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 正文

学案:逻辑的力量·1辨谬

学案

第四单元 逻辑的力量·学习活动

一 发现潜藏的逻辑谬误

活动前期·筹备规划

一、什么是逻辑 逻辑是研究人们的思维形式及其规律和方法的一门科学。 我们通常所说的“逻辑”,一般指逻辑规律,即关于思维形式结构的最基本、最一般的规律。
二、逻辑基本知识 1、概念 定义:概念是事物或现象特有的属性在人们头脑中的概括反映。由内涵和外延组成。
内涵:概念对思维对象本质属性的反映。比如“人”这个概念的内涵是指“有语言、能思维、会制造工具”。
外延:概念对思维对象具体范围的反映。
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 全同关系、包含关系、交叉关系、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 后两种关系又叫全异关系。如:“偷”和“窃”属全同关系,“学校”和“中学”属于包含关系,“青年”和“学生”属交叉关系,“战争”与“和平”属于矛盾关系,“黑”和“白”属于反对关系。
2、命题 命题是运用概念进行判断的语言形式,是断定或陈述事物情况的思维单位。如“在中国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是杨利伟”,这个句子对某一事件做出了明确判断,代表了命题。而像“今天会下雨吗?”“请把烟灭掉!”这样的疑问句、祈使句不代表命题。
逻辑中的命题和语言中的语句并不是一一对应的,要注意预设义和隐含义。
三、普通逻辑基本规律 普通逻辑基本规律是关于思维的逻辑形式的规律。包括: 同一律、不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
(1) 同一律: 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概念和判断具有确定性,始终保持如一。 例如:“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我是群众,所以我是真正的英雄。”
(2) 不矛盾律: 要求两个相互否定的判断不能同真。 例如:他是黄种人。他不是黄种人。不能同时都是真命题。
(3) 排中律: 要求两个相互矛盾的判断必有一真。 例如:“说世界上有鬼,这不对,这是迷信;但要说世界上没鬼,也未免武断,因为有些现象还真不好解释。”
(4) 充足理由律: 要求一个被断定为真的判断具备充足的理由。 例如:逻辑学能增进人们的知识,因为逻辑学是科学,科学能增进人们的知识。(推断是真的,正确)

活动组织 · 实施完成 (教材p93)任务1:分析下面的例子,指出其中的逻辑错误。 答案:①违背了同一律。②违背了同一律。③违背了同一律。“手指浸到汤里”和“汤不烫”不是一个概念,却混为一谈了,偷换了论题。 ④违背了不矛盾律。一般来说,需要修门铃是因为门铃坏了,又怎么能指望“每次按门铃”就“有人来开门”呢?说话人或是真的没有意识到其中的问题,或者为自己的不守信开脱,总之都犯了自相矛盾的错误。 ⑤违背不矛盾律。 ⑥违背排中律。 ⑦厚薄之间存在着中间状态,黑白之间还有灰。说话人屏蔽了中间状态,只呈现出两种极端的情形,让人在两个极端之间作出判断或选择。这其实是在并非矛盾(有第三种可能存在)的情形下使用排中律,属于排中律使用不当。 ⑧强加因果,违背充足理由律。 ⑨违背了充足理由律。充足理由律要求一个被断定为真的判断具备充足的理由,“对我的毁谤”不一定真实,所以该判断并不具备充足的理由。这种错误叫做“不当预设”。
任务2:辨析日常语言表达中的逻辑错误。 示例:①他是多个死难者中唯一幸免的一个。 ②根据要求,各学校学生公寓的生活用品和床上用品由学生自主选购。 ③因为他对学科有所偏重,所以对数理化他不感兴趣。 ④在那个时候,报纸与我接触的机会是很少的。 ⑤谁也不能否认,优异的成绩不是靠勤奋学习得来的。 ⑥下午,一阵雷雨过后,在西边的天空中出现了一道美丽的彩虹。
答案:①自相矛盾。既然死难了,又怎么能幸免呢? ②概念划分不当。“生活用品”包括“床上用品”。 ③强加因果。“他对学科有所偏重”是因为“对数理化他不感兴趣”。 ④主客颠倒。应该是“我与报纸接触的机会是很少的”。 ⑤否定不当。“不能” “ 否认”“不是”,三重否定又是否定。 ⑥不合事理。彩虹出现的方向与太阳相对,下午的彩虹只能出现在东边。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