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顺之战是发生在明万历四十六年( 后金 天命 三年,1618年)四月,在明与 后金 的战争中,后金攻取抚顺(今辽宁 抚顺 市北)的作战。此战,努尔哈赤乘 明朝 边防松弛之机,把握战机,周密 部署 ,利用友军的配合,实施内外夹击,回师反击之计,两度获胜,给明朝以沉重打击。
万历四十一年以后,由于明朝支持女真叶赫部,并直接派兵驻守叶赫部的东西二城,妨碍了努尔哈赤统一女真的战争。努尔哈赤经过认真准备,于四十六年四月初决定转兵伐明,并决定首先夺取进入辽东的咽喉要地抚顺。
清王朝定鼎北京后,为了追念先人,更重要的是为了让后世子孙不忘创业之艰,康熙、乾隆、嘉庆、道光等四位皇帝曾九次赴清永陵祭祖,途经抚顺时,乾隆、嘉庆、道光都曾留下过诗篇,笔者认为,其中当以嘉庆的为最佳。
抚顺城
嘉庆
征明应运启前麾,天佑皇清时雨师。
境逼孤城围劲旅,书持一纸竖降旗。
永芳向化遵王道,抚顺安生沐帝慈。
德洽群黎拓疆域,我朝自此建鸿基。
诗的大意是:努尔哈赤征明是顺应上天之运,所以上苍为我征明之师洗净尘埃,劲旅将抚顺这样一座孤城紧紧围困,一封劝降信城头便竖起了降旗。守将李永芳归顺,抚顺得以受到先帝慈恩的笼罩。我国的恩德施及抚顺百姓,大金的疆域由此而拓展,一代宏图伟业从此奠基。
这首诗的最后一句:我朝自此建鸿基。反映出抚顺之战在清朝帝王中的重要位置。这次战役意义十分重大,它是努尔哈赤征明的开始,是努尔哈赤开创一代伟业的里程碑。
一、历史背景
抚顺位于今辽省东部,距北京1700余里,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明朝皇帝朱元璋统一天下后,为了加强对东北的统治,在辽东修建了十八座城镇,抚顺就是其中的一个。抚顺的称谓源于朱元璋,抚是“抚绥边疆”,顺是“顺导夷民。”从抚顺这两个字的字面上我们就可分析出这座城镇的作用,即是为了安抚夷民的,朱元璋说的夷民便是女真,即今天满族的前身。
乾隆路过抚顺时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洪武城抚顺,意在抚顺我。
这句诗道出了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修建抚顺城的用心。
关于女真
女真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有关它的起源有许多说法,现尚无定论,本书不去探讨。女真
古称肃慎,肃慎的称谓最早见于《史记·孔子世家》:“有隼集陈廷而死,楛矢贯之,石砮,矢长尺有咫,陈泯公使使问仲尼。仲尼曰:‘……,此肃慎之矢也。昔武王克商,通道九夷百蛮,使各以其方贿来贡使无忘职业。于是肃慎贡楛矢石砮……试求之故府,果得之。这段话的大意是有一只鹰突然堕陈国宫殿前,人们看时,就见这支鹰身上中了一支长箭,箭头是石头的。人们不知它是从哪里来的,就派人去问孔子。孔子博学,他说,这是肃慎国的箭,当年周武王灭商,命令四方夷族进贡,肃慎国献的就是这样的箭,后来分封诸侯,陈国的国君分到了这个矢。人们到府库中去查找,果然找到了这样和箭。
《辞海》是怎样解释的呢?“古肃慎地,汉朝为扶余地,唐朝为渤海国地,辽国为上京道、东京道,金国为上京路、咸平路,元朝属辽阳行中书省,明朝为女真地,领于奴儿干都司,清朝初为吉林将军辖区”。
史料证明,女真族是一个古老而悠久的民族,她很早就与中原政权相联系,女真人曾在历史上创造了高度文明,她的第一次繁盛是在唐朝,唐朝时的渤海国都城(在今天的牡丹江市宁安县)是当时仅次于长安的亚洲第二大都市。
宋时,女真人完颜阿骨打建立大金,不久便灭了北宋,入主中原,与南宋划淮河为界,统治淮河以北地区一百多年。这是女真人的第二次繁盛,同时也是女真人第一次大规模地与汉文化相交融,他们按中原人的作法,实行科举,学习汉文化,许多女真人成为了汉文大师,金熙宗完颜亮的词写得非常有气势,为南方读书人所折服。后来,金为元灭,女真人走向了衰退,到明朝中叶,女真文字消亡,女真文明出现了断层。
明朝时,女真分为三大部分:东海女真(又叫野人女真),主要分布在黑龙江流域
海西女真主要分布在今辽宁和吉林一带。建州女真主要分布在辽宁。建州女真后来成为满族共同体的核心,所以,要想了解满族就必须了解建州女真。
也许有人会问,建州在什么地方?历史上真的有建州吗?
史料记载,建州是明代的一个地方军镇,其规模应是卫所,所以又叫建州卫,于明成祖永乐元年(1403)年11月设立。为什么叫建州呢,因其卫所建立在辽代时的率宾府的建州之地,明成祖沿袭了这一称谓。“卫”是明朝地方军队一种建制,卫所即地方军事指挥中心所在之所。
努尔哈赤这一枝,可追这溯至六世祖猛哥贴木儿,他被明朝封为指挥使,对朝廷非常忠诚,在一次配合明军的战役中,不幸牺牲。建州卫在历史上有过几次迁徒,后来在建州女真首领李满住的率领下进入苏子河流域,并在这里定居下来,其中心在今天的辽宁省新宾县境内,在这里建州女真逐渐发展至强盛。
努尔哈赤的曾祖福满被朝廷封为左都督,他生有六个儿子,他们是老大德世库、老二刘阐、老三索长阿、老四觉昌安、老五包朗阿,老六宝实。史称宁古塔六贝勒。其中老四觉昌安是努尔的祖父。觉昌安非常精明,很会作生意,深为父亲喜爱,他继承了父亲的官职,有的学者说他从明朝讨回了官叫都指挥使。都指挥使是个什么官呢?
明朝在省一级设立三司,布政司、按察司、都指挥司。三司的首脑都叫使。级别上都从二品,是封疆大吏,级别很高。布政使管行政,按察使管监察,都指挥使管军事,掌兵权,在三司之中虽然位序在后,但权力大得很。按军制,建州卫最大的长官是游击,不可能是都指挥使,如果觉昌安真的讨到了这样的官职,也还是个虚衔,并非国家的正式编制,不过是为了安抚夷族给个虚名而已。
明朝的政策虽说是抚绥和顺导,但女真和朝廷的冲突却从来没有停止过。见于历史记载
的,女真人攻打抚顺就早的一次是公元1450年。女真首领是李满柱,他率领15000人攻掠抚顺,遭到守城1000多士兵的顽强抵抗,最后损兵折将而去。
十三副遗甲起兵
明朝对女真始终处于戒备状态,为了更好地实行对女真的统治,边将们往往采用以夷制夷的策略,剿抚并用的策略,拉一派打一派,以从中控制。攻打抚顺的李满住当时还是明朝封赐的建州卫都督同知,封其为都督同知是抚,但在“抚”不起作用,或者说时机成熟可以直接剿灭时,就干脆直接发兵进剿。1467年,明朝将赵辅率五万大军并会同朝鲜兵一万,对女真进行了所谓犁庭扫穴式的围剿,这次围剿对女真打击极大,“强壮就戮,老稚尽俘”。李满住和他的儿子等共286人被擒杀。建州左卫的董山等七十余人也随之被处死于广宁城内。这次围剿给女真人留下了极其恐佈的阴影,以至于七八十年后,他们谈起这次屠戮来还心有余悸。这次围剿之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建州女真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八十年后,建州女真首领王杲部兴起,建州女真才算渐渐复苏。王杲屡犯明边,并日渐强大,明朝大将李成梁岂能任其坐大,1574年,他率大军直捣王杲大本营古勒城,城破王杲逃跑,明军纵火焚烧房屋500余间,斩杀俘虏1100百余人,王杲后来落入了明军之手被处死。王杲之子阿台继承父业,又经过了十多年的苦心经营,渐渐恢复了元气。为了报明军的杀父之仇,阿台经常派兵骚扰明朝边境。万历十一年,李成梁再率大军攻打古勒城,觉昌安的女儿是阿台之妻、当时正在城中。觉昌安担心女儿的安全,带着最得意的儿子塔克世即努尔哈赤的父亲,急忙赶到了古勒城。经李成梁允许,他们入城劝说阿台投降,免遭屠戮之苦。但他们入城不久,李成梁便发动进攻,破城后,城中军民尽被屠戮,觉昌安父子被明军误杀于城中。努尔哈赤闻到噩耗怒火中烧,以父祖留下的十三副盔甲愤而起兵,开始了艰难的创业。
从努尔哈赤起兵到正式建国共经历了二十九年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努尔哈赤对明朝一直非常恭顺,曾八次到北京朝贡。就是在建国的头一年即1615年,他还亲率十五人最后一次去了北京。这次去北京,完全是为了打探虚实。打探的结果,他认为与明朝公开绝裂的条件已经成熟。从京城返回不久,万历四十四年正月初一,即公元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建立大金国,年号天命。为了与完颜阿骨打建立的大金相区别,历史上称之为后金。需要强调的是,努尔哈赤是不会称自己的国家为后金的,这是后世史学界的称谓。
一个巧合
孟子说过:五百必有王者兴。这句话出自《孟子·公孙丑下》:原文是:“孟子去齐,充虞路问曰:‘夫子若有不豫色然。前日虞闻诸夫子曰:“君子不怨天,不尤人。”’曰:‘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由周而来,七百有余岁矣;以其数则过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吾何为不豫哉?’”
公元1115年,女真英雄完颜阿骨打在今黑龙江省阿城建立大金,12年后,即公元1127年,金国灭掉了北宋,与南宋划淮河为界,占据半壁江山,统治中原107年。
公元1616年正月初一,努尔哈赤建国大金,与完颜阿骨打建立的大金我整好相距五百年。孟子的句话在女真人的发展历史上得到了最为准确的证明。努尔哈赤肯定没读过孟子,否则他一定会自豪地说:“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
二、攻打抚顺的直接原因
1、东进统一的步伐受阻
努尔哈赤自起兵以后,先是统一了建州女真,接着又灭掉了海西女真中的乌拉、辉发、哈达。海西女真只剩下最后一个部落叶赫。这时的建州女真已地阔千里,人口日众。人口的增长必然要需求更大的生存空间。叶赫所居之地土质肥沃,良田千里,是块肥肉。努尔哈赤将叶赫锁定为下一个吞併的目标,而灭掉了叶赫,海西女真便归于一统。至于东海女真由于居住分散,形不成太大的力量。可以说,统一了海西女真后,整个女真也就基本上统一了。
努尔哈赤在吞併了哈达部后曾两次欲对叶赫用兵,都由于明朝干涉未能实施。明朝的兵部大员们认为,此时的叶赫已成为牵制努尔哈赤的最后一个力量,绝不能再任其吞灭。那样的话辽东重镇开原城就是一座孤城,就成了努尔哈赤的囊中之物。明朝决这能让这些成为现实。因此他们在物资和军事上全力扶持叶赫。叶赫东西二城修得十分坚固,前去增援的明军还配备了火器。加之开原城的明军与之遥相呼应,使得努尔哈赤轻易不敢对其用兵。东进受阻,逼迫努尔哈赤不得不另找出路,西进攻取抚顺也就成了他唯一的选择。
2、国内遭受严重灾荒
据李朝实录上载,努尔哈赤建立后金的那一年,辽东地区就发生了罕见的水灾,后金境内犹为严重。百姓饥寒已极,老弱填壑。而当时的抚顺地区虽有灾情,但商业繁华,积蓄充盈,攻下抚顺可获取大量粮食和其它财物,这是努尔哈赤用兵抚顺的最直接的原因。
当然,攻打抚顺还有一些历史上的原因,如明朝欠他们的人参款长期不还;欺辱赴马市交易的女真人,剋扣其货款,强买强卖等。努尔哈赤决定攻取抚顺也是多年积怨使之然。
天命三年二月,努尔哈赤发布讨明檄文《告天七大恨》,开始作战前动员以激励士气:《七大恨》有几种版本,内容上大同小异,考虑其史料价值较为珍贵,现将全文抄录如下:
“金国汗谕官军人等知悉:我祖宗以来,与大明看边,忠顺有年。只因南朝皇帝高拱深宫之中,文武边官,欺狂壅蔽,无怀柔之方略,有势力之机权,势不使尽不休,利不刮尽不已,苦害侵凌,千态莫状。其势之最大最惨者,计有七件:我祖宗与南朝看边进贡,忠顺已久,忽于万历年间,将我二祖无罪加诛,其恨一也。癸巳年,南关、北关、灰扒、兀刺、蒙古等九部会兵攻我,南朝休戚不关,袖手坐视,仗庇皇天,大败诸部。后我国复仇,攻破南关,迁入内地。赘南关吾儿忽答为婿,南朝责我擅伐,逼令追回,我即遵依上命,复置故地。后北关攻南关,大肆掳掠,南朝不加罪。然我国与北关,同是外番,事一处异,何以怀服?所谓恼恨二也。我忠于大明,心若金石,恐因二祖被戮,南朝见疑,故同辽将吴希汉宰马牛祭天地,立碑界铭誓,以杜将来,初非有意欺背也。会值新巡抚下马,例应叩贺,遂遗干骨里、方巾纳等行礼,时上司不竟出,招衅之非,反执送礼行贺之人,勒要十夷偿命。欺压如此,情何以堪?所谓恼恨者三也。北关与建州,同是属夷,我两家构衅,南朝公直解纷可也。缘何助兵马,发火器,卫彼拒我?畸轻畸重,良可伤心!所谓恼恨者四也。北关老女,系我礼聘之婚,后意渝盟,不与亲迎。彼时虽如此,犹不敢轻许他人,南朝护助,改嫁西虏。似此耻辱,谁能甘心?所谓恼恨者五也。我部看边之人,二百年来,俱在近边住种。后南朝信北关诬言,辄发兵逼令我部远退三十里,立碑占地,将房屋烧毁,青禾丢弃,使我部无居无食,人人待毙。所谓恼恨者六也。我国素顺,并不曾稍倪不轨,忽遣备御萧伯芝,蟒衣玉带,大作威福,秽言恶语,百般欺辱,文词之间,毒不堪受,所谓恼恨者七也。怀此七恨,莫可告诉。辽东上司,既已尊若神明;万历皇帝,复如隔于天渊。踌躇徘徊,无计可施。于是告天兴师,详写七恨。
《七大恨》中细细品之可以归为三大恨:一是明朝无故杀我父祖,二是偏袒叶赫,三是逼我交了祖上一直耕种的土地三十余里,致使我部无居无食。七恨之中有四条都涉及叶赫,但努尔哈赤并没有对叶赫用兵,相反却选定了抚顺。这是为什么呢?我们来看看当时后金与抚顺明军事实力的对比。
后金的兵力
努尔哈赤于建立后金政权的头一年,将原来的四旗扩充为八旗。八旗中的每一旗由25个牛录组成,每一牛录300人,25个牛录为7500人。八旗就是6万人。努尔哈赤用来攻打抚顺的兵力为两万人。
明军的兵力
明在辽东共设有25个卫,两个州。每卫5600人,卫下设所,每所的一千二百人。当时抚顺是所,隶属于沈阳中卫。有兵力约1200人,守城将领是李永芳游击。史载李永芳为辽东铁岭人,万历四十一年就任抚顺所游击。游击到底是个多大的官,现在看不好比照。按《明史·志第五十二》职官五所载:总兵官、副总兵、参将、游击将军、守备、把总,无品级,无定员。总镇一方为镇守、独镇一路者为分守,各守一城一堡者为守备,与主将同守一城者为协守。李永芳为独守一城者,是守备,看来官职不大。
通过双方军事力量的对比,我们基本上可以找出努尔哈赤攻打抚顺的原因了,那就是叶
赫与明军联手,兵力绝不会比努尔哈赤少,叶赫二城的城池坚固,取胜的把握不大,而且攻之将伤亡极大。抚顺城却不然,仅有守军1200人,攻之易耳。
三、战事经过
1、战前动员准备
尽管双方兵力悬殊,但努尔哈赤却并没有因此而掉以轻心,战前他作了详尽而周密的准备。
1、发布七大恨大造与论,激励士气。以往努尔哈赤征战各部,是从未发过檄文的;
2、鼓动蒙古科尔沁等部到抚顺讨赏,以分散抚顺守军的注意力;
3、派出使者赴广宁侦察敌情,窥探其是否对攻打抚顺有所准备;
八月十三日清晨,努尔哈赤焚《七大恨》书祭天,宣布对明用兵,一场具有历史意义的战役终于拉开了序幕。
出征前,他对诸贝勒大臣说:“我本不想用兵,但吾对明有七大恨,不雪之何以告慰九泉下的父祖。征战中,凡俘获之人,不许剥其衣服;(当时女真人不能种棉花,布匹奇缺,所以对俘获之人一律剥其衣物)不许奸淫妇女;不许离散其家室;遇抗拒者杀之,若遇愿归顺者,慎勿轻杀。然后亲率步骑兵两万,直扑明辽东重镇之一的抚顺。
努尔哈赤率大军从赫图阿拉出发,行至古勒(今辽宁新宾境内)一带驻营。第二天,将大军分成同两路一路由努尔哈赤亲自率领直奔抚顺,另一路由大贝勒代善率领,攻打抚顺周边城堡东州和马根丹。天有不测风云,大军于古一带出发不久便遭遇到了倾盆大雨,努尔哈赤十分相信天命他以为这是上苍示警,便欲撤销攻打抚顺的计划。但大贝勒代善再三相劝,努尔哈赤才继续下令前进。
当时,抚顺之东三十余里外还有抚顺关,是明长城重要关口之一,当然是用来屏障女真的。抚顺关内设有马市,供女真和汉民互通有无。刚设时,明朝对马市管理十分严格,但由于努尔哈赤多年来,对明王朝一直十分恭顺,马市交易空前活跃,对马市的管理也就日渐松驰。从现在所有史料来看,这座本来用于屏障女真的抚顺关,在抚顺之战中没有发挥任何作用,因为任何资料里都没有对如何攻占抚顺关作出描写,可见明朝的边防松驰到何种程度!
2、里应外合
抚顺马市的税收是抚顺明军重要财源之一,李永芳对此当然十分重视,四月十五日,他大开马市,各地商贾云集,非常热闹。清晨,由后金总兵官马承塔带领一批金兵扮作马贩,混入了抚顺关,同时又派出八百人到抚顺城去讨要人参款和赏钱。随后又有数十辆装有人参和貂皮的商队跟进。马市顿时沸腾起来。右路军先锋四贝勒皇太极率五千兵马乘乱进入抚顺关,并飞速兵临抚顺城下。努尔哈赤的五千人马亦随后赶到。右路军为一万人,而城中守军一千二百人,双方兵力十分悬殊,后金的兵力是抚顺明军的将近十倍,是必胜之势。
3、劝降
努尔哈赤并未急于发动进攻,而是派人送给城内的李永芳一封劝降信:尔明发兵疆外,卫助叶赫,我乃兴师而来。汝抚顺一游击耳,纵战亦必不胜。今谕汝降,若降,则我兵即日深入;汝不降,是汝误我深入之期也。汝素多才智,识时务人也。我国广揽人才,稍甚驱策者,犹将代而用之,结为婚媾,况汝者有不更加优宠,与我一等大臣并列耶?汝降,俾汝职守如故,恩养汝,汝若战,则我之矢岂能识汝也?必众矢交集而死。既无力制胜,死何益哉?且汝出城降,则我兵不入城,汝之士卒皆得安全;若兵入城,则男女老幼,必致惊溃,亦大不利于汝,勿谓朕虚声恐喝而不信也。汝思区区一城,吾不能下,何为兴师为哉?失此弗图,悔无及也!其城中大小官吏,兵民等献城来降者,保其父母妻子,以及亲族,俱无离散,岂不甚善?降不降,汝熟计之!毋不忍一时之忿违朕言,致偾事失机也。”
点评
清河之战比起抚顺之战来说要惨烈得多,规模上也大得多,但清朝皇帝们却极少提到这次战役,为什么呢?因为它不过是金清王朝的无数个战役中的一个战役而已,没有特殊的意义。抚顺之战则不然,它创造了许多个第一:
1、第一枪
用现代的词说,抚顺之战是后金政权向明王朝开的第一枪,在此之前,努尔哈赤一直在韬光养晦,抚顺之战则是他对待明朝策略的分水岭,从此他走上了与明廷公开绝裂之路,由一个大明的臣子,变成了大明的敌人。
2、第一城
抚顺是努尔哈赤攻下的第一座明朝的城池,具有特殊的战略意义;
3、第一降将
李永芳是第一位投降后金的明朝将领,他的投降开创了一个先河,起到了承先启后的作用。对俘获的明之官兵,仍按明制设大官职,交由李永芳统辖。
对投降的李永芳,努尔哈赤给予了极高的礼遇,封之为总兵官,还将自己的亲孙女,七阿哥阿巴泰的女儿嫁给了李永芳,李永芳也因此成为有历史记载的第一位汉人额驸,即驸马。
4、第一亡将
抚顺之战八旗兵第一次歼灭明军一万多人,辽东总兵张承荫死于阵中,总兵阵亡,是足以令明朝震动的大事,努尔哈赤第一次向明军展示了八旗兵的雄姿;
5、军纪严明
值得注意的是,努尔哈赤在这次行动中,非常重视军纪,《满文老档》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情:在攻打抚顺时,有个叫阿奇的士兵擅自离开队伍,从百姓家抢了一只鸡烧着吃,另有四个士兵嘴馋也跟着吃。抚顺之战结束,此事被揭发出来,努尔哈赤为严明军纪,将五人一并处死,并将阿奇的尸体剁成碎块分到各旗示众,以之警示。
6、优待汉人
对抚顺降民一千多户,努尔哈赤给予了令现在人无法想象的安置,每家分给大母猪两头,狗四条,鸡十只,还有粮食、衣服、被褥等。
明朝人程开枯编辑了一本书叫《筹辽硕画》,里面记载了明朝万历年间一些臣子们呈给朝廷的奏疏,其中写抚顺之战时,金兵俘虏了八省十六名商人,努尔哈赤发给他们路费让他们带上七大恨,放回家乡。
辽东总兵张承荫所率人马,大多被俘,凡是南方人,努尔哈赤一律放归,每人赠银三两,以示恩赏。
对其中主动归降并善战者,配给妻室,同时配发一条狗、两只鸡,两只鹅、一头牛、每月供米一斗,还给布匹等。
这些措施,对扩大后金政权的政治影响,起到了相当积极的作用。
从战略战术上看,抚顺之战以2万对不到2千,是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典型。
既便如此,努尔哈赤还是十分谨慎,他利用商队作内应,非常顺利地解决了战斗。
抚顺之战划破了历史的天空,惊醒了一个王朝的迷梦。从此八旗铁骑如滚滚洪流向中原奔腾而去,最终将大明王朝淹没在了这滚滚洪流中。
4、占领抚顺城
李永芳毕竟是朝廷命官,岂肯轻易降金。他看信后,立即身着官服登城观望。他作了两手准备,一方面假言投降,却又暗中命兵丁准备迎战。他大概是想试探一下金兵的战斗力,若打得过,就将其击退之;若打不过,就只好投降了。
努尔哈赤看透了他的心思,便下令攻城。早已混入城中的“商贾们”听到攻城的喊杀声,便在城中动起手来,城中顿时大乱。而攻城的金兵英勇无比,已登上城头与守城之兵展开了博斗。李永芳,见大势已去,只好开城亲自走出城门投降。但城中的千总王命印,把总王学道等却率部抵抗。努尔哈赤只好挥师进城,将二人及其抵抗之兵歼灭。抚顺城落到了后金手中,入城后,努尔哈赤信守诺言,八旗兵军纪严明,没有抢掠,没有杀害降民。
左路军此时也攻克了东州、马根丹二堡,抚顺之战旗开得胜。此战共俘获人畜30余万,所获财物甚丰,分了五天尚未分完,只好将余下部分运回赫图阿拉。
大军在抚顺城逗留了五天,努尔哈赤率师凯旋,留下四千人马将抚顺城拆毁。但抚顺之战并未到此结束。
5、全歼增援之敌
辽东巡抚李维翰闻听抚顺陷落,大吃一惊,急调驻札在广宁的辽东总兵张承胤和辽阳城内的副总兵顾廷相等率一万多兵马前去征讨。史载张承胤素不知兵,畏敌心理十分严重,况且,他们所要征讨的正是刚刚攻下抚顺士气正旺的虎狼之师。兵法讲: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而张承胤对努尔哈赤军队情况压根就不了解。所以他们不敢贸然前进,而是尾随其后观望。
努尔哈赤闻讯,当即做出判断:“明军非来征我,而是在作样子,待我们撤出后他们就可以向朝廷报功,说是已将抚顺收回,将敌人赶走了等等。我们不去理他,撤回去就是了。
四贝勒皇太极和大贝勒代善却坚持诱敌深入,再打一场歼灭战。努尔哈赤三思后同意了他们的主张。这一仗张承胤及副将、参将、游击、千总、把总等五十余名官员全都阵亡,一万大军逃回不到两千。后金俘获战马九千多匹,盔甲七千多副,另有大量刀枪火器。至此抚顺之战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尽管清朝皇帝们对这次战役看作什么:“我朝怎此定鸿基,道光皇帝也曾作诗,说它是“鸿业自此基”,但我们从努尔哈赤战后的行为看,基本意根本不是什么定鸿基,说白了就一为了一个字“抢”,如果努尔哈赤真的将此战作为定鸿基之举,那么他就应作长久占领抚顺城的准备,而不是将抚顺城拆毁。
女真人“抢西边”的习俗,何谓抢西边,西边者,明朝也。这个西边实在是太有抢头了,每次都会满载而归。而这次抢抚顺收获更大,在到了所抢之物分了五天都没分完,最后只好拉回老家后再分。归结为令他们兴奋不已的是,明军又没有家来了七千多副盔甲和九千多匹战马,这绝对是意外收获。这次抢一下子将后金政权从经济危机中解脱出来,为他们后来进张辽沈奠定了物资基础。
此战结束后的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努尔哈赤又狠狠地抢了几把,他发兵攻打抚安堡,花豹冲、三岔,七月又攻占了清河城。
努尔哈赤几乎是每战必胜,后人说他是战神。努尔哈赤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这一点无可置疑。但明朝的布防也给努尔哈赤提供了每战必胜的机会,我们在上面已经说到,明朝在辽东共设有25个卫,两个州,每卫5600人,卫下设所,每所1200人,所下的堡几百人,有的仅百余人,兵力极其分散。后金的兵力对付这些所和堡是绝对优势。以数万对数千数百,安有不胜之理。
抚顺清河这几仗打下来后,后金的奴隶主们便成了暴发户,国土面积向西推进了二百余里,用现在的话讲,努尔哈赤完成了发展阶段所必备的原始积累财富。
应当提及的是,后金我军队在清河之战中遇到了极其顽强的抵抗。明军守城主将邹储贤凭坚城固守,连续击退八旗军的八次进攻,八旗兵的尸体堆满城下,努尔哈赤见硬攻损失太大,改为夜间攻城,八旗兵用夜色作掩护,将清河城东北角挖开,打开了一道缺口。然后八旗兵们用同伴们的尸体为梯,登上了城头,清河城陷落了,邹储贤焚毁衙门、屋宇、妻儿,遥望李永芳大骂,一直抵抗到死,用他的英勇无畏书写了一首抗击夷族侵略的壮烈诗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上一篇
bvr电线是什么意思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