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 > 正文

阿里模型思维学习,AIPL到底是什么?

Congrats!

64thArticles

最近除了北京地区的疫情,有点苗头复发,全民预约进行核酸检验,其他地区的疫情基本上有效控制,大家都在逐渐恢复日常生活。生活状态与经济消费水平虽然在不断恢复,但由于之前疫情之下的大环境变差,经济市场受损,具体落到每一个小伙伴(学生也好,职场人也好),大家都有了更加急迫的学习意识,进步意识,深切的感受到,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是第一要务。

所以值此端午佳节,三天小长假加上六月的最后几天尾巴,总共6天时间,小Co会为大家进行高密度的4篇推送,根据大家后台留言的兴趣度,分别是从逻辑角度来解读下当下最热门的行业,电商行业,其中最产量的平台,天猫平台的几大商业模型概念。AIPL,FAST,GROW。不论你是否是电商从业者,或者是否已经开始走出校园开始工作,了解下时下最受各家公司关注的工具模型,从逻辑和紧跟大环境趋势角度,都是非常必要的。除了这三篇,还会有一篇英语学习类推送,会延续之前的一篇,再为大家整理100个非常使用地道的英语口语表达,方便大家直接保存收藏下来,撸起袖子管背,背出来用,提升语感与专业度。

好了,那今天让我们从第一篇推送开始,阿里3大营销模型:AIPL、FAST、GROW到底是什么?如何使用呢?今天的开胃菜,让我们从成熟的AIPlL开始。

1

什么是AIPL?

(所有不说明清楚具体含义的缩写都是耍流氓)

电商人,数字营销人一直都把AIPL挂在嘴边,这个缩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A:Aware认知人群

I:Interest兴趣人群

P:Purchase购买人群

L:Loyalty忠诚人群

所谓认知人群,Aware的核心含义是:消费者相对被动与品牌接触。具体往下挖包括:

(1)曝光&点击:15天内,被阿里妈妈广告曝光过或点击过阿里妈妈广告;或被优酷广告、超级品牌日天猫手机客户端的资源位、欢聚日活动、聚划算、淘抢购、手淘导购平台(有好货、必买清单、生活研究所)的商品、微淘内容、天猫快闪店的品牌活动曝光过;或点击过猜你喜欢的商品;或阅读了淘宝头条文章;或被天合计划资源曝光或点击(包括,天合代币只换站内资源曝光点击人群,流量宝流量反哺曝光点击人群,TOP计划曝光点击人群);摇一摇曝光。


(2)浏览:15天内,浏览了品牌号站点页面、或互动吧页面、超级品牌日活动页、试用中心中品牌商品、品牌旗舰店;或发生过无品牌倾向搜索且点击;或浏览过1次品牌商品。


(3)观看:15天内,观看品牌的直播。


(4)到访:15天内,到访过品牌线下门店;或到访过天猫快闪店;或到访过智能母婴室。(注意:品牌属性的触点只会归属品牌AIPL,不会归属二级类目AIPL,例如,以下触点(付费广告,品牌号,超级品牌日,欢聚日,直播,淘宝头条,微淘,天合计划,线下门店,快闪店,智能母婴室)的消费者仅归属品牌AIPL,不会归属二级类目AIPL。)

总结来说,就是在一定的周期内,在阿里系的各个平台里,被品牌“撩”到过的人群。有过泛接触的人群。

所谓兴趣人群,Interest:消费者进一步与品牌发生接触,以及相对主动自发性的发生的接触,具体挖下去包括:

(1)会员:品牌号会员;品牌授权店铺会员


(2)粉丝:品牌号订阅粉丝。互动吧关注粉丝;微淘粉丝(同收藏了授权店铺)。即,只要处于会员或粉丝状态就属于兴趣。


(3)互动:15天内,参与了品牌号互动(预约了品牌服务);或在品牌互动吧有以下互动行为(预约核销成功,领取了新享样品,完成了新零售订单,擂台答题成功,参与乐透抽奖,参与新零售贩卖机互动,参与60s课堂);或在试用中心申请过品牌商品使用;或参与了淘宝头条互动(对淘宝头条内容进行了评论、点赞、分享、收藏、参与过淘宝头条的体温、投票);或参与了微淘互动(对微淘内容进行了评论、点赞、收藏、转发);或参与了天猫快闪店的品牌互动;发生了有品牌倾向搜索;淘宝彩蛋分享扫码;或参与了天猫母婴室互动(领样、加会员粉丝)。

(4)浏览:15天内,浏览过大于等于2天品牌商品。收藏/加购:15天内,收藏/加购过品牌商品的消费者。领取试用装:15天内,在菜鸟驿站领取了试用装;在线下门店随身购物袋扫码。

总结来说,就是在跟品牌有了泛接触之后,已经开始主观能动性的,更深层次的进一步的去与品牌在各大阿里系平台上发生活动行为的人群。

再来看购买人群,Purchase:最近2年半(2*365天 180天),购买了品牌商品的所有消费者(包括在品牌号通过Passport支付购买的消费者、包括预售付定金或尾款的消费者、购买商品后淘宝彩蛋扫码人群、包括线下云POS支付的消费者)减去“Loyalty忠诚”的消费者。这就很简单直接了,就是一定时间内真实购买了品牌商品的人群。

最后看看忠诚人群,Loyalty:365天内有过正向的评论/正向的追评,或365天内购买过该品牌商品(包括在品牌号通过Passport支付购买的消费者、包括预售付定金的消费者、包括线下云POS支付的消费者)大于等于2天的消费者。这个也很简单,就是在买的基础上,多次购买,对于品牌比较忠诚的人群。

很多人其实一开始看到这个模型和概念,觉得阿里又在不好好说话,故意卖弄关子了,这个模型其实就是把简单问题复杂化,但从品牌生意角度出发,的确是需要这样一个模型来帮助生意达成,品牌拓展。为什么这么说呢?传统意义上来说,电商的生意,是三大因素的组成,流量、转化与客单价,三大抓手牢牢抓住,生意达成不成问题。但是从17年往后,流量红利消失,很多品牌基本上每天都沉浸在,怎么流量不够?怎么转化提不上去?怎么客单价一路走低,都在卖折扣商品。这个时候三大指标对于品牌方,对于运营商来说,都只是一个结果。而AIPL可以帮你把几大指标都拆细了,再往下看。流量不够,是一开始的曝光人群和兴趣人群有了缺口?转化不好是因为购买人群增长出现了乏力?客单价是因为老客复购出现了瓶颈,还是新客集中涌入买了低价引流款?生意的结果,与指标的变化,一定要拆细了,细化颗粒度去看,才能发现问题,才有意义。

扯远了,总结来说,AIPL就是实现品牌人群资产定量化,让你清楚看到每个类型人群的量,同时引导链路化运营,让品牌与运营商一步步去move in最终实现销售。

阿里人群识别的底盘逻辑

链路分类与阶段

2

为何要推出AIPL与具体商业实操意义?

(理论知识都知道,落地要知道在哪里)

阿里之所以要主推AIPL模型,就是希望商家与运营商,能通过不同的付费工具,匹配不同的场景,可以通过溢价和创意,分别匹配不同的策略,满足不同阶段的客户需求。对于非电商从业者来说,其实可以理解为,结合具体的人群表现与缺口,在阿里商业工具上投入更多更精准更有目的的预算,去达到目的。

如果把AIPL中间切一刀,就分为AI部分和PL部分,认知与兴趣人群和购买与忠诚人群。左边是拉新,拉来越来越多有购买可能性的人,右边是收割,让进到池子里的人愿意完成购买。这个其实就是电商运营上所讲的链路了。

拉新,就是去外面寻找从来没有和你接触过的群体。在阿里体系里有很多的工具可以做到。在拉新维度上,考核数据主要看拉新成本,如果一个新的可能产生销售的人太贵,那会有点得不偿失。

除了拉新,去扩充潜在会变成销售的池子,另一部分就是真正购买与多次购买的人的运营,在电商上常常叫做收割,我们要做的是,让这部分人来了之后,有足够多的场景,足够多的链路,能更多的点到我们,然后在店铺进行一些系列行为,行为越多,成交可能性越多,成交价格也可能会越高。收割要考核的KPI就是投资回报率和复购率,在AIPL的拉新部分,考验的是技术性玩法,右边收割部分,考验的是运营策略玩法,这两者是有很大的区别的。但总的来说,就是用技术与运营手段,盘活整个链路,不能让他卡住。

在品牌方或者运营商在做生意拆解的时候,他们就会需要用到这个链路,去具体看,潜在问题可能在哪里,需要在哪一个环节来下足功夫。

3

举个栗子

(让我们来看看别人家具体操作中如何应用)

之前在网上看到一张图,大腿一拍,感觉很清楚,而且的确实操也就是这样。

基本上来说,电商生意拆解,会从多维度来拆,除了传统的三大KPI,还会按照新老客来拆。如上图,提供方法论,关键部分还在于,对于每一年提升比例的预估与逻辑,结合品牌策略、机制制定、商品供给,来给予逻辑端数字支持。

拆好了数字之后,难免会发现现实与理想之间的骨感,那就需要去补足缺失。通过拆分,当意识到潜在的缺失可能在AIPL的某一环中,就可以对应的使用阿里的工具,去提前补足,助力生意达成。这也难怪行业上有一个说法,说推出那么多的模型工具,无非就是为了可以让品牌方投入更多的钱,同时平台也可以有更多的收入哈哈哈哈哈哈。anyway,黑猫白猫,能抓老鼠的就是好猫。这工具那工具,最后生意做下来,能赚钱,有利润的就是好工具。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