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养生 > 正文

周末分享:关于五脏和五味

五脏五味养生_五脏六腑五味_

关于五脏和五味

末流郎中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里:

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

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

中央生湿,湿生土,土生甘,甘生脾;

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

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肾。

这是五脏对应的五味。具体落实呢?

辛胜酸,咸胜苦,酸胜甘,苦胜辛,甘胜咸。按照五脏和五行的对应,辛胜酸,金克木也;咸胜苦,水克火也;酸胜甘,木克土也;苦胜辛,火克金也;甘胜咸,土克水也。讲到了克,这个克是平抑过亢,以使平衡。至于酸苦甘辛咸,是肝心脾肺肾的本体之味,即体味。

在《素问·五脏生成》篇里,关于五味应五脏的关系中,讲到了辛入肺,苦入心,酸入肝,甘入脾,咸入肾。

以上两段经文,都指向了同一说法,就是肾咸肝酸心苦脾甘肺辛。

《素问·脏气法时论》里所讲五脏病的调治法则,综合意引如下:

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

心欲耎(软),急食咸以耎之,用咸补之,甘泻之;

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用苦泻之,甘补之;

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

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用苦补之,咸泻之。

我们可以简化一下。肝:辛补酸泻辛散;心:咸补甘泻咸耎;脾:甘补苦泻甘缓;肺:酸补辛泻酸收;肾:苦补咸泻苦坚。

在同一篇的前面,讲到了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泻之;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开腠理,致津液,通气也。

李杲在他的著述中,其五脏所欲、五脏所苦的文字就来源于此。

同篇文字,观点不可能不同,那么可总结如下:

肝:辛补酸泻甘缓,用辛酸甘;

心:咸补甘泻酸收,用咸甘酸;

脾:甘补苦泻苦燥,用苦甘;

肺:酸补苦辛泻酸收,用酸苦辛;

肾:苦补咸泻苦坚辛润,用苦咸辛。

这就是五脏的调理原则。

大家看,酸味是肝的体味,辛味是肝的用味,那么辛酸两味是调理肝的体用的。而肝苦急,食甘以缓之。甘是脾的体味,这就是实土御木。也就是说先实土,把木控制住,然后再调木,把它的体用调平。这样肝就处于正常的生理状态了。经方的桂枝汤,时方的逍遥散,是不是这样子?虽然《本经》讲柴胡苦平,其实它是有辛味的,尝过柴胡全苗的,自然心里有数。

酸味是收敛的,所谓酸泻,是和血敛肝,实现肝之藏血,而辛味具备发散功能,实现肝气的疏泄条达。又能藏血,又能疏泄,这个肝就稳住了。

那么心呢?体苦用咸。试以肝的治疗为例,用辛酸甘,以体味言,肺肝脾,补肺泻肝健脾,是这个意思。当然,它可能与后世的一些操作者有区别,但经典本意是这样的。那么心的“咸补甘泻酸收”是否合理呢?按道理,应该是调心的体用和被它所克之脏。因此,心的体味应该是苦味,那么咸补苦泻,而不是甘泻了。甘是缓和特质的,与泻的要义似乎有违。这个酸收,是肺金的用味,金主肃降,这个酸收呢,就是扶助肺金来抵御火,平调心脏。咸补苦泻酸收当为正法,甘字当为苦字,应是传抄之误。这样理解才通顺,也才合乎原则。

关于脾,法式是:甘补苦泻苦燥,用的是苦甘两味。甘味是脾的体味,那么脾的用味呢?它是什么?似乎缺乏介绍和依据,按照脾为湿土,它喜燥恶湿的特点,火是燥,苦以燥湿,苦是心的体味,那么苦泻法,有没有调理脾胃的功能呢?当然有。仲景的几个治心下痞的方子,那几个泻心汤里面,是否有这个苦燥的药呢?按照肝的调治,此处脾用甘味来补,那么它是用味。《素问》里,同时出现了关于甘味的两个说法,甘既是体味也是用味,而苦味它既是心的体味,也是脾的体味。这也是治心和治脾都用到苦燥药的原因。比如治心火的黄芩黄连,鸡子黄阿胶汤和三黄泻心汤,都用到了苦寒的芩连。那么在平调脾的体用的基础上,还需要一个因素,土克水,需要水的因素,肯定要用到肾的药味,那就是实水以御土,这就用到了肾的用味苦味药的原因。综合以上,脾应是体甘用甘苦。

肺体辛用酸。酸补苦辛泻,酸收。酸为肺之用,补为正法,苦辛之泻也是正法。那么酸收呢?酸是肝的体味,也就是强壮肝木,以防肺金收敛肃降过度,比如仲景的小青龙汤。所以这个法则是没有问题的。

肾呢?苦补咸泻苦坚辛润。苦补咸泻,这个平调肾,好理解。苦坚,水克火,勿使干涸枯竭。辛润,辛是什么?它是肝的用味,在肝的疏泄下,就能敷布津液。因此,肾是体咸用苦用辛。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讲:“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而《六节藏象论》里讲:“肝为阴中之少阳”;《阴阳应象大论》里讲:“火为阳,阳为气……壮火散气,少火生气”。由此可知:少阳即少火,也就是说,作为五脏根源的肾既要体用周备,保证基本状态,又要保证少火生气的特点,这样的肾才强大而活泼。世人皆知肝郁脾虚之理,岂知先圣早就昭明肝郁则肾窒的至理。大家看看傅山的定经汤当有所悟。

叽叽歪歪一通,无非是想说明五味和五脏的关系,无非是想搞清楚五脏的核心治疗原则。由于过于忙累,心绪不宁,仓促间扯扯,总觉得不够圆周,不够如意。故需请读者诸君谅解,且作聊胜于无对待。

末流郎中2019年6月20日凌晨2点匆草

_五脏六腑五味_五脏五味养生

本公众号历史消息查阅方法:

你可能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