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市场上,芯片企业的业绩似乎与股价背道而驰。一方面是部分企业预告业绩下滑伴随计提减值,另一方面股价却形势大好,相信“利空出尽是利好”的投资者纷纷准备抄底,不过专家认为,尽管随着需求端修复,上游芯片企业有望收益,但复苏之路上仍有风险和变数。
上涨的逻辑
截至1月18日收盘,韦尔股份股价攀升势头不减,自12日不足84元/股的位置连连攀升,如今已达93.18元/股,然而就在几天前,该公司刚刚发布了业绩下滑预告,称2022年度,公司净利润为8亿元至12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73.19%-82.13%。扣非后净利润为9000万元至1.35亿元,同比下降96.63%-97.75%。
无独有偶,同样业绩预降的芯朋微也强势上涨,芯朋微预告称,预计2022年度实现营业收入为7亿元到7.5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减少317.1万元到5317.1万元,同比下降0.42%-7.06%,然而从其股价来看,自13日约72.5元/股,上涨至18日收盘85.68元/股。
以上两家企业只是芯片板块的缩影,芯片ETF 17日收涨2.35%,18日收盘基本横盘持平,在此背景下,次新股也不甘示弱,17日-18日,佰维存储已实现两连板,两天累计涨幅高达44%,本周以来其涨幅高达43.59%。
综合多家券商研报来看,此次芯片板块异动背后,依旧是“利空出尽是利好”的逻辑,2022年,消费电子市场疲弱,各芯片大厂纷纷砍单,引发芯片价格雪崩,美股总市值排前十的半导体巨头中,有6家缩水幅度都超过40%,英伟达、英特尔的市值跌幅均已超过50%。
A股市场也不乐观,2022年4月以来,半导体板块各指数估值在历史底部震荡,各指数市盈率均约在40倍左右,在近三年来股价波动中属于低位。
分析师认为2023年或是芯片产业修复期,半导体板块基本面最差的阶段已经过去,半导体行业需求与供给都有望回归正常,抛售出逃的恐慌基本平复,行业内生逻辑将重新成为影响股价的重要因素。
拐点到了吗?
尽管今年恢复程度尚未可知,芯片企业已经纷纷开始去库存,力求摆脱往年的“包袱”,反映在财务报表上就是大额计提减值。
以韦尔股份为例,该公司预计,2022年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将达到13.4亿元至14.9亿元,环比三季度加大了计提力度,截至去年三季度,韦尔股份存货累计高达141.14亿元,针对部分产品以及部分库龄较长的产品,韦尔股份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近5亿元,创下A股半导体行业上市公司同期最大计提规模。
对于大额计提减值现象,产业观察家洪仕斌认为,临近年报发布,企业“业绩洗澡”时有发生,需要分情况来看,对于部分虚构业绩的企业而言,这的确是粉饰报表的手段,对于主营业务牢靠的龙头企业而言,这也是因产品、业务调整不得已而为之。
不过甩掉包袱是否就意味着轻装上阵,还要看需求不振的根本问题是否得到解决。洪仕斌认为,随着防疫形势转变,消费电子端有望迎来复苏,但这将是一个缓慢爬坡的过程,以手机产品为例,如今许多产品还积压在渠道当中,对于经销商而言,去库存仍是迫在眉睫的问题。
数据也佐证了这一点,据中信证券研报显示,截至2022年11月末,国内手机市场渠道库存约6476万部,较安全备货水平高出约3976万部。
洪仕斌指出,即便需求端能在今年二季度有所反弹,想要影响到上游芯片企业也需要时间,对于大资金来说,如今确实是抄底的好时机,不过对于个人投资者而言,芯片复苏之路上大概率会起起伏伏,不能过于乐观。
专家强调,芯片产业每一次周期波动,也是一次行业内洗牌的过程,以往的龙头有可能黯然失色,布局蓝海的新晋玩家或许后来居上,例如涉及智能穿戴的企业,未来穿戴产品或成为数据处理和云端交互的节点,以及多媒体的接入端口,此外,横跨消费电子类、电脑类、存储类、工业类、汽车电子类的芯片企业能够更好地平衡风险,也可作为关注重点之一。
北京商报记者 金朝力 王柱力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