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养生 > 正文

赵怀德中医世家经验辑要——针灸刺络法

针灸刺络法

刺络法是中医针灸治疗学中的重要方法,俗称放血法,其包括分部刺络法、循经刺络法、辨证刺络法、局部刺络法和急救刺络法五种,具体方法如下。

一、分部刺络法

该法是据发病部位来选穴施刺放血,病发于头部,刺太阳穴;病发于脐部以上者,刺尺泽或曲泽穴;病发脐以下者,刺委中穴,诸穴位于表浅的大静脉处,宜刺;《灵枢·九针论》曾说,太阴、厥阴、太阳经,均为多血之经,血多者宜出血,太阳穴为经外奇穴,治头面诸疾有奇效,尺(曲)泽、委中为合穴。多主脏腑疾患,临证之时,常需配它穴点刺,本法多用于病位较深,或脏腑病,既有局部主症,又伴有全身症状者。例如头痛,目赤肿痛,伴有发热者,可刺太阳穴出血,点刺合谷;头痛,咽痛,伴发热者,刺太阳穴出血,点刺少商、曲池穴;乳房红肿疼痛,伴发热者,刺尺泽穴出血,配合局部热敷;上腹痛,呕吐,伴发热者,尺泽穴刺出血,点刺中脘,梁丘穴;右下腹痛,大便秘结伴发热者,委中穴刺出血,点刺足三里,天枢穴;下腹痛,泄脓血便,伴发热者,委中穴刺出血,点刺曲池,天枢穴等。

二、循经刺络法

该法是在“经络所过,主治所及”的理论指导下,对某一条经络或数条经络所发生的病变,予以循经放血的方法。临证时,将病证进行归经,按循体表经脉,循经别循行的部位及循络脉的走向法则,进行刺络放血。“视之不见,取之上下”,意指本法不仅仅局限于穴位或痛点上施行,还可在病变经脉循行的上下找浅显的静脉刺出血,“宁失其穴,勿失其经”,即指此。例如急性腰痛,痛发脊柱两侧者,属足太阳经气受阻,取委中穴点刺放血,点刺腰部最疼处,痛发脊柱者,督脉经气受阻。人中穴刺出血,点刺气海、太冲穴;风热乳蛾,咽喉肿痛,呼吸困难,手太阴经气受阻,少商穴刺出血,点刺天柱;巅顶头痛,眩晕,目胀,足厥阴经气受阻,百会、太阳穴刺出血,点刺风池穴等。

三、辨证刺络法

该法是在脏腑辨证、气血津液辨证、经络辨证等理论指导下,进行辨证选穴,配伍放血的方法。例如妇人痛经,小腹冷痛,先腹痛后行经者,为气滞血瘀,足三阴经气痹阻,取足三阴与任脉之交会穴三阴交刺出血,三阴交有益肝肾,调经脉之功,效同“四物汤”。点刺气海,调理气机,重灸关元以温暖胞宫,共奏调气理血之功;皮肤瘙痒发红,属血分有热,三阴交、血海刺出血,以理血、清热、调经,辅以点刺曲池散风和营,点刺少府清心透热;急性踝关节扭伤,为局部经气痹阻,气血瘀阻,阿是穴、太冲穴刺出血,以行血活血;痈肿疮疖,根据“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而取曲泽穴刺出血以泻心经火热,若伴发热者,配合点刺大椎、曲池穴。如疮发于项背者,配合委中穴刺出血,以清太阳经之热;发于胁肋者,配合阳陵泉穴刺出血以清少阳经之热,发于四肢者,循经取穴或阿是穴刺出血以泄经热,解其毒。

四、局部刺络法

该法是在病变的局部施以刺络放血的方法。是法或在穴位,或在局部分片施术,范围比较局限,多适用于病变局限、表浅之病证。例如舌肿、舌强者,刺金津、玉液穴出血;牙痛龈肿,在患处放血,点刺合谷;牛皮癣、瘙痒起屑,梅花针叩刺局部出血,加以拔罐;丝虫病晚期出现“橡皮腿”,在患腿前后左右刺出血,点刺足三里、三阴交;关节扭伤肿痛,在痛点刺出血等。

五、急救刺络法

该法专用急危重症中的抢救,取穴具有四大特点:在四肢末梢,或取十二井穴;在表浅的大静脉处;取经外奇穴;选用督脉经与心包经的输穴。本法强刺激,见效速,有通经活络,泄热外出,开窍醒神等功效,如厥证不语,刺十宣出血,点刺人中穴;癫痫大发作,刺曲泽、委中穴出血,点刺大椎和鸠尾穴;中风闭证,口噤不开,刺太阳、曲泽及委中穴出血,或十二井穴出血,点刺涌泉、劳宫;毒蛇咬伤,伤于上肢者,刺曲泽、八邪穴出血,伤于下肢者,刺三阴交、八风穴出血;高温中暑,曲泽、十宣刺出血,点刺涌泉等。

总之,刺络放血法有祛瘀生新,通经活络,消肿止痛,开窍泻热之功效,多用于实热证、瘀痛证。以上五法,或分或合而用之,灵活多变,施术针具常以三棱针为主,或选用粗毫针、梅花针,放血量依病情而定,一般以出7ml为度,手法宜轻浅快,出血后勿按针孔,待其自行停止为佳。若出血不畅者,须配合揉按穴周,或辅以拔罐法;如有浅表炎症和溃疡者,可辅用熏灸法,施术前严格消毒,凝血功能障碍,体弱患者及孕妇,禁慎用此法。此外,刺血指刺伤脉络,以出血为佳;点刺指速刺其穴,点到即止,是否出血不限,二者有区别。

温馨提示:以上仅供医界同道参考,临床还需谨慎使用。本文部分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