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朋友跟我说:自己交易很多年了,但还感觉什么都不懂,明明有丰富的经验,但亏损还是一如往昔。
为什么呢? 今天聊聊这个话题。
在我看来,人的记忆由三分部组成:直观感觉、短期记忆、长期经验。
长期经验,我们所总结的交易系统、我们对于市场运动规律的认识、对自己以往交易经验的知识点提炼。
从生理角度上来说,大脑的记忆力很差,我们所经历过的教训和启发在一天后就会遗忘很多细节,只记得大概思路;在一个月后,几乎只想得起其中几个重点,能记住轮廓就不错了;而在一年以后,大多数人只能想起自己曾经经历过某件事情,但具体当时如何思考,留下什么感悟,对不起,已经忘光了。
就像一句名言:“从危机中,短期而言我们学到很多,中期而言我们学到一些,长期而言我们什么都没学到”
短期记忆,对近期发生的事情记忆犹新,则容易在潜意识上高估近期经验的重要性,很多人在做决策时并非用理性在思考,而是受记忆力的影响,把“内心感受”作为重要的衡量要素来进行考量。
会出现,较为相似的走势案例、交易经历,时间较近的记忆清晰则潜意识上觉得它更有“意义”,而远期的则记忆模糊会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不被重视。
举个例子,就像同一类趋势突破信号,昨天的亏损比去年的盈利经验更加深刻,更能影响当前信号的执行效果。
所以很多交易者,你看他做了十年十五年的应该经验丰富, 实际上他就像一条记忆力只有七秒的金鱼,只是活在近期经验中不断的原地转圈,重复和遗忘罢了。
直观感觉,人都是通过和历史价格“对比”来得出具体概念的,交易者通过对历史价格范围的理解,来评估当前价格“高了”还是“低了”。
类似于一个“价格锚点”,就像某个交易者做了一年,品种价格都在围绕150左右震荡,那么他就会本能地习惯认为,150代表了“真实价值”,低于这个价格说明市场出现了定价错误,产生了价值洼地(公【巴赫交易论】号),既而强化了低价买入的意愿。
同理价格涨幅超过这个幅度,也会让他下意识的认为价格明显“过热”,既而产生了离场卖出的倾向。
但趋势却非如此,未来价格变化并不取决于历史均值,而是未来市场群体的买卖意愿和市场情绪强弱,只对比历史无疑会让你想象力变的极其匮乏。
总体而言,近期思维总是让我们内心产生各式各样的偏见,只看到走势中有利于佐证自己看法的依据。
比如最容易出现“矫枉过正”的问题,长期计划总会被短期得失所干扰。
不考虑系统的长期化效益,总因为一两笔失败的信号或者等待中的耐心不足,去怀疑信号,推翻系统从而放弃执行。(没有系统的,可以看看文末课程介绍)
解决方案:坚持写交易日志,并把自己的历史交易记录做出分类,单个策略最好也去回测一下做出绩效统计,强化自己对于信号的正面认知,避免自己被短期不利结果所影响,因噎废食。
实际上,困扰很多人的执行问题,说到底还是认知不足,清楚策略的使用逻辑,却不明白它的历史数据。
坚持做总结,等日志数据积累到一定程度,可以看看那些成功的交易操作有什么共同点,拟合了自己什么性格优势才抓到了好成绩。
反之,也需要去统计分析那些失败的交易,看看原因是客观还是主观,都集中在什么市况下出现,又因为什么样的性格缺点,导致自己做出了不理性的决定。
要知道,复盘回测可以算上市场中为数不多的“你做了就绝对有收获”的事了。
对于交易这种“终生技能”而言,花几个月功夫去做一下验证和训练,基本已经算得上“速成班”了,但可惜,大道甚夷,而民好径; 终得所误
当然有条件的可以做一个“自我画像”,五个维度:A.执行力高的交易信号 B.亏损风险承受限度 C.交易系统适宜的市况背景 D.交易纪律的贯彻程度 E.完全不擅长的交易类型
所有亏货都是有共同点的,他们既不了解市场,也不了解自己。
或许有些是聪明人,解读历史头头是道,理论技术谈天论阔,但他们从来没想过市场就算是真给了机会,你接得住吗?能力又能支撑你做到哪个限度?
不了解自己,会高估自己的交易水平,随意参与高难度的走势,会引发更高的亏损风险。
不了解市况,则会缺乏必要心理准备,在波动活跃信号出现时,依然反应不足,错失重大机遇。
无论是承担风险,还是错失交易机遇,只要其中一种失去控制,距离失败也就不远了。
还有震荡市,反应过度;单边市,反应不足的问题。
反应过度的本质原因,是交易者在盯盘时内心滋生的过度乐观情绪,他们总认为自己有能力把握短线走势,通过高空低多的操作在波动中分一杯羹。
其中多数人的亏损,主要集中在震荡期过度交易或者缺乏耐心提前进场,在潜意识上把“低波动走势”和“安全环境”画上了等号,导致警惕性下降,低估了市场风险和交易难度。
这里有一个很奇妙的现象:
高手总会认为自己对市场所知甚少,价格走向模糊不定,碰见趋势衰竭,波动减弱,马上就会意识到市况变化,通过对自我的了解知道自己很容易在某些市况中失去控制, 然后警惕变化,停手离场
高手,在没把握的时候,总有很强的危机感。
而新手则总是认为自己能看懂走势,有能力解读价格运动,能“看懂”就会产生控制错觉,让他们觉得无论市场如何变化都是有参与价值的,过于自信认为自己有能力调整节奏,顺应市场的变化。
无知带来了过度自信,它能衍生出任何自己想要的交易依据。
同时单边市反应不足,这句话让很多朋友有误解,他们会说“ 事前无法预测是不是单边市,如何反应地恰到好处?”
我们想象趋势预估是一个竞猜游戏:
假设展台上有个限量版手表即将进行拍卖,竞价前让大家来猜它的最终成交价,谁猜的价格最接近就能赢取大奖。
那么参与者会按照真实价值(生产成本)来竞猜吗?不会!
他们会按照同款手表(非限量版)以往的售价来竞猜吗?也不会!
真正聪明的人不会再考虑真实价值和历史价格,而是要结合稀缺性和买卖热情,去推测一个其他竞拍者最可高的出价上限去竞猜。
从某个角度上来说,趋势幅度和级别的预估,从来不是依据历史价格来孤立判断,而是必须考虑未来市场共识可能发生的变化,所谓我预判了你的预判。
很多散户最容易出现的错误行为就是不考虑市场情绪,当价格止跌形成支撑时他们就会有更强的做多意愿,普遍认为已经接近真实价值,价格不会跌的更多,只要有一点反弹苗头就倾向于判断已经见底。
反之,高于这个范围则卖出意愿更加强烈,潜意识会产生上涨潜力枯竭的错觉,内心不愿意承受过高的持仓风险,倾向于卖出了结,而当他清仓时会更加强化这个立场,只要有一点遇阻的苗头,可能就去猜顶做空了。
所以很多新手,运气好踩中了趋势开头,但却扛不住趋势加速,抓住个鱼头却亏掉个鱼身。
无视市场共识和交易情绪是很多交易者在趋势中亏损的直接原因。
当趋势打破心理阈值,展现出更强劲的势头时,交易者往往会滋生狂热的追势情绪,更强的买卖意愿承担更高的“风险溢价”。
就像股市中那个笑话段子:
回顾历史 上一轮大牛市(2006-2008)中国股民都说了啥?
从2005年6月,开始的上涨途中
1000点:中国股市必须推倒重来!
1300点:超跌反弹短线顶部
1500点:阶段性顶部
1800点:极限高点
2200点:大盘处于高危点位
2500点:出现泡沫
3000点:九成机构认为突破3000点难度很大
3500点:整体泡沫出现
4000点:泡沫可能破裂
4300点:股市极度疯狂,出台加税政策
4500点:牛市刚刚开始
5000点:十年黄金股市第一年
5500点:股市新起点
6124点:中国股市踏上新的征程,万点可期!
下跌途中(从2007年10月开始):
6124点:千金难买牛回头
5500点:短线回调洗盘是为了更好上涨
5000点:长期铁底,大胆买入
4500点:大盘已经跌无可跌了
4300点:做空相当危险
4000点:中线建仓机会来临
3500点:目前点位不宜盲目杀跌
3000点:印花税行情,政策铁底
2500点:八成机构认为大盘已见底
2000点: 永远不可能跌破
1800点: 中国股市已没有希望
1664点: 中国股市必须推倒重来!
你能抓住这个节点,一定程度上就能把握到趋势的脉搏,清楚理性和非理性市场的“节点”在哪里。所谓“别人贪婪我恐惧,别人恐惧我贪婪”,很多人把这句话理解成了抄底猜顶,有够扯淡的。
其真正的本意,应该是划分趋势结构来评估交易者的共识心理变化,这是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我就不细写下去了,留给大家思考:
1.趋势开启后,大多数人对未来价格的共识是什么?当共识被打破时会引发什么群体行为?
2.当前趋势运行是否流畅强力,图表本身会对交易者产生什么样的情绪影响?
3.当多空趋势结构发生变化,突发消息出现后,短线走势的波动波幅有没有反应市场偏好,是存在选择倾向的,还是平淡消极的?
其实对于趋势的预判,很大程度上来源于这种主观层面的、抽象的对市场共识的预判,你想得越明白,信心就越充足,利润来源于你的观点。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