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热内阻肺胃——三仁汤
舌脉:上越,脉弦濡,兼有涩象,右手脉上越明显,舌体偏大,舌苔白厚,飞中间可见淡黄色舌苔。
症状:有头痛头晕,身重,肢体酸痛,精神倦怠,胸闷不舒,纳差无食欲喜饮水,午后有发热的症状,大便黏腻,脉弦濡。
我们讲濡脉的时候提过,濡脉主气分有湿。这里涩脉说明是水湿阻滞了气机,所以导致了脉有涩象。湿邪阻滯了肝胆的气机,就会出现弦脉。如果脉数,舌苔黄厚,说明湿郁化热了。脉象提示我们是中上焦有湿热。
湿热上泛就会有头痛头晕的症状,湿为阴邪,湿性重浊,困阻上焦阳气,所会出现头身困重,精神倦怠。
胸闷,纳差,没有食欲,舌苔白厚都是由于湿邪侵犯人体,阻滞了中焦气机,影响到了脾胃的运化功能。
苔白或淡黄,不喜饮水,说明热不明显,体内津液、阴液充足,没有伤阴,日为毕竟是以湿邪为主。
常在午后发热是由于湿热交蒸的过程中,是随着气候、随着外部环境在变化,一年中的长夏、三伏天最容易见到这些症状,而一天中的午后同样也是天地之间热交蒸最明显的时候,所以午后会发热明显。
这里我谈一下大家较容易混淆的症状,同样是头痛头晕、身体酸痛的症状,湿热内阻与外感风寒的区别,我们从脉上区别,湿热内阻是濡涩脉为主,濡脉就是偏浮,脉管偏粗的脉,而且整个脉给人一种不流畅的感觉;而外感风寒是弦紧的浮脉,搏跳动较明显。从感觉上讲,湿热内阻证带有困重、沉重的感觉;而风寒表痛剧烈,没有明显闷胀的感觉。从舌苔讲,湿热证舌苔厚,风寒之证无明显变化,这些都可以作为区别的依据。
关于胸闷不舒,纳差无食欲,午后有发热的症状,容易和阳明腑实证混淆。阳明腑实证,也就是承气汤系列,它的症状也会有胃胀、胸闷、没有食欲,午后潮热。我们从症状看,与湿热阻滞证还是有很多不同的。阳明腑实证,会有痞、满、燥、实的特点,胃胀痛,心下满闷,而且拒按,是有抵抗感的,大便燥结,午后是发潮热,就是一阵一阵的发热,手心脚心汗多,而且汗味明显,口干口渴;而湿热内阻气机的胸闷是一种自觉症状,你去按压的时候胸部、胃部没有抵抗的感觉,午后发热也是一种自觉症状,你去摸他的皮肤可能并不是很热,可他本人就觉得烦热难当,而且也不一定出汗,也不怎么喝水。另外从舌苔脉象分,阳明腑实证脉滑疾,右关尺重按啧啧有力,舌苔黄腻,伴有口臭和湿热内阻的濡涩脉白厚舌很好区分。
明确了是湿热交蒸,以湿为主,阻滞肺胃气机。那么我们治法就要围绕着湿热,围绕着右路中上焦展开,治法自然就出来了,就要清利湿热,宣通肺胃气机。方用三仁汤,藿朴夏苓汤都比较合适。关于三仁汤有个比较有意思的方歌:“三人爬竹竿,扑通滑下来”,通过相似音的记忆法很巧妙地把八味药都囊括其中,我当初就是用这个方法把三仁汤记下了,三人就是杏仁、白蔻仁、薏苡亻仁,竹就是竹叶,扑通就是厚朴、通草,滑下来就是滑石和半夏。
本方以三仁为君药,杏仁可以宣降上焦肺部之气机,气行有助于湿化;白蔻仁芳香化湿,又能行气,能畅通中上焦的气机;薏苡仁淡渗利水,让脾胃湿气从小便排出。“三仁-”已经把整个清利湿热,宣通肺胃气机的治法都包括进去了,其他几味药都是加强辅助的作用。
滑石、通草、竹叶可以看成一组,它们都有清利湿热的作用,我们可以把这三味药看成一个清湿热接力小组,竹叶作用上焦心经,清心利水,引热下行;然后通草在中焦接过竹叶清热利湿的“接力棒” ,连接上下;滑石属于矿石类药物,质重偏走中下焦,利湿热,通窃道,最后把湿热通过小便排出体外,三味药很好地体现了治湿的三焦分消的方法。
厚朴和半夏可以看成一组,厚朴宽中下气,宣通整个右路的气机,半夏燥湿,降逆肺胃气机,两味药重在燥湿行气,调畅右路的气机。厚朴我们用的是厚朴树的树皮,厚朴树长得矮胖矮胖的,所以它就像把气道、肠道给扩了一下,然后用半夏往下再一
肃降,这样气机自然就宣通了,有时候中医就是这么形象。
三仁汤这个方子整体用药配伍精当,思路清晰,可谓独具匠心。其中三个仁类药作为整个方子清利湿热,宣通肺胃治法的表法,作为此方的主体躯干;竹叶、通草、滑石偏于祛有形之湿邪,以清热利湿为主,是为此方的左翼;厚朴、半夏作用于无形之气,畅通气机,是为此方的右翼。这三路军团协同而下,直捣枭龙,宣上、畅中、渗下,共奏分消三焦湿热、畅达三焦气机之功。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