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养生 > 正文

黄帝内经连载法于阴阳:中医养生的总指导思想

法于阴阳

中医养生的总指导思想

文/吴柏林

继续分享《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的学习心得,前面黄帝问:

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

天师岐伯的回答是:

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这一大段话,是岐伯提出的系统解决方案,信息量很大。首先看第一节: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其知道者”,指那些认知、了解“道”的人,在《黄帝内经》特指健康养生之道。

_黄帝内经讲阴阳健康_黄帝养生术

说到这个“道”的概念,很复杂,往往还带有几分神秘感。其实“道”,最初指道路,后来演变为中华文化中基本的、独有的哲学概念,即万事万物的客观规律。

所谓客观规律,指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管你认不认识,它都存在。先天失明的人,没见过太阳,但太阳照样存在。

所谓万事万物,即所有事物都有其道,有其规律,天有天道,人有人道,盗亦有道。日常生活,吃喝拉撒睡,均有其道。当然,健康长寿、祛病延年,亦有其道。

“法于阴阳,和于术数”,这是关于健康长寿、怯病延年之道总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法于阴阳”是总的指导思想。

“和于术数”是总的原则。

也就是说,只要你能“法于阴阳,和于术数”,你就能得“天年”,健健康康或到一百多岁。

今天先说说“法于阴阳”。

法,是效法,按照。

阴阳,是万事万物最基本的客观规律,所以《易经》说:“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就是道。这个观念一定要建立,不但学习《黄帝内经》,学习任何“道”,这都是基础。我们工作生活都离不开这个“阴阳”的观念。分而析之:

第一,万事万物都有阴阳两面,任何事物,有阴,一定有阳。有白天就有黑夜,有优势就要劣势,富贵人有富贵人的烦恼,贫贱人有贫贱人的快乐。我们看待任何事物,都要有从阴阳两面去审视,才会不失偏颇。

第二,要认识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比如“阴阳互根”、“阴阳互转”、“阴阳交变”、“孤阴不生,独阳不长”、“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阳极生阴,阴极生阳”……

因此,我们既要看到事物的阴阳两面,也要看到阴阳之间的关系,既要分开看,又要合起来看。如果不合起来看,就会犯“非黑即白、非对即错”的错误。比如:看一个人,只看到他的优点或缺点,都不对。看到了优点和缺点,不知道这个人随着时空变化,优缺点有可能变化,也不对。过去大家认为这个人是坏人,但也有可能“浪子回头”,昔日的英雄,也有可能迟暮。

对于健康养生,道理也一样。就拿喝水这件事对健康的影响,其实过少喝水和过多喝水都不对,正确的是该喝水时就喝水,关键在分寸,没有“绝对”的“多”与“少”的问题。

总结一下,我们看待任何事物的方法是:阴—阳—合,再加上“时”“空”因素,进行系统思考。

在《黄帝内经》后面的学习,我们将随时随地碰到健康养生中“阴阳”的智慧,这里不赘述,留待随文作解吧。

明天接着说“和于术数”,看看“术”、“数”分别指什么?敬请期待!

你可能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