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养生 > 正文

重阳过后是深秋,老人养生这样做

(来源:蕲春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重阳节过后

秋风萧瑟,秋意渐浓

深秋的脚步也近了

这段时间

不仅降温比较频繁

一些老年人常见疾病

也需要多加防范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关爱老年人健康

不止在重阳节这一天

为您送上一份

深秋时节

老年人养生防病攻略

一起来了解

深秋时节

老年人养生有"四要"

1. 起居要调

秋季应早卧早起。《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说:“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睡,以顺应阴精的收藏,以养收气;早起,以顺应阳气的舒长,使肺气得以舒展。秋季适当早起,有助于减少或缩短血栓形成的机会。

另外,秋季仍然昼长夜短,除了提高夜间睡眠质量外,还要有适当的午睡来补充。午睡不仅能让大脑和全身各系统都好好休息,还可以有效地使心血管系统舒缓,使人体紧张度降低,帮助人们保持心理平衡,预防心肌梗死的发生。

2. 情志要畅

重阳节过后正值深秋之际,日照减少,气温渐降,花木凋零,在这样的环境里,老年人很容易因景触情,产生忧郁、烦躁、凄凉、垂暮之感,即所谓的“悲秋”。

老年人情绪不畅,会加速生理上的衰老速度,还会成为许多疾病的重要诱因。古人认为“养静为摄生首务”(《老老恒言》)。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时应“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黄帝内经》)。针对老年人易出现的“悲秋”,《寿亲养老新书》说:“此时人子最宜承奉,晨昏体悉,举止看详,若颜色不乐,便须多方诱说,使役其心神,则忘其秋思。”

因此,关爱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也是重中之重,做子女的也多跟父母唠唠嗑,多交流交流,减少老年人孤独感。金秋时节老年人也可时常约三五好友,下棋品茗,开怀畅谈,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有助于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3. 动要有度

“一场秋雨一场寒”,老年人若坚持适宜的体育锻炼,中医认为不仅可以调养肺气,提高肺脏器官的功能,而且有利于增强各组织器官的免疫功能和身体对外界寒冷刺激的抵御能力。

但在深秋时节,老年人运动保健也要注意要点,要“动”得健康,“动”得安全。首先,秋日清晨气温低,不可穿着过于单薄去户外活动,以防着凉。

其次,秋天是锻炼的好季节,但此时因人体阴精阳气正处在收敛内养阶段,故运动也应顺应这一原则,即运动量不宜过大,以防出汗过多,阳气耗损,运动宜选择轻松平缓、活动量不大的项目。

此外,由于老年人骨质疏松明显,是骨关节病高发人群,应尽量避免长时间剧烈运动,注意保护骨关节的健康,以免加重关节损伤。

中医专家介绍,老人应避免剧烈对抗性运动,以有氧运动为主,如户外散步,还可据情选择八段锦、太极拳、易筋经等传统功法。

4. "秋燥"要防

秋季以“燥”为主,故防秋燥为秋季养生重中之重。防秋燥,除了多饮开水,淡茶外,饮食上也要注意预防秋燥。一是适当多吃能够滋阴润燥的食物,如蜂蜜、梨、百合、银耳、萝卜、豆制品等。二是多吃一些酸味的水果、蔬菜和食品,如葡萄、苹果、柚子、猕猴桃、柠檬、山楂等,以养肝气。少吃一些辛味的葱、姜 、蒜、椒等食物。

秋季老年人应以平补为主,尽量多吃性平味甘的食物,如玉米、猪肉等。另外这一季节也提倡食粥,喝粥可以减轻胃肠道负担,对消化有帮助,稀粥里可加一些上述养胃健脾、滋阴润燥之品,可起到养肺润燥的效果。

秋季气候干燥、风力大,汗液蒸发快,容易使人出现口干、咽燥、便秘、皮肤干裂、毛发脱落等症状。因此,老年人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室内的湿度,可以用湿毛巾擦室内的家具,用湿拖布擦地板,室内还可养鱼、养花,或者使用加湿器等。由于老年人皮脂分泌少,秋季适当减少洗澡的次数,以免过频洗澡把皮肤表面上的一层油脂给清除掉,从而破坏皮肤的水油平衡,尽量选择碱性小的沐浴品,以免诱发或加重老年皮肤瘙痒症。

对于秋燥引发的便秘,中医专家介绍,按摩是简便易行的促排便方法,这种方法可在晚上睡前或清晨起床前进行。操作方法为:身体仰卧,先将两手掌心摩擦至热。然后两手掌心在右腹下部顺时针方向围绕腹部旋转,共按摩30圈。

深秋时节

老年人防病"四注重"

1. 天气渐凉,注重控血压

天气确实会对血压产生影响,夏季气温高,是于热胀冷缩的原理,人体内的血管也随之扩张,血管阻力减小,血压相应下降。同时,夏季人体多汗,盐分随汗液排出体外,就像吃了利尿剂一般,令血液容量下降,血压随之降低。进入秋冬季节,天气转冷,血压又会慢慢升高,而且秋冬季节高血压患者并发症较多。因此,每年此时门诊中,高血压患者也明显增多。

中医专家介绍,一些特色方法可以帮助高血压患者控制血压。比如每天早、中、晚各梳头一次;经常用手掌摩擦脚心,可健肾、理气,有助缓解高血压;无糖尿病足的人睡前可用温水泡脚,能刺激脚部穴位,增强血脉运行,调理脏腑。

2. 注重补肾护肝防摔倒

随着年龄增长,人体的细胞、组织、器官慢慢老化,老人发生意外跌倒的几率大增,对健康的危害极大。中医认为,人体肢体的功能活动,包括关节、筋骨等组织的运动由肝肾支配。肾气渐衰,筋骨不得养,就容易出现骨质疏松、骨折、筋骨错位等现象。肝气渐弱,筋不得养,筋经萎缩,就会出现手脚拘挛、四肢麻木、伸屈不利等现象,导致老人容易摔倒。

因此,做好肝肾养护非常重要,具体来讲,有以下几类补益肝肾的方法。中医认为,黑色对应于冬季,对应于肾。可适当多吃黑色食物,如黑豆、黑芝麻、黑米、黑木耳等。除了食补之外,还有动补,比如经常踮脚尖。

3. 注重温肾阳防晨泻

中医专家介绍,不少老年朋友到了重阳节以后容易出现腹泻的症状,很多人以为是受凉引起的,但是如果总是在早晨的时候腹泻便要注意是不是肾阳受损了。

晨泻又称鸡鸣泻、五更泻,是肛肠科的常见病。中医认为,晨泻多因肾阳不足、命门火衰、阴寒内盛所致。治宜温肾健脾、固涩止泻。在医院确诊之后的五更泻患者,可在医师指导下选用生姜、大枣等食材煲汤服用,辅助治疗,比如大枣可健脾养胃,诸药合用共奏温肾暖脾、固肠止泻之功效。此外,这类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还应注意避免受凉,尤其要注意腰腹部及下肢的保暖。

4. 注重补中益气护胃口

上了年纪,尤其是因慢病导致体质虚弱的老人,常会觉得身上没劲,连说话都提不上气,面色苍白,还时有头晕、腹泻等症状。如果去检查,其中很多人存在胃下垂、脱肛等内脏下垂病症,中医认为属于“中气下陷证”。

有时候,有的老人运动量并不大,但说话说多了也同样会觉得疲倦、没精神,这可能是伤了元气,“日出千言,不病自伤”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中医强调以气养生,其中,元气作为诸气之本,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但它却也极易耗损。如果想保护好元气,建议平日说话用嗓要适度,语气尽量平和;饮食要以清淡为主,多吃些容易消化的食物;锻炼时要注意适度、持续和循序渐进。

深秋时节

老年人饮食有"多"也有"少"

这些食物宜多吃

调节饮食平衡也是防病护体的根本。秋季饮食老年人应以平补为主,尽量多吃性平味甘的食物,如玉米、猪肉、百合等。燥为秋令,易伤津耗液,因此,老年人可适当进行润补,即养阴、生津、润肺。可以适当吃一些酸味的水果、蔬菜和食品,以养肝气。饮食里可加一些养胃健脾、滋阴润燥之品,可起到养肺润燥的效果。

对于一些体型偏瘦的老人,建议多吃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像鸡蛋、牛奶、鱼虾,都是不错的选择。适当蛋白质的摄入,对于老年人是必不可少的。老年人体重适中很重要,体重过低会增加营养不良风险,体重过高则会增加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的风险。

正常体重的老人也应该吃足量的动物性食物。鱼、虾、禽肉、猪牛羊肉等动物性食物都含有优质蛋白以及多种微量营养素,尽量少吃烟熏和腌制肉类。老人还应多喝奶及其制品;有高脂血症和超重肥胖倾向者应选择低脂奶、脱脂奶及其制品;乳糖不耐受的老年人可以考虑饮用低乳糖奶、舒化奶或酸奶。

这些食物应少吃

螃蟹——对于一些有冠心病、高血脂的老年人,螃蟹并不适合食用,尤其应避免食用螃蟹的膏黄。除了螃蟹,动物内脏、鱼籽这些食物,同样不适合冠心病、脑梗、高血脂的老年人。

甜腻糕点——老年人因为牙口不好,喜欢吃一些软烂的甜食,例如鸡蛋糕、桃酥、蜜饯,但这些食物可是患有糖尿病的老年人的禁忌。有些地区有吃重阳糕的传统,但重阳糕也属于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多吃容易引起返酸、烧心等不适,尤其是有胃病的患者,更易使病情加重。此外,一些糖分很高的水果,也不建议血糖高的老人食用,可以适当吃一些柚子、猕猴桃、苹果等低生糖指数的水果。

荤汤——深秋时节可能会喝鸡汤、吃火锅,还会放一些豆制品、菌菇,这些对于有痛风的老人都是不适合的,容易引起痛风发作。

重口味饮食——对于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尤其是有高血压、慢性肾脏病、心功能不全的老人,应尽量少吃重口味食物,饮食要清淡,少放盐等调味料,三餐都要做到“控盐”。

来源:综合中国中医、养生中国、生命时报、江苏中医药、健康上海12320、河北疾控等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