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书坛上有一个人,不仅一力推动了文学界的诗文革新运动,还培养出了苏轼、苏辙、曾巩、张载等一大批流芳后世的优秀文人,这些人成为了北宋扛起时代大梁的先锋。正是因为他在文学以及政治上的成就过于突出,人们几乎都忘了他还是一个书法家,此人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
欧阳修不仅是北宋文学发展的先锋人物,也是宋代“尚意”书风的领军人,凭实力征服宋四家。宋初时书坛并没有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态势,首先“趋时贵书”的现象非常严重,许多投机取巧的科举士子,为了博得当世主文者的欢心,会刻意模仿其字体,使得书法发展停滞不前。
第二,宋代书坛要从五代十国的一片废墟中重新立足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许多经典法帖都在战争中被破坏,重要的笔法传承人也在这期间出现了断代。欧阳修就是那个力挽狂澜,拯救宋代书坛的人。
他提出反对做“书奴”的口号,鼓励书法“尚意”成一家之面貌,苏轼的书法就是他一手题跋起来的,此后苏轼又将接力棒传到黄庭坚等人手中,宋代书坛才有这样辉煌的成就。
也因为在文学上的成就过于耀眼,许多外行指斥欧阳修的书法是“文人书法”或者是“名人书法”,他的书名鼎盛不过是沾了其他成就的光。其实到了北宋,书法家和传统意义上的文人概念已经密不可分了。我们对所谓的“文人书法”的认同,其实也包含了对书法家个人学识、修养、个性和忧患意识等各方面的肯定。
书法作为一个单独的艺术门类,对书法作品的评价也必然是相对独立和客观的。可惜欧阳修没有太多的书法作品传世用以证明自己。他有一件行书《灼艾帖》,是写给他的长子欧阳发的一封书信。
原文的内容很简单:
“修启,多日不相见,诚以区区。见发言,曾灼艾,不知体中如何?来日修偶在家,或能见过。此中医者常有,颇非俗工,深可与之论权也。亦有闲事,思相见。不宣。修再拜,学正足下。廿八日。”苏轼就曾经评价欧阳修的作品说:“公用尖笔干墨作方阔字,清眸丰颊,进退晔如。”
《灼艾帖》端庄劲秀,有锋芒且顿挫有力,此正是黄庭坚所谓的“于笔中用力,乃是古人法”。
下一篇
二百二十二、眼睛湿热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