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讲了阳和汤可以治疗慢性鼻窦炎。今天讲一下阳和汤治疗慢性骨髓炎和慢性化脓性关节炎。
这两个疾病的病机一样,只是感染部位不同,一个在骨腔一个在关节腔。
关于发病机理咱们这里不再赘述,都是急性感染没有有效治疗,病灶纤维化,形成脓肿腔,炎症迁延不愈。
今天咱们重点讲一下慢性骨髓炎。
中医上把慢性骨髓炎称为“附骨疽”,《黄帝内经》中的“骨蚀”是文献中见到的有关本病的最早记载。
《内经》里提到“热气淳盛,下陷肌肤,筋髓枯”;
“虚邪之入于身也深,寒与热相搏,久留而内著;
“寒胜其热,则骨疼肉枯,热胜其寒,则烂肉腐肌为脓”
《诸病源候论》里关于附骨疽的记载:“附骨疽者,由当风入骨解,风与热相搏,复遇冷湿,或秋夏露卧,为冷所折,风热伏结奎遏,附骨成疽;喜著大节解间。“
这个认识就是错误的,慢性骨髓炎的发病与风、热、湿无关。
《外科正宗》提到:“夫附骨疽者,乃阴寒入骨之病也,但人之气血生平壮实,虽遇寒冷邪不入骨”。
这里提到慢性骨髓炎与受寒有关,也是错误的。但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雷诺氏病的确与受寒相关,病理变化是血管受寒痉挛、引发肢体缺血性坏死。用阳和汤加减治疗这类疾病也有良效。
慢性骨髓炎之所以难治,其根本在于药效无法到达病灶清除细菌。因为此时机体为了防止感染扩散,会在病灶周围形成一个纤维化的脓腔壁,把细菌隔离在里面。
病灶周围的淋巴和血管系统都被破坏掉了,细菌虽然出不去,但骨骼由于缺血缺氧,骨细胞逐渐死亡、消失,骨髓液化、萎缩,形成死骨。
如果骨骼组织损伤不严重,局部的新陈代谢没有完全停止,那么此时就可以用阳和汤来治疗,把脓肿壁破坏掉,重建周围的血管淋巴组织,让脓液被吸收掉。
如果已经形成死骨,那么这些死骨是无法被吸收的,这个时候应该手术清除病灶,消除死腔,彻底去除疤痕组织、死骨、异物。
手术后如果窦道不收口,不断有脓液流出,创伤迟迟不愈,此时就可以服用阳和汤来加速创伤修复。
最后看一则阳和汤加减治疗骨髓炎的医案:
患者男18岁,主诉左大腿内侧下段流脓2年余。
患者于2年前开始出现右臀部红、肿、热、痛现象,经肌注青霉素、口以及外敷红霉素膏等多天而愈,不久左大腿下段出现红肿疼痛,当地卫生院以脓肿予以切开排脓、肌注青霉素,术后脓水不断,久不收口。
经当地医院确诊为左股骨下段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经死骨摘除、开窗引流术,肌注抗生素等治疗不愈。
诊见肌萎消瘦,面色苍白,舌质淡胖,苔白,双脉沉细,左大腿内侧下段有一窦口。脓液培养无细菌生长。辨证为骨疽体虚,血虚血凝。
方用阳和汤加减:熟地30克 鹿角霜10克(烊化)炒白芥子10克 肉桂6克 麻黄6克 当归6克 鸡血藤15克 丹参10克 炒苍术10克 焦白术10克 生甘草6克
服药30余剂,窦口愈合,CT检查已无死骨,骨膜未见增厚。
关于阳和汤咱们讲到这里,以后有机会再分享。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