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 > 正文

浅析婺源旅游业发展瓶颈

浅析婺源旅游业发展瓶颈

一婺源旅游业的发展历程:

婺源旅游业起步于1993年,当年接待游客2.64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53.4万元,1998年达6.88万人次,487.08万元。2003年尽管受到“非典”冲击,旅游接待量依然上升到138.04万人次,同比增长46%,旅游综合收入为18,740万元,同比增长89.9%。经过10年发展,婺源旅游业已从规模小、起步低的起步阶段走入高速增长阶段。国际游客从1993年屈指可数的156人次发展到2003年近4000人次来婺游览,逐渐打开了国际客源市场的大门。

婺源发展旅游业之初,借鉴周边旅游景区经验婺源旅游,着重推出古村落和徽派民居。这些旅游产品虽然吸引了一批批游客,但是不容易形成婺源品牌特色,因此婺源旅游的早期发展只是周边旅游热线的延伸点而已。上世纪90年代后期,婺源开始以“中国最美的乡村”为主题,打出了独具个性的强势品牌。

在江西省调整经济结构,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指导下,婺源县明确以旅游业为主导,牵动全县经济全面发展。县领导与有关部门,抓规划,抓基建,强化生态环境的保护,注重旅游人才培养。婺源上下把旅游业作为婺源社会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龙头和支柱已形成高度一致的共识。

来婺源游客以中青年为主,大部分是观光度假。市场主体为工薪阶层,客源主力来自华东地区,江西省内占半数,苏、沪、浙、皖占三分之一以上,在游客流量中来自武汉地区的游客日见增多。近10年婺源的旅游收入主要在门票与交通上。消费结构中低弹性消费过高,高弹性消费、如住宿餐饮比例偏低。

县政府在20世纪90年代先后筹集大量资金投入景区建设,仅近几年旅游公路建设就投入2亿多元。为了适应旅游业的大规模发展,目前正在大力推行投资主体多元化,采用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筹集旅游建设资金,鼓励各种经济成份参与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和经营。随着婺源旅游业发展,婺源周边旅游实业集团和婺源籍在外经商人士,对来婺源投资经营旅游项目的信心倍增,行动积极。

为打造旅游品牌、加大宣传力度,统一了宣传口号:“中国最美的乡村——婺源”,提出了旅游广告语:“绿色婺源,魅力无限”。通过散发印刷品,建立旅游网站婺源旅游,发行婺源个性化邮票,组织稿件投向各媒体,并且举办了国际旅游文化节、茶文化节,近年内婺源名声大振,有效地提高了在海内外的知名度。

旅游业已初具产业架构。目前,婺源有27个景区景点,小的1平方公里,大的几十平方公里。宾馆饭店160余家,10000多张床位。县内开办了21家旅行社,1家旅游汽车公司。

二婺源旅游业的瓶颈与突破

(1)旅游文化挖掘与拓展不够

婺源是个山区县,从它的发展过程不难看出,婺源经济基础薄弱,交通不便,旅游周边相对落后,尽管它拥有相当优质的旅游资源,但是婺源的旅游业确实进入了一个瓶颈,突破不了,发展不起来,与同类旅游产品相对比,发展缓慢是不争的事实。其中一个根本的因素就是婺源的旅游文化没有被充分挖掘,导致旅游产业的相关周边不能发展,进而导致“中国最美乡村”不能被游客接受。

所谓旅游文化,就是旅游行为的综合性、时间空间的延展性、景观意态的趣味性、旅游内容的丰富性,以及满足游客文化需求多样化的客观规定性,促使旅游业必须具有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文化形态,这就是旅游文化。旅游文化可以分为传统旅游文化和现代旅游文化,前者主要包括旅游者和旅游景观文化;后者则增加了旅游

你可能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