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功连环腿
子午门
子午门功夫是梁山武术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核心内容之一。由梁山县北部六工山(现已划为东平县)建福寺老方丈元通大师和梁山好汉们共创。至今已有 800 多年的历史。
所谓子午门功夫,一是好汉们在每天的子、午两个时辰练功,二是此功法练先天之身躯,补后天之精华,练后天之精华,补先天之不足,二者相辅相成。先天为阴,后天为阳;阴为子,阳为午,功夫练到一定程度后,练功时身上就会出现一股热流和股冷流,热流称之为火候,冷流称之为'精华之泉';冷为阴,阴为子,火属阳,阳为午,功夫练到此种程度,也就达到了人们通常所说的出神入化、炉火纯青的境界。武术界形容此功法厉害,也把子说为生,午说为死,寓言出拳抬腿即可决定对方生死故名'子午门功夫'。
全套练法
预备式:面向南方,双脚并拢,自然站立,两手自然下垂于大腿两侧,指尖向下,目视前方(图1)。
1.左腿向前方跨一步,右脚同时前跟,两腿成一直线,自然分开与肩同宽,两手从身体的两侧左右抬起至肩平(图2),
两手慢慢向里靠拢至胸前,掌心向下,指尖相对(图3),
双手下按至腹部(图4),
然后下插到身体两侧,指尖向下,掌心向后,目视前方(图5)。
2.左脚不动,右腿向身体右后方退半步,身体下蹲,双掌从身体两侧向上抬起至肩平,与肩同宽,掌心向下,指尖向前(图6),
双掌随身体右转90后右腿提起,脚背绷直,脚尖向下(图7)。
3.右脚原地落下,双掌变空心拳,随身体左转90%后,左腿向后微收变成左虚步,右拳向里微收放于小腹部,拳心向下,拳面向左,左拳向左后方划弧至背后,拳心向后,拳面向右,目视前方(图8)。
4.右腿直立站起,左腿同时提起,脚背绷紧,脚尖向下,然后双拳变掌,从身体两侧划弧上托,掌心向上,指尖向前,目视两掌(图9)。
5.左脚向前方落地,成左弓步,双掌变拳收回腰间后,右拳立即从腰间向前冲出,力达拳面,目视右拳(图10)。
6.左拳向前冲出,双拳高与肩平,与肩同宽,双拳变掌,掌心向下,身体向下微蹲(图11),
双掌随身体右转90%后,右腿提起,脚背绷直。脚尖向下(图12)。
7.右脚落在原地,双掌变空心拳随身体左转90后,左腿向后微收到左虚步,向拳向里微收至小腹部,拳心向下,拳面向左,左拳向左后方划弧收至背后,拳心向后,拳面向右,目视前方(图13)。
8.右腿站起,左腿提起,脚背绷直,脚尖向下,身体稍右倾,然后左腿向左方侧踹,脚尖勾紧,力达脚跟,左拳同左腿同时向左方冲出,拳心向下,右拳拉至右胸部,拳心向下,拳面向左(图14)。
9.左脚向左方落地,身体左转90成左弓步,右拳收回腰间,右拳同时向前冲出,拳高与肩平,力达拳面,目视右拳(图15)。
10.左拳由腰间向前冲出,拳高与肩平,右拳同时收回腰间,右腿同时向前弹踢,脚背绷直,脚尖向前(图16),
右腿向前方落地,左拳收回腰间,身体左转90成马步,右拳同时从腰间向右冲出,力达拳面,目视右拳(图17)。
11.身体下蹲,重心右移,双拳变掌按地(图18),
以右脚尖为轴,左腿后扫180成左仆步(图19)。
12.身体微起,重心左移,双手左右分开,向左下方搂抱,左腿不动,右腿前跟(图20),
然后右腿站直,左腿提起,脚背绷直,脚尖向下,身体右倾,左腿同时向左方侧踹,脚尖勾紧,力达脚跟,左掌变拳,同左腿同时向左方冲出,拳心向上,右掌变拳,回拉收至胸部,拳心向下,目视左脚(图21)。
13.左脚向左方落地,身体左转90成左弓步,左拳收回腰间,右拳同时向前冲出,力达拳面,拳高与肩平,目视右拳(图22)。
14.左腿站起,右脚向前蹬出,脚尖勾紧,力达脚跟,右拳同时划弧外转,拳心向上,拳略比肩高,左拳变掌,由腰间放于右臂弯外,掌心向下,指尖向右,目视右拳(图23)。
15.右脚向前方落地,身体右转900,左脚提起,向左方蹬出,脚尖向上,左掌同时向左方推出,右拳回拉,收于右肩上方,拳心向下,目视左掌(图24)
16.左腿向左方落地,身体左转909,身体下蹲,右拳变爪,向下向前向上划弧撩抓,左掌放于右臂弯处,掌心向下,指尖向右,目视前方(图25)。
17.身体站起,右腿向前上一步,身体左转900成右弓步,右爪变拳向左划弧至左胸部时,右肘向右顶出,左掌心顶右拳面,目视右方(图26)。
18.右腿向右跨一步,左腿稍跟,身体微蹲,右拳同时向右下方冲出,拳心向上,左掌不动,目视右拳(图27)。
19.右腿向右跨一步,左腿向前稍跟,右拳由下向左向上再向右冲出,拳心向上,略比肩高,左手不动,目视右拳(图28)。
20.右腿向左方跨一步(图29),
左腿提起向左方侧踹,脚尖勾紧,力达脚跟,左掌变拳,同时向左方冲出,拳心向上,目视左脚(图30)。
21.左脚向左方落地,身体左转90°成左弓步,左掌收回腰间,右拳同时向前冲出,力达拳面,拳高与肩平,目视右拳(图31)。
22.左腿站直,右腿变截腿向前截出,脚尖勾紧,力达脚跟,右拳同时划弧外格,拳略比肩高,拳心向上,左拳变掌,由腰间放于右臂弯处,掌心向下,指尖向右,目视右拳(图32)。
23.右脚向前方落地,身体右转909,左脚提起向左方蹬出,脚尖向上,左掌同时向左推出,指尖向上,右拳回拉收于右肩上方,目视左腿(图33)。
24.左脚落地,身体左转909,右拳变掌两手从身体两侧向前下方搂抱,右脚向前稍跟,上身前探(图34)
25.左脚向前上一步,右脚向前稍跟,双手搂抱一起,收回胸前后,立即向前冲出,目视前方(图35、36)。
26.身体站直,右腿向前上一步,成右弓步,身体右转900,右手变拳向左划弧到左胸部时,用肘向右顶出,左掌以掌心顶右拳面,目视右方(图37)。
27.右腿向右上一步,左腿向前稍跟,身体向右稍探,右拳向右上方冲出,拳心向上,目视右拳(图38)。
28.右腿向右上一步,左腿前跟,身体微蹲,右拳向上向左向右下方划弧击出,目视右拳(图39)。
29.右脚向右上一步,左脚前跟,右拳由下向左向右上方冲出,拳心向上,目视右拳(图40)。
30.左腿向右上一步,身体右转1800成马步,左掌向左方推动,掌心向前,指尖向上,右拳回拉至右肩上方,拳心向下,目视左掌(图41)。
31.身体左转90*,左腿站直,右拳变掌,右腿提起向前踢出,脚尖向前,右掌由下,向前上方穿出,左掌收于右臂弯处,上身微后仰,目视右掌(图42)。
32.身体右转180°,右脚向前方落地成右弓步,双掌回拉抱于腰间,再从腰间左右冲出,拳心向下,拳高与肩平,目视前方(图43)。
33.右腿站直,双拳从身体两侧收回腰间,左脚同时抬起向前方蹬出,力达脚跟,脚尖向上,目视前方。(图44)
34.左脚向前方落地成四六步,右拳从腰间向前冲出,力达拳面,拳高与肩平,目视右拳(图45)。
35.左腿站起,右腿变截腿向前截出,脚尖勾紧,力达脚跟,右拳同时划弧外格,左拳变掌由腰间放于右臂弯处,掌心向下,指尖向右,目视右拳(图46)。
36.右脚向前方落地,身体右转90,左腿提起,向左方蹬出,脚尖向上,左掌同时向左方推出,右拳拉回收于胸前,目视左方(图47)。
37.左脚向左方落地,身体左转900,身体蹲成四六步,左掌变拳收回腰间,右拳向前冲出,拳高与肩平,目视右拳(图48)。
38.左腿站直,双拳变掌向身体右后侧猛拉,身体左倾,右腿同时提起,脚尖绷直,小腿向右前方弹出,目视右脚(图49)。
39.右脚向前方落地,双手随身体左转1809,两掌与肩同宽,高与肩平,掌心向下,右腿微蹲,左腿提起,脚尖向前,脚心向右,目视前方(图50)。
40.左腿向前方落地成左弓步,左掌向前上方托出,掌心向上,右手下按至右胯旁,目视左掌(图51)。
41.左掌收回腰间,右掌同时前插,然后双手向身体右方猛拉,身体左倾,右腿同时提起,脚尖绷直,小腿向右前方弹出,目视右脚(图52)。
42.右脚向前方落地,身体右转90*,左脚提起向左方蹬出,脚尖向上,左掌同时向左方推出,右掌变拳,回拉收于右胸前,拳心向下,目视左方(图53)。
43.左腿向左方落地,身体左转90%,身体下蹲,左掌变拳收回腰间,右拳向前冲出,目视右拳(图54)。
44.左腿站起,右腿向前跨一步,身体下蹲成四六步,右拳收腰间,左拳向前冲出,目视左拳(图55)。
45.右腿站起,左腿向前跨一步,身体微蹲,右拳收回腰间,右拳同时向前冲出,目视右拳(图56)。
46.左脚站起,双拳变掌,用力向身体右后方猛拉,身体左倾,右腿提起,脚尖绷直,小腿向右前方弹出,目视右脚(图57)。
47.右脚向前方落地,身体左转909,右脚向前方上一步,右腿微蹲成虚步,左掌变拳向左后方划弧,至背后,拳心向后,拳面向右,右掌同时变拳收至小腹部,目视前方(图58)。
48.右腿站起,左腿向后方退一步,双拳变掌,从身体两侧向前伸出,双掌与肩同宽,高与肩平,掌心向上(图59)。
49.双掌向里靠拢,收至胸前,掌心向下,指尖相对(图60),
右腿后退半步,与左腿平行,与肩同宽,双手下按至小腹(图61),
双手自然下垂于大腿两侧,左脚向右靠拢,双脚并拢,目视前方(图62)。
习 武 须 知
拳本无法, 有法也空,一法不立,无法不容。武术没有门派,没有界限。练武是思考,是自我反省,以武入哲。武者,并非以何为战,而是为何而战?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是为武术最高境界。
伙伴们
错过也许就是一辈子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