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层点状角膜炎( , SPK),是一种并不常见的角膜疾病。它不是性染色体遗传疾病,男女发病比例相当。平均发病年龄约为20岁,但是2.5和70岁发病的也有报道。
1950年,报道了26例角膜炎,并且对部分患者随访了长达24年。这比, Ernst Fuchs用浅层点状角膜炎来描述一组可能继发于腺病毒感染的流行性角结膜炎要早70年。
浅层点状角膜炎这一名词应当明确指的是浅层点状角膜炎。很多临床医生误把浅层点状角膜炎这一名词用于描述轻微的角膜上皮病变,其实点状上皮性角膜病变用于描述这类疾病更为合适。
浅层点状角膜炎患者数年内双眼或单眼间歇性发作较严重的刺激性症状。典型的表现是非炎症性,即使在刺激症状明显的阶段。裂隙灯检查通常可见10~20个小点状白色浅层角膜损伤灶。疾病发作期,这些损伤灶略隆起,荧光染色阳性;疾病处于静止期,这些陈旧性病灶位于上皮内呈灰色平伏的斑点状病灶。
浅层点状角膜炎病因尚不明确。细菌和病毒感染曾被假设过,但检测结果为阴性。电镜检查并未显示病毒颗粒,显示细胞破坏类似于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后改变。这可能与一些人类白细胞抗原相关,但尚未发现特异性的基因标志。
治疗的目标在于患者病情发作时能缓解其症状。即使不治疗一些较为严重的症状,1~2个月内也会自行缓解。局部激素治疗可以帮助一些患者缓解症状,另一些患者则可通过局部滴用环孢素A眼水缓解症状。局部加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并加用软性绷带式接触镜片治疗,也有成功的报道。应当避免疱疹净(碘甙)和局部手术治疗角膜炎,因该药物与局部上皮下瘢痕形成相关。大部分浅层点状角膜炎的病例在2~4年时间内治愈,局部激素治疗可延长病程。
参考文献
RS. and of 's .,2007,78(7):333~338
/ 茶馆掌柜 /
冯琛莉,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眼科主治医师。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本硕连读,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硕士,美国New of 访问学者。
主要研究方向:
眼视光学,青少年近视防治。国际角膜塑形镜学会亚洲分会会员,上海市医学会眼科学会会员,长期从事儿童和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END
干眼茶馆的初心:
医患矛盾是双方交流不畅导致。医生每天几十遍、上百遍地回答患者的医学问题,很累很焦躁;患者由于身体原因更痛苦更焦躁。有一点火星,二者势同水火。干眼茶馆的心愿--让患者在见到医生前就了解病痛的浅显知识,减少医患误会,让社会更和谐。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