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东夷文化

东夷文化是指东夷人所创造的文化,在商代甲骨文中“夷”字经常出现。东夷文化从距今8300年前的后李文化起,历经北辛文化(距今约7300年)、大汶口文化(距今约6500年)、龙山文化(距今约4500年)、岳石文化(距今约3900年),都是东夷人所创造出来的不同阶段的文化。

快速导航

  • 城市百科


  • 1基本内容
  • 2东夷介绍

1 基本内容

编辑

   (一)“东夷”指的是什么地区

  “夷”的名称,约产生于夏代,与“华”、“夏”并称,目的是为了进行华夷、夏夷之辨。在商代甲骨文中,“夷”字经常出现,泛指居住在统治中心指外周边的部族。到了《礼记》曲礼下,“夷”才开始有“东方之人”的意思。《王制》篇说:“东方曰夷”,东汉许慎《说文》中也说:“夷,东方之人也。”更加明确了这种说法。我们知道夏商的统治中心在今山西、陕西、河南的黄河中游地区,“东夷”既然在这个统治中心之外的东边,那么东夷就只能是以今山东为中心的东部地区了。

  (二)东夷文化的发展阶段及主要成就

  东夷文化从距今8300年前的后李文化起,历经北辛文化(距今约7300年)、大汶口文化(距今约6500年)、龙山文化(距今约4500年)、岳石文化(距今约3900年),都是东夷人所创造出来的不同阶段的文化。

  在漫长的史前阶段,东夷人靠他们聪颖智慧的心灵和勤劳灵巧的双手,制造出了实用、精美的石器、骨器、玉器等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烧造出了薄如纸、黑如漆、音如镜的蛋壳陶;编织出了布纹细、密度高的纺织品;发明了冶铜术、原始历法和最古老的文字——昌乐骨刻文字;在原始农业的基础上,兴起了家禽饲养业和酿酒业。早在龙山文化时期,东夷人就已经进入阶级社会,并出现了国家,标志着文明社会的开始。

  (三)东夷族有哪些主要部落,它们的历史贡献有哪些?

  据《竹书纪年》和《后汉书》东夷传记载,夷有九种。在古代,九不是实指正正好好九个,而是“数量很多”的意思。也就是说,东夷族不是一个完整的、统一的部落,而是由大大小小很多个部落组成的庞大部族和部落联盟。其中,最主要的部落有:风姓部落,姜姓部落,嬴姓部落,姚姓部落等。东夷族各部落主要以龙、蛇、凤、鸟、太阳为图腾,以鸟类图腾居多。

2 东夷介绍

编辑

  在东夷族的历史上,最为著名的部落首领有太昊、蚩尤、少昊、大舜等。

  太昊,伏羲氏,风姓,以龙为图腾。据《白虎通》和《新语》道基记载,伏羲氏定人道,创八卦,并且还发明了五十弦的瑟等乐器,设官分职,制礼作乐,进入文明社会。

  蚩尤,姜姓,炎帝后裔,其部落有81个氏族组成。蚩尤时期,冶铜技术空前提高,制铜工具大量涌现。蚩尤用铜制作了大量的刀、戟、大弩等兵器,增强了兵器的杀伤力,是一个划时代的进步。据传说蚩尤英勇善战,威震天下,一举而兼国九,再举而并国十二。后在与黄帝的争战中,遭到惨败,死后葬在东平。再后来逐渐被神化,成为齐地八神之一的兵主武神。

  少昊,名质,又名金天氏,黄帝后裔,嬴姓。因修太昊之法,故称少昊。其居住中心在曲阜,足迹遍及山东各地。少昊氏以凤鸟等各种鸟类为图腾,组织严密,设官分职,井然有序,社会化程度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

  舜,古籍中称作虞舜,姚姓。《孟子》离娄说,舜生于诸冯,也就是今山东省诸城市。据传,舜亲率东夷人大力发展农业、畜牧业、渔业和制陶业,由于舜品德高尚,治理有方,东夷族人口激增,社会发展,文化繁荣。不但出现了城邑,创造了早期的城市文明;而且完善了原始的天文历法,创造了以《大韶》为代表的音乐文化。舜死后,把君位禅让给禹,因而舜也便成了后世儒家所歌颂的上古圣君。

东夷文化

  (一)“东夷”指的是什么地区

  “夷”的名称,约产生于夏代,与“华”、“夏”并称,目的是为了进行华夷、夏夷之辨。在商代甲骨文中,“夷”字经常出现,泛指居住在统治中心以外周边的部族。到了《礼记》曲礼下,“夷”才开始有“东方之人”的意思。《王制》篇说:“东方曰夷”,东汉许慎《说文》中也说:“夷,东方之人也。”更加明确了这种说法。我们知道夏商的统治中心在今山西、陕西、河南的黄河中游地区,“东夷”既然在这个统治中心之外的东边,那么东夷就只能是以今山东为中心的东部地区了。

  (二)东夷文化的发展阶段及主要成就

  东夷文化从距今8300年前的后李文化起,历经北辛文化(距今约7300年)、大汶口文化(距今约6500年)、龙山文化(距今约4500年)、岳石文化(距今约3900年),都是东夷人所创造出来的不同阶段的文化。

  在漫长的史前阶段,东夷人靠他们聪颖智慧的心灵和勤劳灵巧的双手,制造出了实用、精美的石器、骨器、玉器等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烧造出了薄如纸、黑如漆、音如镜的蛋壳陶(二十世纪在临沂市河东区相公镇范家庄一带出土);编织出了布纹细、密度高的纺织品;发明了冶铜术、原始历法和最古老的文字——昌乐骨刻文字;在原始农业的基础上,兴起了家禽饲养业和酿酒业。早在龙山文化时期,东夷人就已经进入阶级社会,并出现了国家,标志着文明社会的开始。

  (三)东夷族有哪些主要部落,它们的历史贡献有哪些?

  据《竹书纪年》和《后汉书》东夷传记载,夷有九种。在古代,九不是实指九个,而是“数量很多”的意思。也就是说,东夷族不是一个完整的、统一的部落,而是由大大小小很多个部落组成的庞大部族和部落联盟。其中,最主要的部落有:凤姓部落,姜姓部落,嬴姓部落,姚姓部落等。东夷族各部落主要以龙、蛇、凤、鸟、太阳为图腾,以鸟类图腾居多。

  在东夷族的历史上,最为著名的部落首领有太昊、蚩尤、少昊、大舜等。

  太昊,伏羲氏,风姓,以龙为图腾。据《白虎通》和《新语》道基记载,伏羲氏定人道,创八卦,并且还发明了五十弦的瑟等乐器,设官分职,制礼作乐,进入文明社会。

  蚩尤,姜姓,炎帝后裔,其部落有81个氏族组成。蚩尤时期,冶铜技术空前提高,制铜工具大量涌现。蚩尤用铜制作了大量的刀、戟、大弩等兵器,增强了兵器的杀伤力,是一个划时代的进步。据传说蚩尤英勇善战,威震天下,一举而兼国九,再举而并国十二。后在与黄帝的争战中,遭到惨败,死后葬在东平。再后来逐渐被神化,成为齐地八神之一的兵主武神。

  少昊,名质,又名金天氏,黄帝后裔,嬴姓。因修太昊之法,故称少昊。其居住中心在曲阜,足迹遍及山东各地。少昊氏以凤鸟等各种鸟类为图腾,组织严密,设官分职,井然有序,社会化程度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

  舜,古籍中称作虞舜,姚姓。《孟子》离娄说,舜生于诸冯,也就是今山东省诸城市。据传,舜亲率东夷人大力发展农业、畜牧业、渔业和制陶业,由于舜品德高尚,治理有方,东夷族


齐鲁大地上的东夷文化遗风

中国大陆东部,从东岳泰山周围到东海沿岸的这块土地上,自古便有人类生息繁衍。如果不计阶段性的群体构成差异,权且按习惯上的上古族系称谓浑言之,这些古人类可统称之为东夷。他们所创造的文化,亦即近时大家习称的东夷文化或海岱文化。

东夷民族的渊源,据现在所知的考古资料,已可上推到大约与北京猿人同时的沂源猿人。考古发掘越来越证实,东夷文化的

沂蒙文化、东夷文化与齐鲁文化

齐鲁文化是我国具有区域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在山东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但是齐鲁文化并不能涵盖整个山东文化,在其之外,还有一些具有较明显的特点和重要作用的区域文化,沂蒙文化就是其中有较大影响的一种。

沂蒙文化是指长期生活和活动在沂蒙山区(地理意义上的)及其辐射地带的人们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制度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积淀,是民族文化因沂蒙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与人文环境而形成的具有地域特色的形态。就发展的源头而论,沂蒙文化与齐鲁文化不同,沂蒙文化的直接源头就在远古时期的沂蒙山区本身。1981年10月在沂源县土门乡骑子鞍山东南麓发现了旧石器时代的猿人化石,经专家鉴定,其地质年代属更新世中期,距今约50万年左右,后命名为“沂源猿人”,这是山东乃至我国整个东部地区首次发现的猿人化石。在“沂源猿人”发现的前后,曾于沂源的其他地方及沂水、日照等地先后发现过多处旧石器时期的遗址,这说明“沂源猿人”并非孤证,而是有着自己的发展序列。应该说,“沂源猿人”及沂蒙山区的其他古人类的创造活动就是沂蒙文化的源头,也是山东文化的源头。

沂蒙文化在新石器时期的发展就是东夷文化。当然东夷文化的范围并不限于沂蒙山区及其辐射地带,但从有关文献及考古资料来看,应该说沂蒙山区是东夷文化的中心地带或主要地区之一,因此沂蒙文化成为东夷文化的基础。

在东夷文化阶段,影响最大的是太昊、少昊两个血亲集团。太昊氏活动的范围前后有所变化,但据专家考证属沂蒙山区的泗水、平邑、费县、沂南、蒙阴及与该地区毗邻的济宁一带,曾是其活动的主要地区。而少昊氏活动的范围,大体上与以上相近,特别是今莒县、日照、莒南、郯城曾是该族活动的主要地区,而曲阜一带则是其晚期活动的地区。《左传》昭公十七年日:“太昊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杜预注日:“太昊伏羲氏,凤姓之祖也,有龙瑞,故以龙名官。”这说明太昊族以龙为图腾崇拜,是龙文化的开创者。《左传》又日:“少昊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这说明少昊族起初各部落各以一种鸟为图腾,后来发展到共同以凤为图腾,因而少昊族是凤文化的开创者。所谓“凤”,也像龙一样,是在长期的发展中,人们运用形象思维的方法创造的一种典型。如果剔除其迷信色彩,那么,在民族意识中,凤是英才,是瑞兆。因而形成了“凤凰出而天下治”的观念。凤文化对传统文化有重要影响。今天,凤的含义已有了新的发展,人们把改善环境吸引高科技人才或吸引投资叫“筑巢引凤”,这说明崇凤爱凤是民族意识中永不衰竭的情结。以上的分析说灒?谥谢?褡宸⒄故飞希?芯薮笥跋斓牧?幕?⒎镂幕?荚从谝拭缮角?捌浞?涞卮??馐且拭晌幕?闹匾?毕住?SPAN lang=EN-US>

齐鲁文化产生于齐鲁建国之后。齐国建国之初,“修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的方针,因而受到人民的欢迎,社会很快安定下来。齐国所辖范围,原本为东夷族旧地。而齐国的建立者姜尚据《史记》称本为“东海上人”(今日照一带),其先祖尝为四岳,“佐禹平水土甚有功”,因而可以肯定姜尚本为东夷之士,也可说是沂蒙文化的代表人物,故对东夷文化十分自然地采取了兼容并蓄的态度。而实际上,在灭商之前,姜尚所代表的东夷文化已开始与文王、武王及周公所代表的周文化融合,史称“天下三分,其二归周者,太公之谋计居多”(《史记·齐太公世家》),可证。由此可以说,齐文化的开创阶段是周文化与东夷文化融合的结果。

鲁文化的产生与此有所不同,史称鲁建立后,实行了“变其俗,革其礼”的方针,较多改弦更张,对东夷文化采取了明显的排斥方针。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特别是到春秋战国时期,两种文化的排拒逐渐减轻,而融合性逐渐加大。从鲁文化的代表人物孔子与东夷文化的关系,可以说明这一问题。(按,孔子本为商贵族微子之后,而商的先祖为少昊集团中以玄鸟为图腾的一支,在近代史学界还有“商的始祖契即昊氏”一说)。故孔子与东夷文有一种天然的联系。据《左传》归公十七年记载,孔子曾向东夷文化的代表人物郯子“问官”,据地方志记载,孔子赴郯时路遇东夷文化的另一代表人物程子,而与之“倾盖”交谈。孔子弟子中亦有一批东夷之士,如曾参、仲由、澹台灭明(其籍皆今属平邑县)等;在教学相长的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交流,实际上也是两种文化的交流。就孔子学说的核心“仁”而论,其来源也与东夷文化有密切关系。《说文解字》段注云:“夷俗仁,仁者寿,有君子不死之国。”至孔子所处的时代,仍有部分独立的东夷族古国,如莒、郯等,可以肯定,东夷族的仁俗仁风必然对孔子产生重要影响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