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食 > 正文

水果“刺客”收割了谁

精品水果店越开越多,独自在上海打拼的95后消费者吴宇却发现,水果变得越来越买不起了。吴宇每周在水果上的预算花费是50~100元,“同样是50元钱,现在能买到的水果越来越少了。光是两个粑粑柑和两个苹果,就花了我将近50元,两天就吃完了。现在的水果为什么这么贵?”

不仅是吴宇提到的精品水果店,在各大商超,以及盒马、叮咚买菜等线上生鲜平台上,高价水果已屡见不鲜。在盒马鲜生App上,某款山东红富士苹果的平均单价为18元/个,另一款无锡爱媛橙的平均单价达25元/个。而一些稀奇古怪的“小众”水果,更是以高价著称。比如,产自泰国的红宝石柚子,一个售价可达百元;一箱4~6颗的牛奶释迦或燕窝果,售价动辄数百元;产自云南西双版纳的手指柠檬,一斤要价300多元……

高价水果凭什么卖这么贵?售价如此之高的水果为何仍被行业抱怨“没有利润”?请看记者的调查。

1

买不起的水果

对于独自在上海打拼的95后消费者吴宇来说,水果是每日的必需品。“小时候家里人总拿‘一天一个苹果,医生远离我’督促我吃水果。”吴宇认为,每天吃适量水果是一种补充营养的好方式,天然、美味又便宜。

工作后的几年里,吴宇明显感到身边的精品水果店多起来。水果的品种越来越丰富,其售价也水涨船高。即便是苹果、柑橘等一些最为常见的水果,也变贵了。

在盒马鲜生App上,最便宜的一款单果150克重的国产红富士,售价约为3元/个;最便宜的750克盒装小蜜柑售价也要9.9元。“挑选盒装或者袋装水果还比较容易确定价格。现在很多散装零称的水果,看单价很难让消费者敏感起来,但是如果不懂斤两,把握不好数量,随便一买价格就超了。”在多次被“水果刺客”刺痛后,吴宇掌握了一套规避超额花费的技巧,“看个头,掂量斤两,一般越大越饱满的单价越高。”

除了比较常见的大众水果,部分高价水果往往在观感上更有猎奇性。它们还通常具有一个比较独特的名字。比如“蟠枣”,在淘宝上卖到了30元~40元/斤,而精品蟠枣能卖到将近50元/斤,平均一颗就要3元钱。相较而言,冬枣的价格是每斤20元,牛奶枣仅为每斤6~8元。

高价猎奇水果的典型,还有产自哥斯达黎加的粉红菠萝。这一品种内瓤呈现颇具“少女心”的淡粉色,被誉为“丛林中的宝石”。由于生长至结果需要长达26个月,并且产量稀少,其零售价格普遍非常昂贵。前一阵,南京某超市甚至离谱地卖到了980元/个。而其在国内电商平台的售价,也高达600~800元/个。

此外,产地也成为衡量水果价格的重要指标。吴宇称,同样是进口水果,东南亚水果的价格一般尚能接受,然而一旦源自澳洲、日本、西欧等地,水果就很容易与“高级感”联系起来,“价钱会更高”。

节令和价值方面的稀有性,也往往与“高价”相关联。头一批岭南的荔枝、第一批新鲜的车厘子、头一茬冬天的草莓……水果初上市时,价格往往更高,随着产量的大幅增长,价格也会慢慢回落。

2

高价水果从何来

“水果现在不是贵,是精品化了。越来越多人在买水果的时候对卖相、个头大小、甜度有了具体的要求。现在有一部分消费者,哪怕贵一点也要买到确定的、好的东西,他们的要求倒逼我们去做水果分级。”北京新发地水果批发商李想告诉记者。

艾瑞咨询2022年发布的《美好生活水果新食尚消费趋势报告》印证了这一变化:数据显示,在消费者选择水果考虑的因素中,水果品质成为最受关注的因素。整体来看,35岁以下的年轻群体对水果的要求高,关注因素更全面,是高品质水果的消费主力军。

品牌营销和社会心理的作用对水果价格的影响也不能忽略。大润发超市的员工晓河说,现在人们吃水果的理念已经和从前大为不同,“小时候水果的确便宜,吃的主要也是当地的应季水果,品种并不多。华北地区就是苹果、橘子、梨,夏天吃西瓜,冬天吃一两次草莓。”

在晓河的印象中,榴莲是商超里最早的“网红水果”,之后各种进口水果慢慢丰富了国内水果市场的品类,水果消费变得有了门槛。成箱的车厘子、脆甜的晴王葡萄、与健身捆绑的牛油果……水果的新鲜感与独特性,借助营销的力量被一次次地塑造。“我觉得水果不是变贵了,是整个产业升级了。现在的水果和过去市面上的已经不是同一批东西了。”晓河说。

无论是追求高品质、更精致的生活,还是作为社交分享在社交媒体进行对外展现,需求在哪里,高价水果就会出现在哪里,即使没有明确的需求,资本也会创造需求。

网络上曾流传一组词汇表,A组包含有机、绿色、高纤维、矿物质等词汇,B组则是排毒、抗衰老、抗癌、降胆固醇等体现功能的词汇。有人开玩笑说,将AB两组进行随机两两组合,即可打造一款“高价水果”的宣传话术。

对此,一些网友也在社交媒体上表达了对水果高价逻辑的不解。“搞不懂这是炒作还是什么?”“高价水果难道不是智商税吗?”“吃起来平平无奇,价格却高得离谱。”其中,高价水果最为人所诟病的,还是口感与价格的不匹配。

哔哩哔哩UP主“记录生活的蛋黄派”在视频《天价水果》中,记录了他去超市选购高价水果的经历:5件果品——两颗60元的燕窝果、一颗70元的红宝石石榴、15颗/盒售价188元的草莓、778元/盒的金车厘子,共花费1274元。最后,他给出的综合评价是:“从价格来说,我都觉得不值得,不会再回顾。”尤其是价值778元/盒的金车厘子,当他接连试吃3颗却都是酸的之后,表现得十分失望与惊诧,“我很难受,我花了这么多钱买的金车厘子没有普通车厘子好吃,这个果王就这?”

相较于直截了当刺痛消费者钱包的“金车厘子”“粉红菠萝”,不少品类大众、口感普通的“平民水果”在搭上了水果精品化快车后,售价也普遍提升,远远高出消费者心目中设想的价格。

3

高价格vs低利润?

口感与售价并不精确匹配的水果行业,是否存在着较高的利润呢?

记者走访了几家水果店,店主却普遍表示,水果店并不怎么赚钱。在北京市朝阳区一家提供水果切配服务的“切果NOW”门店,加盟商小刘称,自己在五六年前做起了水果生意,但收益远不如预计。

根据瑞达期货统计,中外水果行业普遍利润率较低。从已经上市的龙头企业来看,这些水果企业并没有实现高利润。

以在港股上市的洪九果品为例,其主要销售利润率更高的品牌水果产品,然而毛利率水平尚且不到20%,净利润率在正常年份不到8%。按小刘的话来说,“水果行业挣的都是辛苦钱”。

即使是产业链更加完备的欧美企业,其盈利情况似乎也不容乐观。全球果业巨头都乐,纵使布局已经覆盖全产业链,并在多领域形成份额优势,其在2022年前三季度的毛利率也不到6%。

与较低且不稳定的利润率形成反差的,是越来越高的水果批发价格。据2019年1月至2023年2月农业农村部监测到的数据显示,大众常吃的五种水果(巨峰葡萄、富士苹果、香蕉、西瓜和菠萝)批发均价从3.04元每斤涨到了3.77元每斤,涨幅高达24.01%。

何以造成高价水果产业低利润与高价格的反差,这部分成本又去了哪里?

首先,从整体产业链角度看,水果的产业链较为庞杂,中间环节很多。从种植端、采后处理,到水果流通、水果零售、水果冷链物流,每一个环节的增加、每一次流通次数的增多,都会导致成本提升。进入中间批发环节后,水果往往会经历层层加价的过程,压货的出现也将带来不同程度的折损。到达最后的零售环节,店面、人工,以及标准化的流程也会进一步导致利润空间的压缩与价格的提升。其次,水果的种植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自然环境,“靠天吃饭”极不稳定,所以水果供应本身具有极大的价格波动属性。

此外,水果分级标准化进程也影响着定价。水果分级的做法打破了粗放的“混装统卖”交易方式,不同档次间的水果售价被拉开,实现了优质优价。

但从消费者的角度来,不符合标准的水果难以上市,只能购买高等级的昂贵水果。比如几年前市场上的榴莲以二级果、三级果居多,但分级制度的介入使得这部分榴莲被用来制作比萨和糖果,质量更好、价格偏贵的一级果则更多地占据了消费端市场。同时,相较于质优或者品种独特的高价水果,普通水果价格更低,种植果农、超市、水果店的利润也很低,这就导致果农不愿种植普通水果,零售业不愿贩卖普通水果。由此,市场上的平价普通水果或许将会越来越少。

据正观财经眼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