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贝母散
[处方]贝母22.5克(煨令微黄)百合22.5克 杏仁30克(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甘草30克(炙微赤,锉)赤茯苓22.5克 麻黄30克(去根、节)石膏60克 人参30克(去芦头)柴胡30克(去苗)
[制法]上药捣粗罗为散。
[功能主治]清热化痰,宜肺平喘。主伤寒汗出而喘促,烦热头痛者。
[用法用量]每服12克,以水300毫升,入生姜3.7克,煎至200毫升,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十一
62、奔豚汤
[处方]甘草2两,川芎2两,当归2两,半夏4两,黄芩2两,生葛5两,芍药2两,生姜4两,甘李根白皮1升。
[功能主治]益元气,泄阴火,破滞气,削其坚。疏肝清热,降逆止痛。主由惊恐恼怒,肝气郁结,奔豚气上冲胸;肝胃不和,气逆上攻,胁助疼痛,噫气呕呃。腹痛,往来寒热。肾之积,发于小腹,上至心,如豚奔走之状,上下无时,久久不己,病喘逆,骨痿,少气,其脉沉而滑。胸膈胀闷,时觉气上攻冲,或口苦咽干,舌苔由微黄,脉弦者。
[用法用量]以水2斗,煎取5升,温服1升,日3次,夜1次。
[注意]忌海藻,菘菜、羊肉、饧。
[各家论述]①《金匮要略编注》:此因肝胆风邪相引,肾中积风乘脾,故气上冲胸而腹痛。厥阴受风,相应少阳,则往来寒热,是以芎、归、姜、芍疏养厥明、少阳气血之正,而驱邪外出;以生葛、李根专解表里风热,而清奔豚逆上之邪;黄芩能清风化之热;半夏以和脾胃而化客痰,俾两经邪散,木不临脾而肾失其势,即奔豚自退。②《古方选注》:君以芍药、甘草奠安中气,臣以生姜、半夏开其结气,当归、芎入血以和心气,黄芩、生姜甘李根白皮性大寒,以折其冲逆之气,杂以生葛者,寓将欲降之,以先升之之理。③《金匮要略法释》:奔豚汤为小柴胡的变方。陈逊斋老师认为,方中生葛,系柴胡之误。葛主汲升,水逆上犯,决不宜升提;李根白皮以治热性奔豚;归、芎、芍以和肝镇痛,黄芩清解肝胆之热;姜、夏和胃降水逆。
[临床应用]奔豚气《辽宁中医》(1978;4:36):潘某某,男,50岁,工人。八天前遇事突然惊恐,遂致阵发性气从少腹上攻心下,剧痛难忍,伴有腹胀,失眠,饮食不下,平均每二小时发作一次,一次持续5-30分钟,发作时有气从少腹上冲心胸,心下闷乱,恶闻人声,时时欲呕,手足厥冷,痛楚欲死,痛甚则大汗出,神志蒙昧,但发作后诸症消失,一如常人。住院经用西药镇痛剂、解痉挛、输液等对症治疗无效。患者面色不华,舌苔白厚有裂纹,脉濡弱无力。诊断为奔豚气。症脉合参,治以疏肝解郁,下气缓急,和血调肝,清热平逆。以奔豚汤加减:葛根20g,半夏15g,生姜10g,当归15g,芍药15g,川芎15g,黄芩15g,甘草10g,牡蛎50g,苍术15g。服药三剂,发作停止,稍有打呃腹胀,遵上方去生姜,加陈皮20g,厚朴20g,继服三剂,诸症悉退而愈。
[摘录]《金匮》卷上
63、扁平疣外治方
[处方]冰片10克(另包),玄明粉10克(另包),苦参30克,板蓝根30克,大青叶30克,鱼腥草3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
[功能主治]燥湿清热,软坚祛瘀,抗病毒。主脾肺湿热郁结,火郁肌肤。
[用法用量]先将冰片、玄明粉共研极细要备用。然后将余药煎汤取浓汁,待冷却至皮肤可耐受温度时,用毛巾或棉球蘸药水于患处反复擦洗15-20分钟。再用备用冰片、玄明粉用冷开水调成糊状(用多少,调多少),反复擦涂患处15-20分钟,用力以不擦破表皮为限度。上药每日1剂,分2次外用,5日为1疗程。
[摘录]施永茂方
64、扁桃Ⅰ号
[处方]九里明12克,一点红9克,射干6克,甘草6克。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咽消肿。主外感风热,或感冒风寒,郁而化热,火热上攻咽喉。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广西中医药》
65、碧丹
[处方]玉丹3分,百草霜半匙(研细),灯草灰(如瓦灰色)1厘,甘草末3匙,薄荷末2分(研极细),好冰片半分(多加尤妙)。
[制法]再研匀,入小瓷罐,塞紧口,勿令出气。
[功能主治]消痰清热,祛风解毒,开喉痹,出痰涎。主喉症。单双鹅、连珠鹅、喉痈、喉癣、喉菌初起、缠喉风、牙齩、牙疔毒、舌痈、紫舌胀、木舌重舌初起、上颚痈、颈痈、面痈、托腮。
[用法用量]①制玉丹法:生明矾打碎如指大,倾入银罐内,炭火煅,以筷刺入罐底,搅之无块为度;次将上好牙消,打碎投下,约十分之三,再将硼砂打碎投下,亦十分之三,再将生矾逐渐投下,候其烊尽,照前投消、硼少许,如是逐层投完,待至铺起,罐内发高如馒头样止,方架炭火烧至干枯。然后用洁净瓦一大片,覆罐上,一时取去,将牛黄少许为末,用水4-5匙,调匀,滴丹上,将罐仍入内,火烘干,即取起,连罐覆洁净地上,用纸衬地上,再将碗覆之,过七日,收储听用。轻松无坚纹者佳。如有坚纹,不堪用,或留作蜜调药中用。煅时火候,初宜缓火,然亦不可过缓,恐致矾僵,不易溶化,后必坚实,中间及后,须用武火,又如矾未溶化,即投消、硼,必不尽溶,势必坚实,罐须煨透,不令爆碎,倾过银者不用。此丹必多制,愈久愈妙。②《杂病源流犀烛》有牙皂少许。
症凶者,冰片多于甘草;将愈,甘草多于冰片。
[注意]此药须临时。配合,若5-6日即无用,如遇阴雨天,1日即无用。
[摘录]《尤氏喉科秘书》
66、鳖甲养阴煎
[处方]鳖甲 龟版 干地黄 枸杞 麦冬 杭芍各9克 首乌藤15克 地骨皮 茯神各9克 丹皮6克
[功能主治]养阴,清热,补益肝肾。主妇人阴虚血亏,经闭不行,两颧色红,潮热盗汗,心烦不寐,手心热,口干唇红,苔薄而黄,脉细数。
[用法用量]水煎,温服。
[摘录]《中医妇科治疗学》
67、萆分清饮
[处方]川萆6克,黄柏1.5克,石菖蒲1.5克,茯苓3克,丹参4.5克,白术3克,莲子心2.1克,车前子4.5克。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分清泻浊。主湿热下注。(萆分清饮)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医学心悟》卷四
68、冰硼散
[处方]冰片50g 硼砂(煅)500g 朱砂60g 玄明粉500g
[性状]为粉红色的粉末;气芳香,味辛凉。
[炮制]以上四味,朱砂水飞成极细粉,硼砂粉碎成细粉,将冰片研细,与上述粉末及玄明粉配研,过筛,混匀,即得。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用于热毒蕴结所致的咽喉疼痛,牙龈肿痛,口舌生疮。
[用法用量]吹敷患处,每次少量,一日数次。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69、冰麝散
[处方]黄连 黄柏 玄明粉各3克 白矾 甘草各1.5克 鹿角霜1.5克 煅硼砂7.5克 冰片1.2克 麝香0.3克
[制法]上药除冰片、麝香另研兑入外,余药共研细末,瓶贮密封。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祛腐生肌。主咽喉炎,扁桃体炎,口腔溃疡,喉癌。
[用法用量]用时吹患处。
[摘录]《中医喉科学》
70、冰霜梅苏丸
[处方]乌梅肉48两,苏叶16两,葛根8两,薄荷56两。
[制法]上为细末,过罗和匀,用白糖1280两,热开水打丸。
[功能主治]清暑解热,生津止渴。主感受暑热,口喝咽干,胸中满闷,胃口不开,头目眩晕。
[用法用量]每30粒重1两。口内噙化。
[摘录]《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71、槟芍顺气汤
[别名]槟榔顺气汤(《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
[处方]槟榔 芍药 枳实 厚朴 大黄
[功能主治]行气通腑,清热解毒。主下痢脓血,里急后重,发热口渴,心腹痞满,呕而不食,苔黄脉数。
[用法用量]加生姜,水煎服。
[摘录]《温疫论》卷下
72、必胜散
[处方]芎、归、芍、生地、熟地、阿胶、前胡、甘草、天冬、麦冬、陈皮、黄耆、白术、茯苓、刺蓟、马勃、醉芩。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养血安胎。主妊娠吐血衄血者,皆由平日忧思惊恐伤于肝脾,结于经络,久则气逆以致经血妄行,口出曰吐,鼻出曰衄。心胸烦满,甚或喘急,胎气上逼则难治。
[各家论述]古人云:胎前见血,十不活一,此甚言经血之不可伤也。夫血以养胎,胎藉血长,一有渗漏,胎元必伤,妄行过甚,孕妇有损,吐衄,从口鼻而出血,热极矣。清热凉血,胎或可安。芎、归、胶、芍、二冬、二地所以清血分之热,可养血固胎;醉芩、刺蓟、马勃专除血中之伏火;黄耆、术、芩、陈、甘补阳以生阴之道。微嫌川芎辛散上行,宜慎之。
[摘录]《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三
73、必胜饮
[处方]半夏 枳实各6克、石膏(煅)9克 杏仁(去皮、尖)茶叶 麻黄 瓜蒌霜(去油)甘草各3克 生姜5片
[功能主治]功用]宣肺下气,清热化痰。主哮证,痰热蕴肺,久久不愈者。
[用法用量]水煎,不拘时服。
[摘录]《丹台玉案》卷四
74、避瘟明目清上散
[处方]南薄荷5钱,香白芷5钱,川大黄6钱,贯众1两2钱,大青叶1两2钱,珠兰茶1两2钱,降香4钱,明雄黄3钱(水飞),上朱砂2钱,上梅冰片1钱。
[制法]先将前9味研极细末后,兑冰片,再研至无声。
[功能主治]芳香避瘟,清热解毒。主风热上壅,目赤肿痛,畏光羞明。
[用法用量]闻之。
[摘录]《慈禧光绪医方选义》
75、萆薢分清饮
[处方]川萆薢6克 黄柏(炒褐色)石菖蒲各15克 茯苓 白术各3克 莲子心2.1克 丹参 车前子各4.5克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分清别浊,主赤白浊,淋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医学心悟》卷四
76、碧雪
[处方]芒消 青黛 石膏(煅过,研,飞)寒水石(研,飞)朴消 消石 甘草 马牙消各等分
[制法]上药先将甘草煎汤400毫升,去滓,入诸药再煎,边煎边搅,使诸药消融,再入青黛和匀;倾入砂盆内,候冷结凝成霜,研为细末。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泻火利咽。主脏腑积热,咽喉肿痛,口舌生疮,或喉闭壅塞,水浆不下,天行时疫,发狂昏愦。
[用法用量]每用少许含化,咽津,不拘时候。如喉闭壅塞不能吞咽者,即吹药入喉,频用。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
77、鼻炎片
[处方]苍耳子、辛夷、防风、连翘、野菊花、五味子、桔梗、白芷、知母、荆芥、甘草、黄柏、麻黄、细辛
[性状]为糖衣片或薄膜衣片,除去包衣后显棕色;气香,味苦。
[炮制]上十四味,取白芷、桔梗和部分黄柏粉碎成细粉;辛夷、野菊花、细辛、荆芥用蒸馏法提取挥发油,蒸馏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麻黄、知母、五味子粉碎成粗粉,照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附录ⅠO),用60%乙醇为溶剂进行渗漉,收集漉液,回收乙醇;剩余黄柏及其余苍耳子等四味加水煎煮二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加入上述蒸馏后的水溶液及漉液,浓缩至相对密度约为1.25,喷雾干燥成细粉,加入上述白芷等细粉,混匀,制成颗粒,干燥,喷加上述挥发油,压制成片,包糖衣或薄膜衣,即得。
[功能主治]祛风宣肺,清热解毒。用于急、慢性鼻炎。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4片(糖衣片)或2片(薄膜衣片),一日3次。
[规格]薄膜衣片每片重0.5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78、鼻炎丸
[处方]柴胡10克,薄荷10克,菊花10克,蔓荆子10克,防风10克,芥穗10克,黄芩10克,桔梗10克,川芎10克,白芷10克,枳壳10克,牛角100克,细辛5克,龙胆草5克,辛荑15克。
[制法]共为细末为密丸,每丸熏3.5克。
[功能主治]发表散风,清热解毒,宣肺通窍。主风寒伏郁化热,肺热不宣,重蒸清窍。
[用法用量]日服2-3次,每次1-2丸,孕妇慎服。
[摘录]《中医杂志》
79、碧云散
[处方]柏叶2分,南星、姜蚕、全蝎、郁金、雄黄1钱。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小儿浑身壮热,夜啼。
[用法用量]每服1字,用薄荷汤入蜜调服。
[摘录]《保婴撮要》卷四
80、碧云散
[处方]鹅不食草2钱,川芎2钱,薄荷2钱,白芷2钱,青黛2钱。
[制法]上为细粉,每1两细粉兑冰片5分,研细混和均匀,装瓶重4分。
[功能主治]通关散风。主风热上攻,头痛目眩,眼睛红赤风痒。
[用法用量]用少许,嗅入鼻内。
[摘录]《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81、碧玉散
[处方]滑石180克 甘草30克 青黛适量
[制法]前二味为细末,加青黛至药末呈碧青色。
[功能主治]祛暑清热。主夏伤暑热,身热吐泻,下痢赤白,癃闭淋痛;或兼见目赤咽痛,口舌生疮者。
[用法用量]每服9克,加蜜少许,温水或新汲水调下,每日三次。
[摘录]《宣明论方》卷十
82、碧玉散
[处方]羌活 踯躅花 薄荷 川芎 防风 蔓荆子 细辛 荆芥 白芷各3克 风化消 石膏(煅)青黛 黄连各9克 鹅不食草90克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清热散风,活血止痛。主目赤肿痛,昏暗羞明,隐涩疼痛,风痒头重,脑鼻酸痛,翳膜胬肉,眵泪稠粘,卷毛倒睫。
[用法用量]每用少许,吹鼻中,每日三次。
[摘录]《审视瑶函》卷六
83、碧玉散
[处方]黄柏末 红枣肉(烧炭存性)各15克
[制法]上药共研极细末。
[功能主治]主脾胃湿热,郁于下颊,发为燕窝疮,俗名羊胡子疮。初如粟米,大者如豆,色红,热痒微痛,破流黄水,浸淫成片。
[用法用量]香油调搽患处。
[摘录]《医宗金鉴》卷六十三
84、薄荷连翘方
[处方]金银花30g,连翘15g,生地15g,牛蒡子9g,知母9g,鲜竹叶6g,薄荷3g,绿豆衣3g。
[功能主治]祛风清热。主风热牙痛。牙齿作痛,牙龈肿胀,不能咀嚼,腮肿而热,患处得凉则痛减,口渴,舌尖红,苔白干,脉浮数。
[摘录]《中医喉科学》引冰玉堂验方
85、薄荷连翘汤
[处方]金银花30克 连翘 生地各15克 牛蒡子 知母各9克 鲜竹叶6克 薄荷 绿豆衣各3克
[功能主治]疏风祛邪,清热解毒。主牙龈肿痛,腮肿而热,口渴舌红,脉浮数。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中医喉科学讲义》引冰玉堂验方
86、薄荷玄明散
[处方]薄荷2两,消石2两,没石子2两,冰片7分,玄明粉1两,硼砂1两,青盐2两。
[制法]上为极细末。
[功能主治]泻火清热。主风热牙痛。
[用法用量]时擦牙齿痛处。
[摘录]《中医喉科学》
87、补脾益肾汤
[处方]党参12g,黄耆12g,萆薢12g,墨旱莲12g,茜草12g,熟地15g,小蓟草30g,炒白术9g,威喜丸(分吞)9g,炒知母6g,炒黄柏6g。
[功能主治]补脾益肾,清热化湿。主膏淋(乳糜尿)。
[用法用量]
尿混减轻,湿热未清,去茜草,加泽泻、益母草;头晕、腰酸,加枸杞子、菟丝子等补肾药。
[摘录]方出《张伯臾医案》,名见《古今名方》
88、苍地丸
[处方]苍术 陈皮各90克 黄柏 黄连各45克 连翘 黄芩各30克
[制法]上药研末,用生地180克,捣膏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凉血止血。主脏毒下血。
[用法用量]每用50~70丸,白汤送下。
[摘录]《医学入门》卷七
89、苍连丸
[处方]苍术60克 香附75克 片芩 黄连(炒)各15克
[制法]上药研末,栝楼瓤为丸。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行气化痰。主湿痰发热。
[用法用量]每次10克,温开水送下。
[摘录]《医学入门》卷七
90、苍芩汤
[处方]苍耳子12克,黄芩18克,辛荑花10克,防风15克,甘草6克。
[功能主治]疏风清热,通窍止痛。主肺受风寒,郁而化热,热移于脑。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江西中医药》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