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养生 > 正文

《黄帝内经》学习笔记143

《素问. 举痛论》(节选,论十四种痛的病机与鉴别)【临证指要 】
下面[临证指要]讲的是“邪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气不通”,又分析一下这个问题,提出来这句话是讲的虚实病机,具有纲领性意义。 张介宾对这个问题提出来看法,特别是关于虚实病机,特别是关于虚的病机问题,对这个所谓不通则痛提出了见解。 《类经.疾病类》说, @“后世治痛之法,有曰痛无补法者”- 说痛无补法那就是说痛都是实证。 @“有曰通则不痛,痛则不通者”- 那不是治法都得要通吗?同样是认为只有实证。 @“有曰痛随利减者,”- 那也是认为实证,大便通了就不痛了。 “人相传诵,皆以此为不易之法”- 那是改变不了的法则。 “凡是痛证无不执而用之。”- 凡是见到疼痛都拿这个东西去治疗,都是通,都是利。
“然痛证亦有虚实,治法亦有补泻,其辩之之法,不可不详”。 ( - 其实痛是有虚,有实的,治法也是有补、有泻的,其辨别的方法,必须得知道。) ( 关于辩虚实,)又说: “凡 痛而胀闭者多实,不胀闭者多虚, 痛而拒按者多实,可按者为虚; 喜寒者多实,爱热者多虚; 饱而甚者多实,饥而甚者多虚; 新病壮年者多实,愈攻愈剧者多虚”。 在治疗上提出来: “故凡 表虚而痛者,阳不足也,非温经不可。 里虚而痛者,阴不足也,非养营不可。 上虚而痛者,心脾受伤也,非补中不可; 下虚而痛者,脱泄亡阴也,非速救脾肾、温补命门不可”。 这也就是对《内经》,疼痛虚实病机和诊治的道理,以及理法方面的发挥的运用。 之所以在[临证指要]上特别提出来,提示要注意的就是不要犯那个片面错误,就是认为痛都是不通,凡是见到痛都要通,那不是全面的。 因此在[临证指要]这个问题上,引张介宾的话也是想说明这样一个道理。其实很多痛是虚的吗,不用说别的腹痛虚证不少见,虚寒不少见。 比如:归脾汤治腹痛,补中益气汤治腹痛,长期腹痛就使这个治有效的,更不要说那个小建中汤治那个明显的胃痛了。小建中汤也是偏于温补的,所以不要片面,因为像那片面好象最容易使人接受。
我记得在广告词上也有一个卖什么药的,说通则不痛,他要吃我这药就不痛,通则不痛,他的药是通的。那样的话给一般人印象,好象疼痛只有这一个病机了。当然我们学过《内经》之后,不应该这么看。事实上临床也并非是只有一个通,治痛的法。
这一篇我们就讲完了。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