词,在句子里主要充当谓语;介词属于虚词,介宾结构主要用在谓语前面作状语,或是用在谓语后面作补语。
介词的基本功能是与所带的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组成介宾结构,介绍动词谓语所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处所、工具、方式、原因、对象等,介词也可用在形容词谓语后介绍比较的对象。
①耻学于师(介词,表示处所、方向,从、向)
②其皆出于此乎?(介词,表示处所、方向,从、在)
③于其身也(介词,表示对象,对,对于)
④师不必贤于弟子(介词,表示比较,比)
⑤不拘于时(介词,表示被动,受,被)
⑥庖丁为文惠君解牛(介词,替)
⑦依乎天理(介词,相当于“于”)
介词结构后置(状语后置)
①学于余。
②耻学于师。
③师不必贤于弟子。
介词宾语有时前置
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
古代汉语的介词宾语在介词位于谓语前面充当状语时有时可以省略。
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xiǎng)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一些介词结构的位置较灵活。
例: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2.古代汉语常用介词介绍
1)于(於、乎)
①引进动作行为的时间、处所或涉及的范围,可译为“在”“从”“向”“到”“在……方面”。
例:初,宣子田於首山,舍于翳桑。P197
②引进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对象,可译为“给”或“对于”
例:凡诸候有四夷之功则献於王。
③用在形容词或少数表心理活动动词的后面充当补语,引进比较的对象,可译为“比……更……”。
例:苛政猛於虎也。
④用在被动句的动词后面,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可译为“被”。
例: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於人;
介词“于”在古籍里有时写作“乎”,“乎”作介词的用法与“于(於)”大致相同。
例: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乎”也可以用在被动句里引进行为的主动者。
介词“于”用于联中,如:
例1:清联73、贺梧门书屋落成 前 人
小筑于山水间,直以云霞为伴侣;
大名在欧苏上,尽收文藻助江山。
[简注]梧门书屋:在北京。为清文学家法式善所筑。书屋成,纪题此联以贺。小筑:见前注。此代梧门书屋。欧:指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苏:指苏轼,与欧阳修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文藻:词采,文采。联语结构有致。上联切书屋,以表贺意,下联切文名,以表仰慕之情。 见《中华对联大典》
例2:清联166、无 题 缪 艮
妻子望他龙虎日;
功名于我马牛风。
[简注]缪艮(1766--?),字兼山,号莲仙子,清浙江钱塘(今杭州)人。诸生。有《涂说》、《四书对语》。龙虎日:指会试中选,登上龙虎榜之日。马牛风:典见《左传?僖》四年所记。喻事不相干。此联乃作者落第所题。上联说:妻子盼望丈夫高中龙虎榜,博得夫贵妻荣;下联说:科举对我来说是不相干的事。联语构思别致,以“马牛风”对“龙虎日”尤见奇巧,自嘲中亦见谐趣,如见那时应试者的一掬辛酸泪。见《巧联续录》
2)以
“以”本来是动词,基本意义是“用”。虚化为介词,其用法也多与“用”(凭藉)的意味相关。
①介绍动作行为凭藉的工具、手段、条件、依据,可译为“用”“拿”“凭”“根据”。
例:姜与子犯谋,醉而遣之。醒,以戈逐子犯。
②介绍动作行为所处置的对象或涉及的人。
“以”介绍动作行为所处置的对象时,相当于“把”。
例:陈子以时子之言告孟子。
“以”介绍动作行为所涉及的人时,常有“率领”的意思。
例:宫之奇以其族行。
③介绍动作行为的原因、动机,可译为“因为”。
例: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④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可译为“在”。
例:文以五月五日生。
介词“以”还常与动词“有”“无”(亡)组成“有以”“无以(亡以)”等凝固用法。“有以”相当于“有东西(或办法)用来……”,“无以(亡以)”相当于“没有东西(或办法)用来……”。
例: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河曲智叟亡以应。
“以”组成的介词结构位置比较灵活,可以位置于谓语前面充当状语,也可以位于谓语动词后面充当补语。
“以”作介词常有省略宾语的情况,在阅读理解时,要补出宾语以完整理解文意。
例:将行,谋于桑下。蚕妾在其上,以告姜氏。
名词或代词充当介词“以”的宾语有时前置。
例: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代词充当介词“以”的前置宾语最常见的用便是组成“是以”的固定结构。相当于“因此”(凭着这个,因为这个)。
例:吾闻国家之立也,本大而末小,是以能固。
介词“以”用于联中,如:
例3:清联201、飞云洞 龚学海
洞辟几时?抚孤松而不语;
云飞何处?输老鹤以长闲。
[简注]飞云洞:在贵州黄平东坡山,又名飞云崖,似洞非洞,内部极宽。洞内石乳倒垂,形成各种天然的怪异形象。清代鄂尔泰曾称此为“黔南第一胜景”。龚学海,清湖北天门人。清代嘉庆年间曾任贵州地方官吏。抚:敲,拍。此谓轻轻敲打之意。输:输送、转运。此谓赠送的意思。联语自问自答,点明飞云洞天然胜景之美。语气输缓,韵味悠长。见《中华对联大典》
例4:清联218、自题联 前 人
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简注]这副自题,是林则徐遭诬陷被朝廷流放新疆伊犁的途中所作的七律《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诗中的颔联。全诗为:“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是不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道光皇帝听信谗言,罢了林则徐的官,并流放新疆。在受到极大的打击下,林则徐没有奉行“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古训,而是“自念祸及生死,早已置之度外”。在流放途中,他没有悲观和绝望,仍与妻子戏谈、吟咏。舒展“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忠怀。苟利:如果有利。岂因:那能因为。避趋:回避和趋向。上联说只要对国家有利,个人的生死自不计较;下联说,那能因祸就回避,是福就趋向。联语直抒胸臆,悲壮感慨,表现林则徐一颗赤忱的爱国之心和把个人的生死、祸福都置之度外的高尚情操。见《中华对联大典》
3)为
“为”在古代原是一个意义非常广泛的动词,音wéi,虚化为介词后,除在被动句中引进行为主动者时读音仍为wéi外,其余的介词用法读音均为wèi。
①介绍动作行为关联的对象。
“为”表示动作行为为谁而发,可译为“给”“替”“帮”。
例: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为”表示动作行为向谁发出,可译为“向”“对”。
例:犀首以染为齐战于承匡而不胜。
②介绍动作行为的原因或目的。
介绍动作行为原因的“以”可译为“因为”。
例: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介绍目的的“以”可译为“为”“为了”。
例: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③在被动句里,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可译为“被”。
例:免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有时,介词“为”省略宾语,即不出现行为的主动者,这样“为”就直接与动词连用,来表示被动。
例:胥之父兄为戮于楚。
介词“为”用于联中,如:
例5、清联155、衍庆宫 阮 元
水能性澹为吾友;
竹解心虚是我师。
[简注]衍庆宫:在辽宁沈阳故宫凤凰楼右侧。是帝王进行政治活动召见亲近大臣议事的地方,此联作为文物保存在衍庆宫内。阮元(1764—1849),字伯元,号芸台,清江苏仪征人。乾隆进士。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卒谥文达。澹:恬静。《庄子?逍遥游?注》:“虽澹然而不待坐忘行志。”这里形容水性。竹解:把竹子劈开。解,剖开。因竹乃空心,喻虚心谦逊。联语富有哲理。以“水”和“竹”性能特征为喻,形容治学应采取的正确态度:一是宁静,一是虚心。比喻形象生动,涵意深远。
例6、自题联 梁同书
能受苦方为志士;
肯吃亏不是痴人。
[简注]梁同书(1723—1815),字元颖,号山舟,清浙江钱塘(今杭州)人。乾隆特赐进士,官翰林侍讲,加学士衔。有《频罗庵集》。联语通俗易懂,涵意深刻,能有这样的论识,难能可贵,直可当作格言来读。蒋心余的自题联有同工之妙。联云:“垂训一无欺,能安分者,即是敬宗尊祖;守身三自反,会吃亏者,便为孝子贤孙。” 见《古今联语汇选》(五)
例7、题戏台联 蒋士铨
为过去古人重写照;
看将来吾辈亦登场。
[简注]戏台:在江西南昌。蒋士铨(1725—1785),字心馀,号清容,清江西铅山人。乾隆进士。官编修。戏曲为世所推崇。有《忠雅堂全集》。上联说,今天戏台演出扮演古人的形神,下联说将来登台演出则是扮演我等的神姿笑貌了。写照:写真,指画人物肖像。登场:上台。联语于平淡的词句中,含蕴了去来今的历史规律,贴于戏台自然得体。 见《中华对联大典》
4)与
介词“与”也是从动词虚化而来的。主要有以下几种用法:
①介绍出动作行为发出时所小溪主的对方。可译为“和”“同”“跟”等。
例:王割子期之心以与随人盟。
有时,“与”所带宾语省略,但所表意思不变。
②介绍动作行为的服务对象,可译为“为”“替”“给”。
例: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
③介绍比较的对象,可译为“跟……相比”“对……来说”
例:受时与治世同,而殃祸与治世异。
“与”和疑问代词“孰”搭配使用表比较,后来形成一个固定结构“孰与”,大致意思是“和……比谁(哪一个)更……”。
例: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有时比较已有结论,“孰与”就带有“哪里比得上”的反问意味。
例:大天而思之,孰与物蓄而制之?
介词“与”用于联中,如:
例8、挽朱筠联 前 人
学术各门庭,与子平生无唱和;
交情同骨肉,俾予后死独伤悲。
例9、179、岳王庙 陈 琪
精诚与松柏同坚,万古昭昭,公自大名垂宇宙;
庙貌共湖山并寿,寸衷耿耿,我为时势吊英雄。
[简注]岳王庙:在杭州。见前注。陈琪,清浙江青田人。生活于乾隆、嘉庆时期。精诚:真诚。昭昭:彰明,显示。“公自”句:用王守仁题于谦祠联句。庙貌:见前注。耿耿:刚直、诚信。“我为”句:变化王守仁联句。上联颂赞岳飞万古彰扬,名垂天地的精忠的气节;下联表达凭吊岳飞庙的敬慕之情。联语意切情真,对仗工稳,造语谨严,而构思则多少受明代王守仁联的影响。王守仁题于谦祠联为:“赤手挽银河,公自大名垂宇宙;青山埋忠骨,我来何处吊英贤。”见《中华对联大典》
例10:200、海心亭 黄奎光
有亭翼然,占绿水十分之一;
何时闲了,与明月对影而三。
[简注]海心亭:在云南昆明翠湖。黄奎光,字星岩,清福建人。乾嘉时期文人。有亭翼然:见欧阳修《醉翁亭记》:“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翼然:此指亭子四角飞檐像鸟张开的翅膀一样。对影而三:化自李白《月下独酌》诗:“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联语用典自然,雅淡清疏,将翠湖的雅致,海心亭的灵巧,很自然的融入联中,情景交融。表达了作者欲挣脱世俗羁绊,追求淡泊宁静的闲适的生活情怀。
例11:235、多景楼 李彦章
天与雄区,欲游目骋怀,一层更上;
地因多景,喜山光水色,四望皆通。
[简注]多景楼:在江苏镇江北固山甘露寺的左边,是李彦章捐款重建的。李彦章(1794—1836),字兰卿,号榕园居士,清福建侯官(今闽侯)人。嘉庆进士。官至山东盐运使。有《榕园文钞》、《榕园楹帖》。雄区:指地势险要的北固山。游目骋怀:眺望四境,放怀抒意。一层更上:化自唐代诗人王之涣《登鹳雀楼》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地因多景:多景楼居北固山高处,可俯瞰全江及附近诸山诸景致。联语构思缜密,抓住“雄区”与“多景”的特点,点出该楼的地理优势。再从“高”和“空”扩展开去,表现更上一层方能极目千里,“四望皆通”的壮阔心怀。写景抒情,层次分明。见《古今名胜对联选注》
(二)连词
连词,是用来连接词与词、词组与词组或句子与句子、表示某种逻辑关系的虚词。连词可以表并列、转折、假设、选择、递进、条件、因果等关系。连词主要有和、或、跟、若、与、而、同、即使、因为、不但、不管、以免、然而、而且、但是、因为、如果等。
并列关系连词:和、跟、与、既、同、及、而、况、况且、何况、乃至等。
承接关系连词:则、乃、就、而、便、于是、然后、至于、说到、此外、像、如、一般、比方、接着等。
转折关系连词:却、虽然、但是、然而、而、偏偏、只是、不过、至于、致、不料、岂知等。
因果关系连词:那么、原来、因为、由于、以便、因此、所以、是故、以致等。
选择关系连词:或、或者、还是、亦、非…即、不是…就是等。
假设关系连词:若、如果、若是、假如、只要、除非、假使、倘若、即使、假若、要是、譬如等。
比较关系连词:像、好比、如同、似乎、等于;不如、不及;与其…不如、若…则、虽然…可是等。
让步关系连词:虽然、固然、尽管、纵然、即使等。
递进关系连词:不但、不仅、而且、何况、并、且等。
条件关系连词:不管、只要、除非等。
目的关系连词:以、以便、以免、为了等。
成语中也有使用连词的情况,如:宁缺勿滥、三思而行、好整以暇。
连词是比副词、介词更虚的一个词类,它用来连接词、短语、分句和句群乃至段落,具有纯连接性,没有修饰作用,也不充当句子成分。
一般说来,连词有很多是由副词、介词发展而来的;很多副词、介词又是由动词发展而来。
例12:清联113、憩云楼 曹龙树
喜开心眼常登阁;
若问行藏且看云。
例13:清联291、题理发店 石达开
磨砺以须,问天下头颅有几?
及锋而试,看老夫手段何如?
[简注]理发店:在广西贵县。石达开(1831—1863),清广西贵县人。金田起义后,领左军主将,晋封翼王。太平军东下,任前线指挥。天京事变后受命辅政,因受疑忌,遂率十万精锐出走,在大渡河安顺场被围,失败死难。磨砺以须:磨刀以待。比喻作好准备,待时而动。亦作“摩厉以须”。及锋:趁锐气正盛有所作为。后称乘有利之机,一鼓作气为及锋而试。联语义含双关,明是说理发师技艺之高明,实际上表现了作者心雄万夫的壮志豪情,造语气势磅礴,掷地有声,因而传诵不衰。见《中华对联大典》
(三)助词
助词,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附着在词、短语或句子上表示某些附加意义的虚词。有结构助词(的、得、地)、动态助词(了、着、过)、语气助词(的、了、吗、呢)三类。
助词通常附着在其他词汇、词组,或是句子之上,以突出句子的结构或者某种功能。助词若位于句子的前、中、后,通常表示某种语气;若用于句子中间或词与词之间,则表示提示某种结构上的关系。
助词在汉语中,通常分为结构助词、时态助词和语气助词三种。白话文中常见的助词包括:的、了、着、吧、啊等等;文言文中则有:之、乎、者、也、矣等。
1.语气助词
语气助词(语气词)通常位于在句中或者句末,表示描述(说话)时的语气或者状态。在表示复杂语气的时候,可以使用多种语气词来表示,如“啊,你真聪明呀!”。相同的语气词有时根据前后文、语境的不同,也有各种不同的意思,如“你真厉害啊!”(赞扬),“你真是厉害啊!”(批评,反语)。所以,语气词没有实义,也不能单独使用。
常见的语气词有以下这些分类:疑问语气、祈使语气、感叹语气、肯定语气和停顿语气。
疑问语气:“吗(么)、吧、呢”或文言中的“也、者、乎、哉、与、欤、邪(耶)、为”等等。某些情况下,当“啊”读升调时,也表疑问语气。不同的疑问语气词,表示的疑问程度也不尽相同,“呢”和“吧”疑问程序较“吗”来的要小,通常表示(推测出答案)征求意见。
祈使语气:“吧、罢、呀、啊、啦”或文言中的“矣、焉、哉”等等,表示命令、请求、劝告、督促等语气,例如:“不要在这里吸烟好吧”。
感叹语气:“啊、呀、哇、哪”或文言中的“也、矣、乎、焉、哉、与、欤、已”,表示输出主观的感情色彩。注意,感叹语气词和叹词不同,叹词通常用于句首,而感叹语气词一般用于句末且不能独立使用。
肯定语气:“的、了、嘛、呢、啦、罢了、而已”或文言中的“也、矣、乎、然、焉、耳、而已、云、尔”。有些肯定语气词,如“罢了”、“而已”,有时带有主观的感情色彩。注意,肯定语气词与结构助词不同,结构助词若去掉便会影响句子的结构,而语气词去掉则无伤大雅。
停顿语气:“啊、吧、呢、么”或文言中的“也、矣、乎、焉、兮”,一般用于句中,有停顿、强调突出前方词语的功能。
2.时态助词
时态助词也称动态助词,通常接在动词或形容词后,表动作或变化的状态,可与时间副词连用。白话文中常见的时态助词有“着、了、过”,文言文中有“矣”。但“矣”字通常兼有语气助词的功用。
3.结构助词
结构助词附着在词、词组的前面或后面,用以表示句子的结构关系。常见的结构助词有前缀的“所”,以及后附的“的、地、得、似的”等等。而文言中则有“之、者、所、然、夫、所以、乎、焉、等、且”等等。
在日语中,助词用于体言、准体言以及修饰语间,表示它们的位格关系,或是为前置的词汇增添意义,居于相当重要的地位。本身没有实质的意义、不能单独使用,也没有词形变化。分类上各家说法不一。
在汉语中,助词与连词、介词、叹词同属于虚词,不能表示概念,但是可以表示语法结构或是各种语气。在句子中无实义,也没有统一的语法功能,不能单独使用,是独立性最差的一种词。通常在白话文中,助词被念为轻声。
“的、地、得”三个字在五四运动之前并没有严格的分别,在旧时文学作品中常有混用的现象。五四后,通常依序作为标示“定语、状语、补语”的作用。分述如下:
①“的”字用于标示前面的词或词组是定语。最常见的用法是接在形容词后,用来修饰其后的名词、代名词,如:“美丽的风景”;也可以接在名词或代名词后,表示所属、所有的关系,如:“我的书”;或是接在副词以外的实词后,组成带有有名词功能的词组,在句子中当作主语或宾语使用。如:“我们要的是和平与安定。”
②“地”字通常用于副词后,标示前面的词或词组是状语,现今经常误用为“的”字。
③“得”字通常用于动词、形容词后面,标示其后面是补语,用来表示可能(如:“她去得,我也去得。”、“我拿得动。”)、结果或程度(如:“你说得很好。”)。有的辞典会将这种用法归类为介词。
当“之”字做结构助词时,用法有:
①与白话“的”字相同,如“夫子之文章”。
②.无义,仅表宾语提前,如“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莲之爱”意为“爱莲”。
③“是”字做结构助词时,也是表宾语提前,如“唯你是问”即“唯问你”。
例14:清联10、赠贾汉复联 前 人
未闻安石弃东山,公能不有斯园,贤于古人远矣;
漫说少陵开广厦,彼仅徒怀此愿,较之今日何如。
[简注]贾汉复:字胶侯,号静庵,明末清初山西曲沃人。入清后,官至兵部尚书、陕西巡抚。安石:指晋时谢安,字安石,《晋书》载:东晋谢安石“累违朝旨,高卧东山”,年四十余始出仕。后为尚书仆射,领吏部。斯园:指其在北京西草厂所建之园亭,“贾弃而不居,改为乡馆,凡山右(即山西)名贤之客都门者,皆得寓焉。”少陵:即唐代大诗人杜甫,字子美。少陵,为汉宣帝许后之陵,在陕西长安县南,其地称少陵原,杜甫曾在此住居,自号少陵野老。广厦:杜甫曾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高呼:“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徒怀此愿”,但无法实现。联语意在褒扬贾氏,叙中有议,追昔抚今,有感而发。 见《古今名人联话》
例15:清联55、题天使馆联 周 煌
圣化洽扶桑,万里而遥瞻日近;
皇华临辨岳,九州之外仰天高。
[简注]天使馆:驻外使馆。清朝在外交上自称为天朝,在外设立的使馆就叫天使馆。馆址在琉球那霸城。此联题于馆署二堂,配以横额:“声教东渐”。琉球,古国名。后被日本占领,俘其国王,改为冲绳县。周煌(?--1784),字景垣,一字海山,清四川涪州(今涪陵)人。乾隆进士。官至兵部尚书。卒谥文恭。辑有《琉球国志略》。圣化:圣人的教化。洽:霑润。扶桑:古国名。为日本的代称。皇华:乃使者或出使的典故。出自《诗经?皇皇者华》篇。辨岳:遥远的大山。联语作于乾隆21年(1756),切使馆、切地域,造语有气势,体现康乾盛世华夏之威仪。亦反映驻外使者心怀国家的心情。 见《中华对联大典》
(四)叹词
1.叹词:它是一个汉语词汇,为语法学术语。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的词。我们常用的叹词有哈哈、唉呀、啊、哼、呸、哎哟、咳、哦、喂、嗯,哎等等。
叹词可以表示惊讶、赞美、埋怨、叹息等感情,起呼唤、应答的作用。叹词的独立性很强,它不跟其他词组合,也不充当句子成分,能独立成句,无论是在句子的前边还是在后边出现,在它的前后都有一定的停顿。例如:
好壮观呀,万里长城!
咱们走着瞧,哼!
2.叹词的用途主要是:
①独立成句,构成非主谓句。如:“喂!你打算去那里?”
②作插入语。如:“回头一望,啊!满山的红叶”。
1)叹词有时活用为其它词,作句子成分。
如“嘴张着,好像在喊'啊’”(活用为名词,作宾语);
“他急忙'啊’了一声”(活用为动词,作谓语的中心词);
“电话里发出'喂喂’的声音”(活用为拟声词,作定语);
“人们啊哈哈大笑起来了”(活用为形容词,作状语);
“他疼得直哎哟”(活用为拟声词,作补语)。
叹词有时连用,表示感叹的加强或连声的呼唤、应答。
如:“哎,哎,怎么出错了,哎哟哟,唉呀,瞧瞧,全搞糟了。”
2)有时同一叹词读不同的音调,便表示不同的意义。
例如:啊(ā)!真好看!(表赞叹)
啊(á)?这么快呀?(表惊讶或不知道)
不要哭了,啊(á)!(表追问)
啊(ǎ)!这么回事啊!(表特别惊讶或醒悟)
3.叹词从功能上看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①表示惊讶、赞叹的叹词。汉语中表示惊讶、赞叹的叹词主要有:
啊、咦、嘿、嗨、嚯、吓、呕、哟;
例如:
咦?你不是会了吗?
嘿!他没有问题的?他跑的地方可多了!
哟!还挺厉害啊!
嚯,还留有一手啊!
呕,原来是老乡呀。对不起,让你久等了。
②表示喜悦、讥讽的叹词 主要有:哈哈、嘻嘻、呵呵
例如:
哈哈,我终于可以单干了啊!
呵呵,他也能买上天府的商住房呢?
③表示悲伤、惋惜的叹词 主要有: 唉、哎呀、嗨
例如:
唉!假如你当时听我的话该多好哇!
唉!求职不易啊,不该把那份工作丢了。
哎呀!我真不知道他是一个好心人呢!
嗨!第一次出去工作,可要上点心哦!
④表示愤怒、鄙视的叹词主要有;呸、啐、哼、吓;
例如:
呸!谁有时间听你那套!
哼,你竟然不考虑我的感受?
啐,他走到今天这地步完全是咎由自取!
⑤表示不满、异议的叹词主要有;唉、嗨、嚯、吓(he
例如:
唉!他的观点我还就是不采纳!
吓,你怎么能这样狡辩呢?
⑥表示醒悟、明了的叹词主要有: 呕(去声)
他哼了一声。(述语) 门外传来喂、喂的声音。(定语)
他唉呀唉呀乱叫。(状语) 他疼得直哎哟。(补语)
(五)拟声词
1.拟声词
拟声词是模拟自然界声响而造的词汇,是世界上所有语言都具备的成分。拟声词虽然也是摹仿自然的声音,却有很大的主观性。自然界的声音无限,通过我们耳朵和大脑的诠释,主观音感的辨别,再由自己语言的音位系统模拟,这样的模拟往往会失真。因此,它和口技的声音摹仿,有所不同。
2.拟声词特点
①能重叠;
②修饰限制名词和动词;
③可以单独成句。拟声词因为拟声词多半用来描绘、形容,因而有人把它归属形容词。也有人把主观的感情、情绪所兴发的声音(例如唉!啊呀!乌乎!)归入拟声词。都是不妥当的。
形容词和拟声词仍有界限存在,前者的重叠形式有强调意味和感情色彩,拟声词的重叠形式是纯表音的,不产生任何附加意义(注一)。拟声词在语法上不像形容词可以受程度副词和否定副词的修饰,例如我们不会说“雨点十分哗拉哗拉地下着”,也不会说“风不呼呼地吹着”。拟声词也不能用“A不A”的方式表示疑问。拟声词可以和数量词结合,而形容词不能。双音节的重叠,拟声词可以是AABB式(叮叮当当),也可以是ABAB式(叮当叮当)也可以是ABCA式(咚的咙咚),形容词通常只是AABB式。拟声词在句中的位置比较灵活,有较大的独立性,形容词则不具备这样的特性。
单音节:乒、乓、哧、唰、哗、轰、嘭、砰、嘘、咻、飕、当、吐、噎、叮、吱、啪
双音节拟声词:啦啦、哗哗、汪汪、咚咚、隆隆、呀呀、呼呼、嗖嗖、潺潺、嘘嘘、咻咻、鸭鸭、嘎嘎、铃铃、令令、滴滴、答答、飕飕、訇訇、吁吁、淅淅、得得、瑟瑟、冽冽、剌剌、沥沥、哼哼、啊啊、叨叨、隆隆、呜呜、呷呷、嘶嘶、嗡嗡、嘟嘟、喋喋、呜呜、咯咯、咩咩、关关、雝雝、嘤嘤、嘐嘐、嗷嗷、叫叫、轩轩、烈烈、铿铿、啾啾、啧啧、喳喳、蛮蛮、劳劳、呴呴、晓哓、唶唶、咕咕、叽叽、唧唧、渣渣、呱呱、啪啪、喔喔、嘀嘀、呼呼、沙沙、吱吱、哇哇、崩崩、簌簌、翛翛[1]
春淙亭 前 人
泉水在山清,听天籁淙淙,到此且停双不借;
烟岚随地好,问尘寰扰扰,几人来作小游仙。
[简注]春淙亭:在杭州西湖北山的清绕桥上。乾隆六年(1743)建。天籁:自然界的音响。淙淙:拟声词。指泉流的响声。不借:草鞋。丝制者履,麻制者称不借。以贱而易敝,不借之于人,故名。尘寰:人世间。扰扰:纷乱的样子。游仙:脱离尘俗,游乐仙境。联语爽朗雅丽,画境清奇。俯可听泉声,仰可挹山翠,有声有色,脱俗自然。见《古今名人联话》
二、具有工对效果的字类
同类的词相对为仗,古人还设了具有标识性意义的几类词要求严格相对:
①数目自成一类:
九曲溪 黎士弘
九曲初通三岛近;
万山遥拜一峰尊。
古人在数字对时往往工对,需要注意的是,一些暗含了数目的字,如“孤”、“满”、“半”、“全”、“并”,也可以算数词。
②颜色自成一类:
题安宁温泉 张 英
白鸟忘机,看天外云舒云卷;
青山不老,任庭前花落花开。
联中“白”、“青”,为颜色类词,这类词往往严格相对。
③方位自成一类:
荣宝斋 高其佩
软红不到藤萝外;
嫩绿新添几案前。
无 题 前 人
雨入花心,自成甘苦;
水归器内,各显方圆。
现代词性:
名动名名 代动形形
名动名名 代动形形
古代字类:
实虚实虚 实虚虚虚
实虚实虚 实虚虚虚
其中,“心”指花的中心,“内”指容器的内部,都是方位名词,所以按古代字类,应是半虚字,归为虚字。
④专名只能以专名相对:最好是人名对人名,地名对地名。
其中,因为古代的人名有本名、字、号、官衔代名等表示方法,在对联中,也应该以本名对别名、字号对字号、官衔对官衔为工。如:
赠洪昇 朱彝尊
海内诗家洪玉父;
禁中乐府柳屯田。
联中“洪玉父”是宋代诗人洪炎的字(别名),“柳屯田”是宋代词人柳永的别名。这里为专名相对。
抱瓮轩 前 人
香草美人怜,百代艳名齐小小;
芳亭花影宿,一泓清味问憨憨。
注释:
抱瓮轩:在苏州虎丘拥翠山庄。
美人:指真娘。虎丘有贞娘墓。
小小:即苏小小,南朝钱塘名妓。:
憨憨:相传憨憨原为孤儿,视力很差,以乞讨为生。虎丘山顶无水,他被寺中僧人收留,为挑水和尚。整天干活,人称憨憨。憨,痴呆意。老方丈把他当牛马使,他不堪忍受,一心想在山上找到泉脉。于是,他白天挑水,晚上挖地,终于挖成一口水井,并用井水治好眼病。因而井名憨憨泉。憨憨后为南朝梁天监中神僧。联语于传说故事中寄寓新意,让人寻味其中。 见《中华对联大典》
楹联要求词性相对,有两层意思:一是现代汉语中的词性相对;一是古代字类中的虚实相对。只要符合其中之一,均可成对。它们之间大部分相和,但是并不是完全兼容。古代字类虚实相对,更注重修辞效果,偏重于小类工对,尤其在颜色、数量、方位等方面要求严格相对;现代汉语语法则更注重词的语法功能。这些区别,有待于我们以后慢慢领悟。
本讲提纲:
一、助字
二、具有工对效果的字类
巴蜀辞赋学院楹联预备班第五讲作业
一、按照现代词性和古代字类分类,标注下列对联的古音今音平仄、现代词性和古代字类。
自题 郑燮
书从疑处翻成悟;
古音:
今音:
词性:
字类:
文到穷时自有神
古音:
今音:
词性:
字类:
二、标注下列对联的现代词性和古代字类,找出上下联的词性是否有不对的字,并判断古代字类是否符合实对实虚对虚的规则。
赠洪昇 朱彝尊
海内诗家洪玉父;
禁中乐府柳屯田。
联中“洪玉父”是宋代诗人洪炎的字(别名),“柳屯田”是宋代词人柳永的别名。这里为专名相对。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