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征集山东省2022年“百姓学习之星”“终身学习品牌项目”和推荐全国“百姓学习之星”“终身学习品牌项目”的通知》精神,经各市教育局、高校和山东省老年大学协会推荐,山东成人教育协会组织专家评审,并报山东省教育厅审核,确定2022年山东省“百姓学习之星”122人,其中“事迹特别感人的百姓学习之星”10人;“终身学习品牌项目”126个,其中“特别受百姓喜爱的终身学习品牌项目”10个。“ 山东教育电视台”微信公众号将在2022年山东省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期间开展宣传展示活动。
山东省“终身学习品牌项目”
“特别受百姓喜爱的终身学习品牌项目”
——济南天桥社区教育网(E桥通)
E时代,筑建社区教育服务基础
在全民学习新时代背景下,2019年济南市天桥区教育和体育局结合互联网技术、移动互联技术,以提升天桥区社区服务综合服务水平为宗旨,正式推出了“济南天桥社区教育网”社区服务平台。作为一个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平台,“济南天桥社区教育网”为所有社区学习者提供最优秀的学习资源和以学习为中心、自主开放、双向交互的学习环境。同时,充分考虑学习流程管理的需要,构建贯穿学习全过程的个性化智能学习空间,借助网络、家庭计算机、移动端等设备,辐射全社区,覆盖到每一位居民。平台旨在解决社区居民多元化的学习需求,为不同年龄段,不同社会角色人群提供现代化的学习环境和丰富的学习资源,打造“人人皆学、时时可学、处处能学”的大型学习性终身免费服务超市。
平台核心学习资源为图书、视频。超过100万册有版权图书均可全文阅读,提供在线观看、添加收藏、写书评等功能;超过10万集来源于国内外1万多位名师、名家的多媒体资源,提供在线观看、写评论,满足所有人群、所有职业的居民学习。所有资源可以进行收藏加入学习计划,学习者跟自身的需求定制学习计划,完成学习服务过程,平台保存所有学习者的学习数据。学习者之间可以相互评论、点赞,达成知识认同感,进行学习交流与资源分享。
微信作为普及率最高的交互软件,济南天桥区社区教育网也借助其渠道优势进行了服务升级,2021年,天桥区社区教育品牌 “E桥通”正式上线。服务渠道转为微信小程序,在原来平台学习资源基础之上新增了“期刊”“绘本”资源,扩充了“活动服务”“学习打卡”“学习地图”“学习积分”等功能。 “E桥通”使天桥社区教育服务渠道更简便,资源更丰富,形式更多元,让社区群众享受社区教育服务的门槛更低了,同时与市级社区教育学习平台打通动态推送服务,重塑天桥区社区教育的品牌。
E时代,加速信息化推广与普及
为更好地落实“济南天桥区社区教育网”数字化社区学习服务推广,从2019年开始,每年都面向天桥区下辖街道进行“数字学习入社区”推广活动。各街道积极组织社区居民、社区管理员参与,向社区居民宣传“济南天桥区社区教育网”免费提供海量学习资源、知识学习服务。
社区教育管理员通过充分了解社区教育平台,全方位、多层次的向居民提供持续性答疑服务,循序渐进地提高社区居民数字化学习能力。为努力营造良好数字化学习氛围,每个街道都放置社区学习平台展架,继续发挥学习引导作用。数字化社区学习推广服务只要安全方面允许,每年都会持续进行线下社区宣传。
借助“济南天桥社区教育网”提升各街道、社区通知公告、新闻活动推送服务的汇集能力,对天桥区内社区教育服务信息进行融合,打造统一的宣传窗口,使本区的社区教育相关信息形成统一阵地,提升社区教育信息传导的效率与标准化。
E时代,提升特色、品牌化运营
突如其来的疫情给所有人的工作、生活带来了重大的影响,对社区教育工作带来巨大的冲击,原线下社区教育服务模式都无法有效开展。正因有了前期建设济南天桥区社区教育网平台的基础,才能支撑社区教育转变成为零接触服务,保障了天桥社区教育工作顺利、安全进行,服务模式集中转变为线上。2020年,在新冠疫情早期,济南市天桥社区教育网联合出版单位,快速推出相关防疫方面电子图书,在第一时间为广大社区居民提供了安全、可靠的防疫知识。在疫情期间,济南天桥社区教育网成为了天桥区广大社区居民学习的线上中心,在环境千变万化的情况下,天桥区社区教育服务一直保持高质量发展。后疫情时代下,数字化社区教育服务成为常态,在任何特殊环境下都能安全、有效地提供服务。
为深化天桥区社区教育服务品牌,打造品牌化的系列活动,提升社区居民的知参与度,扩大知名度。
“E桥通”不仅拥有丰富的原生资源,借助信息技术将天桥区各街道资源与服务融合,形成多维度资源服务。各街道、社区举办的讲座、DIY、节目、演出等服务,通过直播模式在特殊时期进行服务,线上完成学习、交流服务。
E时代,完善机制提升服务发展
2022年, “E桥通”社区教育品牌服务拥有专业团队运维,从平台、技术、资源、活动、推广各方面进行专业化支撑,保障数字化社区教育高效运转。制定“年度社区教育数字化示范/优秀街道”“年度数字化学习之星”“年度品牌活动优秀作品”评选机制,使管理工作数据量化,使参与者更有热情,推动服务持续发展。各街道数字化社区教育服务工作情况已纳入年度社区教育督导工作内容的一部分,每年都对所有街道相关工作进行评估,完善激励措施,为天桥区社区教育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E桥通”持续不间断地为天桥区广大社区居民提供海量资源学习服务,在特殊环境中满足了大量居民感兴趣的线上活动。疫情期间,很多居民通过线上服务拿到很多学习积分,从较高积分数值分析得出疫情期间线上服务成为了社区居民的首选,也在一次凸显线上服务的必要性。
济南天桥区社区教育网(E桥通)通过2年多的推广,平台总访问人数是1.1万人,平台总访问量超过55万次,数字化社区教育服务效果显著。
山东省“终身学习品牌项目”
“特别受百姓喜爱的终身学习品牌项目”
——乡村儒学讲堂
2013年,泗水县在全省率先提出并开展了“乡村儒学讲堂”建设,先后投入资金300多万元,建设302个标准化乡村儒学讲堂,在农村基层广泛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几年来共招募志愿者讲师150多名,开课6000余场次,受益群众达350000多人次。
“乡村儒学讲堂”授课内容及形式
要想使传统文化入脑入心,必须用老百姓喜欢的语言和方式。所以,“乡村儒学讲堂”授课必须有自己的特点。一是授课内容选择了一个好的切入点,那就是传统文化中的孝道。“孝”文化体现了中国人向来推崇备至的家国情怀,是农民最容易理解接受的。当讲授“孝”文化更能引起留守老人、妇女的共鸣。“乡村儒学讲堂”的授课基本都是以《弟子规》《论语》中有关“孝”的内容开始。二是讲堂授课以讲解生活化、故事化的事例为主。国学经典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晦涩难懂,如果一字一句、按部就班的讲解,讲师讲起来、村民学起来就比较枯燥乏味。为此,“乡村儒学讲堂”的讲师在吃透弄懂国学经典的基础上,以举例子的方式给村民讲解读到的、看到的、听到的小故事,把主要思想融入其中,以此吸引村民听课。三是讲堂会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让村民实践传统文化知识。中国传统文化在道德修养和实践方面,讲求“致良知、知行合一”,即不仅要在心里感受传统道德的要义和力量,还要形成自身完整的处事方式和行为规范。
讲堂开展活动大体有以下几种:
礼仪教育活动。为村民讲解传统文化的各项礼仪,如拜师礼、成童礼、冠礼等。比如,向孔子像行拜礼的礼仪程序延续到现在,每次开课前,讲师和村民一道,向孔子像作揖、鞠躬四次。
学习比赛活动。志愿者讲师通过比赛、竞赛、评比等活动对村民进行激励,“将村民划分为4-5个学习小组,组织开展不同小组之间的学习竞赛、《弟子规》背诵比赛等;全村村民公开投票评选孝亲媳妇、模范公婆、和谐家庭”,增强了村民学习积极性。
传统曲艺活动。为了服务“乡村儒学讲堂”,组建了儒风孝道志愿演出团,自编自演了有地方特色的《借婆婆》《背公公》等节目。戏曲的形式生动活泼,寓教于乐,让村民在观看的同时受到教育。
道德实践活动。讲堂注重“孝”文化的实践,对村里“孝老爱亲”模范给予适当奖励,对来讲堂听课的孩子布置孝道作业:每天帮助长辈做一件实事,可以在饭前给爷爷奶奶搬椅子、叠被子,也可以为爸爸妈妈做一件家务等等,逐步以培养敬老孝亲的习惯。
乡村互助活动。在“乡村儒学讲堂”取得初步成效之后,讲堂组织开展一些乡村版的志愿服务活动。小城子村的乡村互助活动,主要是服务乡村弱势群体——孤寡老人。讲堂会在农忙时节,组织大家集体去为孤寡老人做农活。
青少年国学素质提升活动。与专业的教育机构合作,组织专业的老师,利用讲堂针对青少年开设国学课程,课程将传统经典读物、传统技艺、传统健身项目相结合,全面提升少年儿童的国学素质。
“乡村儒学讲堂”各个主体参与方式
☞ 党委政府
泗水县研究制定了一系列文件,为“乡村儒学讲堂”建设和运转设计了一整套的保障制度,全县上下“一盘棋”推进。在推进“乡村儒学讲堂”建设中,充分考虑了自身财政紧张的现实状况,采取了整合资源、分类建设、稳步推进、以点带面的原则,将乡村儒学讲堂建设纳入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全县建设完成了302个标准化乡村儒学讲堂。
☞志愿者讲师
“乡村儒学讲堂”的师资队伍是县文化传承发展中心组建的乡村儒学志愿者讲师团。志愿者讲师团队由县文化传承发展中心、县文旅局等部门面向社会统筹招募,建立了本土传统文化师资库。每年县里组织1-2次“乡村儒学”讲师志愿者培训班,通过考试的颁发上岗证。2019年至今,泗水县委宣传部、县委组织部、县文化传承发展中心承办联合评选表彰了17名首届儒学讲堂名师,在全县范围内予以通报表扬,每名讲师一次性奖励3000元。
☞村民
优秀传统文化就这样潜移默化地改变了村民,促进了村民的自我“进化”。他们不仅自觉践行优秀传统文化,还积极为“乡村儒学讲堂”服务。有的义工还会把自己学习传统文化的心得感受、自己学习后的变化在讲堂上讲出来。村民义工易于得到村民认可和接受,村民自然将他们作为榜样,进而促进更多村民自我改造、自我发展。
“乡村儒学讲堂”推进乡风文明建设作用
孝老爱亲观念重塑。“乡村儒学讲堂”以“孝”为切入点讲授优秀传统文化,使村民易于理解,易于接受,对村民孝敬老人观念的塑造是显而易见的。现在在泗水的农村里,很多村民在说孩子孝顺了,家庭比以前和睦了,可以看出,村民对“孝”文化的认知有了较大的提升,并能按照正确的认知付诸实践。
丰富公共文化生活,精神生活得到满足。在泗水农村60岁以上的老人,子女多在外工作,平时较少回家,他们的日常生活较为空虚,文化生活方面更是贫乏,还是以聚在一起拉呱为主,戏曲下乡、电影下乡等公共文化服务项目虽然受到部分村民欢迎,但次数较少,并不会使村民需求得到满足。来到讲堂听课,成为了新的文化休闲活动。很多老年听众都表示,自己没什么文化,但是喜欢去讲堂听课,因为能让自己快乐、开心。这种精神文化层面的满足带给村民的是一种朴素的快乐,有效促进了村民身心健康。
社会公德意识增强。“乡村儒学讲堂”为村民传授传统文化中的孝道和文明礼仪,通过亲身参与形式多样的活动,让村民感受传统文化熏陶,唤醒了村民心中沉睡着的文明基因,社会道德认知得到一定程度提升。
“乡村儒学讲堂”听众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精神文化层面的需求得到部分满足,并在身心愉悦中提升了自身道德素质,逐步向着精神文明建设领域的新型农民转型。
山东省“终身学习品牌项目”
“特别受百姓喜爱的终身学习品牌项目”
——最美新农人
“最美新农人”项目创立于2019年6月,由威海市水产学校主办,为满足“就地培养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要求,举办计算机应用基础、农村电子商务、农村创业项目与开发、农业生态环境与农村新能源、礼仪与公关等系列培训活动,为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智力赋能,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自项目开展以来,“最美新农人”系列培训活动受到学校高度重视,三年来共投入资金18万元。该项目每周开展一次,开展培训活动152次,惠及的农民达到36000多人次,农民参与培训的积极性明显增强,学习氛围明显提高。
多措并举提高综合能力
紧跟时代提升思想素质。“最美新农人”项目开展以来,始终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首位,先后举办12期“乡村文明宣讲”大课堂活动,向农民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教育,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内化为农民群众的精神追求,外化为农民群众的自觉行动。通过培训,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使新时代农民由实然状态转变为应然状态,激发其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
加强培训提高基础能力。为提高农村劳动力应对新形势下经济发展出现的新问题新局面,“最美新农人”项目举办计算机基础、商务礼仪入门等基础知识培训班,对荣成农村中青年劳动主力进行计算机技能培训。培训班优选培训内容,科学设置培训方式,针对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操作、电脑基础知识、Windows操作、Word、Excel、电子邮件收发、商务日常应对礼仪等常用内容,以生动活泼的案例、贴切生活工作的案例开展理论知识和操作方法的讲解,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使参培的农村中青年主力军在学习过程中易于理解,便于记忆,熟练操作,受到广泛欢迎。
注重实操提升职业技能。“最美新农人”项目重点提升农民的专业技能,根据荣成市地方产业特色,创新农民专业技能培训方式,增强培训的灵活性和针对性,切实从农民生计实际需要出发,设置多样化、差异化培训方案,增加一对一、手把手指导和跟踪反馈等实践培训,提供阶段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农民的专业技术水平,改善农业生产经营管理能力,增强培训实效性,培养出一批具有一定专业水平的现代农业人才,促进农民就业创业。
学以致用促进提质增效
打造“农家乐”经营新模式。在新农村建设中,新农人改变传统“农民就是种地”的思维,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把发展重点放在了乡村旅游上,将拆、修、建相结合,在保留原有村貌的基础上,修整民居,建设新馆,打造特色村落,根据所学的农业生态环境、农村创业项目与开发等知识,在发展中坚持发展与保护并重的原则,开办具有地方特色的农家乐,守住生态优势,建设绿色家乡。如成山镇河口村确立“社区+公司+业户”的经营模式,成功打造“胶东渔村”品牌,该村被授予中国美丽乡村宜居示范村。
创新“大馒头”营销新理念。在体统理念中大馒头就是上不了台面的农家饭,经过培训的新农人们,更新理念,将农家平时饭桌上的大馒头变成了商品,走出了农村,走出了荣成,走向全国各地。他们不仅让大馒头味道更加香甜,而且根据不同的节日制作各种花样的大馒头,有除夕夜的枣饽饽,有元霄节的生肖,有寒食节的小燕,更创新出婚庆的石榴、元宝等,受到全国各地喜爱面食朋友的大力追捧。
促成“地瓜干”走向大市场。地瓜干作为荣成地方小吃,曾一度被认为难登大雅之堂,但随着其保健养生功效的广为人知,其价格也随之走高,如何让朴实无华的地瓜干摇身一变成为农民的“生财瓜干”呢?新农人凭借培训得到的市场洞察力,主打怀旧品牌,大力宣扬地瓜干的保健功效,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延伸“无花果”营销产业链。荣成作为无花果之乡,全市无花果种植面积达3.2万亩,年产鲜果4.6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27.8%。鲜果销售量2.8万吨,占全国总量的24.8%。无花果保存期短不耐长途运输,新农人们针对这些特点,组成合作社,取长补短,在政府出台多项扶持政策的基础上,搞无花果的产品深加工,开发出无花果酒、无花果干、无花果脆等系列产品,同时积极运用培训所得的知识,青年人通过电商平台、直播带货,老年人采摘打包线下销售,促进无花果产业发展、提高产品竞争力、推动休闲采摘旅游、帮助农村群众增收致富。
推进“海产品”全程精加工。近年来,由于渔业资源匮乏等原因,作为中国海洋食品名城、中国海带之都的荣成也在积极谋求出路。新农人在海产品的销售过程中更加注重海产品的质量及附加值,开发多品种的高档海产品,如海参、鲍鱼、瑶柱等,依托于过硬的产品质量,受惠于快速的物流技术,得益于便捷的电商平台,将深加工后的海产品销往四面八方。
时代不负勤劳人。通过专业的培训,一批批新农人走向自己的岗位。他们通过集中学习,掌握了技术、学会了管理,开阔了视野。相信他们定会在新农村的广阔土地上,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搞好生产,走向国内国际大市场搞好营销,创造更大的成就。他们就是时代最美新农人。
本文编辑:CHEN°
责任编辑:林美妮
专家:感染后半年内通常不会再次感染
山东官方辟谣,这些都是假的!
这种水果火了!但吃的时候要注意……
山东教育融媒体传播矩阵
山东教育发布 App | 养教有方App
官网 | 微博 | 抖音 | 快手 | 头条
投稿/新闻线索/爆料视频:sdetvnm@163.com
一经采用将获得线索奖励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