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节 (篆书)秦《峄山碑》技法解析
二、秦《峄山碑》技法解析
《峄山碑》相传为李斯所书。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统一六国后,于次年起巡游各地,先后作峄山、泰山、琅琊台、之罘、碣石、会稽诸刻石。途中登邹峄山(亦称峄山),立是刻石。原石已佚,且无拓本存世。传世拓本仅二,一为宋淳化四年(公元993)郑文宝据南唐徐铉摹本重刻于长安的“长安本”,一为元申屠驷据郑文宝本重刻于绍兴的“绍兴本”。这些摹刻本字迹虽与存世的泰山刻石、琅琊台刻石略有差异,线条更圆融劲拔,结字更端稳典雅,亦可视作秦篆典范。以下说到的小篆,主要指《峄山碑》篆书。1.笔法小篆的各种点画都包括起笔、行笔和收笔三个部分。从笔法来讲,小篆比较单一。尤其是玉箸篆,强调的不是变化而是统一 ,皆逆锋起笔,中锋铺毫行笔,回锋收笔。做到欲下先上,欲右先左;无垂不缩,无往不收。用笔须笔杆直立,笔笔中锋;藏头护尾,清润圆融;横平竖直,用力匀和,使转流畅。看似简单,但这种笔法的实现却需要平和的心气和深厚的功力,舍此不能达到简静、清雅的境界。篆书属于古文字。在楷书出现之前,并无“点、横、竖、撇、捺、钩、折、挑”的笔法。所以初学时不可以今之概念套古之笔法。小篆线条大致可以直线、曲线、接笔来概括。2.直线与曲线直线:直线包括横、竖、斜。横画须严格水平,竖画则绝对垂直,如“土、在”。斜画须注意控制其方向角度。斜线条在对称结构尤其是“×”形结构中多强调挺拔,如“五、乃、其、斯、建”,不对称的有“窥、蔗”,前者互相平行,后者则呈上紧下散之放射状。有的斜线挺拔中带有弧度,或极微妙,如“初、分、久、立”,或比较明显,亦可归人曲线类。仔细观察,“野”的两个三角形,线条为上直下弧。
曲线:曲线按行笔的大方向分为顺时针弧、逆时针弧和连曲弧。顺时针弧、逆时针弧有单独的笔画,但更多是对称组合的,这是因秦篆的高度对称性所致。图5—2—28①是主体呈纵向的顺时针弧和逆时针弧。图5—2—28②
从人手的生理构造而言,曲线有时比直线更容易自然地写出。以腕为圆心,带动掌、指作顺时针或逆时针的运动,可以写出刚劲而流畅的曲线来,如“威、伐”。但我们通常以右手写字.本身就有单向性,要写成左右上下完全对称的一组曲线,就有难度。须训练使运腕动作对称,达到左右弧的镜像效果。如“帝、六、万、无”。连曲弧须调整转动的方向,有相当的难度,在从顺到逆或从逆到顺的过渡中,尤须流畅而不失稳健,如“能、起、乃”。有时也可以用几笔相接来写。
按曲的程度,有转折弧、大曲弧和微曲弧。相应的,它们的曲率半径由小而大。折是方形的,转则有一定的弧势。如“献”左上折,左下转,用笔方法就不同,“惠”上“田”用折,下“心”用转。所渭大曲弧,指一笔起、收有近90度或以上的方向改变,但整体是弧线而没有相对平直的线段,如“六、立、万、于、暴”。大曲弧难在不断变化行笔方向中把握位置的精准,使每一落点到达预定的坐标点,同时要保证线条的质量。大曲弧的形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整字的结构。微曲弧是直中带曲,使字给人以婉约飘逸、流丽优雅之感,如“争、以、乱”,对称的如“帝、而、石”,横向的如“自、壹、威、伐”。一封闭形中,多上方下圆,如“动、日、莫、因”。
3.接笔我们知道,两线条之间的关系,大致可以有三种情况:断、连和交。工整的秦篆,对笔画的衔接有较高的要求,但概括起来,就是一个“实”字。实际上有两种情况,一是一个看似连贯的线条,有时用两笔相接,二是两个独立线条的相接。对应于这两种情况,须采用对接和侧接的方法。无论哪种接法,笔画都有一定程度的重叠。对接,即笔画“头对头”的相接,一般应使前一笔的末端略收细,墨不能太足太湿,要较果断地抽提收笔,或谓空回,后一笔末端墨亦稍干,待准确地覆盖前笔末端即抽提离纸,如上“口”、“目”的下部。侧接,即“头顶腰”的相接,第二笔笔尖含墨不宜多,在前一笔墨线中快速逆锋起笔,旋即按笔铺毫行笔,不可在前笔墨线中多逗留,致使墨水洇开;若收笔插入前一笔中,亦须干脆地抽提,如“上、追”。接得好,让人感觉天衣无缝,也就无所谓笔顺的绝对规则了。图5—2—39中,①为正确的接笔;②墨太湿或笔停得太久,致使墨水洇开;③对接位置欠准;④、⑤形不正,左右未能对称。
清人作篆多显露笔意,接笔有时不求藏匿痕迹,收笔也常用空回法。4.平行笔因为追求端庄整饬,秦篆多平行笔,横平竖直。值得重视的是一组或几组相互靠近的横线,如“义、康”,要严格地做到平行等距,这会给人造成一种秩序美感。除横画外,还有各种不I百1;8向、趋势的平行笔,如“暴、经、袭”。有些笔画,是用一种似乎平行,却又包含了微妙变化,或渐开、渐合趋向的形态合成线组。如“水’’旁、“火,,旁、“册”底、“辶”底、“萬”头、“阜”旁、“女”旁、“爪”头等,都包含了一种变化着的“平行”关系。
5.笔顺小篆虽然很规范、严谨,但当时有没有笔顺方面的要求,今天的我们不得而知。用现代的楷书笔顺去推测篆书笔顺,实际上是愚蠢的。这样做,最多只能算是为了让今人学古字而架设的“桥”。今天的篆书家总结出的一些小篆笔顺,不是一种绝对的准则,各家说法也不全一致。一般来说,我们应掌握以下原则:①因为是右手书写,通常须从左而右,自上而下。②为方便将字写得匀整、对称而选择和应用笔顺,所以有时也会从下到上,从右到左。③考虑笔画衔接上的因素。④熟练后应能向各个方向上自如运笔,可减少接点,减少笔画数。
有话要说...