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补脾肾、益气阴法治愈肾虚气陷(慢性肾盂肾炎)一例
万某,女,34岁。
初诊∶1974年3月24日。
主诉∶小便坠迫,腰酸腿软。宿有肝炎,体气虚弱。先罹患膀胱炎之疾,又续染肾盂肾炎,住院三个月,症情稍平方出院,惟小溲坠迫,腰酸腿软,头眩健忘,形瘦神疲,纳呆腹胀而来就诊。
诊查∶尿培养大肠杆菌多于10万,12小时小便中白细胞计数达22950000,红细胞计数为2954000,苔薄白,中后微腻,脉弦细而数,两尺殊弱,几难按及。
辨证∶肝肾之阴亏损,脾肾之阳不振之肾虚气陷(慢性肾盂肾炎)。
治法∶培益肝肾,兼运脾胃,气阴并顾,燮理阴阳。
处方∶太子参12g仙灵脾10g怀山药12g川百合12g肥玉竹12g甘杞子各12g生麦芽15g乌贼骨12g茜草炭10g白槿花12g血余炭6g甘草梢5g,4剂
二诊∶3月29日。药后精神较振,颇感舒适,小便检查∶小便中白细胞计数已降为1350000/12h,红细胞计数为555000,基本接近正常,此佳象也。苔脉如前,原方续服4剂。
三诊∶4月2日。精神爽适,小便检查,续见好转,白细胞960000/12h,红细胞在正常值以内。惟胃纳欠香;苔薄白,中后微腻;脉细,尺弱较振。侧重健脾运中。
处方∶太子参15g炒白术10g怀山药12g广木香5g仙灵脾10g仙茅5g乌贼骨12g茜草炭10g甘草梢5g,4剂
四诊∶4月7日。症情渐趋稳定,惟以体气亏虚,不易骤复,续当培调,以期巩固。上方加炙黄芪10g,紫河车6g,川续断10g,10剂。
五诊∶4月20日。近日诸象均平,精神渐复,已于前日试行上班,仅午后稍感疲乏。苔薄白,脉细较振,续予丸剂以善后。
处方∶红人参15g炒白术45g炙黄芪45g怀山药60g川百合60g炙龟版各60g仙灵脾30g血余炭24g煅乌贼骨45g茜草炭18g紫河车18g陈皮18g白槿花45g
共研极细末,以熟地、鸡血藤各120g煎取浓汁,泛丸如绿豆大,每服6g,日2次。
【按语】患者肝肾之阴既亏损,脾肾之阳又不足,是以证属气阴两亏,阴阳俱虚之候,恙势缠绵,久而不复,治疗只有抓住这一关键,气阴两顾,阴阳并调,始能生效。所以既用太子参、仙灵脾益气助阳;又用杞子、山药、百合、玉竹滋养补阴,庶可达到益气顾阴、燮理阻阳的目的。乌贼、茜草并用,乃《黄帝内经》的乌贼骨—芦茹丸之遗意;该丸本治血枯及伤肝之疾,时时前后血之症,后世移治妇女冲任亏虚,而现月经不调、带下、溲频、二阴出血等证有一定效果。张锡纯氏盛赞其功,谓"二药大解固涩下焦,为治崩之主药;海螵蛸(即乌贼骨)能补益肾经而助其闭藏之用,并能消瘀;芦茹(即茜草)性善收涩,又能活血。天下妙药,大抵令人难测"。白槿花、血余炭,我常用之于下焦湿热不甚而体气偏虚之泌尿系疾患如肾炎、肾盂肾炎、膀胱炎等;凡小便混浊、尿检有红、白细胞及蛋白质者,颇有助益。白槿花性滑而利,解除热导滞,善治赤白痢,但下焦蕴有湿热之泌尿系疾患,用之亦恒奏效,既能渗利湿浊,又能泄化热毒,凡小便涩痛不利、尿检有蛋白质、红白细胞、脓细胞者,均可重用之。血余炭长于止血,善治一切血证,固为众所周知;但《别录》谓其治"五淋、大小便不通";《本草备要》称其"补阴消瘀……利二便",则为后世所忽视。其实,仲景滑石白鱼散治小便不利即用之。我于慢性肾炎及肝硬化腹水而小便欠利者,数数用之,确有补阴消瘀、善利二便之功。参以麦芽,借其助胃气,而资健运,以复生化之源。至于甘草梢,不仅有补益、协和诸药之功,且有引经之意,裨药力直达病所。
上方药乃为慢性体虚者而设,倘湿热甚者,方去二仙、参、芪等温补之品,加用知母、黄柏、地榆、槐角以清泄湿热;阴虚营热者加生地黄、女贞子、赤白芍、粉丹皮等;出血甚者加大小蓟各30~60g、芒麻根90g;有脓细胞者加土茯苓30g;刺痛甚者加象皮屑、琥珀末各1g;分2次吞服,甚效。下元亏损者,又应填补。总之,应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抓住主要矛盾,奏效始佳。
下一篇
调理黄褐斑有妙招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