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鉴赏」现存最早的家书之一——睡虎地4号墓木牍

来源:《书法报》2019年47期封四,简帛书法品读系列(七十一)

文/陈松长

说起睡虎地秦简,一般都是指1975年湖北云梦睡虎地11号秦墓所出土的那批著名的法律文献和数术文献,如《秦律十八种》《秦律杂抄》《日书》等,前不久在中央电视台热播的《国家宝藏》节目中,湖北省博物馆选送的3件国宝中,就将这批珍贵的秦代法律文献作为镇馆之宝面向海内外观众进行了推介。

其实,1976年,在同一地区所发掘的睡虎地4号秦墓中,也出土了两件可以写进历史的珍贵木牍,即编号为M4:11和M4:6的两块木牍。据考古报告,其中一件保存完整,长23.1cm,宽3.4cm,厚0.3cm,两面书写,正面的字迹清晰可见,背面的文字要借助红外线扫描才看得清楚,共约200余字。另一件保存较差,下段残缺,残长17.3cm,宽2.6cm,也是两面书写,文字多已看不清楚,仅残存100余字。

这两块木牍之所以珍贵,是因为其所记的内容竟是名叫“黑夫”和“惊”的两位参战士卒所写的家信,经考证,其写信的时间是秦始皇二十四年(公元前223年),从而刷新了迄今为止我国家书实物的时代记录,成为现在所知时代最早的书信实物。

书信的文字很多,我们且选录其中比较完整的那块木牍的正面文字(如图)如下:

睡虎地秦家书木牍(正面,局部)

二月辛巳,黑夫、惊再拜问中,母毋恙也?黑夫、惊毋恙也。前日黑夫与惊别,今复会矣。黑夫寄益就书曰:遗黑夫钱,毋操夏衣来。今书即到,母视安陆丝布钱,可以为襌裙襦者,母必为之,令与钱偕来,其丝布贵,徒以钱来,黑夫自以布此。

黑夫等直佐淮阳,攻反城久,伤未可知也,愿母遣黑夫用勿少。书到皆为报,报必言相家爵来未来,告黑夫其未来状。闻王得苟得……

尽管这只是这封家信的一部分,但这封信的主要信息已基本展示出来了,为便于理解,稍作解释如下:

信中的“黑夫”和“惊”可能是兄弟俩,从木牍反面问候家人的文字中可知,惊有“新负(妇)”,可见他是兄长,他可能是刚结婚就被征召参战了,而“黑夫”可能是母亲很宠爱的小弟弟,故他在信中的“愿母遣黑夫用勿少”,写得直白而任性。

“前日黑夫与惊别,今复会矣”是说这两兄弟在“直佐淮阳”的战斗中曾分开过,今又重逢了。这在“攻反城久”的战役中,应该是很值得庆幸的事,故“黑夫”向家人特别说明。

“益”应该是人名,“黑夫寄益就书”可能是黑夫委托益给他代写家书的意思。代写家书,在战争年代是很常见的事,作为被征参战的“黑夫”和“惊”可能都是不识字者,故请“益”代写家书。

“书到皆为报”,即家书到了后请都要回复。“报”即回复、回报的意思。

“相家爵”可能是军功爵的一种,可能是“黑夫”在“攻反城”的过程中立了军功,授予相应的爵级,故他在信中特别强调,回复中务必说一说这“相家爵”的奖赏到了没有,如果没到,请告知未到的情况。

这封家书的内容解读很值得探究,因为它反映了秦始皇二十三年平定楚王项燕立昌平君为荆王以反秦的历史事件,其中有关战争的拉锯、征人的艰辛、思家的痛苦等都值得好好品读。

这里,我们仅从木牍的形制和书迹特点介绍一下这件木牍的价值和意义。

睡虎地秦家书木牍

在所见秦代墓葬所出的木牍中,这是一件很有个性特征的木牍,木牍的表面削有棱脊,也就是在宽度3.2cm的空间内,分成5行,削出了4条棱脊,有点类似于木觚的制作,但这是在一块仅厚0.3cm的木片上削成,无疑别具特色。

不仅这块木牍的形制比较特殊,其文字的书写布局也独具一格,即全部顶格书写,完全没有留出天地的空间,这在其他秦代木牍中也很少见。

这虽然是一封书信,但其书写的水平却相当不错,这主要表现在文字构形的体式上:其文字的构形以纵长为主,均为右肩下斜的态势,这或许也是秦隶快速书写时的一种定式,我们从《龙岗秦简》《岳麓秦简》中都曾看到过这种书写体式,但仔细比较,它们之间仍有许多笔法和运笔方面的差异。其中最显著的差别是,这块木牍上的文字笔道细劲流畅,其向右下拖曳的拉笔比较恣肆,凸显出其飘逸的特征,如其中的“恙”“衣”“襦”“必”“久”“也”“后”等字,下拉的笔致都舒展秀逸、清爽遒劲,与《龙岗秦简》《岳麓秦简》中那些同样右肩下倾但右下拉笔变粗变重、略显厚重的墨迹形成鲜明对比,其书写趣味完全不同。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