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李叔同旧居(虎跑禅房)
以一曲哀婉的《送别》而广为人知的李叔同,年轻时最为辉煌的一段时间,就是在杭州度过的,他又是在西湖出家归隐的,虎跑有他的纪念塔和墓塔。鉴于此,今在虎跑李叔同纪念馆的左侧,恢复构筑了李叔同故居。
李叔同故居为一坐北朝南长方形砖木结构的两层小楼,白墙黑瓦绿树环抱,红柱青地溪水鸣琴。楼下三间分别为大师卧室、书房及诵经室,楼上作为李叔同研究会办公室之用。大师故居与大师纪念馆联成一体,互为辉映。
李叔同(中)与丰子恺(右一)及弟子刘质平(左一)的合影
李叔同是中国现代文化史上一位颇具特色的传奇人物,后人对李叔同有“三一”之称,即第一个介绍夕阳戏剧至中国,第一个介绍西洋油画至中国,第一个介绍西洋钢琴音乐至中国。在他多姿多彩的一生中,跟杭州紧密相关的大事件有两桩:一是他在1912年应著名教育家经亨颐之聘执教于当时的浙江两级师范学校(1913年改名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二是他不顾众人反对于1918年在杭州虎跑慨然出家。
在“一师”的六个年头里,李叔同凭借自己的才华和热情,接连开创了好几项中国艺术史的第一:通过发行《白阳》杂志首先向国内广泛介绍西洋艺术;率先创作并提倡现代木刻,并自画自刻自印出版《木相画集》;第一次在课堂上采用人体写生,为西洋画在中国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在教育风格上,李叔同更是严以律己,一丝不苟,推诚置心,体审入微。他总是一身整洁合体的粗布衣服,每次上课总提前端坐于讲台之上,学生落座后就起身深鞠躬,温和而又严厉的模样,令学生自生敬畏。李叔同的国文水平比国文老师要高,英文水平又胜过英文教员,历史知识则比历史教员要丰富,他是拿许多别的学问做背景来教图画音乐的。此等境界,真算是不辱没“师道尊严”这四个字了。因此刘质平,丰子恺、吴梦非、曹聚仁、潘天寿等后来的“大师”均出自他的门下,也就顺理成章了。
李叔同在杭州虎跑寺出家为僧(老照片)
相对于大师先前的艺术生涯而言,后来出家的日子无疑要显得黯淡一些。1916年,李叔同在夏丏(音miǎn)尊介绍的《断食的修养方法》一文的影响下,入杭州南郊的虎跑寺试验断食,前后20天,并作有《断食日志》。这是他的佛缘初起。1918年8月19日,李叔同在虎跑定慧寺出家,法名演音,号弘一。出家后,他经历了由世俗向宗教的转化,又凭借自己的古文功底和一腔真诚,精研南山律宗,被尊为重兴南山律宗的第十一代宗师。
此后,弘一法师就较少驻足杭州了。他携一瓣馨香,常年云游四方,弘扬律法,当年的风流俊逸,竟不复寻得。1942年,大师圆寂于泉州,其骸骨一部分移葬于他最初出家的虎跑,并建塔以为纪念。
“虎跑李叔同故居与李叔同纪念馆、弘一大师舍利塔一起成为李叔同传奇人生的历史见证,营造出一个高山流水有知音的极具文化品位的旅游景观。
”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