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中国史#
近代李宗吾提出厚黑之学。厚黑者,脸厚心黑也。
李宗吾提出,厚黑的代表人物,当首推刘备。这与过去脸谱化的刘备大相径庭。
“先主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三国志》中的刘备,生来就具有高远的志向,且不屈不挠,宽以待人,知人善用,俨然就是光与正义的化身。
仁义和厚黑,画风反差似乎很大。刘备实际上最有可能是什么样的人?
我们不妨通过史料中的蛛丝马迹,重构出这样一个青年:
他胸怀仁义但又铁血冷酷,一身江湖气却又讲究礼法秩序。
从卖草鞋,到求学大儒;从混迹江湖,到推崇礼法;从流氓首领,到守望一方平安的县尉。
这个生性善良的有志青年,苦难激发了他的狼性。在乱世的激荡磨砺中,他的爪牙日渐锋利,日益坚强、冷酷。
读懂了青年刘备的五张人格面孔,你就会明白,厚黑与仁义,似乎并不冲突。
身处乱世中,只有厚黑才能承载那堪称奢侈的仁义,让这位桑树下的少年,得以踏上匡扶天下的道路。
仁义:桑树下的少年
古代的人们为何热衷于堪舆风水之学?这其中蕴含着古老的心理动机。
自然的选择,在祖先身上塑造了特定的偏好、动机,让人们学会寻找那些资源丰富而且环境安全的地域来居住。
彼时人们所谓的美丽风景、良好风水,只因这些环境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动物、植物果实,以及洁净的水等自然资源,且易于隐蔽,适宜生活。
适宜生存,自然人丁兴旺。资源丰富,意味着有丰富的食物,主人可以将多余的食物与人分享,这又提高了主人在人群中的声望和地位。在这样的家庭中生活,当然天天美滋滋,家中的人自然身体健康、心情舒畅,自信心满满,肯定相对更容易刷出“爆款”,生出一个天资聪颖、性格良好、自信心爆棚的小天才。有了这种高层次的人才,接下来出人头地,给家族带来荣耀肯定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东汉末年的涿县,一个普通家庭中,就拥有着这样绝美的风景:这家屋舍东南角篱上有一棵桑树。这棵桑树可不一般,它高有五丈余,从远处看上去就好像一个巨大的车盖。
大桑树显然会带来很多好处,它会带来更多荫凉,产出更多美味的桑果。此外,桑叶多了,还能发展产业养蚕吐丝织布。主人分享桑果,提供歇脚的荫凉,村里人必然心生感激,对这家人赞誉有加。
于是,来往的人都心生一种感觉,觉得这棵树长得不像凡间之物,此家必出贵人。
童年的刘备,就生活在这个普通而又非凡的小院子里。
可以想象,童年的刘备经常会在无边的树荫下,替老人搬来歇脚的板凳,赢得大人们的一致夸奖;他会调皮地爬上大桑树,采下那些熟透的桑葚,在艳羡的眼光中,跟孩子们一起分享,收获一波小伙伴的葱白;他或许有时候还会当一个“孩子王”,带一帮孩子在大桑树下面玩打仗的游戏。大桑树仿佛是一个极好的启蒙老师,让童年的刘备学会了慷慨。
从母亲的口中,刘备得知自己是皇族。
他是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他的祖父刘雄被举为孝廉,官至东郡范令。这是一段很辉煌的家族往事。
在过往的辉煌和优良的风水滋润下,一个梦想在悄悄发芽。“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年少的刘备指着大桑树,用稚嫩而笃定的语气说。“小孩子不懂事,别瞎说,小心遭来灭门之祸!”叔父刘子敬赶紧过来捂住刘备的嘴巴……
羽葆盖车,这是皇帝的高级座驾。
童年的记忆往往伴随一生。对于成年后刘备是否是真仁义这个问题,在了解了他的童年后,答案应该就水落石出了。很多年后,在他心中肯定都还有着一棵大桑树,他依旧一如童年时,慷慨地与人分享着。
仁义,是刘备与生俱来的性格。
江湖气:集市中的练摊达人
截至目前,这还是一个美好的童年故事。
可随着刘备渐渐长大,他认识到一个现实:生活对于他,过于残酷。
他那做小吏的父亲刘弘早早就亡故,母亲一人带着他生活。没了顶梁柱,十几年后一家人的生活变得贫困潦倒,以至于为了温饱而苦苦挣扎。为了活下来,母亲带着他开始编织席子和草鞋。
在乡下的田间地头,到处都生长着生命力顽强的野草。刘备母子耐心地把它们采了来,晒干后装进麻袋,然后带回家细细编织。编好后,再由刘备拿到集市中叫卖。
同年龄的孩子,早已在家人呵护中,开始读书习字。十来岁的刘备,却为了活下去,接受与年龄不相称的磨砺,读上了人世间的这本书。
古往今来,摆地摊委实都算不上是个好工作。练摊者忍受风吹日晒,辛辛苦苦卖点小商品,有时候还得玩玩猫鼠游戏。这般忙碌一场,赚的钱也仅仅够糊口补贴家用。
曾经以自己皇族身份而自豪的刘备,如今却为生计所迫沦落到在集市中练摊。乍一看还以为是某卫视拍的《变形计》。但这就是生活,十岁左右的刘备,就得克服巨大的心理落差,来度过他人生的第一道考验。
生活是多面的,此处有所失,彼处或许就会有所得。
卖草鞋,让刘备快速得到很多东西:
他的想法更灵活现实。不管是什么身份,有什么背景,在集市中统统不算。在这里,谁东西卖得最快,谁挣的钱最多,谁就是老大。所以到了新环境,不管是白猫还是黑猫,能够抓住老鼠的就是好猫,一心搞钱就对了。
他变得更有耐心。草鞋的整个产销过程,都需要倾注极大的耐心。首先编草鞋就是个很培养专注力的工作,一不留神编坏了就得重头来过。
而卖草鞋更是如此,也许有时候草鞋一会工夫就会卖光,而有时候等上大半天都难有主顾,需要充满耐心地等待。后来刘备耐住性子三顾茅庐,就充分说明了他的忍耐心,而这往往是一个人能够成就大事的重要品质之一。
——通过了解刘备的成长过程,家长不难获得一个启示,如果孩子学习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学学编织估计很快就能改善不少。
他更懂得诚信的重要性。做生意得讲诚信,这关系到口碑。刘备卖草鞋,肯定不是一锤子买卖,他得做到质优价廉,童叟无欺,这样人家才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光顾,草鞋生意才能做大做强。
他学会跟各种人打交道。集市中充满了形形色色的人,三教九流,或厚道或狡诈,或友善或不怀好意。刘备都需要学会去辨别,然后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个个都不怠慢。并且还要尽可能地从中发掘出优质客户,将更多的草鞋卖个好价钱。
这些品质,都将成为他日后飞黄腾达的神器。
江湖气,是刘备解锁的第二个品性。
重礼法:逆天改命的“大学”时光
学习是逆天改命的最有效途径之一。比如说武侠小说里,人见人爱的萌新有很大概率会跌落悬崖巧遇绝世秘籍,然后在山洞不吃不喝、勤修苦练后成为一代高手。
读书,也是刘备命运中至关重要的一步。虽然这步看起来似乎有些偶然。
当时,刘备的老乡、曾任九江太守的卢植要开班授课了。跟随天下闻名的大儒学习,机会难得。
但要想得知这个信息,并报上名,对于刘备来说显然有两个门槛:1、刘备平日混迹于集市,接触的都是些底层百姓,不可能有读书考学的信息渠道。他的老母亲一天到晚在家抓生产,肯定也没想到要让儿子去读个书。2、刘备卖草鞋的收入,虽能勉强让全家混个温饱,但想要靠这点钱去读书,那几乎不可能。
除非他中彩票了。
现实总是充满巧合,他真的中“彩票”了。他的同宗,刘德然的父亲刘元起愿意资助他上学。
其实两家人的交情并不过硬。因为元起妻冒出过这样一句:“各自一家,何能常尔邪!”
那为何刘元起要资助刘备呢?
很大原因,是刘元起知道自家孩子从小养尊处优,缺乏独立生活能力,得找个伴帮忙打下手,给他干些背书包、洗衣服、甚至替着受罚挨打的事儿。正好刘备这孩子机灵,做事有板有眼,从小和刘德然玩到大,知根知底,是当书童的不二人选。
于是,这笔“天使投资”就落到了刘备头上。
当然刘备能够得知卢植招生的信息,恐怕多半也是刘德然告诉的。
那天,刘备早早从集市收摊,将卖草鞋得来的钱交给了母亲,重重地磕了几个头,然后离开了这个生活了十几年的家。接下来,他的人生将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这绝对是梦幻般的开局。
老师卢植,是当时举世闻名的大儒,可以说根正苗红的学术传承人:
卢植的老师叫马融,是名将马援的从孙,东汉著名的经学家。马融设帐授徒,门人有千人之多,堪称东汉末年的孔子。
而马融则曾师从文学家挚恂。挚恂博学多才,娴于文辞,常隐居于终南山。终南山,是隐居名山,也是不少绝世高人所心仪的旅居地。其地位跟现在国内顶流的研究院差不多。而挚恂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马融在终南山的学习成绩很好,不仅全盘学习了挚恂的学问,还娶到了挚恂的女儿。
这就决定了,卢植办的班,绝对是当代最强。一流的学术平台,往往还能够链接到顶级的政治、经济等各领域的资源和关系。一旦加入,潜在的收益不可限量。
刘备这波跟刘德然混,可以说是血赚。
有人说刘备之前都在卖草鞋,学习基础很差,所以在卢植那根本没学到啥东西。可以说是,也可以说不是。
在文化课上,刘备肯定收获寥寥。否则也不会返回家乡后净整些犬马、音乐的东西。
但有些东西,却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他一辈子。
首先是收获广泛人际关系。在班上,刘备还结交了一个狠人公孙瓒,此人之后成为了逐鹿中原的重量级人物。公孙瓒比刘备年长,刘备将公孙瓒视作兄长。按王粲《英雄记》中所说,刘备在学习期间还结识了曹操:“灵帝末年,备尝在京师,后与曹公俱还沛国,募召合众。”所以说刘备在京师读书期间,可谓极尽人际交往之能事,认识了不少牛人,构建起了庞大的人际关系网络。
进了卢植先生的学习班,人家发奋读书,然后学富五车;刘备四处拉关系,结识了一众牛人。
其次是树立了扶助汉室的终身志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他的老师卢植可以说是为了东汉操碎了心。先是上书献策,给汉灵帝提出了治国平天下的八策。汉灵帝并没采纳。黄巾之乱爆发后,卢植直接下场带起队伍,在冀州连战连胜。随后董卓要废掉少帝刘辩,满朝文武仅卢植一人站出来反对。要不是大臣们求情,卢植当场就得掉了脑袋。
跟着这样一位大汉的铁杆粉丝学习,刘备耳濡目染,肯定清楚了一个道理:乱世中,不仅仅需要用重典,更重要的是重塑礼法与秩序。这样才能还天下苍生一个太平盛世。
这便是刘备的大学。
重礼法,是刘备学到的第三个品质。
有权威:当老大!
老刘家,都是天生的社会活动人才。
这种能力,从刘邦开始就被解锁了。年少时,刘邦就曾经立志做个游侠,梦想“仗剑走四方”,并且颇崇拜游侠大佬信陵君。后来不惜拜入信陵君小弟张耳的门下,过了几个月社会人的瘾。
这方面,刘秀同样也很优秀。刘秀和他哥刘縯,年轻时就好侠养士,非常满意自己带头大哥的身份。湖阳公主曾深情回忆过当初:“文叔为白衣时,臧亡匿死,吏不敢至门。”(大哥你当初还是平头老百姓时,特喜欢藏匿些罪犯甚至是死刑犯,官吏都不敢上门捉拿。)后来,刘秀到长安大儒许子威处读书,在长安认识了更多高层次的兄弟,不少人都成为他打江山的主力。
刘备自然也一脉相承。虽然读了书,他还是不走寻常路,特别喜欢狗马、音乐、美衣服。有点类似现代的嘻哈一族。
虽然不大爱说话,但1米八的大高个颇能给人一种威压感,于是在当地收了不少小弟。
从京师读书归来,他还带回了大城市的“先进”经验。史书记载,西汉长安的市场大多被灰色组织分割霸占,如东市贾万、柳市万章、翦市张禁等等。尤其是屠宰、酿酒、茶盐等利润丰厚的买卖,成了黑恶组织不惜为之龙争虎斗的香饽饽。
于是刘备依葫芦画瓢,进行了细化分工,绕开那些已被大佬们瓜分得毛都不剩的传统领域,转而开辟了一个新兴的蓝海:马市。
汉末的马匹是一种奢侈品,《资治通鉴》记载,汉灵帝光和四年,一匹马的价格竟然涨到200多万钱,这笔钱在当时都够捐个县长的职位了,可见贩马是一项极为暴利的买卖。但在乱世的丛林社会中,收益往往和危险成正比。所以马贩子们往往就跟散财童子一般,不惜重金地沿途打点,求个平安。
所以,来自中山的张世平、苏双等一帮马贩头子,一到涿郡就慕名而来,乖乖地奉上千金,求刘备大哥给罩着。
而刘备有了这笔钱,转手又收了更多的小弟。
有人说刘备就是当时的黑涩会,显然两者不能完全划上等号。因为我国封建社会本就是“小政府,大社会”的管理制度,基本上出了县城到了乡村,就得靠村民自治或者宗族管理。像刘备的这种非政府组织,可以维系行业市场(马市)的正常秩序,显然就是社会治理的一种延伸。
并且东汉末年,社会动荡,XIE教蔓延,流寇四起,刘备的组织在稳定地方秩序上就显得更为重要。遇到些棘手的案件,亭长(相当于现在的派出所长)还得找刘备帮忙。刘备的团队是游离在朝廷和黑涩会之间,左右逢源的灰色组织。
但刘备搞灰色就仅仅是为了恰饭吗?
不,他还有一个目标。“灵帝末年,备尝在京师,后与曹公俱还沛国,募召合众。”当初,他和曹操从京城返乡,是为了集结队伍,扶大厦之将倾的。
只不过曹操的父亲曹嵩家财万贯,运用钞能力很快就招募起队伍来。而刘备不行,他得从原始积累开始做起。
但这也带来一个好处,在马市这个朝阳行业,刘备的业绩如日中天,人脉越来越广泛,在江湖上的名声也越来越大。这引来不少江湖人士前去投奔。关羽、张飞等人,就是在这个时期加入团队的。关羽本犯了命案,被朝廷通缉,之所以远道而来寻求庇护,就是看中了刘备在当地的强大影响和势力。
刘备好交结豪侠,年少争附之。
队伍慢慢壮大起来。一试身手的时刻即将到来。
重权威,是刘备的第四个人格。
铁血:帮兄弟砍人、挥棍出道
公元188年,一支军队快速行进。前进的方向是蓟中。
统率这支军队的,便是28岁的刘备。接下来必将是一场恶仗。但他别无选择,因为他得去救大哥公孙瓒!
对手是叛将张纯,过去曾任中山相,骁勇善战。
公元187年,张温领导乌桓突骑三千人讨伐凉州马腾、韩遂等人。张纯自荐为将,张温拒绝,反而以公孙瓒为将出击。张纯心生不满,与同郡张举及乌桓丘力居等人叛乱,聚众达十余万人。次年,朝廷派公孙瓒讨伐张纯。
公孙瓒毕竟是读书人出身,玩不过张纯那些老兵油子。起先公孙瓒大胜,随后便上头追击,结果追太深入,后援都跟不上,在辽西管子城被丘力居包了饺子。这一围就是二百多天,围得公孙瓒粮草耗尽,士气全无,眼看就要领盒饭。
若想要救公孙瓒,就得佯攻吸引火力,为公孙瓒脱身制造机会。
备有武勇,时张纯反叛,(备)遂与相随,遇贼于野,备中创阳死,贼去后,故人以车载之,得免。
刘备率领的只不过是一群乡勇,无论如何打不过身经百战的正规军队。若公孙瓒仗打得顺利,刘备在一旁助威当啦啦队还勉强。如果要以卵击石去佯攻,就只有一个结局,成为炮灰。
前面说了,刘备是个极为灵活的人,后来为了保全实力他可以弃城而逃。如果仅仅是跟着公孙瓒后面喝点汤,他犯不着出头打这么一场赔光老本的死仗。而这次他却输光了所有,打到最后自己都只能靠装死才躲过一劫。因为他目的只有一个:救兄弟!
后来公孙瓒大难不死,成功熬到了丘力居粮尽撤兵,并于公元189年平息了张纯的叛乱。
公孙瓒颇讲义气,极力为刘备争取到了一个县尉的官职。为什么说是公孙瓒给争取的?要知道在四年前,刘备曾跟着破虏校尉邹靖讨伐黄巾军,一场仗打完,刘备两手空空,啥都没捞到。
(刘备)后以军功,为中山安喜尉。
安喜尉,相当于是安喜县的公安局长。要知道,公孙瓒当时也只是降虏校尉,仅相当于现在的团长。安喜尉可能是他所能争取到的最好职位。
可见刘备的这次自杀式的佯攻,对公孙瓒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然而好景不长。督邮来了。
督邮,职务是巡查考核两汉县级官吏(监属县)。此次,这位督邮老爷是奉汉灵帝诏令,裁汰一批以军功上岸的官吏。而刘备就在裁汰名录之内。
其后州郡被诏书,其有军功为长吏者,当沙汰之,备疑在遣中。
至于裁汰的原因,很可能源于汉灵帝那打得贼精的算盘。
东汉末年,国家财政空虚,为了节源开流,朝廷开始大肆买官卖官。比如曹操老爹曹嵩就曾充值一亿万钱购买了太尉官职。
而黄巾军之乱后,产生了一系列靠军功提拔的官吏,这些官吏都是没花钱的,那汉灵帝岂不是大亏一笔?
心系钱袋子的汉灵帝,可不会善罢甘休。此次他就打算下令巡查一下,有过硬后台的,那就留下。其余的一概罢免。
显然刘备在朝中最大的后台,就是老师卢植。可卢植被诬陷坐了几年牢后刚官复原职,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公孙瓒更是没啥话语权。刘备接下来的命运就很明确了。
备欲求见督邮,督邮称疾不肯见备,备恨之。
要能见一面,事情还有挽回的余地。督邮这次闭门谢客,摆明了表明:你刘备,没戏!
刘备一看,一下血涌上头。这个小小的县尉,是用他手下的弟兄们的性命换来的,连自己也差点搭进去。用鲜血换来的官职,就这样轻描淡写地一通知,就全都化为乌有了?
好吧。
这个县尉的官印,还浸染着我手下一干弟兄们的鲜血!你若要拿走,就得拿命来换!
这是江湖规矩,这才做公平。否则,我刘备有何颜面去见江东父老?!
(备)直入缚督邮,杖二百,解绶系其颈著马枊,弃官亡命。
于是刘备带着人直接冲入了督邮的房间,用绳子将督邮绑了,然后不容分说就抡起棍子开始打。
要不是督邮连声求饶,刘备是打算将督邮打死的。
挥棍时,刘备异常的决绝。在他心中,已经抛弃了最后一丝幻想。
他打的不是督邮,而是这个行将就木的东汉王朝。它,已经难以承载起天下黎民的期望。
这个已经腐朽不堪的王朝必将被取代。
风雨将至前,他解锁了新的面孔:铁血。
毕竟这是三国。
未来,几千万人口会非正常死亡。全国三分之二的人口,在很短的时间内将会大规模地饿死或者被别人杀死。
这将是一段充满了血与火的动荡岁月。
他得先学会铁血,让自己的爪牙变得锋利,杀出一片天地,才能容纳得下他匡扶汉室、庇护苍生的梦想。
从童年到少年,再到中青年。
在乱世的砥砺中,刘备相继解锁了仁义、江湖气、重礼法、威严、铁血等五个人格特征。
似乎矛盾,其实有着其底层逻辑。
为了生存,他带上了江湖气,变得威严,为了发展而不惜变得铁血。所做的这一切,只为一个梦想,就是弘扬心中尚存的礼法和仁义。
这注定是一条荆棘丛生的路途。但他血脉中流淌着生而不凡的因子,他在黑暗的淬炼中变得厚黑,与生俱来的仁义才能得以存活并发散出光芒,照亮乱世苍生的希望。
于是,他告别过往,踏上逃亡之路,展开了其波澜壮阔的一生。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